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雍正帝胤禛和康熙十四子胤祯,是同娘生的亲兄弟,为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所生。乌雅氏的父亲威武为中级军官出身,入宫后身份很低。她在康熙十七年十月生下胤禛的第二年,才晋升为德嫔,两年后为德妃。雍正继位后,尊其为皇太后。
雍正帝拟给生母上徽号仁寿皇太后,但未上金册。她不久死去,虽然死后,被雍正帝弄了一个长达十九字的追谥,但不可否认,她是一个福薄的女人。
乌雅氏先后给康熙帝生育了三子三女,第二子六岁夭折,两个女儿早殇。最不幸的是生存下来的两个儿子,一个继承了康熙帝的江山,一个是唯一的大将军王,荣耀至极,却是势同水火。
康熙五十七年,胤祯为抚远大将军,进军西北征讨策妄阿喇布坦。三年后,康熙帝去世,雍正帝登基,立即给总理王大臣下谕:“西路军务,大将军职任重大,但于皇考大事若不来京,恐于心不安,速行文交大将军王驰驿来京。”(《清史稿·允禵传》)雍正帝不直接通知胞弟回京守孝,而是让总理王大臣给胤祯下命令。
兄弟之情,有了君臣之分,一切都按官场的程序走。胤祯被召回京师,随即软禁于景陵读书,并派马兰峪总兵监视,还美其名曰要他留在景陵等待大祭。
允禵
已被改名的允禵,在景陵等了几个月,等来了生母孝恭仁皇后去世的消息,也等来了雍正一道先打后抚的谕旨:“允禵无知狂悖,气傲心高,朕望其改悔,以便加恩。今又恐其不能改,不及恩施,特进为郡王,慰我皇妣皇太后之心。”
雍正帝打着“慰我皇妣皇太后之心”的幌子,晋封允禵为郡王,但是虚衔,未赐封号,注名黄册仍称固山贝子,致使允禵“并无感恩之意,反有愤怒之色”。随着雍正统治地位的日渐稳固,对允禵也愈来愈严酷。
守孝期未满,雍正帝便开始对政敌兄弟们动手了。“允?与允禟、允禵皆党附允禩,为世宗所恶。”(《清史稿·允?传》)雍正元年四月,兵部弹劾允?,雍正命总理王大臣允禩对允?议罪,夺爵拘禁。第二年以代管内务府事务的允禟,因圣祖配享仪注即封妃金册遗漏讹错,由贝子降为辅国公。
雍正三年二月,雍正帝对胤禩动手了,指责他挟私怀诈,有罪无功,紧接着一系列问题出来了。管理皇家事务的宗人府受命将胤禩议罪夺爵的同时,弹劾允禵为大将军时,“苦累兵丁,侵扰地方,糜费军帑”(《清史稿·允禵传》)。十二月,允禵被革去王爵,降授固山贝子,没过多久又革去,押回京囚禁于景山寿皇殿内。
雍正四年正月,允禩、允禟案发,雍正召见诸王大臣,以长篇谕旨,历数允禩、允禟等罪,将罪状颁示全国,同时给允禵弄了罪状十四款。
议政王大臣会议逢迎雍正,“请正国法”。他们敢对并无谋逆大罪的皇帝胞弟下毒手,如果没有皇帝的暗示,是绝对不敢妄议的。这,给雍正帝提供了显示大度无疆的仁君情怀的机会。
雍正帝说:“允禵止于糊涂狂妄,其奸诈阴险与允禩、允禟相去甚远。”雍正帝对同母弟与异母弟区别对待,认为允禵是糊涂狂妄,但也奸诈阴险。他恐不服众,加了一句:我对于他们的行事,还是了解得很清楚的,并非单独对允禵偏袒徇私。
允禩、允禟死于非命。允禵及其子白起被禁锢在寿皇殿,“宽以岁月,待其改悔”。
这一关,就是十年。
乾隆即位不久,下令释放允禵,给其自由,封辅国公,十年后封贝勒,晋为恂郡王,任正黄旗汉军都统,乾隆二十年病逝,乾隆赏治丧银一万两,赐谥“勤”。
2
虽然雍正对兄弟们的打击,仅在政治领域,只针对首恶者与主要从犯,而不涉及无辜。像允礽的儿子弘皙、允禵的儿子弘春等,都被进封郡王。只有有功劳于社稷,照样迁升。再如,老八死后,“诸王公大臣仍请戮尸”,雍正“不许”。
雍正帝刻薄对待政敌兄弟,却不寡恩。但在几分真情的背后,又是严苛寡恩。
他塑造绝对权威,不惜将乃父康熙给兄弟们取得名字,悉数将“胤”统改为“允”:允褆、允礽、允祉……即便自己已死近四十年的另一个胞弟胤祚,也改名为允祚。这样的政治改法,让后人对老十四允禵,认为是康熙帝给皇十四子名字是胤禵。
其实不然。康熙帝给皇十四子的名字,为胤祯,与其同胞兄长、皇四子胤禛,虽有一字之差,却读音相同。雍正帝即位后,下令其“祯”字改为“禵”。
《清史稿》《清圣祖实录》都是后世所修,索性早早地按避后世皇帝的名讳的潜规则,改“胤”为“允”,那么《清史稿·诸王传六》写胤祯,开篇就是“恂勤郡王允禵,圣祖第十四子”,却没有标注他的原名。
郎世宁所画雍正帝
这样的做法,也导致了史家将康熙书旨下谕,也被强迫性地避了儿皇帝雍正帝的讳。《清史稿·允禩传》记载,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康熙帝“召诸皇子入,谕曰:‘当废允礽时,朕即谕诸皇子有钻营为皇太子者,即国之贼,法所不容。允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党羽相结,谋害允礽。’”康熙骂自己被大臣们拥护的儿子为国贼,着实无情。但他的谕旨中,绝对不会将儿子们的名字改为“允”开头。
雍正为兄弟们改名,将其父康熙帝给兄弟们的名字,悉数改过一遍,弄得像胤祯这样荡然无存。当将老十三允祥改回原名,也成了一件无上的恩赏。
此事给后来为诸多叔伯翻案的乾隆帝提了一个醒,他在确定皇十五子永琰为储君后,改其名为顒琰,其余弟兄均未改名,仍用“永”,虽然此时要改的生者并不多,死者更可以不被后世改名字。
3
雍正帝之所以对允禵痛下狠手,是有原因的。还叫胤祯的允禵,从小聪明过人,才能出众,为康熙所厚爱。胤禟曾说:十四阿哥聪明绝顶,才德双全,我兄弟皆不如也。
胤祯少年起就频繁地扈从其父出巡,日常生活中,也往往被给予一些特殊优待。
圣祖于康熙四十八年封胤禛为和硕雍亲王时,只给了胤祯一个贝子,按清廷对宗室爵位的规定,贝子一年不过俸银一千三百两、禄米一千三百斛。这与已是亲王的胞兄俸银一万两、禄米一万斛想比,养一家子有些勉为其难。而康熙帝对胤祯的援助更是慷慨的。“五十一年,赐银四千两。”(《清史稿·允禵传》)
康熙五十四年至六十一年,整整七年,康熙始终特批十四阿哥一家支领宫物,显得被特别恩宠。
胤祯个性爽直,重情重义,从小和皇八子胤禩情投意合。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当康熙怒斥胤禩妄蓄大志、如同国贼时,胤祯挺身而出,跪奏曰:“八阿哥无此心,臣等愿保之!”此言一出,康熙愤怒地拔出所佩刀要诛杀胤祯。是皇五子胤祺跪抱康熙大腿劝止,诸皇子叩首恳求,康熙帝才稍微平息怒火,命诸皇子打了胤祯二十大板。
康熙帝
事后,康熙感觉到他对兄弟的有情有义,并对胤祯心直口快、表里如一的品质,有了进一步认识,因此之后更加宠爱他。
康熙五十七年,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喇布坦出兵进攻西藏,康熙帝任命胤祯为抚远大将军统率大军进驻青海,讨伐策妄阿喇布坦。
胤祯统帅西征之师起程时,康熙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出征之王、贝子、公等以下俱戎服,齐集太和殿前。康熙帝在“太和殿授印,命用正黄旗纛”。
这是天子亲征的规格。
胤祯成为了著名的大将军王。
诸皇子争储到了白热化阶段,康熙帝将征战的军权交予胤祯,而且给予天子出征的规格,给人的感觉,康熙有意立胤祯为储君。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邬思道给胤禛解释其中奥妙,称康熙帝这是转移诸子争嫡的视线。但,胤禛对此心生芥蒂,对本来反感自己的胞弟设了一道重重的防!
胤禛成为了雍正帝,合法性和合理性招人质疑,甚至传出他篡改了先帝遗诏,先帝要立的是皇十四子胤祯。胤祯也对胞兄继位,并不高兴,让雍正帝更加忌恨,故而在给胤祯改名时搞得更彻底,将其父康熙帝给的名字弄得面貌全非:允禵。
康熙帝过分推重老十四,加之胤祯缺乏政治头脑,在夺储大战中,没有跟对自己的亲哥哥,或许也有觊觎帝位的表现,为雍正帝长期倾陷、圈禁允禵埋下了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