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民族工业百年历程的文学再现”为主题,苏虹的长篇小说《海上晨钟》举办了作品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海上晨钟》取材于作者苏虹所熟悉的国资国企的历史,以上海信谊为原型,在故事中建构了新谊制药的百年发展历程,小说由历史和现实两条线索共同推进。历史的部分展现的是民族工业发展壮大的历程,特别呈现一些革命地下党人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现实部分则涉及改企转制,另外,资本之间互相的勾心斗角读来也让人感到惊心动魄。
故事人物塑造上,小说中展现了以鲍永昌为代表的民族企业家和以吉耀东等为代表的国企领导人员的形象。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吴义勤认为,这部小说是一部百年老药厂的信誉史,也浓缩了作者对于民族企业发展的思考,也可看作是上海百年发展历程的缩影。
关于《海上晨钟》的作者苏虹,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路英勇介绍,苏虹务过农、从过教、从过军、做过学术研究,也写时评,此外,他也获得过“田汉戏剧奖·剧本一等奖”,他的阅历为其创作提供了基础。路英勇谈到,《海上晨钟》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民族工业的人物形象。人物没有脸谱化和扁平化,用多个细节充分展现了人物性格、心理的复杂性。企业史的书写离不开经营管理的叙事和专业领域的特殊管理环节,这在作者苏虹的笔下都得到了呈现。
作者苏虹
上药信谊党委书记、总经理毛毅斌回顾,为写作这个小说,苏虹多次参与相关座谈会,查阅企业档案馆资料,找到几个部室多位企业的老领导、老员工了解情况,积攒了许多关于民族工业的一手资料。
《海上晨钟》书影
上海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伟认为,《海上晨钟》是在上海大力倡导具有自身特点的都市题材文学创作行动中出现的一部作品,王伟回顾了近些年上海作家如孙甘露、何建明等在历史题材、重大现实题材的创作,对于《海上晨钟》,王伟认为,这部作品以一家著名国企的前世今生为脉络,作品所涉猎的是非常符合上海城市特点的题材,这类题材也是相对稀缺的。
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张勇安表示,《海上晨钟》除了情节跌宕的特色外,还有纪实、非虚构的色彩。“苏虹立足本职工作把多年来党史、国史、工业史、企业史等研究新成果融入作品,让故事更加生动多彩,面对庞大繁复的历史素材,苏虹以第一人称限制性视角切入,从叙述者‘我’接到任务,为筹划新谊百年庆典,开始追寻企业发展的历史脉络这一线索出发,将历史与现实彼此穿插交织,打破两个时空的界限。”
苏虹在小说中以曲折的故事情节构建叙事,不论是历史线索中新谊制药从弄堂小厂到闻名遐迩的“远东第一大药厂”的企业成长发展之路,以及穿插的惊心动魄的战争,还是现实线索中展现出的国企改革带来的现实问题与社会问题,都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同时,《海上晨钟》中的群像人物中,既有鲍永昌、侯之康、王铭珊等心怀家国大义、有血有肉的民族企业家,也有沈志远、张静茹等共产党地下组织为国家挥洒热血、甘愿奉献生命的英雄战士。
“这个小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业题材,但它传递出来一种工业性的审美,这种工业性的审美与工厂所在的大都市之间互为镜像的依存关系,通过百年信谊药厂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上海这座城市的繁荣变革和城市的风貌,既带有城市的属性,又具有工业的质感,两相结合互为镜像的写作,在当下的文学创作中是比较稀缺、罕见的。”《解放军报》文艺评论版主编傅逸尘表示,这样的写作要求创作者既要对都市日常生活非常熟悉,同时又要对工业生产以及我们整个民族国家的进步发展有更具总体性的审视和梳理、概括的能力。
2022年11月,《海上晨钟》在上海首发。据介绍,《海上晨钟》是作者苏虹第二次将创作聚焦“国企故事”和“工业发展”。2019年,他作为总策划人、编剧之一出品的现实主义话剧《大风有隧》,已在上海大剧院上演。
苏虹在介绍创作过程时表示,“无论是创作《大风有隧》,还是创作《海上晨钟》,都有一个强烈愿望,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向读者展现一部凝重而厚实的工业发展史,希望讲好中国国企故事,同时展现出上海和中国百年工业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