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孔子弟子曾皙的志向,也是夫子本人的梦想。
中国作协副主席、作家李敬泽从《论语》中的这句话中摘了“咏而归”三个字,作为自己散文集的名字。
暮春时分和几个同伴一起在沂水中泳浴,在舞雩台上吹风,踏歌而归。这里面有孔子对礼乐清明时代的向往,但这句话本身体现出的场景,轻快而又美好。
李敬泽希望自己的这本讲传统的书,同样是轻快美好的。“之所以要把‘咏而归’三个字用作书名,是因为我觉得这个书是谈经典的,是谈古人的,是谈传统的。但无论是谈经典、谈古人、谈传统,我想都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很痛苦、很受罪的过程。”
8月16日,李敬泽在上海书展参加《咏而归》新书首发式,和作家金宇澄、孙甘露座谈。
左起:金宇澄、李敬泽、孙甘露
读经典就是为了找到安顿自己的“家”
《咏而归》收录了李敬泽历年来所写的有关古人、古典的短文,用活泼的语言叙述历史和文化。在书中,李敬泽从谈孔子、《诗经》开始,唐宋元明清,一路谈下来,最后谈到自己的书房,谈自己喝酒、爱吃白鱼,谈喝茶。
有人问,一本谈古典的书,怎么最后就成了聊自己的生活?李敬泽不以为然。
“我学孔子、读孔子、读《诗经》,难道不就是为了自己吗?不就是为了自己能够有个安顿吗?”他觉得,从这个意义上说,“咏而归”就是为了回自己的家,为了自己活得有意思,活得善而美而好。
这本书中收录的都是短小的小品文,李敬泽无意去做学问,而是以现代人的身份,带着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穿越”回到古代,以今人的思维与古人对话。他很喜欢自己在写这些文章过程中的状态,因为无比放松,对古人去掉了那份尊敬,反而多了“亲”的层面,距离更近了,情感上也有了更丰富的交流。
“在孔夫子看来,生命就应该是八面来风的,是非常宽敞的,一个人应该把自己活得像站在舞雩台上一样宽敞和舒展。很多人、很多读书人都喜欢这段话,我也喜欢。所以出一本书,起个名字,想来想去就叫《咏而归》吧,唱着歌回家。”
中国古代历史厚重、经典浩繁,要真正读懂它、走进它并不容易。李敬泽觉得,从这个层面看,“咏而归”还有一层含义,“经典是一座山,我们去‘爬’它,但是我觉得仅仅把它当作山来爬,那你看不到经典的好处。爬一回、爬两回,最后把这座山爬成了平地,爬成了你在河边洗了个澡,然后吹着风回家,那我觉得你是真正读懂了经典,也真正从经典里有所得了。” 阅读经典不止是正襟危坐,更可以像古人一样,轻松、快乐、自由。
“在这个意义上说,我要把这样的阅读、写作过程看作是一次‘回家’。在传统中,在我们的文化流传五千年这样的血脉中,找到我们自己的‘家’,找到安顿我们自己的那种东西。”
李敬泽
书中既有现代观察,也有文人古风
作家金宇澄将《咏而归》定义为一本枕边书,读者可以随时拿起来,阅读其中的一则故事。这个过程,是轻松而惬意的。
在书中,李敬泽穿针引线,将古人的历史和故事与现代生活“缝”在了一起,“味道非常特别,有些部分就像电影,甚至于,我觉得是非常实用的。他在写作的时候,考虑的并不完全是古代的情景,而是一直在和现在做对照。”
这样兴之所至的评点,金宇澄觉得很像是在读今人写的“批点本”,在经典中夹叙夹议,是非常活泼的一种思维,“妙语连珠是他的特点,他这个人就是这样,无所畏惧,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金宇澄举例说,李敬泽在书中把《离骚》放到办公室的角度去讲,妙语连珠,非常好看。在这篇《办公室里的屈原》中,李敬泽说在现代就像一个官场失意的同志,抒情旋律七弯八绕,却始终不离开最实际的问题——“怎么办,调离、跳槽还是留下来?”
作家孙甘露则认为《咏而归》中,对《左传》《诗经》《论语》等中国经典著作,都做了现代语境下的重读,是非常重要的一次对传统经典的回望。
历史在传承过程中总会不断被改写,蒙上重重迷雾,这是大部分历史传承中会遇到的问题。在《咏而归》中,李敬泽不断试图剥去以前读经典当中产生的迷雾,给出自己的解读,并不把书仅仅放在书籍的历史中,而且是放在更广阔的、当时的社会背景当中去理解,孙甘露觉得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工作。
“李敬泽的写作既是现代的观察,也有中国传统文人的古风。从遣词造句,以及历史知识的运用都有一些考据,甚至有一些现代语的插入、表达。看似是一个很轻易的,在一个非常典雅的语境中,忽然插入一个很日常的说法,这是非常重要的修辞方法。”孙甘露评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