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书讯

尺牍如面谈:朱乃正致赵正百通手札首次出版

朱乃正(1935—2013),原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油画界领军人物之一,兼擅书法与水墨画,尤精行草。

朱乃正(1935—2013),原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油画界领军人物之一,兼擅书法与水墨画,尤精行草。朱乃正与原甘肃画院院长,书法家赵正相交三十余年,两位先生常有书信往来,尺牍信札之间多论及新时期以来我国书法绘画、艺术发展与交流等重大事件,文辞典雅,情恳意挚,对艺术的真知灼见常闪烁其中。

《砚边笔谈——朱乃正致赵正百通手札》近期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该书百通书札,由赵正女儿、甘肃省博物馆研究馆员赵莉编选。展读这些书札,既可见两位先生的心灵相照、相亲相敬,又可见三十年书法发展的风云变幻,更可品味书法中的和穆雄阔之气。

朱乃正(1935—2013)


朱乃正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受吴作人、艾中信、王式廓等先生指导。1959年春分配到青海省工作,在青藏高原工作21年。期间历任青海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青海省人大常委。朱乃正作品《春华秋实》1979年获第五届全国美术展览三等奖,《国魂·屈原颂》1984年获第六届全国美术展览铜质奖。有《朱乃正素描集》。1980年调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曾任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

赵正(1937—2006)


赵正(1937—2006),笔名黎泉,历任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甘肃画院院长,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赵正是知名书法家,简牍书法研究先行者,著有《汉简书法艺术》《简牍书法》等。他的书法艺术研究的立场贯穿着他对汉简研究的始终。在汉简书法创作中,形成了赵正极具个性特征的“汉简体”书风。

朱乃正致赵正手札信封


朱乃正与赵正相交三十余年,两位先生常有书信往来。赵正女儿、甘肃省博物馆研究馆员赵莉撰文介绍,两位先生相识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翰墨之交。那时交通不便,物质匮乏,唯以笔墨丹青作为人生的精神追求,也因此使他们成为志趣相投的朋友。“他们相交三十年,墨翰情长,如相聚一堂,则把酒论艺,畅所欲言;如相隔千里,则信札不断,笔墨融情。”赵莉回忆,“朱先生无论是身处广袤雄浑的高原青海,还是高居中国美术教育的京门学府,都与家父过从甚密,自始至终。他们的往来信函墨迹,就是他们友谊和人生风范的见证,也是留给艺林翰苑的一段佳话。”

朱乃正致赵正手札


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介绍,众所周知,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书信实物是湖北省云梦睡虎地战国晚期秦墓出土的两件木牍。纸张未发明前书信是写在木牍之上的,而用于书写信件的木牍规格是当时的“一尺”,秦汉时的一尺约今天的二十三点一厘米,因此“尺牍”就成了书信的代称。“尺牍如面谈”“见信如面”,都是相隔千山万水的亲朋至友收信时喜悦心情的表达。

朱乃正致赵正手札


魏晋之交,书写材料从竹木简牍转为纸张,楼兰遗址便发现有许多西晋残纸书信,其内容主要是远戍兵士对家人的思念以及边防生活的困窘。另一方面,在人文荟萃的南方地区,也流行以书信尺牍互道思念,并以此见知其笔札书艺之美。著名的陆机《平复帖》,即是纸本尺牍名作。

“简牍作为最早家书、公文书写的载体,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它的无限光芒,尤其是书简那种能够在戈壁大漠长风寒冰的无数个日夜温暖彼此的柔情,不但没有褪色,更是熠熠生辉,更是延绵不绝。”朱建军说,“朱乃正先生与赵正先生从一九七九年始通鸿雁,直到2006年赵正先生过世,期间的一百九十七通手札便是其精神血脉的延续。”

朱乃正致赵正手札


朱乃正致赵正手札


赵正曾说:“我与乃正兄相交三十余载,结为道友,可谓情投意笃。从青海到北京,我俩的书信往来从未间断。现代通讯电话耳语,总没有书信往来那么颇具心灵相照透彻,其中的韵味是现代通讯难以替代的。”他说,杜甫诗有“家书抵万金”之说,分量在于“书”,如果不用手写,则心手不能相应,家书也就抵不了“万金”。

朱乃正致赵正手札


朱乃正致赵正手札


“我俩几十年来的书信,总共上百封之多,这里面叙述了各个历史时期对社会、艺术、人生的感悟,是生命历程的见证,是从艺者的心理轨迹。”赵正所言,正是此书内容所在。

朱乃正致赵正手札


朱乃正致赵正手札


朱乃正认为,数十年间,赵正始终未离西北高原之根土,借助博物馆与画院的工作环境,潜心致志于古文字之研习,并埋头遣兴于书法艺术之实践,尤偏嗜简书,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探索,逐渐加强了对上古书道的认识与理解,在长期勤思笔耕的过程中,生发出独有价值的汉简书法艺术理论,并新开古简与现代书艺结合相融之生面。

《砚边笔谈——朱乃正致赵正百通手札》内页


 

《砚边笔谈——朱乃正致赵正百通手札》书影


广州美术学院书法研究所所长、教授王见认为,对赵正的书法要认真研究。这并不是因为赵师书法的别具一格,而是其间蕴有坚定的甘肃文化的特征和立场,又牢牢驻足于汉简书法,真的是“文化自信”。而且,在他的书法背后,有金城魏振皆、刘尔炘、朱克敏等一批独具个人风貌的甘肃书家。“我以为研究赵师的书法,也就研究了近世以来甘肃书法的渊源和价值取向。甘肃省简牍博物馆编辑出版朱乃正致赵正信札百通之书,有助于对赵正师及其甘肃汉简的研究。”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