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全新建成成都考古中心正式落成,建成开放后的成都考古中心将突破常规博物馆呈现模式的边界,开创最新展示视角,通过考古成果与考古过程的并列化呈现,探索考古博物馆的特色化展示路径。全新打造的展陈不仅讲述古蜀千年文明,也聚焦考古工作本身。
成都考古中心外观
作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设施设备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城市考古科研与展示平台,成都考古中心包含公众考古中心、文物保护中心、科技考古中心、古建设计中心和文物信息中心等单元,集展览展示、科普教育、文创研发、文物保护、行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20日起,该中心开启正式运行,并以社教活动的形式向公众开放。
成都考古中心
成都考古中心正式落成。
成都考古中心
当天,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也通过视频的方式表达祝贺。他表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宝墩古城等八座成都平原史前遗址群的发现,开启了人们想象三星堆之前成都平原文明的大门,以此为节点,成都考古从金沙遗址、十二桥遗址、商业街船棺遗址,到老官山汉墓、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水井街酒坊遗址、东华门遗址,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不断刷新学术界对成都地区古代文明的认知,我时刻关注并期待着成都地区的最新考古成果。”
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织机模型
成都考古中心
“几十年来,考古实证了成都4500年的辉煌历史,这是考古的骄傲,也是成都人的骄傲。成都考古中心的建成,标志成都考古与文物保护事业从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数十万计的文物及文物标本将在这里得以修复、沉睡千年的文物将在这里复苏。”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颜劲松表示,“成都考古中心将与博物馆甚至考古博物馆错位发展,通过系列全方位的呈现,让公众了解考古工作全过程,了解考古在干什么,考古的目的是什么,意义是什么,让公众了解考古,喜欢考古,支持考古。”
珍贵文物 讲述古蜀千年文明
成都矛
来到考古中心,第一件与观众相遇的重磅文物便是首次常设展出的蒲江“成都矛”。走进“考古·成都”展厅,“成都矛”正挂在墙的中央。这把青铜矛的中端前方罩有一面放大镜,靠近一些,可以清楚地辨认出上面古雅秦篆阴刻的“成都”二字。“成都矛”带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为人们讲述一段成都制造的精彩故事。它既印证了至少在战国晚期成都的城市称谓就已存在,也见证了那时成都制造业的欣欣向荣。
“成都”青铜矛是指2017年公布发现的、刻有“成都”二字的战国时期青铜矛尖,上面有古雅秦篆“成都”。它的出现,证明成都的城市称谓早在战国晚期就已经存在,将成都城市称谓的历史又向前推了200年。这件意义非凡的文物,首次面向公众进行常设展出。
走进展厅,便踏上了一条跨越千年光阴的“考古之路”。透明地板下模拟出了商周时期的红烧土路、唐宋时期的砖铺路、明清时期更加规整的大块石板路面,让观众循着历史的时间线走进一个充满奥秘的考古世界。
更多的精美文物,呈现在展览的第二部分“考古百年”中。“考古百年”四个单元——寻迹古蜀源流、重奏秦汉华章、再现锦城盛景、传承天府文化——按照历史年代先后顺序排列,展示了成都考古历年来的重大发现成果及其代表文物。
成都考古中心
其中,镇馆之宝——2000年在成都商业街船棺遗址出土的“古蜀第一床”——首次在常设展中公开亮相。据介绍,这件漆床是中国目前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结构最为复杂、保存最完整的漆床,为研究古蜀国社会、文字、艺术、漆器制造及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来自战国晚期商业街船棺合葬墓的漆床,经历过约2400年的风霜,已经十分脆弱,在出土后,文保人员花了十多年时间对其进行保护修复,才最终让漆床以原来的面貌呈现在公众眼前。
距今约2400年的战国晚期商业街船棺合葬墓,据推测可能是最后一代蜀王的墓葬,那架著名的、耗时十几年修复完成的漆床,此次出现在考古中心是其原件的第二次展出,上一次是在北京,以后则将长期在这里展出,可以算是成都考古中心的“镇馆之宝”了。
特色展陈 聚焦考古工作本身
考古中心“成都·考古”的策展和设计,与传统博物馆中的展览有着显著的差异。除了文物陈列,“考古·成都”展览还利用实景还原场景与体验互动沉浸式普及考古知识,向观众解答了“何为考古”“考古何为”“考古为何”三大疑题。展览以成都考古发掘的重要遗址为切入点,侧重考古过程与文物保护手段的角度,讲好考古故事,描绘成都文明发展画卷。
入选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老官山墓地,出土了国内最完整的织机模型和大量医简,充分展现了西汉时期成都地区先进的纺织手工业和高超的医学水平,在此出土的木马,也有着汉代典型的古朴优雅风格,美感十足,赏心悦目。
通常,在博物馆中看到的都是修复完成的文物展品,而在考古中心,则可以看到文物出土时满身泥土的样子。展厅中,开辟了一整面墙的位置,专门用来摆放“破烂”的陶片。在这面陶片墙里,摆放着原始出土的陶片,以及经过考古人员清洗、分类、挑选标本、拼对、用石膏进行补配、着色等不同整理和修复操作后的陶片状态,让文物从出土到展示之间的“经历”一目了然。
考古工具墙
考古识字墙
除此之外,展览还展示了考古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用具:探铲、手铲、量尺、刷子、用来拍遗址全貌的无人机等;“生僻字认字墙”将文物中的卣、壘、斝、簋等182个生僻字以考古探方的形状做成模块,翻到背面即可看到其读音以及相关文物知识;大厅内的两个模拟探方内,通过模型和雕塑,直观展示了考古工作者的工作状态;一件件文物展柜旁,可以通过视频了解它出土和修复的“前世今生”……这些独特的展陈,让观众通过参观展览,能够对考古工作的全貌产生更加立体的认识。
成都考古中心现场
(本文据封面新闻、锦观新闻、四川文旅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