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这是一个历史学者用星占数术破除迷信的小系列。
人类是个有趣的物种,当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总是会关联到一些背景。无论事情大小,均是如此。比如,当遵照红绿灯提示驾驶时,我们要了解交通规则的有效性。当通过技术探索宇宙时,我们也承认宇宙探索的必要性与意义,以及目前这种探索方式的合理性。社会在变化,科学技术在发展,人们的生活也日新月异。但是,上面这种对背景的关联并未改变。让我们通过这种文化性与批判性视角,去看看古代术数所关联的宇宙图景。
提及古代术数,首先想到的就是《周易》。这本复杂的著作,承载了古代社会太多的文化面向。有人把它当作哲学思考的源泉,有人把它作为术数活动的根据。在《周易》中,我们会发现两种对于宇宙图景的描述。第一种在《周易·系辞·上》开篇: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天高地低,万物在天地之间。天地万物有贵贱次序,动静刚柔,群分类聚,吉凶变化。天在上以日月星辰天象示人,地在下有山川河谷不同之形,万物在其中感应天地一起变化。这其实是一种天地人三才式的宇宙图景,是古人在直观经验下产生的对于宇宙状态的描述。
第二种也是在《系辞》里: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在古人的理解中,这句话阐述了宇宙演变的过程。作为宇宙本源的太极生出了天地阴阳两仪,进一步地生出四象——春(少阳)夏(老阳)秋(少阴)冬(老阴)。四象演化,生出代表四阴四阳的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在《周易》中可以涵指万物(《周易·说卦》)。
上述两种图景代表了古人理解宇宙的两个基本方向——现成式宇宙图景与生化式宇宙图景。现成式宇宙图景就是当下直观地感受到的宇宙形象,天覆地载,人物在其中。生化式宇宙图景则突破了当下的时间束缚,思考描述宇宙演化过程,具有更高的哲学思辨色彩。这两个方向也是后世术数文献关联宇宙问题时的基本方式。
后世术数中,强调现成式宇宙图景的很多。比如,在古代研究中学者关注很多的一种术数类型叫式占。式占被古人用于很多事情的占验,与天文、八卦联系紧密。式占操作中,很重要的是借助一种工具——式盘。在今天的出土文献、古代典籍文献中可以看到很多关于式盘的记录,也可以在博物馆中见到出土的式盘实物。
甘肃省博物馆藏有一个汉代漆式盘,是1972年在甘肃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的文物。该式盘包括了两个组成部分——天盘与地盘。天盘在中央,呈圆形,隆起状,类似苍穹之天;外围是地盘,呈平面状,正方形,类似茫茫大地。整个式盘就像一个天地小模型一样。据学者研究,式盘所模拟的是中国古代盖天说的宇宙模型。
图1 甘肃省博物馆藏汉代漆式盘
式盘的实物形象生动,但具体操作与使用起来难免有携带不便等麻烦。后来,古人进一步将式盘实物图像化、模型化,直接使用可以形诸书本的图形。有三种学问经常被小说家、民间人士喜欢提及——太乙、六壬、奇门遁甲。如《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诸葛亮借东风时,使用的方法乃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显然,奇门遁甲术并没有呼风唤雨的神奇力量,这种术数至多可以预测天气,但上述记载足见民间对于此类术数的神秘想象。这或许是因为太乙、六壬、奇门遁甲历来是中国皇朝统治者官方控制的学问。此三种学问被称为三式占,其中式即从式盘发展而来,但并没有实物式盘,而是图像化为九宫格式的天盘、地盘(图2)。从实物到九宫格,天地式的宇宙图景越来越抽象化、理论化。
图2 日奇门阳遁下元九局地盘(卢央《中国古代星占学》)
与现成式宇宙图景的普遍存在不同,生化式宇宙图景在古代术数中讨论地少一些。我们经常能够见到的是在与《周易》占验联系在一起的占术中,比如为人所熟知的北宋传奇人物邵雍(1011-1077),完成了巨著《皇极经世》,将天地间万物用自己的方法给出了既富有哲学意味、也富有占验意味的解释。邵雍所使用的基本原理便来自先天易学,即和前面所说的太极生两仪类似。后人也因此对邵雍的学问有一个定位——先天之学。
图3 先天六十四卦次序图(林忠军《象数易学发展史·第二卷》)
这张邵雍先天易图(图3)可以说明其所理解的生化式宇宙图景。图中太极在最下面,表示万物的本源。太极通过一生二的方式不断地演化,使得阴阳分化叠加,形成四象(太阴、少阳、少阴、太阳)、八卦、乃至六十四卦(最上层从乾到坤)。不难看出,这张图与前文提到的《周易·系辞》中生化宇宙图景有点类似,是在其基础上得到的。不过进一步的是,邵雍不仅仅将八卦演化为六十四卦,而且给出了一分为二的方式。阴阳在每一步中,均在交感的作用下分化为新的阴阳(即邵雍《观物外篇》所说“阳交于阴,阴交于阳”),而且阴在左阳在右。这样,八卦、六十四卦均获得一定的顺序,进而成为表征、预测事物发展的依据。也就是说,邵雍先天图的生化具有双向维度:从本源的太极到事物形成的六十四卦,以及从其中一卦代表的一个阶段到另一卦代表的阶段。一个是世界从无到有的过程;一个是世界产生之后,从一个成熟状态向另外一个成熟状态发展的过程。显然,这个图示所展示的宇宙图景更加精密丰富。
上文的介绍基本上将现成式宇宙图景与生化式分开。其实在有些术数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两者会在一起出现。在中国漫长的术数发展历史中,不仅发展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多样化体系,而且也吸收了域外的传统。比如现在逐渐被学界关注的星命术,就是通过中亚、印度等地区在唐代传入。经过古人的发展,星命术在明代已经发展出极为复杂的本土化形态。
在大概完成于明代的《星平会海》中可以看到两幅很有意思的图像(图4)。其中左边图从无极到虚、金木水火土五行,到最后万物生化,是一个典型的宇宙生化图景。这个图景与宋明理学中周敦颐的无极图类似,不过明显具有道教色彩。右边的图则是星命术用来占验个人命运的天宫图。从内向外的六圈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月五星、罗喉计都、紫气月孛的二十八宿位置(第四圈),以及神煞的分布(第五圈)。这两者其实代表了天的元素。最中间第一圈的空白处,一般表示个人,代表了人。因此,整个天宫图展示了一个天和人的宇宙图景。这个图景是现成式的,是个人在茫茫宇宙中的缩影。
图4 《星平会海》图(《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收录的《增补星平会海命学全书》)
最后再介绍一下传统星占文献中的宇宙图景。前文介绍的图景或过于简单,或过于哲学。在中国传统星占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宇宙图景非常具体、详细的记载、图示。明代一位特殊的学者范守己,官至兵部侍郎,他有一部传统星占著作——《天官举正》。在该书中,范守己不仅描述了诸多占验方法,而且用图示方式给出了代表古代宇宙图景的浑天仪,以及不同天区的星图(图5)。在浑天仪中,可以看到代表天球的北极、南极、赤道、黄道,也可以看到天球外面的方框所代表的地。方框上十二地支表示地的东南西北方向。与浑天仪的天球球形对应,范守己给出的天区星宿图也是圆形。他对天区星宿的分类遵循了古代常见的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二十八宿(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体系。
图5 范守己《天官举正》图(《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收录的《御龙子集》)
范守己之后,清初安徽学者黄鼎编纂了一部卷帙浩繁的《管窥辑要》。在这部主要介绍传统星占的著作中,黄鼎给出一幅有意思的天地形体图(图6)。该图外围是一圆圈,写意地表示天,圆圈中间非常具体地画出高山、河流、海洋,表示地。这幅图可能代表了黄鼎对于天地形体的浑天式看法。在书中其他地方他系统介绍了古代的浑天学说,认为浑天说相对于其他学说如盖天说更为详密与可靠。他根据浑天说认为天至大至动,地至厚至静,天包于地外,地上下都是天。显然,黄鼎尝试用圆圈表示天的大而包裹状态,用细致的高山河流表示地的厚重、沉静。
图6 黄鼎《管窥辑要》天地形体图(《故宫珍本丛刊》收录的《管窥辑要》)
总之,术数在今天看来属于迷信内容,是古人在特殊文化氛围中产生的学问。今人在批判性认识术数的时候,从这种“小道”学问可以发现关联的“宏大”宇宙图景。虽小而大,这为我们生动、全面认识古人提供一个侧面,亦是一件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