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艺术

《晋人书曹娥诔辞》真迹辽博亮相,仅展出30天

11月24日“合规同矩——辽宁省博物馆藏正体书法精品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幕。

11月24日“合规同矩——辽宁省博物馆藏正体书法精品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幕。这是辽博首次举办正体书法主题文物展览,此次展览展出书法、青铜器、漆器等文物有11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1件,包括《晋人书曹娥诔辞》《宋张即之书华严经卷》《元杨维桢为周文英作诗志传卷》等。

晋 佚名《曹娥诔辞卷》绢本


正体是相对于“草体”或“俗体”而言的,裘锡圭先生认为:“所谓正体就是在比较郑重的场合使用的正规字体。”这代表了当代学术界的共识。狭义的正体是指周秦汉晋至唐书体演进发展传承的正规典范式样,包括西周金文、秦小篆、东汉成熟的隶书、魏晋至唐的规范楷书。

展览现场


正体书法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它使中国书法艺术绵延三千年而愈益繁盛。它既有大、小篆所代表的正体早熟与审美自觉,又有其后隶、楷书体的稳定发展与繁复式样,更有书家个性化的多彩韵味与内涵。它是“阐《典》《坟》之大猷,成国家之盛业者”,承载着几千年来的中华文脉,传递着中国人的文化精神。

宋 张即之 《张即之书华严经卷》纸本


宋 张即之 《张即之书华严经卷》纸本


本次展览分为正体的范畴与正体的应用两个部分,“正体的范畴”包括篆书、隶书、楷书三个单元,“正体的应用”包括实际应用、文书官样、字书字样三个单元。展出书法、青铜器、漆器等文物有11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1件,包括《晋人书曹娥诔辞》《宋张即之书华严经卷》《元杨维桢为周文英作诗志传卷》等,可谓精品尽出。《康熙五十二年敕命卷》《雍正十三年诰命卷》《左宗棠等人奏折》等文物也是首次走出库房与观众见面。《晋佚名书曹娥诔辞》真迹仅展出30天。

《曹娥诔辞卷》 晋 佚名 绢本  纵32.3厘米  横54.3厘米


《曹娥诔辞卷》此卷绢本小楷书是为表彰东汉烈女曹娥而作的诔辞,内容与《后汉书列女传》及《世说新语》大多吻合,书心有东晋升平二年(358)署款,故此帖又名“升平帖”。自宋至清对作者一直有王羲之与东晋佚名所书两种观点,今取后者。从书法风格上看此卷的字体结构和书写方法体现了东晋今楷趋于成熟的风尚。书心有唐怀素等题名和观款,卷后有南宋高宗赵构、元赵孟頫、乔篑成等十余人题跋。

宋 《张即之书华严经卷》纸本 纵35.1厘米 横29.1厘米
?????


《张即之书华严经卷》此册共二十五双开,乌丝栏楷书《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一毗卢遮那品第六经文,虽无作者署款,但通过与张即之其他书法的比较,确认此件为其所作无疑。

张即之(1186—1266),字温夫,号樗寮,和州(今属安徽)人。官至司农寺丞,授直秘阁。以擅书名世,书宗唐人,结体严谨,笔法险劲,对当时书坛影响很大,北方金人亦多仿效其体。

元《杨维桢书周文英墓志铭卷》纸本 纵25.9厘米 横86.2厘米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泰定四年(1327)进士,元末避居富春山,后徙钱塘,晚年寓居松江。明初至南京,纂修礼乐书。性狷直,多才艺。善书法,风格拗强苍劲,自成一种特别风貌。

此幅为《杨维桢诸人为周文英作诗志传合卷》的一部分,杨维桢于乌丝栏小楷书《周文英墓志铭》,工整挺拔,结体谨严,为仅见的杨氏小楷作品。书于至正十九年(1359),作者时年六十四岁。

《雍正十三年诰命卷》清 织锦 纵30.5厘米 横266厘米


《雍正十三年诰命卷》此卷包首为红地彩织缠枝花织锦。三个诰命是雍正十三年(1735)皇帝为骁骑正参领兼户部云南司员外郎姚应鹏本室妻室、父母、祖父母所下诰命。此诰命是赤橙黄赭紫五彩织锦云纹地,用满汉两种文字墨书而成。

清 纸本《左宗棠等人奏折》


清代初期沿用明制缮写奏本、题本、揭贴。随着清朝的建立,清初的军政事务繁忙,紧要之事,机密之事,废弃题本的固定格式,不必用官印,不拘格式,详陈直达,且皇上可以手批,形成了文书制度的变化,在集奏疏、揭贴和题本形式基础上演变为清代的奏折。直观上类似揭贴,有折,但无官印。奏折在康熙时期最早出现,一直沿用到清宣统灭亡。奏折形式一般为素纸,封、底有折,故曰奏折。

此楷书奏折,计左宗棠一通,骆秉章一通,向荣一通,常贵奏折一通等。

 清《同治殿试榜眼余联沅试卷》纸本 纵43.7厘米 横22.8厘米


余联沅(1844—1901),字晋珊,湖北孝感县人。光绪三年(1877)中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协修,后由御史升巡城御史、四川监察御史、江西按察使,浙江巡抚,后任福建布政使等职。

此幅朱丝栏墨书楷书,封皮钤“礼部之印”官印,折叠式,封皮有红字“一甲第贰名”印字。 (本文图文资料综合自文博圈、辽宁省博物馆官方微信号等)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