有宋一代,因真假难辨的“太祖誓约”,皇权对臣僚还是特别优待的,如丁谓图谋皇位,仅是流放了事,但宋高宗赵构却开了三次杀戒,其中最为后世所叹的,便是岳飞之死。
岳飞之孙岳珂在《鄂王行实编年》中说是秦桧矫诏杀了岳飞,这显然是给孝宗赵昚面子。因为孝宗说给岳飞平反是仰承太上皇(赵构)之意,既然孝宗要给太上皇面子,岳珂就不得不让秦桧一个人背锅了。
有没可能确实是秦桧矫诏?没有。
因为秦桧连七品小官胡铨都杀不了。绍兴八年(1138),秦桧主和,枢密院编修官胡铨抗疏力斥,乞斩秦桧以谢天下。秦桧恨之入骨,但却对胡铨无可奈何。
秦桧的党羽王次翁时任参知政是,他的儿子王伯痒在《王次翁叙纪》中说:
绍兴辛酉,虏人有饮马大江之谋,大将张俊、韩世忠欲先事深入,惟岳飞驻兵淮西,不肯动。上以亲札趣其行者,凡十有七,飞偃蹇如故,最后又降亲札曰:“社稷存亡,在卿此举!”飞奉诏,移军三十里而止,上始有诛飞意。
王伯痒的意思是,淮西之战岳飞拥兵不前,导致赵构起了杀心。这显然是谣言,当时秦桧和万俟卨都没有坐实这条罪名,因为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岳飞得知金军攻淮西,三次请兵,建议直捣开封和洛阳,赵构没批。
不过王伯痒的谣言,无意中透露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在绍兴十一年(1141)二三月间,赵构“始有诛飞意”。
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综合史料,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1、苗刘之变。建炎三年(1129)由苗傅和刘正彦发动,诛杀宋高宗赵构宠幸的权臣及宦官以清君侧,并逼迫赵构禅位。此事在赵构心里埋下了武将不可信的种子。
2、岳飞擅自离职。绍兴七年(1137),赵构许诺给岳飞指挥全国5/7的军队又反悔了,岳飞竟然不等批准就自动离职,让赵构觉得岳飞是持宠而骄,从此对岳飞心生间隙。
3、岳飞建议立储。这事让赵构不满,认为武将不该干涉立储。当然这不是主要原因,赵构指责岳飞之后,知道岳飞郁郁不乐,派人去安抚了岳飞。
4、路线分歧。绍兴十一年,经过淮西之战,赵构对议和已经很有信心了,而岳飞向来主张收复失土。对金称臣之后,岳飞公开表示反对,这让赵构很不满,在他看来,武将只是战略的执行者,而非决断者。
5、完颜兀术的私仇。岳飞在战场上杀了完颜兀术的女婿,完颜兀术(宗弼)给秦桧写信,必杀岳飞方可议和。赵构想议和,就必须杀岳飞。
6、岳飞的品格和能力。岳飞不贪财,不好色,得军心,且非嗜杀之辈,逮到了伪齐的俘虏都发遣散费让他们回家,连金兵都称岳飞为“岳爷爷”。一个武将的人格太完美了,做君主的不放心。
7、岳家军的政治属性。岳家军只是当时的通俗叫法,军饷还是朝廷发的,所以不算私家军,但是军中的不少将领都是岳飞四处征战时收伏的,在赵构看来,这支军队有成为私家军的可能。
8、崇文抑武的传统。从宋太祖以来,治国方略就是崇文抑武,赵构对偏安有信心后,便开始回归崇文抑武的政策了。南宋四大将中,刘光世老了,张俊投靠了秦桧,韩世宗救过赵构,而岳飞年少功高。
以上原因,最终导致赵构对岳飞起了杀心,在秦桧的构陷之下,一代名将终于惨死在杭州的大理寺诏狱(风波亭是演义中的说法)。
岳飞之死,是绝对皇权体制下一个难以避免的悲剧。
说句题外话,如果岳飞不死,能否收复北方的失土呢?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宋论》中说,即便岳飞不死,抗金的战果也仅限收复河南、陕右失地,而不能渡河以进,恢复燕云,驱女真于塞外。
那么,岳飞直捣黄龙之志还有什么意义吗?借用《论语·宪问》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看门人对孔子的评价,也是一个男人应有的心气。
赵构、秦桧或许疑惑,岳飞为什么不像张俊那样识时务,而是一直和他俩对着干。岳飞或许在心里回答过他们:
大丈夫做人的道理,我便跟你们说了,你们也不会明白。
参考资料
(元)脱脱《宋史·岳飞传》、(宋)范质《宋会要》、(宋)岳珂《金佗稡编》、王曾瑜《岳飞新传》、王曾瑜《岳飞之死》、强金国《南宋的政治选择与岳飞之死》、陈权清《王船山论岳飞之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