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艺术

名家名校汇聚,中国现代美术的“重庆时期”

中国现代美术百年发展历程中,重庆有着特殊的意义:徐悲鸿在重庆真正开始了中国画改良实践;林风眠开启了“青衣女子”“风景式风眠体”山水,他的很多静物画、花卉系列作品,都诞生于重庆金刚坡半山腰一间废弃的仓房

中国现代美术百年发展历程中,重庆有着特殊的意义:

徐悲鸿在重庆真正开始了中国画改良实践;林风眠开启了“青衣女子”“风景式风眠体”山水,他的很多静物画、花卉系列作品,都诞生于重庆金刚坡半山腰一间废弃的仓房中;傅抱石的“抱石皴”,将重庆山城烟雨迷蒙的情韵捕捉于笔端;叶浅予、李可染重庆时期的作品“新文人画”气息浓郁;而张大千、孙宗慰、王子云、常书鸿等,从重庆出发奔赴敦煌…… 

为梳理与呈现“中国现代美术的重庆时期”,“星汉灿烂:中国现代美术在重庆(1937-1949)”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启首展后,目前巡展至北京今日美术馆。

展览现场


中国现代美术近百年发展历程中,1937—1949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的十年,重庆汇聚了当时中国绝大部分美术学校,云集了众多名家名师,举办很多展览并开办报纸刊物、创办社团协会……汇集于此的艺术家们秉承“为艺术而艺术”的理想,推动着中国美术的现代化进程。

据悉,展览以“名师云集(凤凰涅槃)”“名校汇聚(保存火种)”“展刊连台(声名远播)”“艺术地图(星星之火)”四个板块,从1937至1949这一特定时间段和特定地域切入,探寻重庆在中国现代美术发展历程中,在艺术创作、教育和传播中的贡献。

展览现场,齐白石的作品。


中国现代美术先驱在重庆的创作

展览的第一板块为“名师云集(凤凰涅槃):中国现代美术先驱在重庆”,梳理和展出在中国现代美术发展进程中的名师大家在重庆的创作状态和成果,以作品和本土发生联动,呈现艺术家作品中对于重庆风土人情的表现,以此凸显重庆阶段在艺术家创作脉络和谱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林风眠《小鹿》


这一部分呈现30余位美术大家,展出111件与重庆相关的作品,包括齐白石的《花鸟屏一堂》、黄宾虹《墨笔山水条》、徐悲鸿的《十二生肖》、林风眠的《临山而居》、沈福文的《金鱼》、李斛《三峡夜航》等作品,其中包含国家二级文物等重量级作品。

吕斯百《扬帆》


徐悲鸿《十二生肖系列》


戴秉心《少女像》


展览中所附的展牌按照年代顺序介绍详细列出该艺术家与重庆的渊源。如1937年12月,徐悲鸿创作彩墨画《巴人汲水》,1938年初创作《负伤之狮》,其中融入了他对中国画的改良思想,1939年3月,徐悲鸿的“新七法”由吕斯百在中央大学艺术系的素描教学中实行。

徐悲鸿 《巴人汲水图》1937


1940年,林风眠居住在重庆市郊南岸大佛段后街68号,潜心艺术探索。在此居住期间他创作过抗日宣传画,创作了《远处的山景》《仕女琵琶》《独钓寒江雪》等作品,后来学者将“大佛段时期”认为是林风眠个人风格的孕育之地。

林风眠《临山而居》20世纪40年代


1942年,傅抱石在《壬午重庆画展自序》中写道:“以金刚坡为中心数十里我常跑的地方,确是好景说不尽。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随处都是画人的粉本。烟笼雾锁,苍茫雄奇,这境界是沉湎于东南的人的胸中所没有所不敢有的。”他的“抱石皴”就是受金刚坡独特的地貌影响而产生的,因此也被称为“金刚皴”。

傅抱石作品细节


1941至1943年间,张大千前往西部考察,临摹敦煌壁画。1944年,张大千将临摹的壁画作品带到重庆展出。1944年初,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正式成立,常书鸿任所长。

张大千作品


常书鸿作品


1946年,画家李斛和戴泽、杨鸿坤等画家组织“梅社”画会,在重庆沙坪坝举办画展。徐悲鸿鼓励他:“以中国纸墨用西洋画法写生,自中大艺术系迁蜀后始创之,李斛仁弟为其最成功者。”

李斛《三峡夜航》


抗战时期的7所名校在重庆

展览的第二板块“名校汇聚(保存火种):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在重庆”重点呈现内迁和新建的7所美术学校(研究机构)在重庆时期办学的状况,梳理战时重庆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教学上中对师资力量的保存。

展览现场


战时内迁和新建的7所美术学校(研究机构)分别是:1、国立中央大学在重庆(1937.9.23-1946.7)迁;2、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在重庆(1940.9-1946)迁;3、中国美术学院在重庆(1942.10-1946)新成立;4、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在重庆(1938.8-1946)迁;5、私立正则艺术专科学校在重庆(1938—1947)迁;6、国立重庆师范学校在重庆(1940—1946)新成立;7、四川省立技艺专科学校由成都到重庆(1940-1959)迁。

以“国立中央大学”为例,1937年9月23日,经教育部核准,国立中央大学发出《校本部关于迁校事项的通知》,正式宣布由南京西迁重庆。当年年底,师生1500余人、员工及家属4000余人,在位于重庆市郊外沙坪坝濒临嘉陵江的松林坡空地所建新校址复课,此地原为重庆大学所有,出借给国立中央大学使用。该校作为战时高校内迁的首个艺术院校,成为内迁成功的典范。1940年12月,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改为艺术系,将之前的三年制专修科改为五年制艺术系。

国立中央大学在重庆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在1937年抗战爆发后被迫内迁。11月,上海沦陷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被迫内迁,途经浙江诸暨、江西贵溪、湖南长沙、云南昆明。1938年11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下令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于湖南沅陵合并,校名改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在重庆


1944年10月8日,国立艺专于中印学会举办“国立艺专庞薰琹画展”,展出描绘贵州边区一带人民生活的百余件作品。10月14日,国立艺专于夫子池励志社举办“国立艺专李长白教授画展”,作品题材包括工笔仕女人物、双钩翎毛、没骨花卉、敦煌佛像等。12月9日,国立艺专于中苏文化协会举办“国立艺专李可染教授画展”,展览展出李可染作品80余件。

1945年9月,因抗战胜利,教育部令合并的国立艺专各自恢复,分别回迁办校。1946年,国立北平艺专与国立杭州艺专分别回迁至北平与杭州,重庆时期合并的国立艺专时期至此结束。

中国美术学院在重庆


国立重庆师范学校在重庆


中国现代美术传播在重庆

在“展刊连台:中国现代美术传播在重庆”板块,整体呈现战时重庆举办的各类美术展览500余次,西迁与创办的美术报刊杂志70多个、组建的美术社团9个。

西迁时期,各类美术展览的简报


其中,具有全国性的美术团体、美术机构主办的大型综合展览30多次,以及众多艺术主张鲜明的系列展览活动,如有以“艺为人生”,以画笔为武器,直面社会现实,关怀民生疾苦,控诉侵略战争罪行的现实主义展览;有以“人生为艺”,以画笔为探测器,思考生命意义,艺术意义,人生意义,文化意义的现代主义展览;有以“保护中华民族文化”为己任的“敦煌”系列展。

 刘艺斯 人物写生


常书鸿《古清灯》


第三个板块中也呈现艺术家们举办的将“以艺救国”为历史使命的各类版画展,他们用刻刀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暴行,颂扬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中华全国美术会、全国木刻协会、中华全国漫画界抗敌协会等先后举办了众多版画展,包括重庆第一届“双十木刻展览会”(1942)、第三届全国抗战木刻画展览(1939)等。

 艺术家们在重庆创作的版画作品


展览的最后部分——“艺术地图:中国现代美术的重庆叙事”板块中,展示重庆地貌与本时期各艺术要素总览图,美术院校校址变迁图,艺术家在渝居住、工作、参展的地理信息图,艺术作品与创作地点的对照图,艺术展览举办的年度地图,报刊杂志创办的地点分布图。

展览中的艺术地图


特别呈现了夫子池、金刚坡、凤凰山、五十三梯、黑院墙、松林坡、石家花园七个艺术地图个案。让时间凝结于空间,以每一个真切的地点、场所、位置,记录那人、那事、那物,勾连此时、此景、此感。为重庆版图上的中国现代美术提供一种既可身临其地,又可远观沉思的在场与感知方式。

美术展览地图


展览将展出至4月13日。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