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书欧洲之加尔维亚斯宫图书馆(01:47)
初夏的里斯本用如梦如幻的蓝花楹欢迎着过往来客,在这样的时节里,我站在有着婉约素雅的青花瓷砖画的加尔维亚斯宫图书馆(Galveias Palace Library),不由唏嘘,这是怎样一个充满故事的神奇空间,这里又经历了怎样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300多年。
加尔维亚斯宫图书馆位于里斯本大学附近,原本是一座豪宅,由塔沃拉斯家族于17世纪建造。然而,因为一场宫廷政治厮杀,1759年,塔沃拉斯家族因涉嫌参与谋杀葡萄牙国王约瑟夫一世,被判满门抄斩,这座美丽的宫殿也被没收。这场灾难被称为“塔沃拉斯事件”,一些历史学家将此事件解释为当时的葡萄牙总理为遏制旧贵族家庭日益增长的权力而导致的悲剧。1801年,第五代加尔维亚斯伯爵买下这座宫殿,加尔维亚斯宫因此得名。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这座宫殿几经转手,历经沧桑,一度成为廉价旅馆和贫民窟。直到1929年,里斯本市政府将其买下。1931年,翻新后的加尔维亚斯宫成为里斯本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的总部。后来,这座图书馆成为面向公众开放的图书馆,不必办卡,不需要任何手续,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图书馆看书。
加尔维亚斯宫图书馆入口处
在“任何人”中,便包括葡萄牙的作家们。其中,最重要的一位作家是若泽·萨拉马戈。萨拉马戈于199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是惟一一个获诺贝尔奖的葡萄牙作家。他的代表作包括《盲目》《修道院纪事》《大象的旅程》等。他的作品主题深刻,充满对人类的担忧。加尔维亚斯宫图书馆内一处显眼的地方便写着他的一句名言:“人类是最重要的,除此之外,我认为没有其他更重要的。”萨拉马戈在这里度过了无数孤独的时光,学习、思考、感悟,最终成为他想成为的自己。加尔维亚斯宫图书馆对萨拉马戈的影响巨大,萨拉马戈曾经表示:“加尔维亚斯宫图书馆并不大,但对我来说,它是我的整个世界......”萨拉马戈于2010年去世,他在去世的前一年,选择在加尔维亚斯宫图书馆里接受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次采访。
这座图书馆也是84岁的葡萄牙女作家玛丽亚·特蕾莎·奥尔塔最热衷的地方,她曾花大量时间在这里查资料、写作。如今,为了纪念在这座图书馆里或苦读,或奋笔疾书的作家,并表达对葡萄牙作家的珍惜和珍视,加尔维亚斯宫图书馆用作家的名字为馆内的几个阅览室命名,比如若泽·萨拉马戈阅览室和阿古斯蒂娜·贝萨-路易斯阅览室。路易斯是葡萄牙著名小说家,于2004年获得过卡蒙斯奖。同时,该图书馆也在筹备将另外一个阅览室命名为赫伯托·赫尔德阅览室。赫尔德是葡萄牙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颇具实验性,很多评论家认为他是葡萄牙的“庞德”。坐在宽敞明亮的阅览室里,感受作家们的创作环境,是否会令人立志写出能够流传于世的好作品呢?
走进图书馆,最吸引我的是各种青花瓷砖画和天花板上的壁画。这些瓷砖画呈现的是葡萄牙历史事件。天花板上的壁画精致而细腻,其中一个穹顶中央画的是里斯本的纹章盾。这并非是我第一次在葡萄牙邂逅“青花瓷”,它们看起来熟悉而亲切。的确,这种装饰艺术像极了中国的青花瓷!我想起了中国的青花瓷器,瓷都景德镇……此前,我在里斯本国家瓷砖博物馆了解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葡萄牙出现了一些蓝白主色的瓷砖,这表明中国的青花瓷器已经被葡萄牙人带到了欧洲。于是,作为对中国青花瓷器的回应,些许是竞争,葡萄牙当地画师也开始借鉴类似的手法,打造本地的青花瓷砖画。这段时期被称为葡萄牙历史上的“大师创作”时期(1690-1730年),即巴洛克美学和白底蓝花艺术相融合的阶段。加尔维亚斯宫图书馆的瓷砖画便沿袭了这一风格,融合了东西方元素,既婉约淡雅,又体现了宏大的历史叙事。
图书馆一层大厅
图书馆一层大厅青瓷砖画
图书馆一层的若泽·萨拉马戈阅览室
穹顶天花板的纹章盾
图书馆二层中央圆形大厅
图书馆二层中央圆形大厅的青花瓷砖画
阿古斯蒂娜·贝萨-路易斯阅览室
阿古斯蒂娜·贝萨-路易斯阅览室天花板壁画
除了这座房子本身的经历、青花瓷砖画所呈现的历史场景,在这座图书馆里也可以找到其他的“历史”。比如,在葡萄牙第二共和国时期,也就是“新国家”(1933-1974年)时期,很多作品被禁,如今,这些作品依然可以在这里找到。这些作品用蓝色尼龙丝带绑着,丝带末端被密封在密封蜡中,文件说明上写着“禁书”。
据图书馆的管理员介绍,每天大概有600多名读者来这里看书、上自习,他们多是附近的学生,在考试期间,图书馆还会延长开放时间。在这么华美、安静,拥有这么多历史和故事的地方看书、学习和备考,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呢。
(崔莹:记者、纪录片导演、专栏作家,爱丁堡大学博士,热爱行走和文学,喜欢收集世界各地的老插画书,出版有《英国插画师》《英国插画书拾珍》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