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新闻

2024图书影响力论坛举行:怎样才算是一本好书

2月29日下午,由百道网主办的“2024图书影响力论坛暨2023年度图书影响力致敬”活动在北京举办。

2月29日下午,由百道网主办的“2024图书影响力论坛暨2023年度图书影响力致敬”活动在北京举办。本届图书影响力论坛以“打造好书影响力,共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力求通过论坛的举办及年度图书影响力致敬,引导出版机构以好书树立好品牌,以好书做好大市场,以好书实现双效统一,为行业提供价值参考。论坛发布了《2023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报告》。

活动现场


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在论坛上致辞表示,对于出版机构评价和对图书产品评价一直是出版业高度关注的一项工作。出版业是一个产品差异性很大的行业,是一个经营性、实操性很强的文化产业。出版业年度新版图书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制度性评价和经济核算的量化上,还有许多因素需要引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视和研究,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要开展出版机构影响力状况的评价和研究。媒介时代的营销本质上是影响力营销。就出版业而言,所谓影响力营销,主要是出版社通过自身的市场营销运作,对品牌的打造和公信力、亲和力的加强,对读者的思想观念、阅读期待、信息获得乃至购买行为、评价结果产生更多影响,这应该引起出版同仁的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聂震宁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在嘉宾致辞中表示,推动出版业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从图书出版的角度,首先要出版有价值和高质量的好书,图书要体现出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还要注重实用价值以及市场价值,这要求出版机构在选题策划时要严格进行论证,确保选题的创新性、独特性。

有价值的好书只有被广大读者发现,被更多人阅读,产生广泛的影响力,才能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把有价值的好书做出社会影响力涉及到多方面的综合性工作。图书得到各类奖项、获得各种基金资助是一方面,还包括各种媒介报道、读者的口碑反应、在各种榜单中的表现等等。如何衡量一本书或者一个出版社的社会影响力?郝振省赞许了百道在这方面做的非常有益的探索和研究。他们利用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平台,以技术手段对每年的新书进行推荐源监测和数据统计,对图书和图书出版机构的影响力进行定性的评价,将图书和出版社的影响力评价指标量化,让影响力标准有数据可依,让有影响力的好书和出版社脱颖而出。

郝振省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吴宝安代表中国出版协会致辞。他表示,与图书发行数据不同,图书影响力的评价是一项来自更多层面、更多维度、更多意见综合的分散的表现,每一个评价结果的出炉,都代表了评价者不同的标准与要求。这些单一的奖项、零散的报道和广泛的评价需要进行有效的结合与综合的统计分析,需要一个更加综合的评价体系,来为图书影响力的建立与扩散提供指引与参照。这次百道网主办的“2024图书影响力论坛暨2023年度图书影响力致敬活动”成功举办,无疑是为这个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次很好的交流机会,也为这项重要工作的展开起了一个好头。百道网借鉴学术出版中用引文数据和分析来量化评价学术出版影响力的思路,基于“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平台”的监测数据,找到一个用推荐数据量化图书文化和社会影响力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很有建设性的探索。他同时指出,好书出版很重要,好书的评价和推荐也很重要。要从出版工作的本质出发,从传统出版与新时代出版工作不同的要求出发,不断更新和完善好书评价体系,让好书尽可能多地被发现、传播和阅读,真正做到“好书不错过,好书不放过”。

吴宝安


在“2024图书影响力论坛”环节,来自出版集团、出版社、研究机构的多位嘉宾展开了精彩的论述。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新华书店协会理事长茅院生以“如何打造好书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做主题演讲。他认为,审视那些流传千年的经典好书,好就好在思想的深刻性、知识的系统性和文本的稳定性,无论呈现的是一个文学故事、一套科学理论或一段尘封历史。现代图书的功能宽泛、受众不一,“好书”不能狭隘化理解。就像百道网按照媒体推荐数量定义“影响力好书”,只要是立足时代需求被广大读者认可的、提供正能量的书,都是好书。

新时代做好书,面临行业市场化改革以来的一系列新挑战:一是有效阅读和图书消费需求不足,产业发展阶段已进入平台期;二是出版内容创新难以适配新需求;三是产品服务模式和技术滞后。技术和管理落后,依然是传统“刀耕火种”式的手工模式,产品和服务模式单一,响应速度滞后。

茅院生同时指出,新时代做好书,拥有时代与科技发展赋予的一系列新机遇。主题出版工作迎来新机遇将有新作为,AI浪潮下的出版内容价值彰显,图书零售市场将回归传统和理性。为此,中国出版集团将聚焦主题主线,立足人文社科优势,持续打造中国出版特色主题出版;加强统筹规划,用好重大出版工程,引领带动精品出版;提升选题门槛,强化资源立社意识,提升好书、畅销书的比例;加快技术赋能,推动出版深度融合,探索符合实际的融合发展道路;围绕人才强企,持续打造高素质编辑人才队伍。

茅院生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彭卫国从专业学术出版的品牌塑造出发做了演讲。他指出,从出版工作的角度看,上海专业学术出版走过了专业出版机构布局,专业学术出版中心建设两个重要阶段,当下正在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即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出版品牌的塑造和强化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课题。

他认为,出版品牌塑造的过程既是一个精品力作的出版过程,又是满足读者需求的过程。专业学术出版品牌的塑造必须坚持“八化”,即规划体系化:应该注重专业学术出版的体系建设,聚焦某一学科某一主题的系统性选题开发,更注重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总体布局,注重知识体系的建设;项目精品化:专业学术出版必须是精品出版,聚焦研究前沿,聚焦顶级作品;作者名家化:专业学术出版的内容质量取决于作者的学术造诣,名家引领、大师坐镇,是保证专业学术出版高水准的前提,要善于发现未来的名家;编辑学者化:学者型编辑是专业学术出版的重要支撑;营销精准化:要用精准营销的理念把“有限”变成“最上限”,也就是效益最大化,技术的进步已经为精准营销铺平了道路;印制订单化:专业学术出版必须走按需印刷的道路,也就是一般制造业讲的订单生产;服务信息化:专业学术聚焦于某一学科某一主题某领域,更容易建立专门专业的知识体系,在传播环节,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知识服务;团队(中心)品牌化:如何让团队更稳定,产品更精彩,就更要关注从产品品牌到机构品牌的跃升,更关注集作者品牌、编辑品牌、图书品牌于一体的出版品牌塑造。

彭卫国


外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外研社社长王芳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对于出版人来讲,好书体现的是我们的上限思维。进入数字化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正在被深刻颠覆,屏幕消费正在成为年轻一代的主要消费方式。如何让书籍超越其纸质载体,持续体现内在价值,这不仅要考虑如何把纸书边界内的事情做好,还要思考如何把数字化时代的挑战转化为机遇。

王芳以“用上限思维做好书,致敬我们的时代”为主题,从“GAI3”这一数字教育发展理念入手,即从联结为先(Connection)、内容为本(Content)、合作为要(Cooperation),走向集成化(Integrated)、智能化(Intelligent)、国际化(International),坚持应用为王(Application),创新治理方式(Governance),结合论坛的主题和外研社融合出版实践,阐述了外研社对数字化时代的“好书”和“好书影响力”的思考。

数字化时代,以图书为载体的知识产品的交流可以跨越时空限制,集成会更为深入。数字化时代的好书,通过对学习经验等的技术集成,可以帮助用户走得更快,攀得更高,看得更远。外研社每年发行1亿册图书,折算下来背后有7000万用户。现在,外研社与用户之间有了实时的、密切的、可累积的双向互动的联系。每一本图书交付给用户的那一刻,就成了服务的起点。外研社的《新概念英语》《书虫》等经典产品在数字升级过程中,图书出版分社和数字子公司资源互通,价值共创,新产品拓展了应用场景、突破了内容限制、降低了生产成本,更加懂得用户需求。

王芳提出,数字化时代,出版业需要为特定群体生产个性化内容,精准触达目标用户。外研社依托中国英语阅读研究院,发布了《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搭建了“外研社中小学英语分级阅读体系”,明确了不同年龄段中国孩子英语学习水平的本土化英语分级阅读要求。目前,全国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和约三分之一的中小学生在课堂内使用外研版教材。

在创新治理方式上,外研社建设了数据驾驶舱、数据看板等项目,实现一“屏”尽览无障碍、一“网”打尽无遗漏,纵向打通组织层级,横向拉通职能条线,深度连接数据孤岛,通过核心数据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驱动的“乘数效应”。王芳同时指出,大力数字化发展,并不意味着弱化传统出版,二者互为支撑。在全社提出了“应数尽数、纸数融合”的号召;外研社的数字学习平台全学段用户超7000万;倾力打造纸数内容联动、销售联动、服务联动。截至目前,外研社数字相关收入占比,已经达到了总收入的30%。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对技术和平台的升级,更是阅读文化和出版生态的深刻变革,是形成出版行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通过这一转型,好书能够更广泛地被发现和阅读,以更丰富的形态,进行更高效的传播,从而在数字时代持续扩大影响力。

王芳


儿童文学作家、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以“影响力来自于创新力”为主题做演讲。他认为,做书就是要做影响力,图书影响力来自于创新力,创新力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即选题内容的创新、形式的创新、作家队伍的拓展、营销的创新以及跨文化交流的创新。

选题内容的创新包括学术理论的创新。凡是有价值的书都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曾经产生或者现在仍然产生重大影响的。内容的创新还包括形象的创新,比如《长袜子皮皮》中的主人公皮皮、曹文轩的《丁丁当当系列》、接力出版社的“章鱼先生卖雨伞”系列。

产品形式是指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或目标市场对某一需求的特定满足形式。出版社要进行产品形式的创新,就要在图书的品质、式样、特征等方面有好创意,也有机会成为市场上的亮点。接力出版社的合作伙伴——英国尤斯伯恩出版公司,一直秉持“让书像玩具一样好玩,像美食一样诱人”的做书理念,打造了许多创意十足、内容有趣、形式新奇的童书佳作。2018年接力版“尤斯伯恩”系列在中国大陆上市后,累计发货码洋已达6.75亿,可以看出它的市场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要想创新,作家画家队伍的拓展也很重要,既要与已合作的作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也要不断拓展作家队伍,跨界的出圈的作家,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接力出版社一直在跨界寻找权威的、专业的专家学者进行合作,不断拓展作家、画家队伍。

新媒体的营销逻辑就是,在哪里交集就在哪里交流,在哪里交流就在哪里产生交易,营和销融为一体显得异常重要。比如接力出版社2022年底上市的“好忙好忙小镇”系列因小红书平台的“种草”而火爆全网。从官宣出书开始,责编就不定期地在小红书更新这套书的出版进度,读者在线催图书出版,围观编辑的出书进度,小红书账号“童书编辑海海”成了读者“云监工”的平台。在小红书预售当天,销量便突破3万册,销售码洋超过220万。截至目前,发行了54万册,累计发货码洋3667万。

我们的图书不仅属于中国读者,也属于全世界的读者,不仅要在国内产生影响,也要在世界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好国内国际两个资源,做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跨文化传播上创新。

白冰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鲍坚在演讲中指出,自己的演讲题目《用优质的出版让文学继续熠熠生辉》看起来有点大,但确实是作家出版社目前正在思考的诸多问题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在百道网2023年榜中,作家社有7种图书上榜,其中有5种进入了杰出原创影响力图书TOP100,它们是:《雪山大地》《芬芳》《白洋淀上》《还有谁谁谁》和《莫道君行早》。除了黄永玉先生的《还有谁谁谁》,其他4本都是刚才说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推出的作品。归结起来主要就是两点:一是产品好,二是营销强,同时把这两项工作做细、做深、做透。

结合作家出版社2024年的几个重大出版项目,鲍坚就文学出版面临的挑战与应对,阐述了自己的一些理解与思考。在文学阅读中,读者的需求至少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体裁上的短阅读,二是题材上的泛文学化。从行业发展的现状看,纸质出版逐步下降的趋势不可避免。自从网络渠道介入图书的销售发行,以利润为主体的出版行业的命脉便日趋严重地被销售渠道所控制,目前看没有缓和的可能。出版业与作者之间曾经的单纯关系逐渐变得越来越不单纯。作品的纸质出版只是诸多关系中的一个,一个作家的一部作品可能会跟多个出版机构产生关系;出版社长期培育的作家资源,可能一夜之间就流失出去。文学出版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环境,才能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针对这五项挑战,鲍坚认为,出版社必须坚持以读者为导向,更加关注读者喜欢读什么、用什么方式阅读、什么时间阅读、在哪里阅读等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东西,更加尊重读者的感受;主动作为,在产品生产环节主动策划、在销售环节不被少数渠道所左右;守住底线,中国文学的初心必须坚守,中国文学的价值观不可偏废。

鲍坚


北大信息管理系系主任、北大出版研究院院长张久珍从“图书影响力评价的策略与工具”角度,做了专题剖析。她认为,图书影响力评价的策略,必须细分读者群体,可以按年龄、按性别、按国别、按身体条件等多种标准划分;必须细分读物主题,可以从功能阅读角度划分,也可以从情绪价值的角度划分,还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划分。

张久珍


此外,百道网董事长程三国等人也出席了本次活动,百道学习总编辑姚红担任主持。

主持人姚红


在论坛上,百道网CEO令嘉发布了《2023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报告》。图书影响力,即图书出版后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影响。出版业从产业角度进入平台期,文化社会影响力价值却与日俱增,越来越被各方看重,因此,图书影响力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每年出版的图书品种太多,内容差别巨大,如何找到一些合适的维度,找到评价的最大公约数,找到可以操作和计量的方法来衡量这种影响呢?百道网从学术出版的评价方法中得到一些启示。学术出版也曾经面临过类似的影响力评价困境,学术出版物(期刊、专著、会议文件等)品种繁多,学科专业各异,最后学术出版找到一种基本被学术界接受、可以操作可以量化的方法——学术出版物引用数据,虽然这一方法有许多不足之处,备受争议,但还是被普遍采用。

15年前,百道网创建伊始,就着手监测和收集各种图书推荐数据,初衷是为了帮助新华书店的店员选书。经过十五年的积累,百道网建成了一个动态的图书推荐信息源监测系统——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平台,积累了378万种图书基础元数据和近70万种图书的推荐数据。这些图书推荐数据类似学术出版中的引文数据。推荐数据和引文数据一样,是在对内容有认知理解基础上的推荐背书。这样就找到了一个具有最大公约数,可以计量的图书社会影响力的方法和数据,经过15年不断的数据积累,以及系统的不断迭代和工具的持续优化,才首次正式发布报告。

《2023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报告》以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平台监控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2023中国图书市场的图书影响力进行数据分析研究。2023年,百道监测到的上市图书有136,000多种书,带推荐源的有38,475多种。百道好书榜年榜是按九个类别,将2023年出版图书中带推荐源的这38,000多种书按影响力指数平均权重(注:平均权重与出版月份相关,即用影响力指数的总分除以该书上市的月份数)排序,选拔出九个类别排名前一百种书,汇集而成900种书。在这900种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影响力平均权重将前100种原创图书选拔出来,形成百道好书榜年榜的杰出原创影响力图书100种。

论坛现场


对读者而言,百道好书榜各分类TOP100,以及杰出原创影响力图书TOP100,除了从数量上比较全面系统呈现年度好书;从质量上,这900种书是从2023年上市的136,106种书中,依据1,886个活跃推荐源的合力,从其中带推荐源的38,475种优中选优的结果。

推荐源是百道好书榜年榜产生的基础,也是“2023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报告”展开研究的数据基础。百道在推荐源的选录,以“好书发现性”为基准,收录长期、稳定地推荐好书的“源”,而很多以超低折扣带货为出发点进行图书推荐的“源”通常不被收录。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平台各推荐源的权重设置是根据国家出版管理部门关于“文化和社会影响”部分的标准作为基准来进行的,与此同时,百道网在其标准和框架内向下延伸,将长期稳定参与好书推荐的社会推荐力量也纳入监测并赋予适当的权重。从2023年的1881家活跌推荐源(指至少推荐过一次)的推荐频次与权重结合的结果来看,具有长期主义,并对好书发现性最具贡献的主体仍然是专门的图书推荐机构、行业媒体和出版机构自媒体,且他们早已经突破了纸媒的边界,在坚守纸媒或传统网媒的同时,进一步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发声、发力,形成了强大的纸媒、网媒、社交媒体平台媒体矩阵,通过图文、音视频等多种介质形态展开图书推荐和阅读推广,随着图书门类专业性的增强,出版机构自媒体的推荐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在影响力金字塔数据的各个层面,都反映出原创品种绝对影响力远远高于引进。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平台监测到的2023年出版的原创图书共计119,545种,其中,有推荐源的品种数量为30,337种,占比为25.38%。翻译作品共计16,561种,有推荐源的品种数量为8,138种,占比达49.14%。在2023年900种百道好书榜年榜入选书目中,国内原创图书为666种,占2023年总榜数的74%,翻译图书在好书年榜总榜中的比例为26%。原创图书在好书影响力榜单中占据绝对优势,原创作品引领好书已是不争的事实。

2023年图书影响力指数排名前十的集团(或集团股份公司)分别是:中国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有限公司、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工信出版集团、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在2023年出版的上市新书中,59家出版社在全国30个出版分类市场能排入图书影响力指数前三的类别。进入前三门类最多的是商务印书馆,它在哲学、社会科学、大众新知名列第一,在法律类、文化类名列第二,在历史类、外语教育类、古籍类排名第三。

影响力指数高分作品云集的门类主要集中在历史类、少儿文学类、小说类、社会科学类、文化类、散文类、少儿图漫类、政治类、大众新知类等。

令嘉


令嘉表示,希望通过此报告的发布,加大产业研究力度,加大好书的传播力度,助力更多好书被发现、被传播、被购买、被阅读。同时,也希望借此报告与行业一起推动图书影响力评价指标与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此外,《2023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报告》显示,在2023百道影响力作者榜TOP100中,79位为原创作者,21位为国外的翻译作者。原创作者在影响力榜单中占有绝对优势。作者榜TOP100中,文学类的作者最多,高达35位,其次是人文社科类,有33位作者入榜,少儿类作者以20个席位排名第三。这三类作者在榜单中的数量都是两位数以上,占据了榜单88%的席位。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