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偶然的机会翻到了原东北师大中文系教授苏兴老师的遗作“《升平宝筏》与《西游记》散论”,非常惊喜地发现,原来乾隆爷也是西游谜。
乾隆初年,大清内廷御用戏班子“升平署”根据《西游记》的各个版本创作了十集戏曲连续剧《升平宝筏》。从这个衙门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是为了歌颂太平盛世的。
《升平宝筏》取材于完整的《西游记》故事,同时根据元代的杂剧等,对《西游记》进行了删减。增加了很多情节,有些的确弥补了原著中的漏洞,为吴承恩版的小说填了坑。同时,也删去了很多与帝王有关的内容,以及与反抗有关的内容。
这部长十集的鸿篇巨制出自张照(张文敏)之手。这哥们是康熙年间的进士,在乾隆年间担任过最高职位是刑部尚书。他懂音律,又善于用华丽的辞藻,所以深受乾隆爷喜爱。
这部《升平宝筏》是张文敏亲自谱曲填词,非常认真删改后完成的。创作这部剧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歌颂太平盛世,让好大喜功的乾隆爷开心。
这部戏写完后,首演很成功,乾隆爷龙颜大悦。从此以后,每逢元宵节前后、中秋节(初六到十五)都会上演,一演就是很多天。
剧本中对演员如何演,位置如何站,注意什么等,都有说法。毕竟是给皇帝、妃嫔等皇家人演的,来不得半点马虎。
由于这个戏只能在清宫的三大戏台演出,所以表演的细节都是根据这三个舞台设计的。每逢演出,都是极为盛大的场面,非常壮观。
最有意思的是,这部戏竟然从乾隆初年一直演到大清灭亡,持续了一百多年。从时间跨度来看的话,应该属于跨时段最长的《西游记》戏曲作品。
由于受大清官方意识形态的影响,这部戏也有很多BUG,尤其是有一个让人极为恶心的结局。结尾处,四海龙王、如来佛、众罗汉相继登场,直接出戏,大家一起歌颂大清,歌颂太平盛世,歌乾隆皇帝。
更雷人的是,最后如来佛竟然来了一句“赞一声大清朝无疆万载”,让人哭笑不得。这样的结局,这样的设计,直接让这部戏的艺术性跌到了低谷。
权力左右下的艺术一定是扭曲的,所谓的艺术性也一定是受到压制的。从《升平宝筏》我们可以看出,原本很精彩的小说《西游记》,结果被粗俗的情节、华丽但空洞的辞藻毁掉了。
没有创作的自由,就没有艺术的自由,没有艺术的自由就不要谈文化的复兴。尽管乾隆时代的大清物质丰富,但从文化上讲,对当时的时代毫无贡献。历史的教训如此,今人当铭记并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