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南北汇流,当遥隔千里的渤海国与南汉国“同台”

1月4日,由南越王博物院、黑龙江省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南北汇流——渤海国与南汉国文物展”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正式开展。

1月4日,由南越王博物院、黑龙江省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南北汇流——渤海国与南汉国文物展”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正式开展。

本次展览为渤海国与南汉国遗址出土文物首次联袂展出,精选了178件出土文物,全面展示渤海国与南汉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对外交流等风貌,让观众在南北两地考古成果中感受唐韵(南)汉风。

“南北汇流——渤海国与南汉国文物展”


展览现场


渤海国、南汉国一北一南,遥隔千里,文化同中原文化高度统一、密不可分,都为地区的城市建设、发展和分布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展览分为“泱泱华夏”“物阜民丰”“异域同川”“瀚海无疆”四个部分,让观众在南北两地考古成果中感受唐韵(南)汉风。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是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出土文物首次来到广东地区展出。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疆域空前辽阔。渤海国作为东北地区一个地方政权,其王受唐册封,政权受唐节度,由藩镇管辖,对唐纳质朝贡,在盛唐文明的熏陶下走向鼎盛。

五代十国时期,南汉成为岭南历史上继南越国后建立的第二个地方政权。南汉政权沿袭唐制,大力发展经济,极大地推动了岭南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为宋代岭南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渤海国、南汉国,相隔千里,寥有交集,但都在大一统的唐王朝影响下,为巩固辽阔的地理疆域、促进地区发展、实现多民族、跨区域文化交流、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作出了贡献。

展览现场


唐朝渤海  车书一家

公元7世纪末至10世纪上半叶,在我国东北地区活跃着一个以粟末靺鞨为主体,联合靺鞨诸部及其他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权,初称震国。公元713年,唐玄宗册封其首领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所统辖的地区为忽汗州,始称“渤海”,隶属唐朝的版图,公元926年,为契丹所灭,历十五位王,传国229年,史称“海东盛国”。

唐渤海国上京城俯瞰图(来源:《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9期)


最盛时期的渤海国疆域,包括今天中国吉林省绝大部分,黑龙江省东半部、辽宁省东北部,及朝鲜东北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渤海上京城是唐代渤海国的都城,始称“渤海王城”,实行五京制后改称“上京龙泉府”。渤海上京城仿唐制而建,分为宫城、皇城、郭城三部分,宫城居中北部,仿唐长安城太极宫,表现出浓郁的汉唐文化风貌。

石螭首,唐代渤海国(698年—926年),宁安市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宫城正门出土,黑龙江省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藏。
螭首是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其形象常用于中国古建筑装饰。这件螭首是上京城宫殿台阶所用。


渤海国自建国开始,遣生徒入唐就学,习唐礼,设官分职,仿唐三省六部制设置中央机构,积极与中原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密切交往,典章制度,衣食住行,多效仿大唐。唐玄宗评价渤海国第二代王大武艺时即称“地虽海曲,常习华风”。深受唐王朝影响的渤海国农业先进发达,铁器普遍应用,手工业门类众多,拥有纺织业、制陶业、矿冶业等,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其中,渤海陶瓷业中三彩器和种类繁多的建筑饰件华丽壮观,与中原地区同类器物几无二致。与此同时,渤海国也积极与周边其他地区和国家密切交往,以上京城为中心的渤海五京,水陆通达,内可朝觐大唐,外可货市海东诸国,在7-10世纪中国与欧亚东北的沟通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览现场


宝相花纹砖,唐代渤海国(698年—926年),宁安市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出土,黑龙江省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藏。
宝相花是中国传统吉祥纹饰之一,盛行于隋唐时期。此方砖图案美观、秀丽,是渤海国典型的建筑材料之一,多用于宫殿台基两侧的垂带和踏道的铺设。


展览现场


作为“海东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渤海文化继承了靺鞨文化的传统,又在盛唐文明的熏陶下,逐渐与中原先进文化融为一体。渤海文化发展、繁荣的过程就是渤海不断向唐朝学习、靠拢的过程。

南汉富殷  盛唐遗风

唐宋之间,中原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与此同时,中原以外的地区先后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

南方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较为稳定。唐将刘谦、清海节度使刘隐、刘岩父子三人,逐步统治岭南。公元917年,刘岩称帝,国号“大越”,次年改“汉”,史称南汉。公元971年后主刘鋹降宋,南汉传国五十五年,疆域极盛时期共二府、六十三州、二百二十七县。

南汉王宫重要遗迹分布图


考古发掘和文献资料表明,今广州市北京路北段和广东省财政厅一带,是南汉王宫所在地。据史籍记载,南汉国建有乾和殿、昭阳殿、文德殿、万政殿、南薰殿等,《南汉书》记:“昭阳、秀华诸宫殿,以金为仰阳,银为地面,榱桷皆饰以银;下设水渠,浸以真珠;琢水晶、琥珀为日月,分列东西楼上。”其奢华富足程度可见一斑。

南汉国排水管道残片,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南越王博物院藏。
“大有”是南汉高祖刘岩的第三个年号,大有十五年壬寅岁即公元942年。刘岩在位时,在广州大兴土木,广建宫殿苑囿,宫署遗址出土的这件排水管道残片对于研究南汉宫苑建筑形制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考古人员已发掘有三座南汉宫殿的遗迹,分别编号为一号、二号、三号宫殿。宫城南面是皇城,是中央官署集中区,皇城以南至珠江北岸为新南城,是商业区。都城西部城区,是来华外商的聚居地,蕃坊一带商业气息浓厚,也因此地风景秀丽,南汉在此修设离宫别苑。

南汉国统治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礼制上承袭唐代,特别是大力发展海外贸易,积累社会财富,为宋及以后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日益兴盛提供了条件。

南汉国二号宫殿第一进殿北庭院东台阶


南汉政治制度上多承袭唐制,社会生活中也处处凸显大唐遗风,从中央机构设置、地方行政制度、陵寝制度,再到崇尚佛道,寺观林立的社会面貌,均彰显着盛唐风韵。南汉十分重视对外贸易,外交诸邦,极大推动了岭南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在“印坦沉船”及“井里汶沉船”的出水物里均有南汉国货币的身影。南汉的五十余载,为宋代岭南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2021年,黑龙江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广东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王墓均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本次展览两地文物联袂展出,对研究中国城市发展史、古代建筑史、工艺史等,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展示中华文明优秀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均具有重要意义。

唐初为防御蕃部扰边,政府在边疆设置军、镇等军事管辖区,“军”此后逐渐演变为地方行政编制单位,《旧唐书·代宗本纪》载大历六年(771年)置数军于州郡之中。“十四甲”是部队编号,南汉王宫遗址内出土有大量戳印“军+部队编号”的砖瓦,证明当时有军队参与兴王府建设,也是南汉沿用唐制的实物例证。


(本文综合整理自南越王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