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外来画种传入中国,水彩首先在上海萌芽与发展,从土山湾画馆的建立到新型美术学校的建立,上海一直是水彩艺术在中国推广传播的沃土,也是“中国水彩”的源头。
近日,由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宣传部、上海市虹口区文旅局、中视文旅艺术研究院、中国数字电视国学频道上海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二届《爱上北外滩》全国油画、水彩画名家写生?创作2023年第二期活动”开启,邀请了国内水彩画名家共同绘写北外滩与人文风貌。
河滨之源
地处黄浦江和苏州河之滨的“北外滩”乃至整个虹口区的历史人文积淀十分丰厚,优秀建筑、名人故居、旧址遗址星罗棋布。历史建筑、历史风貌是一座城市活着的历史。
作为上海“黄金三角”中的重要一角,这里将被打造成为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核心功能重要承载地、新发展理念实践区,还将成为“世界会客厅”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滨水区”,建设成为凸显“国际”“人文”“复合”三大特色的未来上海的示范区和新名片。在北外滩,一幅新时代虹口版“清明上河图”呼之欲出,成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虹口北外滩历史建筑
据此次活动的策展人介绍,虹口北外滩历史建筑众多,承载了一段段难忘非凡的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名路沿线、苏州河口就保留了多处历史建筑,上海邮政大楼、上海大厦、浦江饭店(现中国证券博物馆)等经典建筑令人着迷......“我们试图通过一幅幅画面将北外滩优秀历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
艺术家在北外滩写生现场
据了解,这一项目邀请全国36位知名艺术家,以“爱上北外滩”为唯一主题,多方位针对北外滩进行艺术创作,项目将覆盖北外滩十余处代表性景观、人文历史风貌,创作108幅油画、水彩作品。不仅仅是主题创作,此项目将结合线下实体展览、论坛及线上电视栏目录制、网络媒体互动等多种成熟运作方式将《爱上北外滩》的艺术创作全面推广出去。
艺术家来到北外滩写生作品
“此次展览将结合历史文物保护建筑以及虹口地标性建筑,将艺术名家创作的作品原作分别展示于相关联的建筑中,同时结合建筑内的多媒体设备进行数字化、视频类呈现,体现全方位立体化沉浸式的展陈形式,为参观者提供更为丰富的文化内容。”策展人说。
4月10日下午,水彩画名家们到达上海后,由策展人带领画家进行写生活动前采风活动,先后到达上海大厦、上海邮政博物馆、中国证券博物馆(浦江饭店)、世界会客厅、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1933老场坊、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等地深度领略建筑可阅读的内涵;同时到达“浦西第一高楼”上海白玉兰广场,领略“世界会客厅”北外滩的面貌,新旧文化的融合体现了全球文化背景下的北外滩特点以及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世界意义。
11日,水彩画名家们分别在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河滨之源一带、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等地进行写生活动,用画笔将故事融入建筑中。
北苏州路修建于19世纪末,因在苏州河北岸而得名,沿路建有许多仓库、大楼,亦是苏州河最重要的航运要地。而北苏州路的虹口段,位于苏州河的下游,此地建了诸多的知名建筑,如礼查饭店、上海大厦、外白渡桥、上海邮政总局大楼、河滨公寓等,在100年的风云变幻中,她们仍然熠熠生辉,勾勒出历史的剪影和国际化大都市的风情。
艺术家在北外滩写生作品
1933—1941年,上海接纳了为逃离纳粹的屠杀和迫害而从欧洲来沪的犹太难民,为他们撑起了一艘“诺亚方舟”。在虹口提篮桥地区的“无国籍难民限定居住区”中,曾生活着近两万名犹太难民,他们与当地居民和谐相处、共渡难关。至1945年战争结束,大多数犹太难民得以幸存。“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现仍较为完好地保存着当时作为犹太人居住区时的风貌,是中国境内唯一一个能够反映二战时期犹太难民生活的历史遗迹。
艺术家在北外滩写生现场
4月12日,艺术家们来到文化名人聚集地的“多伦路文化名人街”进行采风写生活动。“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其间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等文学巨匠及丁玲、柔石等左联作家的文学活动,铸就了多伦路“现代文学重镇”的文学地位,而闻名遐迩的公啡咖啡馆(遗址)、鸿德堂,风格各异的孔(祥熙)公馆、白(崇禧)公馆、汤(恩伯)公馆更使多伦路成为海派建筑的“露天博物馆”;从瞿秋白、陈望道、赵世炎、王造时、内山完造到景云里、中华艺大、上海艺术剧社,名人故居、海上旧里,积淀成今天多伦路上浓厚的文化气息。
艺术家来到北外滩写生作品
作为一个外来画种传入中国,水彩首先在上海萌芽与发展,从土山湾画馆的建立到新型美术学校的建立,上海一直是水彩艺术在中国推广传播的沃土,因此上海是“中国水彩”的码头,也是“中国水彩”的源头。而虹口作为海派文化的发祥地,先进文化的策源地,文化名人的集聚地的三地文化,使的虹口更加具有促进水彩文化发展的沃土,《爱上北外滩》名家写生、创作活动未来将会走向国际,为世界各地的艺术名家在上海提供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广袤天地,为“世界会客厅”的文化发展助一臂之力。
知名水彩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创作院副院长关维兴认为,中视文旅艺术研究院在北外滩举办了“爱上北外滩”全国水彩画名家写生活动,这将给有着优秀水彩艺术传承的大上海以新的面貌。当今北外滩文化建设突飞猛进,尤其是侧重抓水彩艺术的发展,或许将来能成为外滩的文化符号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人才的建设是重中之重。所以,有关活动的开展,都应围绕人才建设展开。爱上北外滩,就是其中之一。
知名水彩画家、云南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主任胡晓幸参加此次写生活动感想颇多。他说:“上海不愧是中国多元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每一条大街小弄,犄角旮旯里都蕴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和故事,尤其在北外滩周边,更让人感受到像是一个巨大的人文博物馆,外白渡桥、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上海大厦、上海邮政总局、雷士德工学院、上海工部局宰牲场、多伦路上的名人故居以及市民的文化素养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艺术家在北外滩写生作品
知名水彩画家、湖南省美协副主席刘永健认为,水彩画是一种舶来文化,最早从上海传入中国,并在中国走过了百年的发展历程,它不仅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同时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审美,形成以地域文化为特征的中国水彩多样化的格局。上海作为“中国水彩画的发源地”在传播水彩画的同时也不断发展了上海水彩,经过几代上海水彩画家们的努力,形成了“海派水彩”独特的文化特征。
据悉,此前3月下旬,中国美术学院原副院长、教授白仁海,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阿忠,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章晓明,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张新权,上海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肖素红等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油画名家已经来到北外滩完成了此次写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