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艺术

“无问西东2023”,以“中西对话”开启学院艺术研究

12月2日,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与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的“无问西东2023:中国当代艺术学术研究展”在中华艺术宫开幕。

12月2日,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与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的“无问西东2023:中国当代艺术学术研究展”在中华艺术宫开幕。展览旨在通过东西方艺术“对话”的形式,将来自中国和美国、意大利、比利时、日本等国内外52位艺术家的百余件作品聚集一堂,通过全球化背景下的艺术交流,呈现了东西方艺术的精彩互鉴,推动学术创新,为艺术的国际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展览现场


据悉,梳理传播海派文化、关注和展现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艺术发展是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的重要职责之一,每两年举办一次的“无问西东”系列展览是馆校合作和推动“新海派”等学术品牌打造的重要平台。

展览现场


“无问西东2023”的展览主题聚焦中国当代艺术的学术研究。展览总策划、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钢说:“‘无问西东2023’展希望打造中西对话的桥梁,通过展览和学术研讨引发更多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深刻关注,更体现对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艺术发展的思考。”

展览现场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副馆长王一川认为,中华艺术宫和上海美术学院协同努力,以去年双方共同成立的上海美术馆学研究中心为支撑,在展览策划、公共教育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实现了充分的资源共享,为文教结合树立了典范,也为国有美术机构以更具创新性、艺术深度的方式开展社会大美育开辟了崭新的可能性。期待这场展览能为观众呈现一场跨越时空、思想碰撞的视觉盛宴。

展览现场


“无问西东2023”展通过“对话”的形式,展出的百余件作品,涵盖绘画、雕塑、装置、摄影、新媒体等多种艺术形式。作品不仅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刻的重新解读。

展览策展人张晓凌介绍说,今天的欧美学者,越来越注意到西方现当代艺术中的东方性根源。而中国美术的现代性,也并非单单是西方冲击——反应的结果,而是在西学启蒙与本土自觉双向互动中所生成的性格。本次参展艺术家不少来自国内外知名的艺术院校,有国内知名艺术家,如奚阿兴、王文杰、景育民、胡伟、韩天雍、秦俭、刘旭光、李孝萱、周京新、王天德、杨锋、吕品昌、殷小烽、蔡广斌、陈琦、王小松、白明、白砥、刘刚、张方白、范勃、曲丰国、陈忠康、钱云可、花俊、林俊廷、薛鸣华、武小川、郑靖、邓柯;有来自美国、意大利、比利时、日本等著名院校的艺术家,如保科丰巳(Hoshina Toyomi) 、英格里德?勒登特(Ingrid Ledent) 、杰米·摩根(Jeremy Morgan)、秋本贵透(Takayuki Akimoto)、宋钢(Song Gang)、任敏(Ming Ren)、芭芭拉·爱德斯坦(Barbara Edelstein)、瑞安·米切尔(Ryan Mitchell)、布莱恩·迈克尔·里(Brian Michael Reed)、弗朗西斯卡·布鲁内蒂(Francesca Brunetti);也有来自上海美术学院的艺术家如庄小蔚、康青、陈光辉、丁蓓莉、杨守春、李戈晔、肖敏、邱加、王沁、潘文艳、蒋飞、李根等。这种跨文化的交流有助于打破艺术创作中的地域局限,激发创造力和灵感,促使艺术家们在共享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艺术观念,从而推动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使观众更深入地理解展览背后的理念,更是对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艺术发展的关注与思考。

展览现场


执行策展人马琳表示,展览通过“对话”这一交流方式,期望在艺术家们之间引发思想的碰撞,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与思路。同时,也很好地回应了“无问西东”这一主题强调对话的重要性,暗示了在中西文化交融的背景下,艺术家们在探讨、交流中超越了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形成了一种共同的艺术语言。这种“无问西东”的态度可能传达了对于艺术本质的追求,超越了地域的限制,突显了对共同艺术价值的探讨和分享。

展览现场


在某种意义上,“无问西东”也可转义为“无问新旧”,原因在于,在新技术革命日益融入艺术的时代,不少艺术家开始关注在人工智能(AI)不断融入艺术领域的情况下,艺术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在AI的影响下,人类传统的艺术形式是否会被淘汰,或者艺术历史是否会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这是对艺术未来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AI时代的到来,这可能意味着中国艺术家正通过结合传统与当代,人工智能与人文精神,来探索新的艺术创作方向。这也反映了在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艺术家们如何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并以此作为一种表达当代社会和文化的方式。

展览现场


基于这样的思考,展览期间,主办方还将举办系列学术研讨会,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当代艺术新思维”、“当代艺术的未来式”等议题展开讨论。

展览现场


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2月25日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