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这些年轻的冷门科普博主,正在重塑“碎片化知识”的意义

甲骨文、考古、风暴摄影,在今天的短视频平台上,跳出了越来越多的冷门知识科普视频,而它们的背后是一群95后、00后的年轻创作者。

甲骨文、考古、风暴摄影,在今天的短视频平台上,跳出了越来越多的冷门知识科普视频,而它们的背后是一群95后、00后的年轻创作者。他们拥有各自的专业背景,借助于短视频的传播模式,这些年轻人在两三分钟里,向屏幕端的观众输出着他们的知识和观点。近日,澎湃新闻采访了其中几位创作者,在他们看来,短视频上的碎片化内容也可以是一段完整而有意义的严肃科普。

李右溪抖音截屏图。


95后的甲骨文科普博主

“甲骨文方向毕业是种什么样的体验?”今年2月,李右溪在抖音上发布了第一条甲骨文科普视频,短短一个晚上,这条视频播放量过百万,而她也在一夜之间多了10000多个粉丝。如今,她专职做甲骨文科普,已经收获了18万粉丝。

在李右溪的视频里,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卜辞似乎离今天人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比如商王写给妻子妇好的甲骨文“情书”,商王和他“能者多劳”的大臣毕之间的“职场”故事,从甲骨文里的“肥”字看古人的“身材焦虑”,或是在龟甲上写下占卜雨雪雹云风的“天气预报”。在解释那些陌生的甲骨文字的同时,商代和商代人的生活浮现在人们眼前。

对于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的遐想与好奇让很多粉丝对甲骨文产生了兴趣,有时甚至在评论区发起了“催更”。“很多人发现这些字很有意思,因为当时的造字形象本身就有趣味性。其次,从那些卜辞背后,我们会看到当时人们的思想和文化,原来我们的祖先是这样想的,或许还能从中学到古人处事的智慧。”李右溪在采访中说道。

在短短几分钟的视频背后,是甲骨卜辞和造字几千年的历史和演变,也是当代的研究者们孤独又漫长的探索和破解之路。李右溪本科学的是汉语言文学,研究生阶段选择了汉语言文字学,其中就包括甲骨文方向,而学校里只有一位研究甲骨文的老师,那一届又只有她一个学生,不同届的同学总是聚到老师家里,喝着老师泡的茶,听他讲述甲骨文的故事,便是他们的上课时间。

“我当时对源头性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就选择了甲骨文的方向。”李右溪回忆道。作为汉字的源头,甲骨文是商朝史官刻在龟甲上专门给王占卜的文字,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因为甲骨文的存在,中国有考据可信的历史提早了一千年的时间。

李右溪会在郭沫若的《卜辞通纂》中寻找选题灵感。


在李右溪的视频里,从寥寥两笔的甲骨文“人”字形,延伸出人的劳作、姿态、礼仪,和文明,延伸出和人有关的其他字形。比如甲骨文中的“元”,突出了头部,本来指的是人头,后来引申出初始、根源的意思。

“每个汉字之所以成为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背后都有一段属于它自己的生命轨迹。”她在视频中说道。为了溯源如今所使用的汉字的源头,李右溪需要花时间翻阅字典,查阅大量的文献和书籍,再将它们转换成两三分钟的文案,深入浅出。“前期积累的时间特别长,真正写的话,快的大概一小时就能写完,最慢的一次是从晚上6点多写到凌晨1点多。”她告诉记者。

如今,李右溪居住在京杭大运河附近,每天睡到中午,出门逛二手书店,在咖啡馆里看甲骨卜辞,在穿越到殷商世界的同时,一边想着怎样和当下的生活产生连接。“现在,随着甲骨文研究越来越深入,国家也在进行推广,一些小学初中课堂里也会引进甲骨文,”李右溪说道,“其实它和文学诗歌一样,也是我们文化中的一部分。”她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甲骨文,而短视频科普或许是其中的一条途径。

冷门专业进入大众视野

在抖音上,像李右溪这样的冷门专业科普博主并不少见。他们来自年轻一代,在擅长使用短视频创作的同时,也能将自己学习的小众知识分享给更多的人。

水星


水星是浙江大学考古学专业博士,研究方向是展览展示策划和公众考古,在短视频上进行考古科普,显然称得上“专业对口”。起初,她做短视频的动机是发现公众在博物馆领域有很多误解,甚至部分网友留言称,考古和盗墓就是“有证和没证”的区别,这也让她意识到,科普考古很有必要。

“有一回参观浙江省博物馆,一个彩凤鸣岐古琴竖着放,一个小孩子的妈妈跟他说这个叫做竖琴,当时就觉得大家逛博物馆,很多文物的历史背景和用途都不知道,所以才要给大家讲一讲每个地方的历史人文知识。”水星在采访中回忆道。

和李右溪一样,如何在两三分钟里将复杂晦涩的冷门知识通俗地分享给观众,对于水星来说是不小的挑战。起初,她的短视频创作并不顺利,“开始走错了方向,每次会外出到很远拍摄,但是没有选好能让观众感兴趣的主题,在文案写作上也走入了误区,”水星说道,在后来的尝试里,她摸索出了自己的创作之路。“我觉得故事思维是历史科普视频的特点也是它区别于科技视频的地方。有非常多的题材可以让创作者讲出引人入胜的故事。真实具体的‘人’和‘事’更能让观众共情,持续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1990年,绍兴林场的后山意外发现了人工夯土。一开始,文物部门没有在意,一年以后,后山上出现了三个深不见底的盗洞。这些盗洞不同寻常,里面不是泥土,而是青膏泥和木炭……在古代,能用得起这两样材料的,只有帝王级别。”在一期名为“介绍越王勾践父亲的陵墓”的视频里,水星用了类似悬疑片的开场。紧接着的,是更严谨的学理数据,诸如陵墓内部有10层楼高的面积,填了8米厚的青膏泥和1800吨木炭。在椁室,为了防腐引水,还张贴了140层树皮,最终,这座陵墓被考古专家辨认出是勾践父亲的陵墓。

水星时常把科普视频拍得像“侦探剧”,比如在《墓葬防盗教科书》里,她又讲了一个墓主人和盗墓贼斗智斗勇的故事,让她一夜之间“涨粉”30多万。“先用有趣的故事情节或悬念吸引网友们的注意力,再慢慢讲到较为深入的观点。”水星说道,“文物本身离大家很远,通过讲述背后的故事,去找大家感兴趣的点,能够拉近大家与文物之间的距离。”如今,博士毕业的水星在辽宁大学任教,主要讲授博物馆学方面的课程,她希望能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让这个行业传承下去。

碎片化的知识传播

对于这些科普博主来说,能够从人们快速划过的短视频里“出圈”,除了知识储备之外,不得不考虑观众的口味以及短视频传播的特性。水星在采访中坦言,她目前会迎合观众的口味,“现在能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内容太多了,在你没有很强的人设和一定的话语权的时候,不迎合观众就意味着没有人会看你的视频,你表达了什么观点就更不会有人知道。”她认为,只有在建立了一定的粉丝基础之后,人们才可能认同你输出的观点。

年跃的账号名是“热爱干饭饭饭”。


年跃是中国地质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本科生,也是抖音上的地理科普博主。他的视频常常以幽默的方式引出地理知识,比如“葫芦娃是哪个省的人?”“只需要记住一道菜的名字,就可以搞定地理沼泽类的题。”在他看来,短视频平台能让大家获取听起来枯燥的知识,而作为创作者,自然先要适应平台的性质。“我会降低专业度,增强娱乐性,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去体会到学地理的乐趣,了解他们平时不太会触及的领域。”年跃向记者解释道。

2021年8月,为了纪念自己的中学生涯,年跃在自己的抖音发布了一条卡点视频,其中包括他的高考成绩和大学录取通知书。让他没想到的是,评论区很多网友关注的是他成绩单上97分的地理分数,纷纷向他取经。于是,他出了一期视频,解答地理学习方法,结果一两天内粉丝涨了3万多,“算是歪打正着,索性就开始做地理博主了。”年跃说道。

在抖音上,年跃的账号名是“热爱干饭饭饭”,目前已经有近两百万的粉丝。他经常从最近的热点话题出发,对于相关的地理问题答疑解惑。前不久,冰岛黑沙滩备受关注,应网友的要求,他专门出了一期视频讲述黑沙滩是如何形成的。今年,年跃也开始尝试实地拍摄与科普。寒假的时候,他去了一趟漠河,考察那里极寒的地理成因:漠河比南北极更冷,这是因为北极地区是北冰洋,四周都是陆地,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比热容,致使在北极地区的高压漩涡南移到东西伯利亚山地附近,让寒冷的“发源地”离我们更近。

“我觉得像我们这种科普短视频不见得就是碎片化的,”年跃对记者说道,“虽然一个视频可能只有一两分钟,但其实它是把一个知识点或现象完整地阐述出来了,而且在讲述的过程中也需要你自己去动脑思考才能理解。”

在年跃这样的创作者们看来,碎片化知识未必是一件坏事,而是有它存在的意义。

刘屹靖的抖音账号叫Range四方,同为00后的他是一名专拍风暴的摄影师,和他的昵称一样,刘屹靖曾在一年内跨越中国11个省,追逐风暴24000公里,拍摄48107张图片和近百个风暴延时影像。在线下,他是中国天气、佛山市龙卷风研究中心的合作摄影师。在线上,网友们跟着他学习气象知识。

刘屹靖的抖音账号叫Range四方


2020年8月9日的乌兰察布,刘屹靖拍到了十几个高质量风暴,正准备收拾器材回呼和浩特。就在太阳已经落下而天还没黑的时候,深蓝色的天空中出现了一团正在发育中的粉紫色的雷暴单体。它迅速发展成浓密的鬃积雨云在头顶炸开,闪电像瓷器的纹路一般闪现在成片的乳状云中。刘屹靖赶紧按快门拍下这难得的场面。就在这时,一个牧民走了过来。听刘屹靖说自己在拍风暴,他带着哭腔说:“你们这些摄影师要过来多拍一下我们!你知道今天下午的风暴有多严重吗?种了一年的庄稼原本都可以收了,结果全被冰雹打坏了。”

这件事对刘屹靖的影响很大,“我只想单纯地去拍风暴,但从没想过自己喜欢的东西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灭顶之灾。”他决定做点什么来帮助更多人了解气象知识,从而避免可能的自然灾害。他找到了科普这条路径,将风暴摄影与科普结合,承担气象科普的责任。2020年12月19日,刘屹靖第一次在抖音视频中标注出了“弧状积雨云”,2021年8月10日,他第一次出镜,用口播的形式解读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发布的气象报告。“山西暴雨为何这么强?”“拉尼娜到底是什么?”“龙卷风是如何形成的,又该如何防御?”此后,刘屹靖经常结合新闻,为网友分析风暴的成因和后果。

在刘屹靖看来,活生生的影像更容易将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与此同时,加入科普性文字能让大众看到风暴美学之外的维度和价值。并且,作品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明显提升,这也说明大众更喜欢看多维度、多元化价值的东西,如今,刘屹靖还在继续追逐风暴,也在透过自己的视频让更多的人看到风暴背后的世界。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