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分,地平线上微妙的橙色逐渐上升、变成宝蓝色,再是靛蓝,码头泊着几艘船,在一片广阔的水域之后,是城市建筑陡峭的山墙、教堂的尖顶……这一切让人穿越回1660年,一位艺术家在这里,画出了他之所见。
他是维米尔(1632-1675),当时不是名人,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依旧不是。但如今,维米尔的名字与代尔夫特相连,他的《代尔夫特之景》在艺术史上举足轻重。从代尔夫特出发,寻找维米尔的痕迹,到海牙、直至正在举行“维米尔”大展的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连接他的创作场域,探寻他如何在去世两个世纪后被发现。
维米尔,《代尔夫特之景》,1660- 1661,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藏;维米尔描绘了他的家乡
代尔夫特是一座约有十万人口的荷兰小城,位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西南仅40英里处。它1246年建城,逐渐发展成为陶瓷的中心,到了17世纪初成为荷兰黄金时代美术中心。或许正是光线激发了画家的灵感——北方广阔的天空倒映在运河中,也映衬出阴暗室内戴黑礼帽的男子和脸色苍白、神秘莫测的女子。
一条通往代尔夫特老城区的小巷。
进入老城区,这是一个由狭窄的运河和拱形金属桥组成的迷宫。酒吧里亮着灯,下班的办公室职员们在那里吃着啤酒和小食,商店和餐馆依旧保持着17世纪的尺度。城中心一边是集市,另一边是维米尔家族故居;附近是过去的市政厅,现在为一个专门展示维米尔和他的作品的艺术中心。
世人对于维米尔知之甚少,不知道他的师从,也不知道他实际创作了多少幅作品;没有草图、信件或日记留存。仅知道他在代尔夫特过着舒适的生活,1675年死于贫困,一个世纪后被人遗忘。
维米尔作品《老鸨》中左侧站立的男子,被认为是维米尔自画像
如今,正在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举办的“维米尔”展,有史以来首次将其37件已知作品中的28件集于一处,被称为一个史诗般的时刻,甚至连维米尔本人也可能从未有过这种体验。
然而,要探寻维米尔作品背后的故事,则在代尔夫特。
代尔夫特的黄昏,如同维米尔画中所绘。
在代尔夫特的老城区,维米尔主要生活区域集中在市场周围。在他位于代尔夫特老教堂(Oude Kerk)内的坟墓后面是代尔夫特王子博物馆(Museum Prinsenhof Delft),博物馆目前正在展出“维米尔的代尔夫特”,维米尔的生平、人脉以及他与代尔夫特这座城市的关系首次成为展览叙述的中心。与维米尔同时期代尔夫特生产的陶瓷、挂毯、档案等共同描绘出17世纪代尔夫特艺术和社会氛围的图景。
代尔夫特王子博物馆“维米尔的代尔夫特”展览视频(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