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与恶劣的创作环境博弈:韩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

时至今日,韩国人依然生活在充满竞争的社会环境里,为了生存日日与现实作斗争。想到这点,科幻小说长久以来一直被视作虚无荒诞之谈的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了。

与恶劣的创作环境博弈:韩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

编者按:“科幻”作为一种舶来的文类在中日韩三国几乎同源,那就是19世纪末翻译引入的凡尔纳和威尔斯等的“科学小说”。自此之后,三个东亚国家的科幻发展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当你在互联网检索“韩国科幻”,弹出的页面都是关于《汉江怪物》《雪国列车》这样的电影。那么,韩国也有科幻文学吗?作者群有多大?科幻迷有多少?对韩国科幻影视的崛起起到什么作用?明天开始,《不存在日报》将以专题“韩国镜像”的形式,陆续发表14篇优秀的韩国科幻小说。作为开篇,我们请韩国科幻评论家高章源撰写了今天这篇文章:韩国科幻历史与发展。

韩国科幻历史与发展

作者 | 高章源

与日本和中国相比,韩国科幻小说的市场发展缓慢且乏人关注。对于三个国家中,为何唯有韩国读者对科幻小说的关注相对较少,我仅能给出一些推测。我个人常到日本和中国旅行,有时我会想,这是不是因为韩国人过于注重实用性、又过于现实的缘故呢?

作为外国人,我所体验到的日本和中国文化中,关于神话的想象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很自然地占据着一席之地。这样的氛围使人能感受到一份文化从容:即使是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也会很容易被人接受。

与之相反,韩国曾经历过残酷的殖民地时代和朝鲜战争,国人需在满目疮痍中重建国家。时至今日,韩国人依然生活在充满竞争的社会环境里,为了生存日日与现实作斗争。想到这点,科幻小说长久以来一直被视作虚无荒诞之谈的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了,毕竟,这个小说品类是在描述幻想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

但过去百年间,韩国科幻小说的命脉始终未断。下面介绍的韩国科幻小说史,主要是韩国原创科幻小说的发展史概述。更多详细内容可参考作者高章源的著作《韩国科幻小说如何存续至今:韩国科幻小说百年史》。

——《幻想文学网络杂志镜》编辑委员金周永

 

与恶劣的创作环境博弈:韩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

《韩国科幻小说如何存续至今:韩国科幻小说百年史》

科幻小说是从近代欧洲及二十世纪的美国兴起的文学创作形式。但是,中国和日本的评论家们与西方的评论家一样,都曾在本国的历史中探寻所谓的原型科幻(proto-SF)。

韩国也一样,想在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及近代文学等作品中,寻找科幻小说开创的源头并不难。例如,在著于十八世纪的讽刺小说《雍固执传》中,为了感化恶贯满盈的雍固执,有高僧用稻草人做成了一个假雍固执。这个与本人一模一样的假雍固执,将真雍固执的家人及财产全部霸占,最终还把真身赶走了。尽管由法术仿制雍固执的这一设定存在着一些局限,但《雍固执传》可说是从多个角度详细描摹了克隆人出现时给周围人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与恶劣的创作环境博弈:韩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

《雍固执传》

H.G.威尔斯曾从许多的西方神话中借鉴了透明人的创意,而这一创意在韩国的民间故事《隐身帽》中也能找到。在《隐身帽》中,一位老人戴上鬼怪送给他的灰色纱帽,变成隐身人,来偷取所需的东西,结果遭遇了悲惨的结局。

20世纪初-解放前(即1907-1944年)

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世界观和形式美学的正宗科幻小说,于二十世纪初首次在韩国亮相,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科幻作品也几乎处于同一阶段,而日本则领先了半个世纪。与它们类似,韩国科幻小说也起步于对海外作品的翻译和编译。

最先通过翻译引入韩国的科幻小说是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1828-1905)的长篇小说《海底两万里(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1870)。译者朴容喜将小说标题修改为《海底旅行奇谭》,并于1907年开始在韩国旅日留学生创刊于东京的爱国启蒙杂志《太极学报》上进行连载。然而,《海底旅行奇谭》因译者不断更换,尚未完结便在连载11期之后中断了。

 

与恶劣的创作环境博弈:韩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

韩译本《海底两万里》

 

与恶劣的创作环境博弈:韩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

《海底旅行奇谭》

 

与恶劣的创作环境博弈:韩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

1954年迪士尼制作的《海底两万里》电影海报

第二部编译的科幻小说是李海朝(1869-1927)的《铁世界》,原作是儒勒·凡尔纳的《印度贵妇的五亿法郎》(Les 500 Milions de la Begum,1879)。如果以全译本完结为标准,那《铁世界》就可以算是用韩语出版的第一本科幻小说了。由于批判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在1910年韩日合并后,《铁世界》被日本帝国主义列为了禁书。

 

与恶劣的创作环境博弈:韩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

《铁世界》

之后,从H.G.威尔斯的作品到美国的B级大众科幻小说,海外作品被陆续引入韩国,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但是,当时的朝鲜都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中呻吟,政府推行“愚民化政策”,在这样黑暗的殖民地背景下,不只是创作,就连海外作品的引进也受到了巨大的阻碍,这也严重制约了韩国科幻小说的想象力。

虽然日本帝国主义一度采用“怀柔政策”进行文化统治,但即便在怀柔时期,科幻小说在攻占主流阵地上仍然力不从心。举例来说,在1919年的3·1运动之后,日本殖民政府在媒体、出版方面放宽限制,允许报纸、杂志的出版。因此,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了多本科学杂志,这些杂志成为了科幻小说刊载的根据地。韩国最早的少年科学杂志《白头山》也在这时创刊,该刊物将科学内容以童话和历史故事的形式进行编写,极具亲和性,迎合了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不过,尽管这一时期的科学杂志对科幻普及运动做出了一定贡献,但由于很难找到优秀的作者,再加上财政困难,大部分刊物都没能坚持太久便消失了。

1929年12月,杂志《新小说》发表了据推测可以算是韩国首篇原创的科幻小说——金东仁的短篇《K博士的研究》。在短篇小说《K博士的研究》中,名为K博士的科学家用粪便作为原料开发出了替代粮食,却在以吃屎的狗为原料制成的狗肉汤面前呕吐不已,作者以此结局,讽刺人类自相矛盾的态度。

 

与恶劣的创作环境博弈:韩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

《K博士的研究》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挑起满洲事变(我国称九一八事变)和中日战争,意欲发动太平洋战争。为确保战争物资,这一时期,日本对殖民地朝鲜进行了更加残酷的压迫和掠夺。政府为了抵制民众的反抗,采取了极为苛刻的审查制度,这也导致了包括科幻小说在内整个文学界的萎缩。但是,即便在这种背景下,编译的外国科幻小说也时有出版。不仅如此,也有杂志对原创作品如金子慧的《Radium》(1933)进行连载。《Radium》是一篇科幻童话式的搞笑故事,故事以时人对镭的认识为素材,将镭能通治百病这一误会写成了一部搞笑喜剧。

到了1940年,日本帝国主义以“内鲜一体化”为名义禁用韩语,并开始强制民众按照日本习惯进行“创氏改名”。接着,《朝鲜日报》与《东亚日报》在1941年遭遇停刊,权威的文艺杂志也陆续关门。在韩语与发表平台被尽数剥夺后,整个韩国文学界都陷入了黑暗时代,直到半岛解放。总之,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下,科幻小说没能兴盛的主要原因得归咎于日本殖民政府的基本政策。在相应市场尚未成熟之时,殖民政府的政策从根本上切断了新的文学形式与大众沟通、为大众熟识的机会,从而导致朝韩人民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水平被束缚在了基本水平之下。

解放后-20世纪50年代:科幻小说的复兴时期

1945年8月15日,韩国从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中解放出来,但紧接着朝鲜战争又爆发了。战争结束后,政治社会变革和经济困窘依然经年不去。解放后,在日本和美国等地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为了重建国家,在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之后,成立了各种科学技术协会,并发行了多种科学杂志。但人们对科学的关注未能延续到科幻小说之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韩乐源以青少年为阅读对象,创作了《金星探险队》和《遗失的少年》等科幻小说,但这些作品都刊载于与科学并没有直接关联的学生月刊和学生杂志之上,这就是一个证明。

 

与恶劣的创作环境博弈:韩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

《金星探险队》

《金星探险队》讲述了一个就读于夏威夷宇宙航空学校的韩裔青年,在搭乘美国金星探险号之前被间谍绑架,从而被迫登上了苏联的金星探测宇宙飞船这样一个故事。作品惊险刺激,且充分尊重了当时美苏两国争论不休的冷战格局。故事情节有宇宙航行、金星探险、遇见阿尔法星的外星人等等,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符合科幻小说特色的叙事性框架。

《遗失的少年》讲述的是从宇宙科学基地前往宇宙空间站的小型宇宙飞船被外星飞碟绑架,上面的少男少女成为了人质之后的冒险故事。韩乐源不断发表面向儿童和青少年的科幻小说,在彼时科幻小说匮乏的韩国,为科幻小说提供了一席之地。从这一点来说,他可以被称为韩国科幻小说的先驱者。在2013年,《儿童和文学》月刊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和精神,以及鼓励科幻小说的创作,创办了“韩乐源科幻小说奖”,该奖项一直延续至今。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创时期,韩国科幻先驱者登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整个市场环境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出现了很多连载科幻小说的科幻杂志,之后还陆续出现了许多以青少年及普通大众为对象、易于阅读和享受的大众科幻杂志,同时杂志上刊载海外作品及韩国原创科幻小说的版面也开始增加。

这些杂志社的需求最终促成了“韩国SF作家俱乐部”——据称是韩国最早的科幻爱好者的聚会——的诞生。徐光云(1928-1998)当时接受杂志社的委托,在刊物上连载科幻小说。作为《韩国日报》的科学部记者,他平时对科幻很有兴趣,但由于独自一人无法满足连载的份量,他将关注这一文学形式的熟人都集结起来,组成了一个创作学习研讨会,召集包括记者、儿童文学家、教师、漫画家等不同职业的俱乐部会员定期聚会,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他们发表了很多以青少年为对象的出版物,为韩国科幻的普及做出了贡献。

同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主题意识和作品的完成度方面,韩国首次出现了正式意义上能满足成年读者阅读需求的原创科幻小说,例如:《周刊韩国》所主办的第一届推理小说征集活动中,文允成(1916-2000年)的长篇小说《完整社会》(1966)。不过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虽然作品内容前卫,文学完成度也很完美,但包括作者本人在内,并没有作家再创作出以成人为阅读对象的科幻小说,当时的场景也只是昙花一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青少年科幻小说的实体出版发展期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青少年为对象的科幻小说市场在实体出版方面出现了快速发展。尽管存在着过度重复出版、粗制滥译、损毁原著等问题,但在各个出版社的努力下,仍有各类翻译小说和部分原创小说被发行成了系列丛书。然而,科幻小说属于儿童和青少年的专属读物的意识仍然没有消失。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静中有动的时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与原创科幻小说有关的事件共有两个。

第一个是《首尔体育报》主办的关于科幻小说的新春文艺征集活动。不过,通过这次征集活动而登上文坛的作家们并没有继续发表科幻小说,这和当时刊载相应作品类型的媒体环境不尽人意有很大的关系。

第二个则是卜钜一的长篇小说《寻找碑铭》(1987)的出版。这部长篇小说属于架空历史题材的作品,该作品假设伊藤博文在安重根的狙击中生存下来,1987年的朝鲜半岛作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残存至今。《寻找碑铭》利用科幻小说的框架和素材,来告慰我们的历史伤痛,这在当时给包括热衷于现实主义的纯文学界在内的读者们都带来了很大的反响。

 

与恶劣的创作环境博弈:韩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

卜钜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翻译和创作方面,真正意义上的飞跃时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个人电脑可以联网,更有网络通讯环境的快速发展,这样的趋势为科幻小说的原创发展奠定了基础。从个人电脑通信,进化到互联时代,这样的背景不仅使用户能够轻松接触到科幻小说,还可以让业余作家上传自己的作品,让大众检验自己的作品。

与科幻内容相关的网络社区论坛也在个人电脑通信的基础上开始酝酿发展。以1989年9月成立的“千里眼”上刊载的《美丽新世界》为开端,1992年6月Hitel的“科幻小说联谊会”、1994年7月Nownuri的“SF1019”以及1998年12月Unitel的“SF Odyssey”陆续成立。在这些平台上进行连载,且因完成度较高而备受关注的长短篇原创科幻小说都出版了单行本。到现在仍然拥有众多粉丝却从不露面的作家Djuna也是在这个时期登场的。他的代表作包括《蝴蝶战争》(1997)、《免税区域》(2000)和《穿越太平洋的特快列车》(2002)。

 

与恶劣的创作环境博弈:韩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

Nownuri

在这种氛围下,刊载科幻小说的专业杂志也陆续出现。带有试探性质的《SF杂志》为了探索科幻小说文学的市场效益,在1993年创办了季刊,并发行到2号刊。随着因特网的普及,科幻小说专业刊物的阵地也逐渐转移到网络上。价值连城的综合杂志《月刊SF网络杂志》以及具有消息通讯性质的《Weird》也开始发行,网络杂志《想象》开始连载SF专栏。

另外,曾一度消失的科幻小说征集活动,通过《今日体育报》暂时得以复活。在这个时期,由于大众对科幻小说的关注度不够,再加上有才华的专业人力资源供求困难等现实的局限性,这时期出现的科幻专业杂志和征集活动没能持续很久。但这一系列的举动,为后来韩国科幻界的出版企划事业,以及翻译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十一世纪:韩国科幻小说的拓展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尽管涌现出像卜钜一和Djuna这样的巨擘级作家,但相比起原创科幻小说,海外的科幻小说更受大家关注。与之相反,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原创科幻小说也开始逐渐成长。

到了二十一世纪,作家们所发表的刊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在纸质杂志中,《幸福SF》杂志虽然仅仅发刊两次就夭折了,但也一直出版到4号刊;在类似性质的杂志书中,改版为收费杂志的《未来经》和收费月刊《奇思妙想》也为科幻小说安排了固定的版面;在网络上,《十字路口》和《幻想文学网络杂志镜》也发挥着相同的作用。

 

与恶劣的创作环境博弈:韩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

《幸福SF》杂志

这样的环境变化也自然而然地造成了科幻小说作家的增长。除了仍然积极执笔写作的卜钜一和Djuna这样的成名作家之外,在过去的科幻小说征集活动中曾获过奖、但没有后续作品的那些作家,也有一部分开始重新发表新作品。这其中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在政府的支持下连续三年(2004-2006年)举办的科幻小说创作文艺征集活动。

通过这一颁奖制度,二十一世纪一零年代涌现出了大批如金昌圭、裴明勋、金宝英、朴成桓以及郑昭延等积极活跃、文采出众的作家。《十字路口》和《幻想文学网络杂志镜》为探索科幻小说的年轻作家提供了活动的舞台。更甚之,在2010年前后,纯文学界的部分作家也推出了一些运用科幻小说素材、情节、制版方式的作品,其中尹尔衡、朴民圭发表了很多连科幻小说行业出身的作家都无法比拟的作品。

自二十一世纪初开始,线上线下的科幻行业活动越来越活跃。2000年的时候,韩国的科幻粉丝们用自己的力量举办了韩国首次“SF大会”,虽然规模不算很大。同时在这个时期,具有各自特色的科幻网站也此起彼伏地涌现。可惜的是,这些网站中没有能确保具有雄厚商业基础的例子。《十字路口》虽然给作家支付稿酬,但也是靠政府支持的;而《幻想文学网络杂志镜》则是由同仁作家之间,互相通过纽带联系而持续运营的非营利性网站。2017年,《SF未来研究所》成立,这是一个为大家提供国内外科幻相关的学术资料的一个指南性质的大数据平台。

 

与恶劣的创作环境博弈:韩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

网络杂志《镜》

进入2010年代,最能鼓舞科幻界的事件就是果川科学馆每年主办的“SF大奖赛”。之前韩国只有面向业余作家的作品征集活动,但这次已经举办了三届颁奖典礼的“SF大奖赛”首次为专业作家准备了文学大奖赛,从这点上来说这次大赛意义非凡。除此之外,当下韩国国内的科幻文学大奖有两个,一个是由综合媒体公司Moneytoady主办,以新人作家处女作为主的“韩国科幻小说奖”,还有一个韩乐源的后裔提供财政支援的青少年科幻文学奖——“韩乐源科幻小说奖”。

过去的一百年间,韩国科幻小说虽然发展缓慢,但也在一步步不断前行。在不具备充足发表空间的情况下,韩国的科幻小说该如何区别以越来越绚烂的多媒体为基础的各种科幻内容,从而在竞争中存活下来;保持韩国风格特点的科幻小说是什么,能进军全球市场的韩国科幻小说又是什么,这都是当前面临的课题。简单来说,韩国科幻小说市场在成长为娱乐市场之前,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课题。

然而,即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仍然有一批批想要探索科幻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优秀及卓越的作家不断涌现。目前在韩国,虽然有些作家尚不能被称为是专职的科幻作家,但也有大约40-50多个作家将科幻小说作为自己所创作文学形式中主要的一种。因此,社会大众如何积极活跃地接受欢迎未来这些作家旺盛的创作欲望,将影响着韩国科幻小说的未来。

关于“韩国镜像”

未来局与韩国幻想杂志《镜》开启交流合作计划,我们将选取14位有代表性的韩国科幻作家的优秀作品进行翻译,并在《不存在日报》以系列专题“韩国镜像”的形式呈现给中国读者。这应当是当代韩国科幻第一次引入中国。

透过这个专题,我们希望跨越语言障碍,一览韩国科幻的整体面貌。

责编:三丰、孙薇

翻译:程金萍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