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镜塘是中国书画收藏大家,一生笃爱金石书画。抗战时期,他携藏画避居上海,这其中就有国之重宝五代徐熙的《雪竹图》。他一生先后向上海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嘉兴博物馆、海宁市博物馆等 11 家文博单位捐赠文物3900余件,其中嘉兴博物馆获赠119件。为致敬钱镜塘先生捐赠义举,近期,嘉兴博物馆推出“大爱有痕——钱镜塘捐赠文物精品展”,在展示书画文物的同时,也让人们一睹这位“江南第一藏”的旷世风采。
钱镜塘旧藏五代 徐熙《雪竹图轴》上海博物馆藏(非本次展品)
钱镜塘(1907—1983)名德鑫,字镜塘,晚号菊隐老人,海宁硖石人,中国书画收藏大家。钱镜塘自幼受祖父和父亲熏陶,善画,能治印,爱好诗词戏曲。上世纪20年代客居上海,开始收藏历代金石书画,多次举办书画展销。日伪时期,曾冒险购存不少宋元名画等稀世之宝,使之免遭劫掠,其中有范宽的《晚景图》、董源的《山水图》、徐熙的《雪竹图》、王石谷的《陈元龙竹屿垂钓图》、任伯年的《群仙祝寿图》等,为中国书画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藏品曾捐11家博物馆,包括五代《雪竹图》
钱镜塘像
钱镜塘生于1907年。钱家世居海宁盐官镇,祖父钱笠群、父亲钱鸿遇,均在清朝末年做过小官。钱鸿遇还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地方画家。钱镜塘是独子,自幼就受到熏陶,养成了热爱书画艺术的秉性。三十年代初,钱镜塘变卖了海宁的祖产并携带自己所藏的书画,举家迁往上海。变卖祖产所得加上之前经营丝绸生意的积蓄,一共筹得两千大洋,钱镜塘在上海开了一家古玩店铺,名号“六莹堂”。他从收藏海派名家的书画入手,开始了漫长的收藏生涯。
钱镜塘鉴藏活动的活跃期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至50年代末,其藏品数量大,涉及面广,仅书画一项就上起宋元,下至近现代,主要是明清和近代,其藏品特点是关注中小名家、地域文化以及海派绘画等,且注重系列性收藏,对藏品进行整理、分类及保护。
钱镜塘旧藏《明代名人名贤尺牍》上海博物馆藏
清末以来,考据之风盛行,钱镜塘胜人一筹的地方便是他严谨的考据。他所藏的《明代名人尺牍》20册,皆紫檀木镶框,锦缎铺面精装而成。在每位名家尺牍旁,均有他楷体工整的人物考证,字字句句如玑似玉。他收藏的书画作品,均用工细的小楷对作者的生平、艺术风格、著述等做了严谨的考证。
随着钱镜塘收藏品的丰富、鉴赏水平的提高,他的交际圈越来越广。所交之友除了张宗祥、钱君匋等同乡旧好外,更多地还交了当时活跃于上海的书画名家、鉴藏家、文化名人,如吴湖帆、张大千、王个簃、朱屺瞻、唐云、刘海粟、张葱玉等。其中与书画名家吴湖帆的相识,对他的书画鉴藏生涯尤为重要。
钱镜塘在作画
钱镜塘与吴湖帆相交前后三十多年,两人之关系亦师亦友,彼此相惜尊重,时常酬应书画,探讨书画鉴藏之趣。因此,书画界与收藏界人士赠给他与吴湖帆两人“鉴定双璧”的美誉。
钱镜塘与钱君匋(右)等人合影
钱镜塘有很多关于收藏的美谈,最有名的莫过于“16根金条换一幅画”。
钱镜塘花16根金条购藏并捐赠的王翚《竹屿垂钓图》是垂钓主题的画作。这幅画是清初“四王”之一王翚为陈元龙所绘,经严桂荣重新装裱一新后,捐给了浙江省博物馆。据说,刘海粟听说钱镜塘捐出此画,又惊叹又激动,并对钱镜塘说:“我真佩服你了!”刘海粟的收藏,一般不轻易出手,大多在家临摹自学。他与沪上很多名流都有交往,如钱镜塘、郑逸梅等。这幅《竹屿垂钓图》就是刘海粟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才转让给钱镜塘的。
王翚《竹屿垂钓图》
除此作品之外,钱镜塘的藏品中还有“海宁陈家”的《陈文简公襄阳诗》、《陈世南诗翰》、《陈奕禧草书》、海宁名人如葛龙芝、徐见石、周承德、蒋百里、张宗祥的扇面、画轴、册页等,其中周承德的《墨竹》六幅册页,弥足珍贵,也是当年钱镜塘花了重金才找回的。还有许多和海宁有关联的画家作品,钱镜塘都有收藏。
钱镜塘旧藏北宋范宽的《晚景图》 浙江省博物馆藏
钱镜塘最出名的藏品是范宽的《晚景图》。据钱镜塘的孙子钱道明说:“上海有条五马路,就是现在的广东路一带,有人打电话跟我祖父说,有一张画,上面提的是范宽的字,但是没有印章。我祖父过去看了很长时间,当时没有人敢买,最后我祖父就买了下来。”
钱道明曾写祖父在书画上花了很多心思,“我记得每年黄梅天一过,他都要把藏品拿出来挂在厅里,四面窗户大敞,开着电风扇‘吹霉’,每天轮换藏品,整整挂两个月。”
从1956年开始,钱镜塘系统地整理他的收藏,先后捐赠了全国11家书画单位——上海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海宁博物馆、嘉兴博物馆、广东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西泠印社等。其中古代书画作品总计3900余件,包括五代徐熙的《雪竹图》、董源的《山水图》,宋代范宽的《晚景图》,清代任伯年的《华祝三多图》等,都是国宝。
钱道明说:“因为他是浙江海宁人,所以捐给浙江省的最多,有1000多件。”
自1959年,钱镜塘陆续向嘉兴博物馆捐赠的书画、文献共225件,以乡贤画人、名人为主,经过专家鉴定,60%在国家级三级以上。
收藏体现乡土情结,结缘嘉兴博物馆
爱乡、爱土、爱乡邦文化,钱镜塘的乡土情结,从他的收藏上可以体现出来。
上世纪六十年代,钱镜塘担任嘉兴县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1959年,嘉兴博物馆初建时期,馆内藏品稀少,钱镜塘捐了一大批书画精品,成为嘉兴捐画第一人,此举带动了从私人收藏到捐献国家的行为,起了一个好头。此后,钱镜塘又于1980年和1981年两次捐赠藏品,以古代书画为主。这批作品质量精、品相好,以嘉兴籍海上画派画家作品为多。
据统计,嘉兴博物馆获赠119件书画,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精,包括二级文物9件、三级文物67件,其中不乏翟大坤、陈奕禧、方薰、钱载、张廷济、张熊、朱熊、蒲华等嘉兴名家的作品。
“大爱有痕——钱镜塘捐赠文物精品展”展品
钱镜塘五十年代捐献的书画,后来在南湖烟雨楼陈列展出时,郭沫若、潘天寿都来观看过。1962年,著名版本学家赵万里前往参观,他品评说,墙上挂着的画件件俱精。回北京后,赵万里写了《南下访书日记》刊载在《文物》杂志上,赞扬了这批收藏作品。他认为这批绘画精品有几个特点:一是装裱精美,质量高;二是整理得好;三是钱先生当时还分类编册,将同时代而风格相近的画家放在一起,看上去非常协调;四是每幅作品都请嘉兴同乡、美术家倪禹功、朱其石等题跋,做了作者介绍。他感慨地说:“钱镜塘先生热爱家乡,捐献的都是乡贤的东西,对于本地研究名人文化有帮助。同时,包括钱镜塘、朱其石等前辈,都为嘉兴好多先贤做了一个典范,在一个时期内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大爱有痕——钱镜塘捐赠文物精品展”展品
“大爱有痕——钱镜塘捐赠文物精品展”展品
钱道明回忆,1980年钱镜塘对儿女说:“发回的这点东西都是家乡文献,就捐给故乡吧!”于是,钱镜塘重游嘉兴南湖,将“文革”中抄没后来发还的部分书画藏品,分两次捐给了嘉兴博物馆。
“大爱有痕——钱镜塘捐赠文物精品展”展品
“大爱有痕——钱镜塘捐赠文物精品展”展品
钱镜塘捐给嘉兴博物馆百余幅书画,从清代到民国时期的画家作品为主,而嘉兴这段时间内,画家出得比较多。钱镜塘说:“几十年来,总算对家乡的文物尽到了一点保护的责任,献给国家是得到了可靠的归宿。”
“大爱有痕——钱镜塘捐赠文物精品展”展品
钱道明讲述了一件往事:1939年4月,吴湖帆、刘海作邦达等牵头,在上海举办“中国历代书画展览会”,这是上海收藏家的一次盛会,也是收藏家为抗战筹集药费的一次义举。钱镜塘作为年轻的收藏家,带去展出的四件藏品是《陆复画梅顾禄书记合卷》、费晓楼的《沈山纪游图卷》、查伊璜的《书幅》和六舟的《菊花》,均是嘉兴前辈的杰作。因为淞沪战争爆发后,许多收藏者为了求生存,纷纷抛售书画藏品,钱镜塘乘机大量收购,数量多达3万余件,其中不乏乡贤大家的作品。
“大爱有痕——钱镜塘捐赠文物精品展”展品
嘉兴博物馆收藏有一幅钱镜塘手迹,那是当年钱镜塘重游南湖时所题的诗:“卅年话别在三秋,题得新诗半壁留。杨柳烟迷金粉地,桃花水涨画桥头。鸳鸯湖上寻春梦,蜂蝶群边忆旧游。今日小楼听雨候,更迁风景使人愁。”题为《庚申清明后一日重游嘉兴南湖烟雨楼有感》,表达了无尽的感慨。
展览海报
(本文综合整理自嘉兴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以及《收拾故乡旧文物 半生辛苦重钱郎——沪上钱镜塘的鉴藏人生》《观赏钱镜塘藏品书画》《钱镜塘:是收藏家也是大捐赠家的传奇人生》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