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南头古城“深双”分展场,呈现春景梧桐与城村拼图

2017年,深圳南头古城内的城中村曾作为“深双”的主展场,将城中村正式纳入深圳城市研究的主流视野。之后,城中村开启了第一期改造,在历史建筑修缮的基础上,引入了多元业态。

2017年,深圳南头古城内的城中村曾作为“深双”的主展场,将城中村正式纳入深圳城市研究的主流视野。之后,城中村开启了第一期改造,在历史建筑修缮的基础上,引入了多元业态。

2023年8月18日,完成第一期改造的南头古城重新带来了展览——第九届“深双”南头古城分展场“春景梧桐-城村拼图”。主办方试图在规模化拓展之外,将脚步放慢,以微改造的方式渗入城中村的基底,让南头的居民和访客能够在包容而有生命力的社会空间里了解城中村。

澎湃新闻了解到,此次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简称“深双”)南头古城分展场以“春景梧桐-城村拼图”(Urban Village Tangram)为主题,通过六幢城中村自建房的微改造、44位艺术家和3个艺术机构共97件作品以及9个快闪空间,回应了当前城市发展当中的焦点议题。

俯瞰南头古城?白羽


“深双”是一个以“城市与建筑”为主题、以关注城市和城市化为使命的双年展。作为伴随深圳特区共同成长的一种独特的空间与社会现象,城中村一直是“深双”所持续关注的话题。

南头古城位于深圳南山区,古旧的南门外,人来人往的天桥与车流拥挤的马路通向这个城市的繁杂。根据记载,南头古城有1700多年的历史,东晋咸和六年(331年)设立东官郡与宝安县,东官郡治和宝安县治同在今南头古城一带,自晋代以来,香港、澳门、珠海、中山、东莞等地长期隶属南头古城管辖,这里被称为“深港澳之根”,是深圳重要的历史文物旅游景点。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区不断“侵入”古城,居民在古城内自建多层房屋,形成了“城中村”的状态。穿梭在南头古城的巷子里,你能看到美发沙龙、中医诊所、菜市场、米粉店,以及狭窄的居民楼,与此同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工业生产所留下的旧厂房依然有迹可循,茶色玻璃、竖贴瓷砖、干粘石,如今丧失了功能的建筑,因为保留了这些时代特有的建筑材料而变得可贵。

南头古城南城门写着“岭南重镇”


南头古城的街道两旁各种店铺紧挨彼此


2017年,南头古城曾作为“深双”的主展场,将城中村正式纳入深圳城市研究的主流视野,为深圳及各地城中村的发展提供了知识积累、工具平台和实践样板。这一实践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而在城中村内举办的展览,也成为了“深双”最“热闹”的一次,也是争议最大的一次。展览之后的古城居民的生活的变化会是什么?南头古城的未来又会面临什么样的改变?这些都是展览之后留下的疑问。

2019年,万科开启了南头古城的保护与利用项目,在历史建筑修缮的基础上,引入了多元业态,激发了南头古城潜在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社区活力。据悉,在第一期改造趋近完成的今天,南头古城成为了城市文化创意街区,十字形主街精致、时尚,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前来探访。但同时,尚未改造过的内街里巷拥挤而杂乱,如果二期改造延续主街的城市化改造方式,有可能进一步削弱南头古城作为城中村的角色和“城市洼地”的独特功能。主办方认为,南头的良性发展,应该更多地回归到自身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关系之中。未来南头的活化工作,需要避免景观化的延续,将重点呈现城市生活空间中最真实的一面,同时突显城市的发展脉络和历史的底蕴。

南头古城背街小巷夜景俯瞰??白羽


在策展人张宇星和韩晶看来,2017年在南头古城进行的双年展开启了城中村保护与利用的第一步,深圳对城中村改造的思路在拆除以外获得了更多可能性,那么,以南头古城为代表的、经过了第一轮改造的城中村,今天又一次站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上,它究竟何去何从?而此次展览“春景梧桐-城村拼图”则是又一次的城中村的空间实验,进一步探索南头古城的未来更新方向。

澎湃新闻了解到,展览主题“春景梧桐-城村拼图”,是2017年“城市共生”的概念,经由时间和在地性的演化基础上,提出对城市和城中村之间新关系的重塑,使它们之间能够互相关联,更加有机。南头古城的二期改造在内街里巷中散点式进行,既能努力纠偏主街改造的精致化问题,同时也能探讨空间和业态实验的新方向。

南头古城中山南街一坊??白羽


“街市美术馆”??白羽


“街市美术馆”室内??白羽


展览以古城内两条纵向街道春景街、梧桐街命名,它们贯穿了古城的南北,串联起了内街里巷的出租屋、菜场、小店、神龛,并在最南端与热闹的商业街——中山南街一坊交汇,街道曲折有致,不同年代的农民自建房杂陈其中,空间形态丰富、日常生活气息浓厚。策展人韩晶认为,在语义上,“春景”代表春天,梧桐则代表“秋天”,暗喻了春去秋来的时光流转,也寓意着南头古城在时光中的不断蝶变。

策展设计团队以微改造作为前提介入展览,认为建筑改造与空间本身关联尤为紧密。前期改造的六栋建筑物,有着各自的功能和叙事方式,根据空间改造和业态运营的理念,六栋建筑分别命名为“平台市集”“我的宿舍”“改装之家”“街市美术馆”“城墙遗址工坊”和“梧桐村友会”。

建筑既是展览空间,也是日常空间。历经改造后,每一个场所既是承载展览的现场,其本身也是展览的对象,在展览结束后,这些经过改造的场所又重新回归到城中村的现实生活中,成为日常性的居住、消费、文化场所。

“城墙遗产工坊”??白羽


“改装之家”??白羽


“平台市集”室内??白羽


“我的宿舍”??白羽


“梧桐村友会”??白羽


除了微改造项目,艺术作品亦是展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德国艺术家尤塔·波波(Jutta Bobbe)善于将完全不同的绘画空间实体组合成一个整体。展览中的“势象”和“四通八达”系列油画便是其艺术实践的代表作品;而中国艺术家周金华《自然生长》系列绘画则叫目光聚焦在了城中村的特色上。他认为,具有深圳特色的城中村,不能简单地和规划完善的商业小区比较,在这个城市中它的形成更接近自然生长,时间、空间、人和物是在相互需求和对抗中演化而成。

尤塔·波波《势象》


周金华《自然生长》系列


建筑设计工作室Studio 10创始人周实的作品《管道精灵》,则将目标聚焦于管道,强调街道立面标志性的明装管线是维持居民日常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生活中物质交换的载体,也是街巷的共生体;艺术家展望的作品《天堂礼物》则是将不锈钢板覆在一块花岗岩方形石料上,严格拓制石材肌理后焊接打磨,最终形成一个与石料一模一样的空心的不锈钢,以此表达工业文明与自然文明同是来自天堂的礼物。

左靖工作室的《手艺与遗产:面向过去的未来》通过影像这一媒介,回顾了左靖及其团队围绕“乡村·百工”展开的一系列调研、展览、出版和实体空间的具体实践,并展示了他如何在贵州、云南、浙江、河南等地的乡建和遗产保护工作中,逐步确立了自己的工作理念和方法步骤, 以及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亟待重建尊重与信任的主张。此外,袁順的作品《能场 1999-2023》则用装置、照片、水墨、行为和录像等作品创造了介于现实与虚构、过去与未来之间的超现实风景,让人想起科幻小说中的场景;庄炜的作品《春景梧桐:紧与舒》则表达了城中村房屋改造后的感受。

周实《管道侠装置》


展望《天堂礼物》


张宇星认为,主街的改造重塑了人们对古城的想象,城中村已经成为了深圳文化的一部分,如果说在过去,城中村的人文只能称为“城中村现象”,那么这次展览传达的信息,就是城中村正在创造深圳新的文化。他希望展览从文化角度重新赋予了南头古城价值,通过改造、设计和策展的手法,从遗产的角度,重新观看传统和城中村的文化。

如今,展览的到来,无疑再一次为南头古城的发展提供契机。

展览将展期至11月19日。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