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花落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虽然安妮·埃尔诺从1974年开始创作,至今已出版了约十五部作品,但目前只有一本《悠悠岁月》中文版在售。
最近,“从《悠悠岁月》说起——谈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分享会举办,出版家、学者、译者、作家们从《悠悠岁月》说起,共谈这本书和安妮·埃尔诺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文学价值,以及被译介到中国背后的那些故事。
分享会现场
《悠悠岁月》作为安妮·埃尔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法国一经出版就获得了当年的杜拉斯文学大奖。书中,作者采用“无人称自传”的方式,实际上是在自己回忆的同时也促使别人回忆,以人们共有的经历反映出时代的演变,从而引起内心的共鸣。大到国际风云,小到饮食服装,家庭聚会,乃至个人隐私,无不简洁生动。通过个人的经历来反映世界的进程,实际上写出了集体的记忆。小说的时间跨度有六十年,因此无论什么年龄段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和记忆。
《悠悠岁月》书影
《悠悠岁月》之深厚社会、历史内涵
据了解,安妮·埃尔诺的代表作《悠悠岁月》曾获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联合评选的“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项,2010年首次在中国出版发行。“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设立于2001年,迄今为止,已有98位外国作家的最新之作得以第一时间被介绍、引进至中国翻译出版,其中不乏名家名作。为了庆祝该奖设立20周年,202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从已出版的获奖图书中挑选七部精品续约再版,安妮·埃尔诺的《悠悠岁月》正是其中之一。
出版家聂震宁、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会长陈众议是“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评选活动的发起人。
聂震宁表示,创办这项活动的初心在于以中国学者的文学立场和审美眼光选择外国文学作品,同时向世界文学表达中国学者的文学态度。他回忆起安妮·埃尔诺这部作品当年获奖的经过:“五位法国文学分评委一致投票给埃尔诺,因此没有任何争议。因为《悠悠岁月》对她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部作品,当时在法国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的评选标准要求作品必须有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过较大影响。”
我们为什么要读《悠悠岁月》?聂震宁认为埃尔诺的趣味更多在于回忆社会,回忆几十年来在社会中看到的种种。这种社会性是她与很多女作家不同的地方,她的写作更接近于历史主义、客观主义的写作,着力于“有意味”的事物,捕捉每一个“有意味”的场景、存在、历史现象,比如一个影星、一首歌曲、一张照片……这种社会、历史、文化的内涵增加了翻译的难度,但读起来很有趣味性。
翻译家吴岳添当年是“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法国文学评委会主任,他接过了翻译这部作品的任务,在翻译的过程中费了很多心思。
译者吴岳添
这本书讲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的世界进程和时代变迁,内容很丰富。吴岳添说:“这本书翻译的难度并不在于语言本身,安妮·埃尔诺的语言是很简单清晰的,每一句话都可以翻译,不是很困难。难度在于大量的细节,书中提到的人和事物都是作者仔细挑选的,能够使读者马上回想到那个年代。很多细节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就没有体会,不知道讲的是什么东西。”在翻译过程中,吴岳添介绍,不仅查阅了大量资料,还向法国人一一请教困惑之处。
中国读者看《悠悠岁月》不会感到陌生
在作家李洱看来,中国读者在《悠悠岁月》中会找到强烈的共情。这部作品从1941年讲起,直到2006年左右,中国读者对这段时间的欧洲历史非常熟悉。书中提到的重要作品,包括文学作品、电影、歌曲等,中国读者也都有所了解。“所有这些使得中国读者读起来不会感到非常陌生。中国读者感兴趣的地方在于这部作品有强烈的对日常生活的描绘,非常强。”
李洱梳理了埃尔诺写作的特色,首先是女性写作中明显的自传性,其次是与法国的文学传统甚至整个艺术传统联系紧密,比如印象派和立体主义,再就是法国新小说派的影响。埃尔诺把这几个方面结合得非常好:“在个人记忆的深处又有广阔的社会场景,历史经验和个人经验之间的结合看上去是比较碎片化的,但是因为女性写作本身的特点以及良好的艺术准备,使得作品呈现出整体性和有机性,我觉得是比较耐读的小说。”
从创作手法上讲,李洱认为《悠悠岁月》这本书有很强的艺术实验性,也带有元小说的性质。埃尔诺非常真实,“就事论事”,这本书不像其他的现代主义作品那么“张牙舞爪”,而是处理得非常平实,细微地展现了二十世纪一些重要历史事件是如何“随风潜入夜”地产生影响,在平实的事物中潜藏着幽深的部分。
埃尔诺的特点就在于她不说“我”
法语文学专家董强认为,这几天人们对埃尔诺的关注,已经超过了对一般诺奖作家的关注,这源于埃尔诺在法国文学中的特殊性。她好像在关注自身,关注自己的家庭,但又从中跳脱出来。董强说:“埃尔诺在创作中使用大量事实性的东西,她坚信这个事实我当时经历了,有这样的感受,那么我旁边的那个人一定也感受到了。这不是我个人的事情,而是社会的事情。”埃尔诺的特点就在于她不说“我”,但写的其实是大家的事情,大家都从中得到了共鸣。她的作品出版之后很快被其他欧洲国家翻译,仿佛一下子欧洲的记忆都被她激活了。
在董强看来,埃尔诺的成功之处在于她得到了法国现当代人文社科理论的滋养,她的作品涉及大量社会学著作,如布尔迪厄的《区隔》、福柯的《知识考古学》、罗兰·巴特的《明室》,可以说埃尔诺是六七十年代整个法国方兴未艾的各种人文思潮的氛围之下成长起来的优秀作家。
董强还关注到安妮·埃尔诺和另一位法国诺奖作家勒克莱齐奥的相似性。两位作家都有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有很强的介入性。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勒克莱齐奥打破了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埃尔诺打破了阶层与阶层之间的隔阂,两个人都希望通过文学去改变一些东西,改变这个社会。
苏州大学法语系副教授陆一琛谈到《悠悠岁月》的文本建构。照片在这本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架构文本的作用,因为整个文本就是以照片或者说影集的形式来建构的,每一个年代的索引都由照片开始。照片起到了占有时间的作用,也是埃尔诺记忆的载体。她在《悠悠岁月》这部作品中用照片进行断代,将照片描述给读者看,于是我们有一群人在共同观看影集的感觉,回忆起照片拍摄的年代,回忆起一系列与照片有关的记忆的承载物,例如很通俗的歌曲、当时轰动的政治事件、热门电影、书籍等等。“我感觉照片有时是她写作的一个模板,她其实想复现脑海中瞬间性的印象,所以她是以讲述照片的形式来书写,这也是她的写作一个非常强烈的特色。”
陆一琛介绍,埃尔诺出身底层阶层,后来通过教育实现了阶层的跨越,但依然关注大众文化。她游走在两个阶层之间,融合不同的文化取向和趣味,因此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自我投射,这是她的作品在读者中引起广泛共鸣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诺奖消息一经公布,《悠悠岁月》在多个平台上很快销售一空,人民文学出版社已紧急加印。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肖丽媛表示:“不是所有诺奖得主的书都卖得好,但我坚信安妮·埃尔诺将拥有广阔的中国读者市场。她的书应该属于长销书,具有旺盛且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