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刚开播不久就被32万豆瓣网友打出8.8高分的《梦华录》成为今年最受关注的国产剧。
这部由杨阳执导,张巍编剧,刘亦菲、陈晓等主演的古装题材剧将时代落在北宋,其原型故事为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但在此基础上将内容大量扩充。纳入了三姐妹之前在钱塘(今杭州)和在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开封)开茶馆打拼的生活经历,并以皇城司副指挥使顾千帆和赵盼儿新中探花的前男友欧阳旭为引,呈现了男性的政治争斗、北宋真实的历史事件(如宋真宗崇道并封禅泰山、帽妖案)等等。
虽然主线剧情仍旧走的是佳偶良配相互救赎升级打怪的路线,但落在具体的朝代并改编了许多历史事件,以服饰、器具、食物还原富有烟火气息的古人生活图景,让剧集有了更为丰富的文化意蕴,也让观众有了更多可以发现与讨论的余地。下文中,我们以和《梦华录》相关的八个关键词进入,从故事改编与真实历史还原的角度打开《梦华录》,以剧中绚丽的服化道来弥补文献之未逮,也以真实的历史记载来弥补影视呈现之不足。
1.《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梦华录》的前五集主要致力于还原关汉卿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的故事。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全剧共四折,写了汴梁歌姬宋引章被富家子弟周舍引诱并嫁给周舍,但婚后遭遇毒打和虐待,宋引章向姐妹赵盼儿救助,赵盼儿用计逼周舍写休书休了宋引章,最后双方对簿公堂,女方大获全胜的故事。
《梦华录》中如实呈现了关汉卿故事中最华彩的、最有戏剧冲突的几部分内容,比如宋引章一心想“立个妇名,我做鬼也风流”的单纯又一意孤行;赵盼儿“以毒攻毒”,以风月欢场那一套诱骗周舍写休书的雷霆手段;周舍殴打妻子、临危吞吃休书,并恼羞成怒告上公堂之鄙琐。
改编中为了人物的进一步发展也隐去了一些背景,比如宋引章有一个有婚约的配偶安秀才,并因为安秀才作证,周舍才以“掳士人妻子”的罪名被判罚。宋引章、赵盼儿的身份都是风尘女子,是落到过最黑暗最不堪之处、熟谙欢场男性之巧言令色的,在《梦华录》剧中的人物塑造时,为这二位女性留有一丝余地,将宋引章安排为身在乐籍,是位琵琶手,赵盼儿曾是官宦小姐,因为家里落罪蒙难,不得已成了官妓,后来脱离贱籍成为良民。
赵盼儿以风月手段骗周舍写休书拯救宋引章
比起追求幽微曲折或弄巧成拙的故事情节,读关汉卿的原文,首先感受到的是温柔敦厚之外的一种万马齐喑,和女性被打压到深渊所生发的极度的清醒与激烈,比如同是“身为下贱”的妓女,杜蕊娘感慨:“我想这一百二十行,门门都是求衣饭;偏俺这一门,却是谁人制下的?好低微也呵!则俺这不义之门,哪里有买卖营运?无资本,全凭著五个字迭办金银。可是哪五个字?恶、劣、乖、毒、狠。”
赵盼儿冷眼洞察人情,有不同于寻常女子的清醒与果决:“咱收心待嫁人,早引起那话头;听的道谁揭债,谁买休。他每待强巴结深宅大院,便待折摧了舞梅歌楼。一个个眼张狂,似漏了网的游鱼:一个个嘴卢都,似跌了弹的斑鸠。御园中可不道是栽路柳?好人家怎容这等娼优?他便初时间有些志诚,临老也没来由!”对于落入男人手里的姐妹,赵盼儿喟叹:“哪一个不碜可可道横死亡?哪一个不实不不拔了短筹?不则周舍说谎也,哪一个不揜麻各般说咒?恰似秋风过耳休休!”
《梦华录》共计四十集,《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的情节用五集就已经讲完,但我们可以认为关汉卿的故事在持续发挥着影响力,他笔下赵盼儿这个人物的主要性格贯穿了整个故事,在之后的情节中,赵盼儿也少有拖泥带水的性格,要开店,三天便开成;清醒知道自己要什么,面对负心汉,选择硬刚,祝福他“仕途坎坷”,心里嘴下毫不留情;有喜欢的人也不遮遮掩掩,是弹幕里盛赞的“直球选手”。
赵盼儿在钱塘开茶铺
虽然《梦华录》中有意改变了两位女主风尘女子的身份被网友指责为是不彻底的女性主义,大家也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么强大的两个女性的人生箴言竟然是“脱籍”和“永不为妾”,似乎兜兜转转还是围着男人。时代有其局限,我们以今天揣度古人,所有的讨论也只是一种希望无限接近事实的猜测,只能在有限的想象中塑造人物,一个人物有长袖善舞之处,就必然有力有未逮处。
而且女性的反抗够不够彻底,也未见得都在于她身份如何、是否真是触底反弹,如果打压到最低处,接下来转圜的余地其实会更小,比如关汉卿的赵盼儿显然是绝对的、刚烈的悲观主义者,但我们很容易想到这种性格会决定她接下来怎样的人生。而《梦华录》中的赵盼儿的身份在良家女子和曾为官妓的过往之间犹疑,有晦暗往事,也有向好的可能,反而会有更大的张力。
2.传奇的宋真宗
将《梦华录》简单一分为二的话,三位主要女性承担着烟火气息的那部分,而男性则承担着时代与历史气息、金戈铁马的那部分。男性这条线索中,在金字塔顶点的人物就是皇帝。
《梦华录》中崇仙问道的宋真宗
虽然字幕只显示北宋年间,但剧情中,宫里公公来见欧阳旭时提到官家有“玉清宫的仙师,再三劝以养生之道”,欧阳旭去见圣上之时为投其所好,说自己平时读三千道藏,崇尚黄老之术,也提到封禅泰山之事,综合考量,这位官家应该是宋朝的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赵恒,他最主要的事迹是为后人所不齿的“澶渊之盟”。
虽然正经的历史事迹比较简单,但宋真宗的稗官野史很多,比如他的第三任妻子是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传奇女主刘娥,《梦华录》最开篇就从“女主昌”的谶言讲起,对应的就是刘娥参政之事。宋真宗后期,沉迷黄老之术,求仙问道,热衷“祥瑞”之说,这为奉儒家为正统的士人所不满,编剧对此也进行了发挥,《梦华录》中后面将展开的党争以及欧阳旭初入官场的仕运都与此历史事实相关,还有古代最大的灵异事件——帽妖案,也发生在真宗一朝。
“女主昌”的谶言,和“大楚兴、陈胜王”同理,古代政权争斗惯用伎俩,散布谶语、童谣,来为某一统治合法性造势,营造“天选之子”的宿命论
在宋真宗时,大宋已经进入到第三位皇帝治下,社会日益富饶,这也是为什么宋神宗有封禅泰山的闲心。宋真宗还有一些政绩也被提及,比如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他引进耐旱、早熟的稻种,分给江淮两浙,就是后来南方的早稻尖米,又叫占城米、黄籼米。另外,真宗时期,成都民间十六家富户主持印造一种信用本位的兑换纸钞,代替铜钱仅仅在四川使用的一种地方货币,是为交子,《梦华录》中没有提到交子,但是赵盼儿开店的时候,提到功能和交子相似的“飞钱”。不需要再搬动沉重的银子,交易变得便捷,这也是宋朝的财富密码之一。
3. 清未必清、浊未必浊
有宋一朝,党争极为严重,这要追溯到宋朝建立之初的分权制衡制度,中央政府官制中,行政、军权、财政分别由中书、枢密院和三司这三个机构来管理,这些机构内部往往发展成为党政势力。此外,地方机构不断扩大导致官员数量激增,士子入仕方式可以参加科举、可以恩荫、可以被举荐,他们初入官场,为争夺权力,总是要小心站队,用心结党。
《梦华录》所在的宋真宗时期,王钦若出任宰相之后,真宗又把与王钦若派系不同、政见不和的寇准任命为宰相,他们俩所代表的党派打得你死我活,被认为是宋朝党政之始。《梦华录》中把“王钦若”这个名字拆成“萧钦言”(顾千帆生父)“朱佩若”两个,他们二者位高权重,是清流主要的作战对象。
宋朝的官员们可以因为任何原因成为一党,比如出自同一个地方、比如同属一个利益集团,而更可能的,因为不同的政治理想。《梦华录》中用了“清流”“浊流”的概念简单区分出好人、坏人的不同派系,但其实清流这个概念非常复杂,学者陆扬在《清流文化与唐帝国》中提出:清流并非一种制度上的身份,而是依托社会想象和政治成功所形成的一个为社会认知的群体,是实践并认同上述“文”的功用和价值的政治精英。清流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也越来越呈现出排他性的倾向,比如越来越将“文”的能力看作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才华,并视为是政治能力的唯一标准。而且要理解清流的具体表现,必须依托足够扎实的史料和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
“清流”因为有着信奉儒家价值观、尚文等一整套共同价值观的存在,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清流从大历史视角上看起来有着精神上的呼应,因此清流也总像其名称所隐含的,给人一种正直、正义之感。
“浊流”是相对清流提出来的。在《梦华录》的世界观里,浊流指的是高观察(欧阳旭可能的岳父)口中“借鬼神晋身的能臣”,也指的是齐牧(顾千帆师友)所说的“欺上瞒下的五鬼之辈”,更是顾千帆明面上所在(实为清流暗桩)的依靠暴力稽查、审案,作为皇帝耳目存在的“探查侦缉利器”皇城司。
但是清未必清,比如高观察“榜下捉婿”,实际是出于结党考虑拉拢即将出仕的年轻人,未必真有他自己所说的那般有风骨;而以科举晋身,被高观察相中想要拉入清流的欧阳旭,其寡廉鲜耻不亚于周舍,周舍坏在明确的烂赌、贪财好色上,但欧阳旭面对高观察家的千金和赵盼儿都是一脸的柔情和不舍,“定不负你”的毒誓张口就来,其实前程当前,谁都可以割舍,是典型的中山狼,这也是关汉卿故事中女性们最痛恨的一种人。
高观察训斥欧阳旭
浊也未必浊,少了仁义礼智信当包装的人似乎更有一种坦率和爽利,而在最近的多部宋代题材剧中,大有为浊流们洗脱冤屈之势,比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顾廷烨也是为文臣所不齿的武将莽夫,有很多黑历史,但他杀伐果断,为人喜爱。在《梦华录》中,顾千帆是影视剧中最典型的那类隐忍的英雄——作为“隐清为浊”的暗桩,他需要时刻警惕,年纪轻轻已经高中进士,作为名门之后,但现在却需要忍受被清流指责为鹰犬爪牙、仕宦走狗的谩骂,此外,自己的生父还是浊流的代表人物,这也进一步造成他处境的尴尬。
顾千帆、欧阳旭擦身而过,清未必清、浊未必浊
4. 绯色官服 鲜衣怒马
捋清了《梦华录》的基本历史和制度框架,进入到对细节的讨论,下面我们就影视剧呈现中那些精彩的桥段来看其中的历史与文化意蕴。
《梦华录》第十一集中顾千帆升官,“晋西上合门使,皇城副使,许借绯,赐银鱼袋”。各种题材的影视剧中都喜欢刻画男性主角穿上红色品官常服(公服)这一时刻。比如《知否》中朱一龙饰演的小公爷也有穿红色官服的情节。
北宋建国初期的各项制度承袭了唐朝及五代十国。在元丰改制(宋神宗时期)之前,宋朝官员三品以上穿紫色官服,五品以上服朱,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皇帝所说的“许借绯”,意思为,顾千帆本是六品的官员,应该穿绿色的官服,被皇上特别恩准他穿着五品官员的绯色官服,虽然不是真正的五品,也是一种殊荣。
顾千帆的绯色官服
宋代官服典雅、形制简单,曲领大袖、下施横襕、束以革带,戴幞头,佩鱼袋,着乌皮靴。圆领襕衫的领型一般为曲领或称盘领,宋初时,是男子均可服用的一种衣式;宋初,在唐銙带的基础上,宋作出调整,《宋史·舆服志》记载,三品以上服玉带,十三銙;四品以上服金带,十一銙;七品以上未参官及内职武官服银銙带;八品九品服黑银。佩鱼制度源干战国时期的兵符,是当时一种调兵遣将的凭证。乘装鱼符的袋子被称为鱼袋。到宋朝时不再使用鱼符,而是在鱼袋表面用金银直接饰以鱼形,它其实就是一个小荷包。宋朝时鱼袋分为两种,金鱼袋和银鱼袋。六品以上佩银鱼袋,四品以上(有三品说)才能佩金鱼袋。
红色官服也是古代绘画中喜爱表现的,如宋画《听琴图》中人物和下文中介绍的《韩熙载夜宴图》中着红衣的、风华正茂的郎粲。
宋画《听琴图》局部
5.《韩熙载夜宴图》与时代情绪
《梦华录》中提到一个重要的线索是《夜宴图》,一直到第14集,《夜宴图》都没有露面,这部分剧情还有待进一步展开,我们可以先看看真实存在的、一等一的国宝《韩熙载夜宴图》。
南唐末期,社会动荡,名臣韩熙载见颓局难挽,于是决定淡出政务,在自家府邸夜夜笙歌。故宫博物院藏《韩熙载夜宴图》再现了韩熙载夜宴宾客的历史情景,细致地描绘了宴会上弹丝吹竹、清歌艳舞、主客揉杂、调笑欢乐的热闹场面,又深入地刻画了主人公超脱不羁、沉郁寡欢的复杂性格。一方面,他在宴会上与宾客觥筹交错,不拘小节,如敞胸露怀听女乐合奏,送别时任客人与家伎厮混,反映了他狂放不羁、纵情声色的处世态度和生活追求;另一方面又心不在焉、满怀忧郁,如擂鼓时双目凝视、面不露笑,听清吹时漫不经心,最后独自矗立挥手作别,这些情绪都揭示了他晚年失意、以酒色自污的心态。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与其说展示的是欢场夜宴、末世狂欢,不如说《韩熙载夜宴图》展示的是心怀抱负的古代文人总是漫漫难挨的失意与悲伤,在王朝大厦将倾时是如此,在宋初这种党争激烈时亦是如此,在官场风气和制度一直成问题的宋代,这种“岁月忽已晚”的悲情几乎成为一种普遍的时代情绪。所以在很多宋代题材的剧中,总会出现茕茕孑立的、符合这种郁郁寡欢情绪的人物,这个人物未必是弱者,但是他一定有难酬的抱负和难以对抗的命运。《梦华录》中即便鲜衣怒马还是低眉敛目的顾千帆就是这种情绪的体现。
顾千帆
另外,《韩熙载夜宴图》中人物的服饰、行止坐卧的仪态也为影视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韩熙载式斜倚的坐姿
《韩熙载夜宴图》中的琵琶女
林允饰演的琵琶女宋引章
6.《东京梦华录》与宋朝的烟火人间
《梦华录》的名字取自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著作《东京梦华录》。
《东京梦华录》是孟元老在北宋亡国以后作为前朝遗老回忆追述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全书共十卷,描绘了东京上至贵族、下及百姓的生活全景和都市风貌,涵盖城市布局、河道街巷、店铺摊肆、饮食起居、吃喝玩乐、岁时物货、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等。《东京梦华录》总是被用来和《清明上河图》参照着阅读,它们是了解北宋汴京的浮世绘和风情画。我们从如下内容中可以了解《东京梦华录》的大致内容,如“会仙酒楼”一章,写为:
如州东仁和店,新门里会仙楼正店,常有百十分厅馆动使,各各足备,不尚少阙一件。大抵都人风俗奢侈,度量稍宽,凡酒店中,不问何人,止两人对坐饮酒,亦须用注碗一副,盘盏两副,果菜楪各五片,水菜碗三五只,即银近百两矣。虽一人独饮,碗遂亦用银盂之类。其果子菜蔬,无非精洁。若别要下酒,即使人外买软羊、龟背、大小骨、诸色包子、玉板鲊、生削巴子、瓜姜之类。
顾千帆和赵盼儿喝酒时出现温酒用的注碗,注碗中放热水,可用于温酒
《东京梦华录》中也记载:
更有街坊妇人,腰系青花布手巾,绾危髻,为酒客换汤斟酒,俗谓之“焌糟”。更有百姓入酒肆,见子弟少年辈饮酒,近前小心供过使令,买物命妓,取送钱物之类,谓之“闲汉”。又有向前换汤斟酒歌唱,或献果子香药之类,客散得钱,谓之“厮波”。又有下等妓女,不呼自来筵前歌唱,临时以些小钱物赠之而去,谓之“劄客”,亦谓之“打酒坐”。又有卖药或果实、萝卜之类,不问酒客买与不买,散与坐客,然后得钱,谓之“撒暂”。如此处处有之。
赵盼儿利落地干活的情境也吻合“更有街坊妇人,腰系青花布手巾,绾危髻,为酒客换汤斟酒”的表述。
7. 茶坊与茶香
赵盼儿营生主要靠开茶馆,《梦华录》中,茶馆茶艺是重点刻画的内容,比如她多次以“点茶”法烹茶。
吴钩在《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中写:宋代市场上的茶以“团茶”、“末茶”为主流。“团茶”是茶叶采摘下来之后,不是直接焙干待用,而是经过洗涤、蒸芽、压片去膏、研末、拍茶、烘焙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制成茶饼。在制茶过程中,茶叶蒸而不研,则是“散茶”,研而不拍,则是“末茶”。
“团茶”制成之后,要用专门的茶焙笼存放起来。烹茶之时,从茶焙笼取出茶饼,用茶槌捣成小块,再用茶磨或茶碾研成粉末,还要用罗合筛过,以确保茶末都是均匀的粉末状。茶末研好之后,便可以冲茶了。先用茶釜将净水烧开,随后马上调茶膏,每只茶盏舀一勺子茶末放入,注入少量开水,将其调成膏状。然后,一边冲入开水,一边用茶笕击拂,使水与茶末交融,并泛起茶沫。击拂数次,一盏清香四溢的宋式热茶就出炉了。这个烹茶的过程,宋人称为“点茶”。需要提醒的是,宋人即便用“散茶”烹茶,也不是拿茶叶直接冲泡,而是先研成茶末,调成茶膏,再入盏冲点。还是“点茶”的烹茶法。
赵盼儿“点茶”烹茶法
赵盼儿“点茶”烹茶法
“点茶”所烹的茶茶沫厚重,可以作画,为“茶百戏”
宋代大型的茶坊非常讲究,赵盼儿无论是开“赵氏茶坊”还是后来的“半遮面”,都在想着办法营造雅致的环境。
《梦粱录》记载,宋代高档的茶坊插四时花,挂名人字画,“列花架,安顿奇松异桧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有些茶坊还会邀请艺人献艺,以招徕顾客。洪迈《夷坚志》载,乾道年间,吕德卿偕其友前往杭州,在“嘉会门外茶肆中坐,见幅纸用绯贴尾云:‘今晚讲汉书’”。这家茶坊不但有说书节目,还张贴出节目预告。
吴钩书中谈及,宋代平康诸坊的清乐茶坊、八仙茶坊、珠子茶坊、潘家茶坊、连三茶坊、连二茶坊,平日里都有歌妓迎客:“莫不靓妆迎门,争妍卖笑,朝歌暮弦,摇荡心目”。《梦华录》中,宋引章在茶馆弹琵琶,也吻合宋代的真实情况。
《梦华录》中还原的宋代复杂的茶具吻合《茶具谱赞》上记载的宋代茶具
《梦华录》中还原的宋代复杂的茶具吻合《茶具谱赞》上记载的宋代茶具
8. 漕运、海运:贸易繁荣
《梦华录》中的第一个案子,就是钱塘县令私开海禁牟利,并杀人灭口之事,从中可窥宋朝海外贸易之巨利。。
宋统一南方后开始注意经营海外贸易。为了“招来外夷”、“来海外之货”,公元971年太宗灭南汉后即在广州设置市舶司,这是沿袭唐制设置的第一个市舶司,以后又在杭州、明州置市舶司,与广州市舶司合称“三司”,是北宋主要的对外贸易港。宋朝对进出口货物实行禁榷制度,并通过市舶“抽解”、“博买官卖”等形式赚取了巨额利润,文献记载,“皇祐中,总岁入象、犀、珠玉香药之类,其数五十三万有余。至治平中,又增十万。”海外贸易成为北宋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除了海外贸易,宋朝漕运亦发达,从唐代开始,以中原为轴心的皇朝都依赖长江及淮河流域的米粮及其他农产品的供应,到北宋时期,庞大的城市所需的米粮大部分由江淮经大运河,转由汴河运进京城。在《清明上河图》中,停泊或行进在汴河的船有漕船、客船、一般货船、游船、客货船及做散活的小船(杂船)等许多种。北宋词人周邦彦在《汴都赋》中盛赞汴京之繁华,其中对于北宋漕运,也写及:“于是自淮而南,邦国之所仰,百姓之所输,金谷财帛,岁时常调;舳舻相衔,千里不绝。越舲吴艚,官艘贾舶,闽讴楚语,风帆雨楫。联翩方载,钲鼓镗鎝,人安以舒,国赋应节。”
漕运在《梦华录》中也有体现,如赵盼儿去汴京时,乘坐的就是一艘漕船。
赵盼儿乘坐漕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