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白岩松:我们为什么只有阅读日没有吃饭日?

无论如何,“吃”中都自有中国味道和中国气韵,至于因吃而结的缘、生的情、得的趣,则更是不可尽述了。无怪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饮食文化”是如此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8月13日上午,“通过朗读爱上阅读:《朗读者》新书见面会”在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举行。

作为董卿的同事兼好友,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也来到现场,他一语中的道出阅读的真谛:“我们为什么要推广阅读,我觉得一方面好东西要与人分享,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不甘,这种不甘就来自于吃和读书我觉得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个基石啊,因为吃保证人们的肉体健康,而阅读保证人们的精神健康。”

白岩松:我们为什么只有阅读日没有吃饭日?

下面是白岩松发言全文:

古龙是我最喜欢的武侠小说作家,吃是我最喜欢的人生乐趣之一,当然不仅止于此。恰巧我最近在看很多各路文人所写的和饮食有关的文章,最后有一个很深的感受,所有的饮食当中最好吃的味道其实是亲情和友情,但是最深的、最高妙的味道吃的还是乡愁,这与读书、与朗读紧密相关。

在你阅读的所有的内容当中,其实你读到了成长,读到了亲情,读到了友情,更重要的是文字才是每一个人的原乡。我们恰恰是在阅读之中知道你一路是如何走来的,这儿是有你的故乡的。

白岩松:我们为什么只有阅读日没有吃饭日?

我一直在做一个比喻,董卿他们做《朗读者》,很多人在做各种各样与阅读有关的推广,我们在座各位有很多其实日常的时候都是在做这样的事,我们为什么要推广阅读,我觉得一方面好东西要与人分享,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不甘,这种不甘就来自于吃和读书我觉得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个基石啊,因为吃保证人们的肉体健康,而阅读保证人们的精神健康。我们为什么只有阅读日而没有吃饭日,号召大家天天吃吃饭呢?

我们现在却要号召大家读书,中国人经过了几十年艰苦不懈的努力,我们产生了巨大的进步,我们人均成人阅读书终于快接近5本/年了。这个时候大家知道董卿和她的小伙伴们,和《朗读者》在做什么,当然不止他们,我们也都在做什么,其实就是让人们吃好了,别好了,肉体上别缺钙,读好了,精神上别缺钙而已。

白岩松:我们为什么只有阅读日没有吃饭日?

我觉得不能过低的去看待一个栏目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过高的去期待和估计,我要替董卿分散一点压力,最难做的不是第一季,是第二季。比第二季更难的是第三季。首先已经功德无量了,《朗读者》是这里无数好文章的导游,因为你发现《朗读者》里朗读的都是片断,但是这里你终于有了那些片断完整的文本。但是《朗读者》是这套书的导游,是这些好文章的导游,而这套书又是好作家和好作品的导游。

白岩松:我们为什么只有阅读日没有吃饭日?

在这里有无数的好作家和好文章的背后是浩瀚的文字,所以再由这个入口进去,我们进了第一扇门,《朗读者》靠近了这些好文章,现在透过这些书我们进第二道门,这是更加辽阔的世界。终极目的还是爱上阅读,走进你文字的故乡当中。所以谢谢董卿这个导游,谢谢这套书新的导游。

白岩松:我们为什么只有阅读日没有吃饭日?

下面是白岩松现场朗读的古龙作品《吃胆与口福》全文:

吃胆与口福

古龙

一、吃得是福

我从小就听人说“吃得是福”,长大后也常常在一些酒楼饭馆里看到这四个字,现在我真的长大了,才真的明白这四个字的意思。

吃得真是福气。

唯一令人不愉快的是,现在能有这种福气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社会越进步,医学越发达,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对于吃的顾虑也越来越多,心脏、血压、肥胖、胆固醇,这些我们的祖先以前连听都没有听到过的名词,现在都已经变成了吃客的死敌。

在这种情况下,要做一个真正的吃客,实在很不容易。

吃得是福。能吃的人不但自己有了口福,别人看着他开怀大嚼,吃得痛快淋漓,也会觉得过瘾之至。

可是能吃还不行,还得要好吃、会吃、敢吃,才算具备了一个吃客的条件。

一听到什么地方有好吃的东西可吃,立刻食兴大发,眉飞色舞,恨不得插翅飞去吃个痛快,就是吃得塌在椅子上动弹不得,也在所不惜。别的事都不妨暂时放到一边去。

这种人实在值得大家羡慕。

有些人虽然在美食当前时,也打不起精神来,不管吃多好吃的东西,也好像有毒药一样,让别人的食欲也受到影响,这种人当然是不够资格做吃客的。

够资格做吃客的人并不多,我的老师高逸鸿先生,我的挚友倪匡都够资格。一看到他们坐在桌子上,拿起筷子,我就感觉得精神一振,觉得人生毕竟还是美好的,能活着毕竟还不错。

他们虽然也有些不能吃不敢吃的顾忌,可是好友在座,美食在案,他们也从来不甘后人。

二、 吃的学问

“会吃”无疑是种很大的学问,“三代为官,才懂得穿衣吃饭”,这不是夸张,袁子才的《随园食谱》有时都不免被人讥为纸上谈兵的书生之见。

大千居士的吃和他的画一样名满天下,那是倪匡所说:“用复杂的方法做出来的菜。”

做菜是种艺术。从古人茹毛饮血进化到现在,有很多佳肴名菜都已经成为了艺术的结晶,一位像大千居士这样的艺术家,对于做一样菜的选料配料刀法火功的挑剔之严,当然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可是倪匡说得也很妙。

菜肴之中,的确也有不少是要用最简单的做法才能保持它的原色与真味。所以白煮肉、白切鸡、生鱼片、满台飞的活虾,也依旧可以保存它们在吃客心目中的价值。

可是要做谭厨的“畏公豆腐”,大风堂的“干烧鳇翅”这一类的菜,学问就大了。

据说大风堂发鲍翅的法子,就像是武侠小说中的某一门某一派的家传武功绝技一样,传媳不传女,以免落入外姓之手。

名厨们在治理拿手绝活时,也是门禁森严,不许外人越雷池一步,就像是江湖上帮派练武一样,谨防外人与后生小子们偷学。

奇怪的是,真正会做菜而且常做菜的人自己却不一定讲究吃。

“谭派”名厨彭老爹就是一例。他在台北时,我去跟他吃饭,如果喝多了酒,他几乎从不动筷子,平时也只不过用些清汤泡碗白饭,再胡乱吃些泡菜豆豉辣椒而已,我看他吃饭,常常觉得他是在虐待自己。

三、吃胆

会吃已经很不容易,敢吃更难。

有的人硬是有吃胆,不管是蜗牛也好,老鼠也好,壁虎也好,蝗虫也好,一律照吃不误,而且,吃得津津有味。

我有个朋友是武侠电影的明星,非常有名气的明星,温文儒雅,英俊潇洒,也不知道是多少少女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一剑在手时,虽千万人,亦无惧色。

他也真有吃胆。

我就看见过他把一条活生生的大蟒蛇用两只手一抓,一口就咬了下去,从从容容,面不改色,就把这条蛇的血吸了个干干净净。

他甚至还曾经把一只活生生的老鼠吞到肚子里。

唐人话本中还有段记载,说是深州有位诸葛大侠,名动天下,渤海的另一位大豪高瓒乃闻而访之,两人互斗豪侈的结果,诸葛昂居然将一个侍酒失态的女妾“蒸之坐银盘,于奶房间撮肥嫩食之”,连高瓒都不禁看得面无人色,要落荒而逃了。

这种吃法,不吓得人落荒而逃才怪。

四、吃的情趣

当代的名人中,有很精于饮馔的前辈都是我仰慕已久的,高师逸鸿、陈公定山、大风堂主、陈子和先生、唐鲁孙先生、梁实秋先生、夏元瑜先生,他们谈的吃,我非但见所未见,而且闻所未闻,只要一看到经由他们那些生动的文字所介绍出来的吃,我就会觉得饥肠辘辘,食欲大振,半夜里都要到厨房里去找点残菜余肉来打打馋虫。

后生小子如我,在诸君子先辈面前,怎么敢谈吃,怎么配谈?

我最多也不过能领略到一点吃的情趣而已。

有高朋满座,吃一桌由陈子和先生提调的乳猪席,固然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享受。

在夜雨潇潇,夜半无人,和三五好友,提一瓶大家都喜欢喝的酒,找一个还没有打烊的小馆子,吃两样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的小菜,大家天南地北地一聊,就算是胡说八道,也没有人生气,然后大家扶醉而归,明天早上也许连自己说过什么话都忘了,但是那种酒后的豪情和快乐,却是永远忘不了的。

这岂非也是一种情趣?

我总觉得,在所有做菜的作料中,情趣是最好的一种,而且不像别的作料一样,要把分量拿捏得恰到好处,因为这种作料总是越多越好的。

在有情趣的时候,和一些有情趣的人在一起,不管吃什么都好吃。

有一天晚上,一个薄醉微醒后的晚上,我陪两个都很有意思的朋友,一个男朋友,一个女朋友,我问他们:

“现在你最想吃什么?”

他们两个人的两种回答都很绝。

一个人说:“我最想吃江南的春泥。”另外一个人说:

“我想吃你。”

点评:古龙写吃,与他的武侠一样,点到即止,豪气多于细腻,奇招妙式胜于食物本身。古往今来,有太多关于“吃”的名篇,但每一篇又都是“吃如其人”。或许我们不会忘记梁实秋雅舍谈吃的细致精雅,不会忘记汪曾祺谈吃的宽容杂博,不会忘记陆文夫谈吃谈出时代变幻。无论如何,“吃”中都自有中国味道和中国气韵,至于因吃而结的缘、生的情、得的趣,则更是不可尽述了。无怪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饮食文化”是如此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古龙(1938—1985),武侠小说作家。原名熊耀华,生于香港,后经香港赴台。代表作有《小李飞刀》《楚留香传奇》《陆小凤传奇》《绝代双骄》《英雄无泪》等。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