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原王朝为什么要维持朝贡体系?
●朝贡体系的成本几何?
●古代东亚地区的稳定是朝贡系统促成的吗?
对话人:于海洋、宋伟、周方银
▌于海洋
有关朝贡体系,根据最新的史料研究,它的存在首先具有合理性,其次国内学术界存在过分神话它的现象。实际上,朝贡体系不仅不便宜,而且很昂贵。这个体系不仅具有灵活性,而且也有高度僵化的缺点。意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中国古代战略的稀缺性。
朝贡体系是彻底的一元体系,在该体系框架内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两个国。如果有,也被看作是体系的例外,而非体系的常态。如果我们接受华夷体系的逻辑,我们就会把自己上升为“华”,把对方贬低为“夷”。辽宋争执50年,争的就是谁来祭祀大禹的问题,辽认为自己才是大禹的后代,但是宋争过来了。后来金又替代了辽(“金于1203年颁土龙法,宣称以五行中的火为德运的宋朝从此让位于德运为土的金朝,以这种方式确定自己在汉族王朝更迭中的合法性。”《金史》,卷11,第260页。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见陈学霖《中华帝国的正统观:女真—金朝(1115—1234年)的讨论》),从宋那里争取到了祭祀大禹的权力,于是金认为他们是“华”,我们是“夷”。
到了明朝的时候,出现了三个小中华体系,分别是:以明朝为中心的小中华体系、以朝鲜为中心的小中华体系和以日本为中心的小中华体系(傅海波、崔瑞德编,《剑桥辽宋金元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1页)。在韩国有专门的学术流派研究这个问题。在这样的体系内,不存在两个具有同等身份和权利的主体(按照管仲的说法,“华”是人,“夷”是禽兽)。所以说,这个体系具有高侮辱性,同时在合法性上还是绝对单一的,任何多极的情况都被看作是体系的例外。
我想说的第二点是朝贡体系的成本问题。华夷体系是“厚往薄来”的“套餐”,它存在的前提是对方要在人格上承认比我低。在这样的体系下,强大国家是没有退路的,必须保持自己的绝对领导地位而没有妥协退让的余地。古代中国一旦衰落就面临着灭国的风险,就是因为华夷秩序下体系顶层空间空前狭窄且僵硬,不同国家在道德层面和政治合法性上没法实现共存。我们为了维护这个体系,保证这样的宗藩或者华夷关系的存在,压制由歧视性关系积累带来的怨恨,宗主国必须投入了大量军事成本。
开宝元年,唐朝政府的财政收入有80%都投入到军事领域,明朝宣仁年间也投入了60%以上。这些为了维护华夷体系投入大量军事成本的做法,以今天的标准就是彻头彻尾的军国主义。历史上满清能够崛起,就是因为明朝为了维护华夷体系秩序,将国内最大的军事威慑力量辽宁边军投送到朝鲜半岛,战争以明王朝击败丰臣秀吉的挑战胜利结束,但明君精锐基本都死在了朝鲜战场上。曾战无不胜的辽东将门的大量损失,为心怀不轨的建州女真崛起提供了重要条件。可以看出,为了维护这个体系,历朝历代都付出了大量的军事和政治成本。而军事成本又是和宗藩体系配套而行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体系。
总而言之,第一,朝贡体系是合理的;第二,它给我们这个民族带来了沉重负担。如果参照西方的殖民观就会发现,中国的宗藩系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一直没有建立起好的跨国财政体制,一直没有实现以战养战,是一个单纯投入、而没有很好收入的机制。
▌宋伟
我回应两句,海洋兄说得很好,我的回应比较简单。首先,清朝末年维持这个体制显然是高投入低收益,就算是针对朝鲜也是如此,这没有太多争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敌可以从天津打过来,没有必要从东北打过来。总的来讲,清朝末期维持朝贡体系,确实是高投入低收益,这一点应该是有共识的。其次,非危机时期朝贡体系是高投入低收益还是低投入低收益呢?我个人对此了解不深,但可能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低投入低收益,但肯定不是低投入高收益。中国和藩属国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好。
再次,周边体系的稳定是朝贡体系促成的吗?中国在东亚地区是霸权国,中央政权比周边国家强大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周边国家为什么要主动发动战争呢?所以这个逻辑存疑。东亚地区的稳定应该是结构性霸权稳定,朝贡体系并没有对地区稳定起特别大的作用,毕竟很多周边国家有求于中国。比如说中亚国家,在面临俄罗斯的压力时,希望向中国称臣,但事实上他们两边都投靠。这些小国进入朝贡体系有自己的诉求,并不会因为中国没有建立朝贡体系就和中国开战。事实上,如果可以自主的话,谁愿意成为藩属呢。
最后说一点,可能不太政治正确,欢迎大家多批评。衰落的清帝国,在朝贡体系的维护上付出不少努力,但结果比较惨,势力范围都失去了。我们看一下当时的印度,虽然是殖民地,但在英国体系下,印度逐步在东非、周边建立起势力范围。英国不愿意打仗,就让印度人去驻军,包括去毛里求斯。这样慢慢地在英国体系下,印度人反而逐步建立起了它的地区体系,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历史现象。
▌周方银
针对于海洋老师提的问题,我简单谈谈我的想法。第一点,于老师觉得在古代,中国可以有比朝贡体系成本更低的方法来维护地区秩序。我感觉这是把后来从国际上看到的一些西方国家采取的做法放进来,是用今天我们发展出来的一些治理知识、手段、制度安排来评判当时的做法,包括把殖民也作为手段来比较。一方面我觉得这不是古代中国的思维框架,另一方面,我也对这样的政策的效果有所怀疑,在这个方面,我们很难用西方国家曾经取得的良好成本收益表现来套用当时的中国王朝时代所能取得的效果。
唐朝早期,与中亚国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战争,在朝鲜半岛也打了几十年。这些战争不是都是为了维护朝贡体系,因为当时的朝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包括北宋初期的战争也是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朝鲜李朝立国,并与中原王朝建立稳定的朝贡体系后,朝鲜半岛就很少发生战争了。这里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是,朝贡体系是不是有助于减少战争?我觉得朝贡体系还是有助于改变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战争预期。
朝贡体系的作用是双向的,某种程度上,中国也受到朝贡体系这个概念的约束。在这个体系下中原王朝打朝贡国是不对的,包括朱元璋郑重其事地列出十五个不征之国,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很罕见的现象,但他有自己的一套逻辑。我个人感觉,朝贡体系是儒家政权的附属品。对中国历史上的统治王朝来说,内政是首要的考虑,外交往往并不十分重要。按照儒家文化的大一统观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如果你能力足够强、道德足够高,就可以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在实力很强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其他国家来表示臣服,就说明你德行有问题。
我相信在中国几千年各朝各代历史中,第一代建立霸权的人都是非常务实的,但之后以儒家思想作为主导性的意识形态后,就不得不受制于这些观念的影响。北宋太宗赵光义每次打了败仗后,就大量派人到周边国家去招人来朝贡。朱棣也是如此,由于他的政权有天然的不合法性,所以他对其他国家的来朝比较重视,包括派郑和出访、请其他国家来访。在儒家政治体制下,统治者必须要花很大精力做这样的事情。但客观上,这并没有给国家带来太大的负担。从世界范围来看,在当时的条件下,在东亚地区存在霸主的情况下,这个地方还是相对安定。
▌宋伟
到底是霸权稳定还是朝贡稳定?
▌周方银
朝贡体系首先是基于霸权稳定,如果没有实力优势,朝贡体系就建立不起来。朝贡体系的制度安排及其实践,首先是建立在这个地区特殊的实力结构的基础之上的。
▌于海洋
中国的朝贡体系(特指明清时期)带有很强的战略色彩,严格限制交易的商品种类。第一,出口高档奢侈消费品,比如高档茶叶、丝绸和化妆品等,这些能够消耗草原部族的实力、拉拢腐化其统治阶层,回笼白银且无助于草原军事力量的恢复。第二,禁止出口战略物资和大宗民生物资进入草原,明朝宁可忍受让蒙古人年年入袭,也不许片铁进入草原。这种朝贡体系,带有很强的政治经济色彩,只服务于对方的上层。只要是于民生无益的奢侈品 ,我们就出口,以此来削弱周边。这就是朝贡体系下,明朝对北方草原的政策。
▌周方银
我同意,朝贡体系肯定没有现代贸易制度好,当时也没有现代这样的贸易观念。对古代重要王朝来说,朝贡只是政策的一方面,包括北宋和西夏的朝贡贸易,它们都要服从国家的大战略考虑,比如为了对付西夏,要在经济上限制与西夏的贸易。这种情况,在古代是经常发生的。
(本文系于海洋教授、宋伟教授与周方银教授在“战略圆桌”第一期活动上的讨论发言。编辑:一行,标题与图片为编者所加,图片源于网络。)
对话人简介:
于海洋,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
宋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周方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