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角色以平等的视角与现代儿童无缝交流,让孩子们也能读懂原本生僻晦涩的知识。9月2日晚,故宫博物院的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在北京中央歌剧院首演。
明万历掐丝珐琅甪端香薰、晋代文学家书法家陆机草隶书法作品平复帖、南宋沈子蕃缂丝梅鹊图、清乾隆金瓯永固杯……这些珍贵文物都化作角色原型,与孩子们展开了对话。
《甪端》剧照
《甪端》从故宫186万余件/套藏品中选取出明万历掐丝珐琅甪端香薰、晋代文学家书法家陆机草隶书法作品平复帖、南宋沈子蕃缂丝梅鹊图、清乾隆金瓯永固杯等数件珍贵文物作为角色原型,以儿童视角讲述了主人公小甪端和他的文物家族成员之间,并围绕如何创新文物文化传承方式而展开一系列故事。
《甪端》剧照
中国古代经常取各种瑞兽形象制成香熏。甪端,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之兽,头生一角是其最大特征。传说中博学多闻、刚正不阿的异兽。
甪端崇拜在明清两代均为皇家所重视,因其敞开兽口,烟雾涌溢,象征君主广纳谏言,以甪端护卫在侧,显示皇帝为有道明君,身在宝座而晓天下事,做到八方归顺,四海来朝,寓意江山稳固,并显皇权至高无上。故内府专置有司负责制造事宜,以供内廷之用。故宫太和殿宝座周围便摆设有铜胎珐琅甪端、宝象、仙鹤、香炉、香筒。
明万历掐丝珐琅甪端香薰
故宫博物院专家介绍:“这些文物类型各异,各有特色,有的憨态可掬,寓意美好,有的蕴含深厚的文史知识,比如甪端有着日行万里夜行八千的本事,堪比现代高铁的速度,这些能映射到现实生活的特点,能很好地激发孩子们探索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文物。”
同时,主创们在剧中又用艺术化的手段对角色进行二次创作,赋予这些角色以鲜明可爱的性格,在玩笑中把原本生僻晦涩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并让文物角色以平等的视角与现代儿童无缝交流。而早已被观众们熟知和期待的故宫御猫们也将出现在剧中。此外,剧中还展现了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的历史,珍贵影像资料的展示,将让观众们感受到并不为人熟知的故宫一代代“典守者”们的精神。
南宋沈子蕃缂丝梅鹊图,南宋,沈子蕃,纵104厘米,宽36厘米。清宫旧藏。
在主题上,剧中通过跨越时空和物种的交错对话——小蝴蝶绚烂短暂的一生、人类的生命周期和文物中所凝结的漫长岁月,用“童言童语”深入浅出地揭示了时间和生命、过去和未来的主题,让孩子们,也让家长们思考生命的价值和传承的意义。而在情感教育方面,如何化解友情中的冲突?如何面对隔代观念上的隔阂?面对不同意见时该怎样处理?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很难用说教讲清楚的问题,儿童剧《甪端》也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答案。
《甪端》剧照
原本生活在故宫里的历史悠远、古朴雅致的文物们,经过演员的演绎,在舞台上“活起来”,这是最吸引观众的一点。小观众们表示,这是第一次在舞台上看到“活”的文物,也因此一定要去故宫里寻找甪端和他的伙伴们。
《甪端》剧目总策划闫宏斌表示“戏剧具有直击心灵的力量,让这个属于中国的独角神兽的故事以最亲近现代孩子的方式呈现,这是将文物文化传承和儿童剧表达形式进行深度融合的一次跨界探索。希望这部剧能够激发孩子们认识更多文物和主动了解其背后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清乾隆金瓯永固杯,杯子口沿錾回纹一周,一面中部錾篆书“金瓯永固”,一面錾“乾隆年制”四字款
该剧总导演薛森宇表示:“这是一个讲述科技与文化传承的故事,舞台上如3D裸眼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让这些来自古文物的创意增添了科技感的美,同时,每个数字、每句台词、每个人物都是在很多专家的帮助下以最严谨的标准完成的,还原真实的历史就是对下一代孩子的最大负责”。
故宫博物院表示,大到舞台上的古建布景,小到服装造型上的一针一线,还有音乐与歌词的设置,《甪端》的舞台中有许多有待发现的巧思。如作曲家为孩子们创作的一首中国风的童谣《故宫谣》,此外,剧中的小猫角色均由儿童演员扮演,孩子们天生的表演力,嬉闹可爱。
《甪端》剧目出品人、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都海江表示这部剧为实现“让文物活起来”的目标,将博物馆教育和儿童戏剧教育结合;《甪端》剧目联合出品人钟碧珍表示:戏剧具有直击心灵的巨大力量,我们一直坚持,也将矢志不渝地去做最懂孩子的、孩子最需要的中国儿童戏剧教育,做中国自己的优秀的儿童剧,让孩子们的童年重新回到我们自己的璀璨的中华优秀文化中来。
据悉,儿童剧《甪端》已完成首演,未来还将展开全国巡演,让全国各地的观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亲近故宫博物院,爱上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