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甲壶、牺尊……读懂体系最完整古代青铜器陈列

春节前夕,随着上海博物馆东馆正式启用,上博东馆中国古代青铜馆也率先进入试开放,为观众呈现海内外体系最完整的中国古代青铜器陈列。

春节前夕,随着上海博物馆东馆正式启用,上博东馆中国古代青铜馆也率先进入试开放,为观众呈现海内外体系最完整的中国古代青铜器陈列。整个陈列精选500余件展品,其中一级品60余件,约占上博馆藏青铜器一级品的60%。原陈列中的绝大部分展品将继续展出,如镇馆之宝大克鼎、牺尊、子仲姜盘等。同时新增近百件展品,包括夏晚期的绿松石牌饰和单翼铃、铸有早期青铜器铭文的甲壶、战国的商鞅方升等。

上博东馆中国古代青铜馆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镶嵌兽面纹牌饰

镶嵌兽面纹牌饰 夏晚期(公元前18世纪—前16世纪)


镶嵌兽面纹牌饰或用于佩戴,使用时与铃相伴。器身以青铜铸出主体框架,呈四角钝圆,略呈亚腰形,两侧各有对称环钮;其上绿松石拼合镶嵌出兽面纹,制作精巧,丝丝入扣,历经3000余年而保存较好,体现了当时高超的青铜器镶嵌工艺和绿松石加工技术。在河南省二里头遗址曾出土过类似的器物。

甲壶

甲壶 商中期(公元前15世纪中叶—前13世纪)


甲壶 商中期(公元前15世纪中叶—前13世纪)


壶是盛酒器。此壶长颈,腹如球体,肩部设有两个横置的钮。壶盖和肩部饰龙纹,腹部饰兽面纹。纹饰用阴刻的细线勾勒,兽目圆凸,为典型的商代早、中期装饰风格。圈足内侧铸铭 “甲”,这是最早的青铜器铭文之一。

龙形磬

龙形磬 商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初)


磬为击奏乐器。整体呈龙形。背脊置鸟形曲棱,下设长方形孔,用以悬挂,腹下置曲踞状足部。设有十个乳钉状枚,腹部中央的大枚为奏击点,龙首部设一枚为目,其余沿边缘排列,两面纹饰相同。青铜磬属于长江流域青铜器。

四羊首瓿

四羊首瓿 商晚期


展览现场 四羊首瓿 商晚期


瓿为盛酒器。此器肩上设四个大卷角羊首,立体高耸,颇具气势。腹部上沿饰相间的火纹与“亚”形纹,腹部饰乳雷纹,是将商代青铜器上最为古老的乳钉纹置于斜方格雷纹中形成。全器铜质矿化,生成碱式碳酸铜,表面光泽翠绿,精美而神秘。

此器羊首直接覆盖在肩部纹饰之上,由此推断羊首是以分铸法制成,即先铸成瓿的主体,在肩部留有孔道,后在孔道搭陶范铸成羊首。火纹与“亚”形纹相间的构图仅在商代早中期殷墟以外出土的青铜器中有发现,铸造地域仍是迷团。

豫角

豫角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


角是祼酒器。设盖,器口呈弧形,卵形腹下承扁三棱形锥足。腹部一侧设犀牛首鋬,反面相同位置饰犀牛首浮雕,运用犀牛首是此器最大的装饰特色。盖面饰兽面纹、犀牛首纹。腹部两侧饰外卷角兽面纹。器、盖同铭二行七字。

晋侯稣钟

展览现场 西周晚期 晋侯稣钟


该组编钟,大者高52厘米,小者高22厘米,皆为甬钟。

1992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出土,共16件,可分为两组,每组8件,大小相次,排编成两列音阶与音律相和谐的编钟。共刻铭文355字,西周青铜钟铭文以利器刻錾,此为首例。铭文记载了晋侯稣随周厉王亲征东方夙夷的事件,为史书所阙载,是对西周史料的重要补充,同时也可据此推算西周历谱。 

子仲姜盘

春秋早期 子仲姜盘


方唇、折沿、浅腹,底接圈足,下附三卷尾虎支足。双附耳,附耳高出盘沿甚多;与附耳呈对角的位置另有双兽形鋬,曲角圆眼、四肢攀附器腹,口啣盘沿,作探水状。盘壁周饰中目突出的窃曲纹,附耳外侧装饰重环纹,内侧为素面;圈足饰垂鳞纹。盘中央立有一圆雕雄性水鸟,依次向外同心圆周列,第一圈为浮雕的两蛙、两龟,第二圈为四条立体的鱼,第三圈为立体的4只雌性水鸟间饰龟与蛙,第四圈为立体的三蛙与七只浮雕的鱼。盘内所有立体动物都能作360度转动,此种艺术表现手法前所未见,展现了春秋早期铸造工艺的进步。

盘内底铸铭6行32字(重文2),铭文大意是六月初吉辛亥日,大师为夫人子仲姜制作盥洗用盘,盘大且好,用以祈求长寿,后世子孙要永用为宝。

盘为中国古代的盥器,用以承水,通常与匜成组搭配。与此盘成组的子仲姜匜现为美国私人收藏。

镶嵌棘刺纹尊 ???????

春秋晚期 镶嵌棘刺纹尊 上海市松江凤凰山出土


此尊的器形是移植西周时代尊而有所变化。器身不同区域分别装饰有雷纹、变形兽纹、棘刺纹、锯齿纹、乳钉纹,在纹饰方面除了少数接受中原的影响,主要是明显的吴越文化地域特征。腹部中间有石片一类镶嵌物脱落的痕迹,在青铜礼器上镶嵌纹饰,是春秋晚期器物上才出现的现象。

此尊纹饰精致峻深,有些纹饰立面的线条像纸一样薄,至今尚未研究出它的铸造方法。这是上海地区出土的唯一一件先秦青铜器。

 牺尊???????

春秋晚期 牺尊 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李峪村出土


展览现场 春秋晚期 牺尊


尊作水牛形,牛腹中空,牛颈和背脊上有三孔,中间一孔套有一个锅形器,可以取出。从其结构看,这是一件温酒器,牛背上的锅形器可以盛酒,空穴注水装于尊腹用来温酒。用动物形态设计成酒器尊的外形,为中国青铜器的一个特点。此器形态稳重,虽然四足矮短,但牛首上充满张力的双角、圆瞪的双目保持了真实感,使造型与实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牛鼻上穿有一环,说明了在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使用穿鼻的方法来驯服牛了,是研究中国牲畜驯化史的一件宝贵的实物资料。纹饰精美,牛首、颈、身、腿等部位装饰有以盘绕迴旋的龙蛇纹组成的兽面纹,通过纹饰可以看出印模技术的使用。在牛颈及锅形器上饰有虎、犀等小动物的浮雕,形态生动,铸作精美。

尊是盛酒器,从商代早期开始使用。直至战国时期,是青铜器中使用时间较长的一种器形。基本形制是:大敞口、有肩、高圈足,以圆形为主,亦有方形尊。

商鞅方升???????

商鞅方升 战国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


商鞅方升是量器。左壁刻有铭文三十二字,记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大良造商鞅铸造了容量为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的标准升。底部铭文为秦始皇廿六年诏书。此器是中国度量衡史上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菱纹盒???????

菱纹盒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整器呈扁球形。盖设羊形钮,腹两侧置兽首衔耳环。纹饰均以錾刻而成,盖面、器腹的主要装饰菱形纹。盖沿与口沿刻有一独角瑞兽,上下图案相合,则钮和两耳处于平衡状态,这是为了讲究器物的对称性而做的特别标记。

中宫雁足灯

中宫雁足灯 西汉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


上端为灯盘,呈圆环凹槽形,中柱为独立的雁足,足爪下有圆形座。雁足腿部关节形象逼真,给人以稳健之感。从灯盘所刻铭文可知,此灯自铭为“雁足灯”,制造于建昭三年,为皇后的中宫所有,后赐予阳平侯家。

同律度量衡诏衡杆和诏版

同律度量衡诏衡杆和诏版 新始建国元年(9年)


同律度量衡诏衡杆和诏版 新始建国元年(9年)


青铜衡杆,杆身作扁长方体,上面正中铸一扁平状鼻钮;左右两端底面铸有悬钮,与杆身成垂直设置,宽与杆身厚相等,中有圆形小穿孔,横杆杆身一侧的中部刻新莽“同律度量衡”篆文诏书,共20行81字。青铜诏版,近正方形,正面刻新莽“同律度量衡”篆文诏书81字,分9行,每行9字。铭文章法整齐,字大而凝秀端庄,字长约2厘米,多数宽1.2-1.4厘米。同律度量衡诏衡杆和诏版对我们理解新莽时期的政治和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晟蕤(ruí)宾中声钟

大晟蕤(ruí)宾中声钟 北宋政和(1111―1117年)


北宋徽宗时期由掌管宫廷音乐的官署——大晟府所制作的大晟编钟中的一件。据记载,编钟的形制、纹饰是仿制当时出土的春秋晚期宋公戌钟,共铸12套。正背刻有“大晟”“蕤宾中声”铭文,其应是中声第七件。

喷水鱼洗

喷水鱼洗 明(1368—1644年)


洗,古代盥洗用具,盆底饰有四条浮雕鲤鱼,又称鱼洗。当盆中注入清水,双手反复摩擦洗口的耳沿时,鱼洗不仅会发出“嗡嗡”声,而且位于鱼嘴处的水面上会激起水花,产生喷水奇观。这是由于双手摩擦洗耳时为青铜洗的振动提供了振源,青铜洗的振动可分为垂直洗壁的横向振动和沿着洗壁的纵向振动。当横向振动从青铜洗的双耳激发并相向传播时,其剥离出的横波会产生干涉并形成驻波现象,即产生波腹和波节,波腹为振幅最大处,波节为振幅最小处。在波腹位置,洗壁大幅度的振荡并拍击水面,进而激起剧烈的水花形成喷柱,而浮雕鲤鱼正好被安置于波腹处,因此看上去就好似游鱼击水的效果。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