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人物

“推理女王”的考古生活

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生于1890年,成长于英格兰一个富裕家庭。

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生于1890年,成长于英格兰一个富裕家庭。没有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她,有着极高的写作天赋,著有脍炙人口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惨案》《无人生还》等经典推理小说。她可能是世界最为畅销的小说家,销售了20亿册,翻译成100种语言。部分小说还被改编成影视剧,成为影史杰作。她声名显赫,在81岁时被授予爵位。

阿加莎的人生经历特别丰富,在一战时投身军营,战后周游了世界各国,更神奇的是,她还亲历了西亚地区数个考古遗址的发掘工作,算得上是“考古做得最好的推理小说家”,这些经历都为她的创作提供了很多灵感与素材。

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加莎对考古的态度很有意思,我们就从她刚刚接触考古开始,一直讲到她参加考古工作若干年之后的状态。看看在一位杰出小说家的眼里,考古学是什么样的。

初见便倾心——乌尔遗址的考古现场

1929年,在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之后,39岁的阿加莎·克里斯蒂计划了一场前往东方世界的旅行。在充满异域风情的巴格达,她初次探访了位于广袤沙海之中的乌尔(Ur)遗址。在时任乌尔遗址考古队负责人伦纳德·伍利(Leonard Woolley)的带领下,阿加莎用了两天时间,参观了这片兴盛于四千多前的城邦废墟。

乌尔神庙

乌尔神庙

陌生又神秘的东方文明、忙碌却井然有序的考古现场、动人心魄的古文明遗产,都深深吸引着这位推理女王,阿加莎入迷了:

“我爱上了乌尔这个地方。黄昏时分美丽的景色,宝塔式的建筑耸入云霄,夕阳半遮半映,浩瀚的沙海每时每刻都在变换着颜色:杏黄、玫红、湛蓝、紫红。我喜爱那里的工人、工头、挎篮子的孩子和挖掘工,喜欢他们的技能和他们的生活。历史的魅力紧紧地抓住我的心,目睹从沙中慢慢发掘出一柄熠熠闪光的匕首,真是浪漫极了。望着人家从沙中小心翼翼地捧出陶罐和其他器皿,使我也心血来潮得想做个考古工作者。”

乌尔遗址的发掘工作照

乌尔遗址的发掘工作照


大漠中的乌尔遗址

大漠中的乌尔遗址

参观结束,阿加莎与乌尔的考古学家们依依不舍地告别,约定日后再来乌尔参观。

告别乌尔,她满心愉快地前往巴格达,这里的市集充斥着东方香料的味道,街头满是悠闲的面孔。她流连往返,直至天气转凉后,才告别此地。

有考古学家当导游的访古之旅

次年,经过休整,阿加莎于1930年再次来到东方,她从英国去往意大利罗马旅行,之后,搭船先到达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再径直穿越茫茫大漠,前往巴格达,第二次来到乌尔。

阿加莎第二次前往乌尔的路线

阿加莎第二次前往乌尔的路线

适逢沙暴天气,阿加莎在漫天黄沙笼罩下的乌尔待了几天,结识了当时作为考古领队助手的马克斯(Max Mallowan)。在阿加莎眼里,马克斯身材瘦削,沉默寡言,极少开口,但对自己分内之事极为熟悉。

在乌尔工作时期的马克斯

在乌尔工作时期的马克斯


马克斯、阿加莎与伍利在乌尔

马克斯、阿加莎与伍利在乌尔

马克斯马上就要结束当季的发掘回家休假。伍利请他帮忙,带阿加莎参观周边地区的古迹。马克斯不假思索地答应了。二人启程,途径希拉的尼普尔遗址,以及纳杰夫和卡尔巴拉等地。起初阿加莎有些局促,在感受到马克斯对古迹的痴迷后,也开始对马克斯介绍的各个发掘地产生想要一探究竟的冲动。

阿加莎与马克斯的第一次近东访古之旅前半段

阿加莎与马克斯的第一次近东访古之旅前半段

马克斯在旅途中的某一个瞬间爱上了阿加莎。当时,他们的车陷入沙地动弹不得,天气酷热无比,一行人奋力拖车但仍然收效甚微,阿加莎并不抱怨,她只因拖车而略觉疲惫,便靠在车旁静静地睡着了。

到达巴格达后,二人与从乌尔直接赶来的伍利夫妇汇合,旅程并未在巴格达结束,他们继续北行,又去了基尔库克和摩苏尔。在摩苏尔的乡间,一行人搭乘牛车,踏访丘墟,考察古迹。一路西行,直到阿勒颇。

可能就是在这个时期,乌尔遗址发掘领队的妻子凯瑟琳表现出的霸道专横,给阿加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至于在阿加莎之后创作的《美索不达米亚谋杀案》一书中,凯瑟琳被塑造成了一个神经敏感又魅力四射的人,并最终惨遭杀害。

阿加莎与马克斯的第一次近东访古之旅后半段

阿加莎与马克斯的第一次近东访古之旅后半段

即将返程时,阿加莎收到来自英国家中的电报,得知女儿患了严重的肺炎。她心急如焚,无心继续游览,而马克斯也主动提出要陪她一同回国,二人一同搭乘东方快车,结束了这趟难忘的旅程。

嫁给一位考古学家是什么体验?

女儿的病情好转,而让刚放下心的阿加莎没想到的是,马克斯坚定地向她求婚。在一番挣扎与纠结过后,他们结婚了。

二人本打算去希腊度蜜月后前往乌尔,但乌尔方面表示没有多余的岗位提供给阿加莎。马克斯便指出,在这一年乌尔的发掘工作结束后,他可以换一处遗址试试,到伊拉克北部的尼尼微去工作。

蜜月期间,阿加莎真正感受到丈夫对考古的狂热。他会骑十几个小时的骡子探访古迹,还会让新婚妻子独自游览,自己则呆在在博物馆研究新发现的铭文。旅程的末尾是依依不舍的分别,马克斯前往乌尔,阿加莎则拖着食物中毒的病体返回英国。

1931年开春,马克斯与阿加莎在乌尔见面,在参观了新一季的发掘成果之后,他们决定先经过波斯,再进入苏联境内,游览一番再回国。

发掘昔日的亚述王都——尼尼微遗址见闻

1931年的夏天,二人回到英国之后,阿加莎跟马克斯一起,前往尼尼微的发掘负责人坎贝尔(Campbell Tompson)家中,讨论她能否在下一个发掘季跟随丈夫去尼尼微共同工作。汤普森对阿加莎进行了“考核”,考察的内容是看阿加莎能否徒步穿越荒野,并做到不挑食。她通过了考验。于是乎,马克斯与阿加莎便先后到达摩苏尔,去往尼尼微。至此,阿加莎的新生活开始了。

尼尼微遗址位置

尼尼微遗址位置

在尼尼微,每天早晨五点,考古队员都会爬上驻地的屋顶,用灯光向遗址土丘顶上的守夜人示意当日是否进行发掘,而住在远处的工人会通过灯光获知消息。

艺术家眼中的尼尼微景象

艺术家眼中的尼尼微景象

马克斯在尼尼微的主要工作是从土丘顶部挖一个深沟,以了解这里的地层堆积状况,这也很符合马克斯对史前时期遗存的研究兴趣。这项工作效果极好,深达27米的探沟剖面非常清楚。在此处,史前堆积占了整个堆积的四分之三。唯一的坏处是这么一个深沟让队长汤普森昼夜难安,总害怕发生事故。好在一切顺利。

尼尼微队长汤普森着重于考释遗址中发现的铭文,马克斯专注于发掘史前地层,钟爱于搜集各式陶器,而阿加莎作为非专业人士,更喜欢思考发现物的生活属性,每一件器物都让她产生遐想,思索使用者的喜怒哀乐。汤普森和马克斯的区别反映了近东地区考古学发展的阶段性的研究取向,而阿加莎的想法出人意料地与现今的考古学家关注的问题一致,即“透物见人”。

1931年冬天,在尼尼微的工作将要结束时,二人驱车前往南部的尼姆鲁德。这里是美丽乡野间的古老丘墟,也是百年前的英国考古学家莱亚德(Austen H. Layard)发掘过的传奇遗址。马克斯望着土丘,叹气道:“要是能筹到钱,这个山丘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发掘地,但是我这个梦想应该是没法实现了。”

尽管没法发掘大遗址,但是马克斯在尼尼微周边发现了一座史前小土丘,叫做阿尔帕契亚。附近的村民在这儿发现了很多残损的彩陶片,马克斯判断这是史前时期的一个制陶中心,并决定来年在此处独立开展发掘。

自己当家作主——收获颇丰的阿尔帕契亚遗址

第二年的二月,夫妻二人再次来到摩苏尔,并从乌尔忽悠来了绘图师约翰。三人为了找到阿尔帕契亚所在土地的所有者心力交瘁,在确认了前十九个所谓的地主是冒牌货之后,他们终于和地主达成协议,解决了土地占用的问题。

阿尔帕契亚的发掘区航拍图

阿尔帕契亚的发掘区航拍图

发掘的最初阶段令人焦虑,他们只发现了一些残破的建筑、碎陶片和黑曜石小刀,直到那个发现重要遗址的“伟大的日子”到来。马克斯欣喜若狂地将阿加莎从修复室带到考古现场,示意她关注新发现的制陶作坊。这个数千年前的作坊是因火灾而废弃的,但也因此保存了原貌,其中有大量精美的彩陶碟、杯、瓶、盘等器皿,在阳光之下熠熠生辉,绚烂夺目。现在我们知道,阿尔帕契亚的主要堆积属于史前的哈拉夫文化,而这批陶器的发现也成为了哈拉夫文化分期的重要材料。

发掘出土的哈拉夫文化彩陶

发掘出土的哈拉夫文化彩陶

为了应对陡增的工作量,从未接受过学校教育的阿加莎前往当地的中学学习测量和计算。学习的效果显著,她成了队伍里不可或缺的绘图员。马克斯也很辛苦,需要整天待在发掘现场。最初以为来这里是轻松度假的绘图师约翰也苦不堪言。

疑似阿加莎绘制的器物图

疑似阿加莎绘制的器物图

好在一切工作都井井有条。发掘季即将结束时,马克斯决定为工人组织一场赛跑比赛,并准备了几件很好的奖品。比赛全程约5千米。比赛当天,场面十分壮观,工人们争先恐后往前冲,大多数人摔倒,另一些人则挤开人群绝尘而去,天空中有阿加莎请来的英国皇家空军。三位获胜者出人意料,第二名是一位非常穷困的人,在收到二等奖的奖品(—只绵羊)之后,当晚他就把羊宰了宴请他所有的亲朋好友。

在离开伊拉克时,关于文物的运输,马克斯和伊拉克当局之间产生了矛盾。他要把古物带回英国,心生不满的伊拉克政府表示不欢迎马克斯再来伊拉克发掘,所以马克斯决定第二年改去叙利亚开展工作。时值1933年。

短暂休整与新的计划

1933年五月,阿加莎与马克斯回到英国后,马克斯坚持要把考古报告尽快出版 ,不能耽搁,于是他花了一整个夏天撰写阿尔帕契亚的考古报告,希望在1935年付印。

阿加莎在经历了两个发掘季的考古工作之后,彻底适应了考古生活。作为一名小说家,这两年间她笔耕不辍,创作出了《悬崖山庄奇案》(Peril at End House)和《人性记录》(Lord Edgware Dies)两部作品,在市场上得到了良好反响。

考古生活的美妙之处吸引着阿加莎,她决定继续跟随丈夫前往叙利亚工作。到这片充满文明瑰宝的土地上,找一处未经发掘的遗址,探索尚未被人知晓的秘密。从此,阿加莎与马克斯真正开始独立地开展考古工作,而不再依附于某位权威。二人发现的若干珍贵遗存自不必多说,而那些在考古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人与事,都始终伴随着阿加莎的余生,难以忘怀。


参考文献:

[1](英)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何羲和译.说吧,叙利亚[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6.

[2](英)阿加莎·克里斯蒂著;王霖译.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7.

[3] Mallowan M E L, Rose J C. Excavations at Tall Arpachiyah, 1933[J]. Iraq, 1935: i-178.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世界考古”。)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