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第二届短篇小说双年奖在沪颁出,韩松落《天仙配》摘得首奖

12月16日,第二届“短篇小说双年奖”在上海思南颁出:韩松落的《天仙配》获首奖,蒯乐昊的《壳》、李嘉茵的《明月白雪照着大地》、李宏伟的《樱桃核手卷》、王占黑的《没有寄的信》获优秀作品奖。

12月16日,第二届“短篇小说双年奖”在上海思南颁出:韩松落的《天仙配》获首奖,蒯乐昊的《壳》、李嘉茵的《明月白雪照着大地》、李宏伟的《樱桃核手卷》、王占黑的《没有寄的信》获优秀作品奖。

五位获奖者中,三个是75后,两个是90后。他们有的在中断写作后重新出发,有的刚刚开始写作,有的在工作之余写作,但他们都年轻,都对写作充满了爱与激情。

双年奖获奖者合影。主办方供图


“短篇小说双年奖”也是一个年轻的奖项,但不少人对这一起源于2021年的奖项印象深刻。首届首奖得主、80后作家董夏青青获得了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在这次颁奖活动中,四位鲁迅文学奖得主一一作家尹学芸、弋舟、肖江虹、王凯也来到思南,见证新一届“短篇小说双年奖”的颁出。

“这个奖,给我一种‘你爱的人正好也爱你’那种感觉。”韩松落感慨,自己很早开始写作,但中间一度离开了文学写作现场,这个奖让他重拾文学写作的信心,“非常感谢大家,我会好好写下去。也感谢上海这座城市。我觉得很多事情,只有在上海这座城市才能够发生。”

韩松落。本文现场图均由澎湃新闻记者罗昕拍摄。


相互确认,写作给予我们的意义所在

第二届“短篇小说双年奖”于今年10月启动,评选范围为2021至2022年间刊登于《小说界》和《思南文学选刊》上的短篇小说,由方岩、黄德海、黄平、黄昱宁、金理、路内、木叶、小白、项静、张定浩、赵松组成评委会,先从入围作品中选出10部作品的入围长名单,再投票选出5部获奖作品,最终决出首奖获得者。

李宏伟坦言,《小说界》在他的写作旅程中非常特别,是每年一次的“合力飞翔”。“就像我自己有一个念头,留出一只翅膀,然后等到《小说界》给定一个题目,发出一个邀请,就是给出了另一只翅膀。这一次合力的飞翔不是完全自主,它有一个路线,但是采取什么姿势去飞,又是完全自由的。”

他很开心获得这届奖项,感觉就像是一群信任的朋友在远处向自己招手,相互确认写作给予我们的意义所在。

李宏伟


本届最年轻的获奖者李嘉茵生于1996年,目前在北师大读博。从北京来上海的路上,因为天气,颇为波折,但窗外的风雪不为所动,依旧如此,就像她获奖作品的题目——《明月白雪照着大地》,“感谢大家能把奖颁给我这样年轻的写作者。”

李嘉茵


“今天的时代,可能不是一个文学的高光时代。我们这些年轻的写作者,其实日常是一个比较单打独斗的状态。”蒯乐昊说,但《小说界》对年轻写作者的关注,反而让他们这些平时单打独斗的人有了一些共同的形态,变成某种文学景观,让大家同时代有了关系,又在一个文学脉络里跟上下有了关系。

她在发言最后再次感谢了主办方,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获奖,更是为了“大家这么多年来在文学上持续的耕耘和坚持。”

蒯乐昊


短篇小说,带我们走向更大的世界

《天仙配》《壳》《明月白雪照着大地》《樱桃核手卷》《没有寄的信》,几部获奖作品不仅为专业评委欣赏,也为读者喜欢。

比如《没有寄的信》,它深深触动过很多读者。王占黑说,有时候跨不过去一道坎,写作成为唯一的面对方式。“我很感谢我做到了,也很感谢小说界接纳了我的作业,很感谢所有读到作品的读者。”

“这些事情从来都不是作者一个人完成的,它必须要有杂志,要有更多的读者,更专业的评论家。我们一起去多往前迈出几步,那么我们就会获得更大的世界。”

王占黑


在颁奖之后,主办方还举办了一个小型研讨会,五位新晋获奖者与尹学芸、弋舟、肖江虹、王凯、汪广松、方岩、黄德海、黄平、黄昱宁、金理、路内、木叶、小白、项静、张定浩、赵松、毕胜、李伟长、乔晓华等作家、批评家、出版人、文学编辑围绕“中国小说与世界故事”展开深入交流。“我们是不是真正用心、用情、真诚地讲述我们身边的故事?”肖江虹说,“只有真诚的东西,才是属于世界的。”

研讨会现场


韩松落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最近对文无定法有了更深的体会。相对于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更适合文无定法的实践:可以是人生切片,可以是人生梗概,可以是一个瞬间,也可以是一条江河,可以是故事,也可以是感受,可以密不透风也可以非常清淡,可以把所有要素给够,给到铁板一块不容置疑的地步,也可以只给出提示期待读者的参与,可以像古典绘画那样高度写实纤毫毕现,也可以像当代艺术一样抛出观念追求议题邀请互动。

“所以我心目中的好的短篇,没有统一的标准,甚至有可能是互相矛盾的。但它必然是在它的方法论里,情绪里,自洽的,能够自圆其说的。自圆其说比使用了什么样的方法,选择了什么样的途径更重要。”

一个年轻的奖项,已带来多声部的合唱

2021年,为鼓励和推动中国青年作家的短篇小说创作,丰富中国短篇小说的创作风貌,上海人民出版社与上海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小说界》编辑部、《思南文学选刊》杂志社、《上海文化》编辑部共同承办了“短篇小说双年奖”。

那一年,董夏青青的《科恰里特山下》、艾玛的《白耳夜鹭》、赵松的《公园》、王苏辛的《接下来去荒岛》、张玲玲的《五月将尽》成为首届“短篇小说双年奖”获奖作品。5部获奖作品分别来自70、80、90三代作家,可以说,从题材到风格,都截然不同,宛如多声部的合唱。

《小说界》


《思南文学选刊》


在首届奖项颁出后,董夏青青、艾玛、赵松、王苏辛、张玲玲继续书写优秀的文学作品,陆续出现在各种文学评选活动的名单之中。其中,获奖作家艾玛的作品入围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提名作品名单,首奖获得者董夏青青更获得了第八届鲁迅文学奖。

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马文运表示,上海市作家协会致力于把上海建设成为既有鲜明时代特色又有国际风格的文学都市,也一贯重视青年文学人才的培养。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主管的《思南文学选刊》和《上海文化》联合《小说界》颁发的“短篇小说双年奖”,倡导作品的在地化、都市化、年轻化、多样化和国际化,充分表明了这一努力方向。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阚宁辉认为,从出版新形态来看,阅读场景的分众化,阅读载体的屏幕化,阅读内容的精粹化,为短篇小说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契机。重建短篇小说的阅读,就是重建短篇小说写作的新范式新维度和新可能,来建构我们的新阅读生活。

“时代生活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无论是创作者,还是出版人,都在置身其中,‘短篇小说双年奖’的出现,就是一种主动求变。”

活动合影


 【附】第二届“短篇小说双年奖”颁奖词

《天仙配》

作者:韩松落

首发于《小说界》2022年第2期

小说叙事果断,一气呵成,展现了作者成熟老练的短篇故事写作技巧。作者并未告诉读者故事发生在哪座小城,却依然具有生动清晰的地方色彩。叙述简练而意味复杂,语调锐利却伴有同情,把一个很容易落入陈旧俗套的人生故事,提升至充满悲悯和戏剧性的短篇小说。

《壳》

作者:蒯乐昊

首发于《小说界》2021年第6期

在《壳》中,蒯乐昊展现了犀利而耐心的观察角度,扎实而细腻的人物塑形能力,在平实淡然的叙述中渐渐释放能量。作者的笔触深入社会肌理,通过体育生这一特殊群体,洞察时代变迁与个体命运。我们在蒯乐昊的文本中能同时读到作者娴熟驾驭虚构与非虚构两种技术且在其间自由穿梭的能力。我们被作者冷静而不失温度的叙述带动,潜入故事深处,聆听了一曲沉默者与失败者之歌。 

《明月白雪照着大地》

作者:李嘉茵

选载于《思南文学选刊》2021年第4期

(首发于《天涯》2021年第3期)

年轻的李嘉茵敏锐于虚构,平行的叙事、切转的时空有如死与生一样交错叠加,主人公“他”也是一个个的“你我”——并非谁都有着凛冽的军旅生涯或警察经验,但罪与罚与赎是同样的纠缠未明,它们仿佛伤口或隐疾或徽章,悬于既被凸显又被遮蔽的过去,却又如月光和雪光一样流动于天地间无尽的此刻。

《樱桃核手卷》

作者:李宏伟

首发于《小说界》2021年第5期

这既是一种内化的变形记,又是外化的梦境,而此中最为可贵者,乃是作者并非为效志怪之法而求其怪异,倒是为了别开志怪之变体而探其新。与卡夫卡以梦境外化的悲剧性重构所探讨的变形属性不同,李宏伟意在于从孤立的个体异境里创造出某种灿然的灵异与生机。而梦境多重,虚实相动,意识如潮水,来去无定,那漫游的异状者即是流动的异境,不时溢出偏离正轨的乐趣,即使是一路承载着那生长扩张的樱桃树,似乎也切近了那久违的自由之境。

《没有寄的信》

作者:王占黑

首发于《小说界》2022年第6期

《没有寄的信》书写普通人在历史事件中的喜怒哀乐,往庞然大物身上镌刻下弱者难以磨灭的生命印迹。王占黑这一次收敛起惯常的城市游荡者姿态,却于方寸间开拓出诚恳的思考空间与巨大的情感能量。逼迫着我们每一个人在生与死、记忆与遗忘之间,去和极限情境中的自我相照面。小说以书信体的形式絮絮叨叨地叙述日常生活,但情感的洪流却潜伏其间。仿佛一面鼓在读者心田敲击,起初影影绰绰地响起几声,渐渐地连成一片,让人不敢怠慢,最后鼓点越来越密集,鼓声越来越如响雷,幕天席地般卷来,读者置身其间,心绪久久不能平复。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