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故宫文物南迁90周年,12月28日,由故宫博物院与人民日报《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联合推出的“国宝的长征——故宫文物南迁纪念展”来沪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出。不少观众表示,他们是通过这个展才知道,上海是故宫南迁文物的重要存放地。
展览现场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展览以故宫文物南迁史料及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回到历史见证地、故事发生地,以多元化的展示手段再现故宫文物南迁的历史记忆,带领观众走进一场跨越90年的时空对话。
展览现场,首先通过一段影像资料,向观众呈现了故宫文物南迁路线图。
展览现场
1933年1月,日军侵占山海关,华北局势岌岌可危。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召开临时紧急会议,决议择选重要文物南迁。2月7日至5月23日,故宫博物院文物分五批南迁上海,总计13427箱又64包。南迁文物包括散氏盘、嘉量等青铜重器,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宋徽宗《听琴图》等书画名品,以及文渊阁《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珍贵古籍。此外,古物陈列所5414箱、颐和园640箱又8包8件以及国子监石鼓11箱也南迁上海保存。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局部)
文物装箱前集中情形 ?故宫博物院
1933年,太和门广场上等待起运的文物箱件?故宫博物院
1936年12月,存放上海的文物经京沪铁路全部移运南京保存。1937年1月1日,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正式设立。1937年,卢沟桥事变和淞沪会战相继爆发,文物分三路向西南地区疏散。南路文物80箱,溯江而上。中路文物9331箱,沿江西上,北路文物7287箱,沿陇海铁路西行。1945年抗战胜利后,存巴县、乐山、峨眉文物分批集中重庆,后于1947年12月全部运回南京。
展览现场
自1933年2月首批故宫文物出京,至1958年9月大部分南迁文物北返,故宫人带着“国宝们”在社会各界与各地民众的守护下经过无数艰难险阻,避开漫天炮火烽烟,展开了历时廿余载,行程数万里的迁徙之路,完整地保存了这批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展览现场
不少观众表示,他们是在看了展览才知道上海是故宫南迁文物的重要存放地,从黄浦江畔的码头到钢筋铁骨的洋行仓库,都是这段历史的重要见证。
展览现场
原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谈到,故宫南迁文物先运到了上海,并在上海进行清理登记,誊写文物清册。他还谈到南迁文物在上海预展和出洋展出的经历。故宫博物院应邀提选文物736件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在文物出国之前,于1935年4月至5月在上海外滩中国银行大楼内举行预展的经历。文物出国后,于1935年11至1936年3月在伦敦伯灵顿大厦内参加展览。文物回国后,于1936年6月在南京举办复展。
故宫博物院选出735件文物赴英国展览前,于1935年4月至5月在上海外滩中国银行大楼内举办预展
展览现场
展览将以时间日历的形式呈现“故宫文物南迁上海大事记”,将故宫文物南迁历史与上海城市记忆融汇交织,带领观众重温故宫文物南迁的重要时刻,挖掘上海老建筑背后的“南迁故事”。
展览现场 实体模型和数字投影联动交互
展览在上历博西楼三层和景观庭院分别设置室内、室外两个展示区域。室内展览分为“国之瑰宝 烽烟南渡”“ 沪上四载 古物重光”“文脉赓续 生生不息”三个单元,室外展览则以南迁文物箱为造型打造一系列“文物影像屋”。承载着几代上海人记忆的历史建筑,将带给观众“穿越时空”般的体验感,在贴近历史事件的空间氛围中走进那段南迁往事。
《弘历是一是二图》(图源:故宫博物院)
此次展览还采用多媒体影像互动等数字科技手段对代表性南迁文物进行创意诠释。比如第三单元以《乾隆帝是一是二图》为线索,通过实体模型和数字投影联动交互的形式,展现曾经珍藏在乾隆皇帝书房中的国宝文物及其颠沛流离的“南迁之路”。室外的“文物影像屋”则以南迁文物箱为造型,利用光影特效打造沉浸式体验,观众走入以各种釉彩大瓶、写字人钟等珍贵文物为主题的“文物保护箱“,与文物的高清影像“面对面”。
展览海报
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3月29日,后续还将在贵阳、北京等地进行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