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艺术

解读《战狼2》现象:逆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队长”

《战狼2》从民族情怀出发,走向的是维护世界范围的自由经贸秩序,建立中国特色的道德规范,正是这种“表里不一”,提供了超越西方模板的全新想象,承担起来大国崛起之后崭新的话语责任。

要想理解《战狼2》的成功,只盯着它每天疯狂上涨的票房数字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去电影院亲身体会一下。不同于以二三线城市主流院线作为大票仓的一般热门影片,哪怕是在一线城市的小众艺术院线,工作日深夜场,《战狼2》的放映厅依旧全场爆满。在这样一部主旋律意味浓厚的电影里,人们竟会随着剧情发展,投入地高声喝彩或者低声唏嘘。开场前、散场后人们的交谈间,还能发现不少观众是二刷甚至三刷。只要曾经真切地置身于这种环境,与当下普通的中国电影观众站在一起,都会感觉到《战狼2》成功的必然,以及这种“大一统”式成功背后的复杂。

如果只是把《战狼2》的大受好评视为“好莱坞商业片程式”加“民族主义情绪勃兴”的产物,未免想得太简单了。且不说著名的《富春山居图》其实在结构节奏上费尽心机地复刻了当年最新的《碟中谍》和《007》,也不说原本钦定的《建军大业》现在乐见其成地成了陪跑,就在两年前,《战狼》第一部“好莱坞”加“爱国情”的试水,尽管反响不错,也没有酝酿成今日如此炸裂的社会文化现象。在这个逆全球化时代,《战狼2》以民族情怀为皮,试图建立中国特色的自由精神与道德理念,从而提供超越西方模板的中国想象和民族认同,才是它的力量所在。

自我升级的“战狼”

2015年,吴京携《战狼》出击,斩获5亿票房。和彼时火热的《叶问》系列相似,这是一部精准投放的爱国主义商业影片,但是不像《叶问》以古喻今、欲说还休,《战狼》直截了当地喊出“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影片最后,吴京将试图逃出国界的终极BOSS压在国境线上,向对面的雇佣军高喊:“你们过来啊!”这句台词足够爽、足够燃、足够让小城镇电影院的热血青年起立鼓掌,因为它告诉你:今天,我们可以这样直接回应挑衅。但是,这句台词也足够危险,它让人们对于“复兴”的想象,重新回到了“帝国”的老路上。除了成为我们曾经试图抗争的“他者”,在二元对立中调换位置,很难提供其他超越性想象。

解读《战狼2》现象:逆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队长”

《战狼2》剧照。

而《战狼2》在主旨思想上进行了一次有效的自我迭代。它不是将民族情绪往前推进,而是后退半步,从而试图赢得更多受众的认同。这种“后退半步”的余裕,在影片中一方面体现为中国官方的保守克制,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没有叛军伤害中国公民的证据,坚决不能出兵干涉,冷锋只能作为无武器、无信息、无援助的平民深入战地,直到中国工人已经被无差别屠杀的视频传至国内,上级首肯,才能自卫;另一方面体现为中国民众的道德情怀,起初是基于友情和亲情,把非洲小孩带上军舰、把中国工人的非洲妻子带上飞机,后来则是出于普遍的人性,竭尽所能地带领非洲工人逃离战火。这种巧妙回旋,让“战狼”从民族主义可能的狭隘走向中跳脱开来,赢得了新的表达空间。

冷锋作为个人英雄的大获全胜,让不少人将其戏称为“中国队长”。这种对美国漫威漫画旗下超级英雄“美国队长(Captain America)”的戏仿,点明了一个超级大国在全球秩序重组过程中,其塑造的时代英雄所肩负的双重含义:既是“美国的队长(America's Captain)”,又是“美国是队长(America as Captain)”。

而“战狼”系列从第一部到第二部的主题更新,正是从第一重使命向第二重使命过渡,最终完成了对这一双重使命的诠释。

从“弱者认同”到“强者认同”

传统套路的爱国主义教育片之所以在今日频频失效,哪怕引入无数明星鲜肉也收效甚微,关键在于其情感模式,仍然遵循着“悲情主义”与“弱者认同”。晚清以来弱国子民、备受屈辱的历史,成为中国在现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宝贵资源。“东亚病夫”“落后就要挨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是凝聚民族共同记忆的基础。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与和平崛起,这种以“悲情”作为演绎方式的讲述,正在青年一代中丧失根基。他们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时代,看到的是天朝大国、万邦来朝,他们怀着一腔热血骄傲,很难对悲情叙事产生认同与共鸣。

而“战狼”系列,则恰恰希望在一个后悲情主义的时代,重新建构一种集体想象的方式。语境从“曾是弱者”,转变为“已是强者”。面对追兵,工厂要将中非员工区分开来,接走中国员工,非洲员工只能继续留在战火之中,这种可以理解的国籍区分,在影片视觉呈现上,却叠加了“种族(色彩对比)”、“阶级(机位高低)”、“性别(中夫非妻特写)”等复杂含义,瞬间激活了对于中国同样曾经为奴的弱者记忆。然而镜头一转,站在高架上的少东张翰,大声宣布“都是我的工人,我都要带走”,又将观众带入“已是强者”的现实。今天强大的我们,拯救了昨天弱小的我们,这种令人激动的超时空拼接,完成了从“弱者认同”到“强者认同”的转变。

解读《战狼2》现象:逆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队长”

《战狼2》剧照。

与之相似的另一场景,是中非人民不分彼此地躲在仓库中,而叛军携重武器来袭,进行惨无人道的无差别地屠杀。现场消声,画面慢速,血光四溅,背景音乐响起悠扬的基督教赞美诗Amazing Grace——经典的受难镜头,凡俗中的世人在无力抗争的灾难面前,唯有用宗教祷告来呼唤他们的神。而中国海军在收到证据、接到指令后,呼啸而来的远程导弹,承担起来拯救平民、重树正义的责任,由此,在“强者认同”之上,“自我正义”同样得到确立。

传统话语、当代需求、中国形象、西方宗教,都被《战狼2》穿针引线般一一缝合,最终完成了“弱者认同”与“强者认同”的扭结,在“强者认同”上“自我正义”的提升,让不同年龄层次、知识背景的观众,都得以在其中寻找到可以安放自我情感的位置。

逆全球化里的中国新秩序

如果只把《战狼2》视为国内某种情绪的阶段产物,格局可能太小。近些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逆全球化”取代“全球化”,成为新的世界局势。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6年,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曾经的“地球村”逐渐被贸易保护、边境修墙、移民管控所分裂,民族主义和向内收缩,是整个世界当前正在面临的趋势。如同20世纪60年代,不但中国内部涌动着革命躁动与极左思潮,欧洲乃至世界也都沉浸在一种狂热的革命情绪中。这种“逆全球化”的世界性爆发,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主导全球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经济秩序,已经难以为继,需要寻找新的突破。

“全球化”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还是一种现代政治经济的公共产品(Public Good)。全球化之下,全球各种生产要素都得以流动运转,局部洼地在价值流通中得以填平,各种生产要素被最有效地利用。如果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贸然刹车,退出乃至阻碍全球化进程,将会对全球经济秩序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贫富差距、制造业空心化等问题,确实是全球化的可见弊端,但并不意味着就要倒退回来,通过贸易保护主义解决,而是更要通过国际合作、调整与改革后的新型全球化加以克服。当美国不足以承担起自由贸易的责任时,中国作为新兴大国,提供另一角度的解决思路,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不是为了争当霸主,只是不想一起倒霉。

解读《战狼2》现象:逆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队长”

《战狼2》剧照。

《战狼2》在民族主义的表面之下,宣扬的不是逆全球化的自我保护,而是继续全球化的自由贸易。这种全球性交流,既是陈博士所代表的科技知识的援助,也是小超市、大工厂所代表的经济贸易的开展。与战火纷飞的人间地狱、夺取血清以得政权形成对比的,是开篇行云流水的运镜之中,冷锋躺在货车之上,与非洲人民嬉笑怒骂间你卖我买,其乐融融的商贸气氛。物品的流通,让非洲人民获得了物质上的丰裕,信息的流通,让希望复仇的冷锋获得了精神上的支撑,自由贸易的正义与合法,在双重层面得以确认。

如同《战狼2》的成就不在于“超过”《美人鱼》,成为华语电影票房第一,而在于“树立”新标准,用40亿、50亿的标杆成为后来者竞逐的对象;《战狼2》的意义也不在于“模仿”好莱坞,塑造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超级英雄,拍成每年一部的系列电影,而在于“创造”新形象。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战狼2》所书写的全新中国想象,不单是面向国内的,同样是面向国际的。它从民族情怀出发,走向的是维护世界范围的自由经贸秩序,建立中国特色的道德规范,正是这种“表里不一”,提供了超越西方模板的全新想象,对内完成国内不同群体的整合统一,对外完成中国形象的丰满塑形,承担起来大国崛起之后崭新的话语责任,这才是这部电影的超越性和感召力所在。(文/薛静)

(感谢夏杨先生对本文提供的帮助。)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