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美术史学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薄松年曾说,“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根,根没有了,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也就失掉了载体。”薄松年先生非常重视民间美术,很早就开始了民间美术的搜集和研究工作。澎湃新闻获悉,今天下午(3月17日),“亮相:薄松年藏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展”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出薄松年旧藏剪纸精品300余件,是其民间艺术毕生收藏的首次大规模集中亮相,从中可感受到民间艺术的智慧、思想与精神。
此次展览由天津美术学院主办,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该展也是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中国民间剪纸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曾经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甚至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即使在今天,从剪纸本身的丰富寓意和精美造型之中,仍然可以感受到民间艺术的智慧、思想与精神。
“亮相”是戏曲表演中的动作术语,指的是戏曲演员在上场、下场或表演中由运动的身段变为短时的静止姿势。目的是突显角色的精神状态与性格特征,加强戏剧气氛。本次展览的主标题“亮相”,即缘于戏曲人物剪纸中大量存在的“亮相”造型,体现出一种“瞬间即是永恒”的艺术魅力。不仅如此,这也是不同产地、不同题材的民间剪纸共有的艺术特征,无论人物、动物、植物还是器物,无不展现出其最具表现力的一面。
薄松年先生在书房(2016年10月5日,王志坚摄影)
薄松年(1932—2019)是知名美术史家、美术史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对中国美术史研究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中国美术史教学与通史的写作;二、对中国绘画史,尤其是宋元绘画的研究;三、对民间美术,尤其是民间年画的调查与研究。
薄松年先生在治史的同时,收藏了大量以年画和剪纸为主的民间美术作品。其中剪纸藏品的收集始于20世纪50年代,从南京夫子庙到山东高密,从陕西宝鸡到河北的大部分地区,都可见其孜孜不倦的收藏足迹。而他关于这些收藏的相关著述,又是藏品的理论化成果,藏家与学者的身份由此合而为一。
《五雷阵》毛贲:纵10.6厘米,横7.8厘米(左) 孙膑:纵10.9厘米,横8.5厘米(右)
河北蔚县
早在1950年代中期,在王逊先生的鼓励和指点下,薄松年较早地运用民俗调查的方法对杨柳青年画进行综合研究,可以说他是最早将民间美术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搬进了课堂。
青年薄松年考察民间年画作坊
薄松年考察民间年画作坊在20余年里,他逐一对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等地的民间年画作坊进行实地考察,大江南北,田野阡陌,处处留下了他的脚印。他以超前的思维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中国民间美术积累了大量宝贵财富,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提供了理论依据,他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中国年画史》一书中。
《中国传统民艺——中国门神》薄松年 著
《中国年画艺术史》 薄松年著
《鸳鸯》 纵11厘米,横10.6厘米 江苏南京
在此基础上,薄松年先生还编撰了许多民间美术的大型画册和专著, 如《中国民间美术全集( 山西卷) 》、《中国灶君神妈》、《中国门神画》、《中国年画》等,丰富了观者对中国民间年画的形象认识和系统理解。本次展览是薄松年先生剪纸藏品的首次大规模集中亮相,同时更是薄先生学术理想与精神的亮相。
天河配·鹊桥 纵11.7厘米,横11.7厘米 河北三河
本次展览共展出300余件薄先生旧藏剪纸精品。根据藏品的特点,展览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五彩门笺、百变窗花、喜庆礼花、刺绣花样。考虑到剪纸的制作技艺和应用场景呈现,策划小组选择了数件与剪纸装饰或制作有关的绣品、笸箩、粉本、熏样等民俗实物一同展出。此外,部分晚清民国以来的剪纸作品,以及大量与民间剪纸收藏、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也是展品中的重要一环。
《贴有剪纸的笸箩》 长38.5厘米(口径),宽32.5厘米(口径),高24.8厘米
天津王树村民间美术研究中心藏
剪纸熏样 纵12.1厘米,横13.4厘米
天津王树村民间美术研究中心藏
主办方介绍,展览旨在系统梳理薄松年先生剪纸藏品的基础上,对保护和传承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充分展示剪纸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民间剪纸的学术研究与展览展示方式的探索等方面,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览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