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灯塔。”
“感谢您用灵魂深处的闪光指引我忠实地生活。”
“时代永远的铭记,恒久的怀念!”
……
11月25日,上海武康路113号巴金故居门口的献花处引来无数行人驻足。这一天是巴金118周年诞辰纪念日,从上午八点开始,不断有读者自发来到这里,为巴老献上一枝花,并在明信片上写下了深情的怀念和祝福。
他们之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背着书包的学生。有住在附近的居民,也有远道而来的旅人。生于1975年的沈女士一直喜欢读巴老的作品,今天路过这里,她感觉就是一种缘分。“思想不老,智慧永生。”她在明信片上郑重地写下了这八个字。
11月25日,上海武康路113号巴金故居门口的献花处引来无数行人驻足。全文现场照片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图
巴金于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1923年春来到上海,1955年秋起居住在武康路113号。“往年的这个日子,大家都会来巴金故居为巴老献上祝福,说一点心里话。”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巴金故居目前暂未开放,但特意在门口做了一个大屏,让读者能来献花和留言。“其实前年和去年没有开放的时候,就有读者自发地来门口献花。今年我们就想做这样一种仪式,是想营造一个气氛,就是巴老虽然不在了,但我们总在读他的文章,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的力量和温暖。”
下午三点,李小林、李小棠、唐宁、端端、陈济、陆盛华、徐钤、陆正伟等亲友也相聚巴金故居。在这个安谧的午后,大家为巴老三鞠躬,分享一块特大的生日蛋糕,也和猫咪玩耍,聊起家长里短、各种琐事。
对他们而言,每年的今天来这里给巴老过生日,是一种仪式,也是一个习惯。《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曾回忆当年给巴金先生过生日的场景:“我们每年秋天,就会准备好鲜花和蛋糕去他家。”
吃蛋糕的巴老
巴老离开后,“过生日”的传统依然保留了下来。“这个生日,你会感觉淡化了缅怀和追思,我们都在祝巴老生日快乐,是一个特别温暖的场景。”在三鞠躬后,周立民还对巴老塑像说了句——“您放心,我们都平安。”
“这几年,大家经历了许多艰难,我们希望通过这么一些仪式给大家提提气。巴老作品里有光,有热,有对希望的呼唤,对自由的呼唤,对生命本身的尊重,我们希望以此感染大家。”周立民说,“巴老总觉得,冬天过去了,春天肯定会来的,他的作品里一直有这个信念。我想,生活加给我们很多,我们也可以给生活增加一点东西。”
深秋已至,巴金故居里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浓郁的色彩。这里静静安放着巴老生前的家具和物品,陈列着这个家里的各种资料——巴老的照片、他所有用过的东西、他的写作和翻译作品,他的书信票据等等。
因为疫情,巴金故居不能对外开放,但它通过微平台持续开展各项展览、讲座、多媒体互动展等,一直努力与读者同在。比如“云举办”了巴金作品朗诵会,邀请十一位来自文学艺术界的名家诵读巴老经典译文中的选段,希望公众能从世界经典文学和巴老优美的译文中汲取力量,增强重新开展正常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又比如与中国现代文学馆共同主办“中国作家的抗战岁月多媒体展览”,让参观者足不出户即可了解特殊时代下中国作家和诗人的创作生态,从文学视角了解“抗战中的中国”;近日,以“中国现代文学的迷人风景”为主题的憩园讲坛正在巴金故居视频号火热开讲。
一切种种,都是把心交给公众,把希望带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