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不仅会毁灭个人和家庭,还会破坏社会稳定和威胁国家安全。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毒品消费国,而墨西哥则是全球贩毒集团最集中的国家之一。近年来美国奈飞公司推出的剧集《毒枭:墨西哥》展现了墨西哥贩毒集团的犯罪活动,引发了全球广大观众对毒品问题及美墨安全关系的兴趣。而中国国内对上述议题也正加大关注,近期上海译文出版社持续翻译并出版了多部相关议题的优秀纪实类文学作品。
美剧《毒枭:墨西哥》第三季海报
梦瘾的觉醒
为了揭露美国药物滥用的问题,美国记者山姆·昆诺斯撰写了《梦瘾——美国阿片类药物泛滥的真相》。山姆·昆诺斯曾在墨西哥有过十年生活经历,对该国的贩毒问题有深入了解。2009-2012年,山姆又采访了美国多个州的吸毒者及其家人、医生、药剂师、护士、联邦检察官、律师、警察等人员,积累了大量丰富的一手材料。全书以许多短篇故事串联起来,展现了作者对美国毒品泛滥问题的细致追踪和深刻理解。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能够对美国毒品问题的形成勾勒出清晰的脉络。
《梦瘾——美国阿片类药物泛滥的真相》,【美】山姆·昆诺斯/著 邵庆华、林佳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1年11月版
书中关于毒品问题的描写令人触目惊心。多位主人公是不谙世事的美国小镇少年,因偶然接触毒品而误入歧途,失去了人生奋斗的目标,从此一蹶不振,有些甚至死于吸毒过量,留下痛心疾首的父母和家人。随着越来越多的民众沦为瘾君子,城市陷入悲观情绪和懒惰怠慢,很难看到希望。据统计,2020年9月-2021年9月,美国约有10.4万人死于吸毒。而科学杂志《柳叶刀》预计,未来十年美国将有120万人死于吸食毒品过量。
关于美国毒品泛滥的原因,本书则追溯出多条线索。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毒品消费国,全世界生产的毒品60%以上输往美国。美国市场对毒品需求极大刺激了墨西哥等拉美国家的毒品生产和走私活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哥伦比亚超级毒枭埃斯科巴的落幕,墨西哥已取代哥伦比亚成为拉美毒品犯罪最严重的国家。书中有的主人公是墨西哥农村的贫困儿童,在传统农业衰败的背景下,因缺乏正当谋生手段而追随亲戚加入贩毒集团,向美国境内运送和贩卖黑焦油海洛因,彻底走上了犯罪道路。书中还有多位像这样的墨西哥毒贩,他们成为诸多混迹于美国的墨西哥贩毒集团的代表,控制着美国多数地区的贩毒网络。
美墨之间巨大的贫富差距使得许多墨西哥人为了谋生铤而走险。作者指出,在北卡罗莱纳州,贩卖海洛因会判处7至20年的监禁,几乎对贩毒集团没什么影响。因为参与贩毒的司机被抓后,贩毒集团还会从墨西哥招募到新的司机。同时,美国部分地区的传统行业衰败也促使毒品泛滥问题愈发严重。正如书中所说,2003年左右,肯塔基州东部的煤矿接二连三地关闭,人们只能靠社保补助金和医疗补助卡来维持生活,一些瘾君子会假装疼痛和受伤,欺骗当地的医生和药剂师,获取阿片类药物来自己吸食以及贩卖谋生。一些药贩子用药片来养活自己和抚养孩子,还有些人重建了房屋、购买了汽车。在经济衰落的背景下,毒品犯罪更加有机可乘。
政府和医学界认识不足也造成阿片类药物滥用问题。除了海洛因等传统毒品之外,自20世纪90年代起,阿片类药物滥用成为美国毒品问题的新现象。作者在书中指出,美国政府和医学界都对阿片类药物认识不足,包括阿片类药物对治疗慢性疼痛的有效性和成瘾性都缺乏了解,导致美沙酮、奥施康定、芬太尼等用于缓解疼痛的药物在美国的销量不断上升。作者还对奥施康定的市场推广过程进行了详细追踪,揭露了普渡制药公司为了牟利而掩盖奥施康定致瘾作用的事实。同时,随着药物价格水涨船高,美国还有部分医生为了赚取钱财而不惜给患者开过量的处方药,从而使得许多病人陷入药物成瘾。据统计,2017年美国3.45%的人口有药物滥用问题,是全球药物滥用最严重的国家。而对药物上瘾的患者可能之后会加入吸食海洛因的群体,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毒品的依赖。
美国政府监管和执法力度不够也加剧了药物泛滥。由于阿片类药物价格昂贵而且市场需求大,部分人开始利用医疗保险来骗取药物,转而再将这些药卖给瘾君子来牟利。对此美国政府监管不足,各州监管系统参差不齐,例如佛罗里达州就没有处方监控系统,无法查验患者是否去过其他诊所,是否从医生那里骗取处方。同时,警察对于贩毒行为的打击也是杯水车薪,许多当地警察对贩毒行为要么坐视不理,要么包庇纵容,使得犯罪网络逐渐渗透进全社会。
书中还展示了大量关于毒品的科学研究内容。作者详细描写了毒品对人体的危害,包括通过科学论据毒品是如何抑制成年人大脑中控制理性行为的部分,而且引用受访者的讲述来证明吸毒者是如何在毒品控制下沉沦的。针对阿片类药物滥用的情况,作者也通过采访相关药学家,对奥施康定的成分进行了科学分析,揭露了该药物的真正致瘾性。
《梦瘾》一书以人文关怀的视角、引人入胜的故事、科学精准的分析和精妙细腻的文笔获得了2015年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非虚构作品奖,以及《西雅图时报》《波士顿环球报》《卫报》等多份刊物年度最佳图书称号。通过阅读全书,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毒品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之内出现的,也并非只是简单地由墨西哥等国贩毒集团所造成的,其中折射出美国在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法制系统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弊病。
死而后生
不同于《梦瘾》对美国全国各地毒品问题的全景式追踪,《美国小城镇的死与生》的作者尼克·雷丁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花费四年的时间集中对美国奥尔温镇的居民进行采访,描绘了美国艾奥瓦州奥尔温镇遭受冰毒肆虐后的变化和小镇居民的自我救赎之路。
《美国小城镇的死与生》,【美】尼克·雷丁/著 徐晓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3年1月版
全书的时间线索从2005年延伸至2007年,按照时间划分为三部分,每部分都介绍了当年小镇发生的事情以及一些背景性知识。本书的语言表达十分细腻,具有很强的画面感,阅读过程就像在看一场电影,所有的情节似乎历历在目。
和许多其他美国小镇一样,最初的奥尔温镇是一个以农业为经济支柱的村镇。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美国大资本家不断扩张,许多小农场纷纷倒闭,以奥尔温为代表的美国农村小镇也遭遇冲击。农村经济开始萧条,许多民众离开农村,留守者的受教育水平较低,失业率居高不下。当经济开始破败,毒品则趁虚而入。自21世纪初起,冰毒就开始在奥尔温泛滥。由于制作成本不高、利润丰厚,许多居民自甘加入制毒贩毒的队伍。到2005年,当地已经有许多制毒实验室用于生产冰毒。而冰毒的危害又是致命的,作者详细介绍了冰毒的化学成分、诞生由来、制作过程以及服用后果。由于冰毒的出现,小镇居民当中有的人因贩毒入狱,有的因吸毒过量而死亡,还有吸毒者出现妄想暴力、病态堕落、极端性变态等症状,犯罪案件急剧增加,还有许多儿童因父母疏于照料而面临生存危机。小镇警长称,其经手的案子中95%都或多或少与毒品有关。
为了对抗毒品,小镇镇长拉里·墨菲以及警察局长做出了巨大努力。如前所述,冰毒就像病毒,最易侵袭脆弱的受体。因此,除了捣毁冰毒实验室之外,小镇急需开展复兴计划,振兴经济,消除贫困,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为此,镇长和市议会开始筹集资金,为贫困儿童提供补助,改善街区设施,并加大吸引企业入驻。慢慢地,小镇的情况开始出现好转,人口从负增长开始出现正增长,学校里的孩子变多了,街区面貌焕然一新。到了2007年,随着《打击甲基苯丙胺泛滥法案》的实施,冰毒在当地已经基本销声匿迹了。
“死而后生”,作者想要表达的就是奥尔温镇的民众们在经历毒品侵袭后一度沉沦、迷失方向,最后又通过不断挣扎最终找到重生之路的过程。正如作者所说,毒品交易跟普通流感很像,病毒一直保证会周期性的变异,贩毒分子会想方设法钻空子,去逃离系统的监管和法律的制裁。为了对抗毒品,人类仍然需要团结协作,这也许是本书想要传递的最重要的理念。
唇齿相依
《毒品史——美国和墨西哥的百年恩怨》是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历史学教授迈克·华莱士和他的妻子、墨西哥小说家卡门·博洛萨共同撰写的一本纪实类文学作品。通过翔实的资料和通俗生动的语言,两位作者深刻地揭露了美墨毒品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如果说前两本书侧重于介绍美国的毒品问题,该书则以介绍墨西哥毒品问题的发展历史为主要线索,同时分析了美墨两国的反毒政策和反毒合作,在内容上与前两本书起到了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作用。
《毒品史——美国和墨西哥的百年恩怨》,【墨】卡门·博洛萨、【美】迈克·华莱士/著 张艳蕊、温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9年11月版
本书的导言以2014年墨西哥发生的一起骇人听闻的杀戮事件拉开序幕。这起案件因43名墨西哥学生的离奇失踪而引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随着事件的调查深入,所有证据都指向当地市政府和贩毒团伙的勾结行为。全国各地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失踪学生的父母和许多民众强烈要求将案件移交国际刑事法庭裁决。从墨西哥近百年反毒历史看,这起案件不过是成千上万起毒品暴力犯罪的一个缩影,但其性质之恶劣引起了有识之士对于墨西哥毒品问题的反思。随后两位作者按照时间脉络对美墨两国历届政府的反毒政策进行了回顾。
通过书中对美国和墨西哥毒品交易的演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美国人对毒品的需求是美墨毒品交易的重要源头。作者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美国使用和销售鸦片、大麻和可卡因等毒品就已经合法化。由于政府对麻醉品缺乏监管,民众药物滥用的情况十分普遍。直到20世纪初,美国才有部分州开始采取禁毒令。但潘多拉的盒子一旦被打开,魔鬼就再也无法被禁锢住。一些商人和犯罪分子从毒品交易中嗅出了金钱的气味,他们开始从哥伦比亚、墨西哥等其他国家输入毒品,以满足国内瘾君子的需求。1937年美国颁布了《大麻税法》,对大麻征收惩罚性重税,使得这种商品更加稀缺,也变相抬高了其利润。为了牟取暴利,毒贩更加肆无忌惮地从境外将这些毒品运输进美国。尽管近年来美国政府针对毒品问题加大民间宣传,但仍然有很多美国人认为吸毒是个人行为,只要对外不产生严重后果就可以。调查显示,一半左右的美国民众认为吸食毒品“没问题”。贩毒问题无法根除,源头在于对毒品的需求,而吸毒行为屡禁不止,则是因为民众的认识出现了偏差。
同时,墨西哥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特征导致了毒品问题的滋生。从自然条件上看,墨西哥温暖的气候适宜罂粟、大麻等植物生长。自19世纪末起,墨西哥北部的锡那罗亚州、杜兰戈州和奇瓦瓦州开始兴起罂粟种植,农民从中提取出鸦片,毒贩则通过熙来攘往、漏洞百出的美墨边境将鸦片输入美国境内。书中还介绍了大麻在墨西哥的发展历史,这种植物由西班牙殖民者引入美洲,最初的目的是用其纤维制作船帆和绳索,但随后其药物治疗作用亦被人们发现,并不断扩大在当地的种植。从地理上看,墨西哥紧邻美国,两国有着长达3169公里的边境线,成为贩毒分子走私毒品的重要渠道。据统计,美国消费的毒品中70%-80%经美墨边境进入美国。随着毒品贸易的兴盛,20世纪起,墨西哥境内出现了有组织的贩毒团伙。21世纪以来,美墨边境贩毒活动呈现集团化趋势。目前,活跃在美墨边境地区的大型贩毒集团有十几个,其中包括臭名昭著的塞塔集团、锡那罗亚集团、华雷斯集团等。这些集团组织严密,资金雄厚,设备精良,敢与政府公开对抗。除了贩毒“集团化”之外,贩毒路线也呈现多样化趋势。贩毒团伙不惜耗费巨大的时间和金钱,在边境线上建造了数十条非法隧道。从社会形势看,墨西哥的贫困问题滋生了毒品的种植走私。美墨长期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异,许多墨西哥人有着一夜暴富的“美国梦”,为了致富而非法越境并加入贩毒组织。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墨西哥农业遭到巨大冲击,随着该国爆发金融危机和失业率的上升,参与毒品交易愈发成为许多人铤而走险的选择。
此外,墨西哥政坛的腐败也加剧了毒品问题。在毒品交易刚刚兴起的阶段,从独裁者波菲里奥·迪亚斯(1876-1911)到卡耶斯(1924-1928),历届墨西哥政府对大麻和鸦片等毒品都实施严厉打击。卡德纳斯上台后,墨西哥对大麻的态度开始变得模棱两可。随着毒品种植和贸易网络不断蔓延,贩毒分子加大对当地政府部门和执法机构进行贿赂收买。在金钱的诱惑下,不少警察和官员被拉下水,沦为贩毒集团的同伙,对于贩毒活动和涉毒暴力视而不见,甚至为其提供保护伞。2014年墨西哥发生了43名学生失踪案件,就揭露了当地市政府与贩毒集团勾结的黑暗内幕。书中还介绍了许多从事反毒工作的特工、情报人员以及报道涉毒暴力的记者被贩毒集团残忍杀害的事件,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墨西哥毒品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作者在书中梳理了美国和墨西哥的反毒政策。美墨历来在反毒问题上保持着紧密合作,但在许多政策上经常存在分歧。两国政府时常互相指责,认为对方在毒品问题上负有责任。本书作者认为,墨西哥前总统卡尔德龙的反毒战争是彻头彻尾的错误,不仅没有铲除贩毒集团,反而使得涉毒暴力愈演愈烈。同时,书中提出了大麻合法化的前景和彻底废除禁毒制度的作用及可能性。当然,这一建议是否合理、是否适用于所有国家仍然值得探讨。
总体看,《毒品史——美国和墨西哥的百年恩怨》这本书详细梳理了美墨两国毒品问题的由来、发展和现状,并为如何更好地消除毒品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关思考,可为广大读者深入了解美墨安全关系及毒品问题提供一手的绝佳材料和独特视角。
前面所介绍的三本书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且形式各异,语言风格迥异,可以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通过汲取三本书的丰富营养,我们关于毒品危害性的认识将更进一步,对于人性的复杂性与闪光点有更深的理解,对于人类社会的团结与互助也会有更强的期待。提供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这也是书籍带给人类最重要的力量。
(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拉美研究室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