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教育要从小抓起,那么台湾小学生的启蒙书有哪些?

《三字经》、《唐诗三百首》是我小学时学校里强迫要背诵的。我当时虽然背了,但今天都记不得。很多背过的东西,如果没有场景的刺激,不会自然而然地说出来。

《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如今,传统经典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把孩子送入国学班从小打好基础。大陆和台湾虽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却有切不断的文化渊源。

那么台湾学生启蒙书读些什么?他们会在什么时候阅读这些文化经典?近日,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两岸青年领袖研习营在大陆开展。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也借此机会与来自台湾的大学生、研究生深聊了下这些问题,看看他们对待传统文化经典的态度会有什么不同。

 

教育要从小抓起,那么台湾小学生的启蒙书有哪些?

瑄瑄:

我(小学)一二年级时就会背《三字经》,那时候,我连“国”字都不知道怎么写。当时班级里的同学有的不太会背,但我记忆力很好,所以会一直背,把全本《三字经》背下来。一年级时,老师会每天写一些《三字经》里的话,放在和父母联络的联络簿里,让父母督促孩子回家背。我当时也参加安亲班(大致相当于大陆的托管班),老师把《三字经》整本书的拼写法写出来,让我们读、背。每个安亲班要求不同,我上的那个比较严格,除了辅导学业,还会教我们才艺,比如珠心算、钢琴,还有乒乓球。

很多时候,小学里的东西不会背也不怎么样,但安亲班里的老师会让我们背给他听。背不好会扣分,最后有一个类似成绩单性质的东西给家长,家长会知道孩子在安亲班里的表现,因为家长知道,大家就会有压力。当时背这些东西,真的不知道有什么意义、在讲什么。但现在想想,感觉是利用你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先背了再说。我现在感觉这并非是一个不好的做法,孩子确实没法理解这是什么意思,但慢慢发展、成长,就会明白原来背过的东西是这样的意思。

怡彤:

我小时候会去读经班,因为家里隔壁就有一个宗教场所。当时我都还没上小学,就被送去读经班。那里会让我们读《三字经》、《孝经》等等。里面是一些传教的人,他们在为宗教服务,就会带着我们读,会跟我们讲这些经典里的故事。也会让我们背,背了就有礼物,一般是吃的小零食。

小学一二年级,每个礼拜会有两天的早自习,一些做爱心义工的父母会来学校里给小朋友们讲书。当时说了一本书,家长说得生动有趣,叫《荳荳》,我至今都印象深刻,回家就要父母给我买。那本书说的是一个小女孩的历险故事,很可爱。小学三年级,我就开始看小说版的《福尔摩斯全集》,对我来说,那些字都不难,可能也跟很小的时候读经班读书有关系。

小学的时候,我还遇到很好的老师,那位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让我们背成语辞典。一整本书都是成语典故,一次背一面,每面有七八个成语,背好以后,老师会出填空和选择题,让我们选择那个成语的来历。

 

教育要从小抓起,那么台湾小学生的启蒙书有哪些?

奕均:

《三字经》、《唐诗三百首》是我小学时学校里强迫要背诵的。我当时虽然背了,但今天都记不得。很多背过的东西,如果没有场景的刺激,不会自然而然地说出来。我小时候不爱看书,父母为了鼓励我看书,每读完一本书会给我50元台币,后来才慢慢培养出读书的习惯。当然,这些书不包括漫画、图文书这一类。

Allen:

小时候启蒙书是《论语》,因为我妈妈的宗教信仰,强调读经班的重要性,所以小时候跟着妈妈在教会里读《论语》。我大概在小学三四年级时,每个礼拜三晚上,都会跟着读这些书。小学里不会要求我背《三字经》,有时候会要求背各种课文,很多现在都忘记了,觉得有背跟没背一样。我记得小学时背课文,没背完不能回家,然后只能哭着在学校里背完。

佳臻:

学校图书柜里有《唐诗三百首》,偶尔无聊会翻翻,小学也会要求背。当时在学校里还会翻《罪与罚》、《傲慢与偏见》,因为这些书在身边的同学里很流行。小时候,我家里还买了一系列书,里面有成语、民间故事、各类文章,好像没有很核心的思想。那时候家里也有一本《三字经》,当时要买给我看,因为那是爸妈知道的唯一一本适合儿童读的书,不过他们不会特别要求我背。《论语》我读得比较晚,初中时只节选部分来读,高中就会读整本的《论语》和《孟子》。

 

教育要从小抓起,那么台湾小学生的启蒙书有哪些?

菀庭:

小时候,家里有图文版的历史故事集,会从西方史开始看,接着是中国史、中国台湾史。我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送我去读经班,我才开始学《唐诗三百首》、《菜根谭》、《孟子》这些书。读经班都是周末早上九点开始,一直上课到下午一点,每次课前20分钟,都会请小朋友上台背诵这些经典段落。读经班的性质更像才艺班,一般都不会贵。有的家长希望培养孩子特别的才艺,就会把孩子送过去。老师让同学背完这些段落后,会让同学来讨论三四篇段落的感受,这三四篇有诗歌、经典段落等。

我在长大以后,开始学文言文时,觉得身边有很多人讨厌读文言文,考虑为什么要读文言文。那时候我觉得我不讨厌,或许就是童年时代打下的基础。像一位老师说的,小时候读过的这些作品,不是为了未来要用到,而是在未来的某一刻,遇到相似的人生境遇时,会想起那时读的内容。

Jolin:

幼稚园的时候我背唐诗,当时我没有任何印象,小学时我又背这些诗,我妈就说“这些你幼稚园里都会背”,但我没有任何印象。虽然忘记,但我觉得是一种文化记忆,从小耳濡目染一直在听,就会深入骨髓。小学时,我也有读长篇小说,我最喜欢《基督山恩仇记》、《向达伦大冒险》,二三年级时开始读《基督山恩仇记》,后来慢慢地一直在读。三年级我们也读《论语》,一直读到高中,但读的都是节选,老师不会要求我们读整本。当时我也有上安亲班,这个像一个课外辅导班,会管我们做数学题,印象里做错一道,老师会打一下。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