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凌晨,著名法语翻译家、文学理论家柳鸣九去世,享年88岁。
柳鸣九,1934年生,湖南长沙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文系教授,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他一生中曾出版多部专著译著,包括十五卷《柳鸣九文集》、三卷本《法国文学史》等40余部,还著有散文集《种自我的园子》《巴黎对话录》《友人对话录》,编选组译《萨特研究》《加缪全集》《法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刊》等,主编《盗火者文丛》《本色文丛》等。2018年,柳鸣九被授予中国翻译界最高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柳鸣九最为读者熟知的身份是中国“萨特研究第一人”。19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法国作家萨特在彼时的中国一度掀起了一股“萨特热”,当年的畅销之作《萨特研究》即出自柳鸣九之手。
《局外人》柳鸣九译本
年轻时读到柳先生的文章,惊为天人
在法语翻译家、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袁筱一看来,柳鸣九对她产生最大影响的还不是他的翻译和研究,而是他早年为20世纪法国思潮和文学所写的一批文章。这些文章对于她日后走上法国文学翻译和研究之路,影响极深。
1990年代初,袁筱一在大学读到了漓江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法国文学丛书”,爱不释手。也是因为这套书,她知道了柳鸣九——几乎每一小本都有他写的长篇序言,这些序言行云流水,才华横溢,袁筱一一下就被迷住了,读到很多文学批评观的部分还有豁然开朗之感。
在那之前,她看到的法国文学翻译还是以19世纪经典作品为主。“柳先生很超前,他在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时间就开了译介20世纪法国思潮和文学的头。而且他很有文学眼光,对于20世纪法国文学的介绍是前瞻而全面的。很多法国文学研究者或爱好者,都将这套‘20世纪法国文学丛书’视为当代法国文学的启蒙书。有的中国作家也受此影响,觉得年轻时在书里读到柳先生的文章,惊为天人。”
“而我,就是从读柳先生的序言开始,走进20世纪法国文学。”袁筱一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柳鸣九在她心里一直是一个很神圣的存在,自带光环,“在没有见到他真人之前,仅看他的文字,我觉得他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我也很好奇他在现实生活中是什么样子?”
谈及外国文学研究现状,他“口不留情”
2018年,袁筱一去北京开会,终于有机会拜访了柳鸣九的寓所。那时老先生的身体已不大好,中风过,不怎么外出,看东西必须把字放得很大,写东西也慢,但还是每天都在忙碌——他实在有很多想写的文章,想编的书,他还问起袁筱一翻译的《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想收入一套书中。
后来柳鸣九留袁筱一在家吃饭,两人聊了更多。袁筱一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柳先生很有个性,说话直接,谈及他不喜欢的人毫不掩饰。袁筱一说:“这一代人被浪费的时间太多了,‘文革’之后就特别想做一些事情。法国文学研究会刚成立的时候,柳先生还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也有些恃才傲物。”
“但他确实有才。”在袁筱一看来,柳先生很多产,也常开风气之先,但他的最大贡献不在于数量,而在于揭示了20世纪法国文学非常迷人的世界,并以同样迷人的方式呈现出来,“无论是他的翻译,还是他的批评,他都不愧为同代人中极有才气的那一个。”
谈及外国文学研究现状,柳先生也曾口不留情。他对袁筱一的评价是“写得还是不错的”,并表示如今真正了解西方文学的人太少,真正静心做翻译的人太少,真正为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带来影响的人太少。“他当年真正做到了阅读和批评相结合,这是今天难得一见的东西。现在更多是学院式写作,有其意义,但比较无趣。而柳先生的写作不只是有趣,还动人。其实,文学就应该是这样的。”
“我们会从他这一代翻译家,包括许渊冲身上看到一种特别的急迫和勤奋,这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再也见不到了。他们那一代人被‘耽误’过,很不容易‘放下’,不像我们现在这样。”袁筱一感慨道,“法国文学界这么多人,我们可以不喜欢他的性格,但他的地位无人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