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的环境适合竹类生长,从唐代开始当地人就以嫩竹为原料进行手工造纸,故自唐代以来,夹江就被称为“蜀纸之乡”。夹江纸以质量佳、品种多、规模大、技术精著称,与安徽宣纸齐名,曾被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誉为“国之二宝”。2006年,夹江竹纸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费工、费时、费力的传统手工纸受到机器纸的冲击。现代工业化生产的机器纸的成本更低,生产速度更快,生产效率更高,迫使许多手工纸作坊逐渐失去生存空间。另外,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许多替代材料也可能取代手工纸的应用领域,进一步加速了手工纸作坊的衰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诱使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很多手工艺人慢慢离开乡村和小城镇,导致手工造纸技能传承困难。由于纸张生产技艺的特殊性,许多手工纸作坊无法将技能传递给下一代,从而导致手工纸作坊的减少。
据夹江状元纸坊现任负责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竹纸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秀君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竹纸生产鼎盛时期,夹江竹纸制作技艺发源地的金华村有200多家手工纸坊,整个马村乡差不多有2000多个纸坊。据现在统计,四川现在仅存几十家传统纸坊,状元纸坊是其中之一。
手工造纸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传承中国文化必须保留传统造纸的中国记忆。尽管传统手工纸的使用范围日益减少,并已经基本退出了日常书写、印刷等领域,但仍然有些领域必须使用传统手工纸,例如绘画,特别是中国画,中国古代纸质文化藏品的修复,以及某些纸质艺术品用纸等。由此,必须有人坚守传统手工造纸这一行业,特别需要有担当的手工纸技艺传承人。
夹江县状元纸坊创始人杨占尧
夹江县状元纸坊的传承人
夹江县状元纸坊(曾用名:夹江县状元书画纸厂)位于夹江县马村镇金华村,该村是夹江竹纸制作技艺的发源地,其技艺始于唐,继于宋,兴于明,盛于清。夹江县状元纸坊采用传统竹纸制作技艺(篁锅二次蒸煮竹料制作),是川内唯一一家能完整保留竹纸制作技艺七十二道工序的传统手工造纸作坊,被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纸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点。
夹江县状元纸坊创始人杨占尧是家传夹江竹纸制作技艺第12代传人,他制作的“一丈二”大型书画纸具有纤维细腻、拉力强、吸水均匀、洁白绵密、宜书宜画的特点,填补了夹江手工大幅面竹料书画纸的空白,1988年被夹江政府授予“纸状元”称号。2006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纸制作技艺传承人,2014年认定为竹麻号子传承人。
陈秀君20岁时师从杨占尧先生学习竹纸制作技艺,对造纸技艺掌握娴熟,尤其对钳纸、刷纸、整纸等技术非常精通,现为杨家手工造纸的第13代传人。
2014年9月,陈秀君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竹纸制作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2020年3月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竹纸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21年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竹纸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22年度被评为四川省乡村女能人,现为夹江竹纸制作技艺研学体验的领军带头人。
陈秀君之子杨宏伟从小耳濡目染传统造纸,在祖辈敬业精神的感染下,热爱并继承了传统手工纸制造,2019年被确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竹纸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在是杨家手工造纸的第14代传人。
杨家手工造纸的特点是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既通过传承让优秀传统文化从过去延伸到未来,也注重自身的创造力,让传统文化及技艺能够与今天的欣赏及科学技术相融合。
手工造纸
继承、担当与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保护性传承,也要在继承中发展,只有在发展中继承,才能使非遗文化遗产永远保持活力,长期流传下去。
1940年代初,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就曾经与造纸技师共同试制新型手工纸——“蜀笺”与“莲花笺”等专用书画纸,夹江状元纸坊的杨占尧先生就在传承基础上造出大幅面竹料书画纸。
夹江状元纸坊的第13代传人与第14代传人也是极富创新思想、有创造力与有担当的新一代手工纸传承人。如陈秀君设计制作的书画纸作品曾经获得“太阳鸟神杯”天府·宝岛工业设计大赛工艺美术类银奖,他们还从熊猫的排遗物中获取未消化的纤维与竹纤维混合制作出极富工艺美术价值的新品种纸,以其制成文创产品,让传统手工艺融入当今的审美,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使传统手工纸在新时代仍然充满活力。
为造出有长期保存价值的纸张,陈秀君遍访相关的专家学者与同行,当得知纸张中的木质素与铁离子、铜离子会有害纸张的长期保存,花费大量资金检测传统手工纸,发现很多种类的手工纸从感官、物理性能及pH值上看都基本类似,甚至发现一些粗制滥造的纸浆也可以抄出洁白柔软、纤维细腻、绵韧平整的纸张,表面上竟然与质量上乘的手工纸不相上下。但通过对其含铁量、含铜量与木质素含量的检测,问题就一目了然了,纸张内在的问题就如同放在照妖镜下,其隐性的长期保存性就一览无遗了。她提出,要判断纸张的保存寿命,一定要进行物理化学性质的全面检测,绝对不能仅从其物理性质、外观、手感、造纸的地理位置以及其表面测量的pH值来判断,一定要对纸张进行深度“体检”,发现其有害纸张长期保存寿命的隐患(铁离子、铜离子与木质素),对用于长期承载中华文化内容的纸张负责,例如重要的书画用纸、纸质藏品修复用纸以及某些有保存价值的文化艺术品用纸。
为了使状元纸坊的纸张符合长期保存要求,他们多次反复地研究改进传统造纸工艺以及造纸用水,例如对传统的篁锅蒸煮进行了再改进,并辅以二次漂白,终于使传统手工竹纸的木质素含量达到高级无酸纸的要求。考虑到状元纸厂周边是山,远离江河,取用江河水极为困难。为了降低纸中的铁离子含量,她起初使用工业蒸馏水制浆造纸,经过多次反复实验与送检,纸内铁离子含量大幅度下降。
考虑到使用工业蒸馏水造纸成本太高,若要做40刀4尺左右的纸,从制浆到成纸约需35吨左右的工业蒸馏水,还不包括蒸煮用水,而一吨水加车费为1000元。为了降低造纸成本,她正在与水净化处理厂家讨论本地水的改造问题。
杨宏伟和新品种纸“熊猫大便纸”
构建传承中华文化的通道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以人为本、活态传承”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亘古绵延。为了使中国传统造纸的记忆保留,必须创建民众喜闻乐见、愿意接受的传承通道。夹江竹纸制作技艺第14代传人杨宏伟认为,只有通过旅游和文化宣传的方式,借鉴现代的元素才能保护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2008年开始,在夹江县政府的支持下,夹江状元纸坊就开始了以旅游拉动传统手工造纸记忆传承的工程。如每年的正月十四举办祭祀蔡伦的庆典,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打竹麻,唱竹麻号子等竹纸制作技艺特色工序。“五一”期间开设“穿越千年,走近纸的世界”专题活动,带领游客体验竹纸制作技艺造纸。游览者不仅可以参观手工造纸程序,还可以上山砍竹、捣制纸料、亲自抄纸、刷纸上壁,以趣味方式体验并记忆了传统手工纸的全过程。为了吸引游客,他们还开展制作竹筒饭、毛笔竹简以及吃农家菜等趣味活动,这不仅赋予乡村旅游新的内涵,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了解古法造纸,还使周边无业人群或孤寡老人有了生活乐趣并脱贫。
现在,夹江状元纸坊不仅是省级非遗体验基地,还被命名为首批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从娃娃开始就进入传统文化传承的通道,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中小学生研学
(作者系武汉大学二级教授,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