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人物

离婚再嫁的李清照:懂她的婉约,却不懂她的彪悍

他们自己可以不安分,却要求女人必须安分守己。我不是祟尚享乐主义,我倒觉得,女人应该像李清照一样活得自我一点,努力卓越一点。

离婚再嫁的李清照:懂她的婉约,却不懂她的彪悍

(一)

金庸小说中,有一对夫妻,起初非常恩爱,后来两看相厌。

后来,女方实在为自己有这样一个夫君而感到幻灭,在得知女儿已死之后,她选择了自杀。

这位女侠便是宁中则,而他的丈夫是岳不群。

与岳不群成婚后,宁中则仍喜欢武林同道叫她“宁女侠”,不喜欢叫她作“岳夫人”。

她虽然不是武林最顶尖的高手,但至死都受到武林中人的敬重。

赵明诚和李清照的故事,与岳不群和宁中则有几分相似之处。

岳、宁两位本是同门师兄妹。

起初,两人夫唱妇随,是极般配、极恩爱的夫妻。后来,岳不群野心显现,为了“辟邪剑谱”慢慢转了性,终于被妻子鄙视、唾弃。

赵明诚和李清照,起初也情深意笃、举案齐眉。

后来,因为赵明诚做出了抛弃城池、独自逃亡的事情,导致清高的李清照逐渐看他不起,夫妻关系逐渐冷淡。

与绝望自杀的宁女侠所不同的是,李清照丧偶后又再婚了,再婚后她过得不好,就“冒天下之大不韪”手起刀落离了婚。

离婚再嫁的李清照:懂她的婉约,却不懂她的彪悍

(二)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

她的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还是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李清照的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古代女性想步入文学殿堂,其实并非易事;像李清照那样名满天下,更是难上加难。

李清照的词,用的都是朴实自然的语言,但却很能打动人心,足以见她的才气。

当初,赵明诚也是被李清照的才华所吸引的。

赵明诚是宋徽宗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第三子,照现在的话说,是个“官二代”。他最大的兴趣爱好是收集金石、书画,写点小诗词。

21岁的时候,还在当时最高学府的太学读书的赵明诚,与李清照的哥哥一同游玩相国寺,认识了年方18岁的李清照,两人一见倾心,结为夫妻。

在爱情的催化感召下,李清照文思泉涌,创造出很多佳作。

夫妻二人感情融洽,志趣相投,在一起的日子里相互激励学习,演绎了一段人间佳话,被当时文坛广为传颂。

赵明诚把妻子作的词夹在自己作的词作中间拿给朋友看,朋友单把李清照的那篇词作挑出来说这篇最佳,令赵明诚又自豪又羞惭。

离婚再嫁的李清照:懂她的婉约,却不懂她的彪悍

(三)

都说“好花美丽不常开,好景美丽不常在”,这样的幸福生活并没有维持多久。

婚后没多久,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与当时朝廷全力排斥的所谓“元祐党人”有牵连,被罢职远徙。

不幸的是,处理这个案件的恰恰是丈夫的父亲赵挺之。

这对夫妻的关系立马变尴尬了。

李清照曾大胆写诗给公公赵挺之,要他以“人间父子情”为虑,顾及儿子、儿媳和亲家的脸面,不要做让人寒心的事。

也许,官场上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也只是一场阴谋。

之后没多久,赵挺之也受到了打击,甚至在死后仅仅三天,家产被查封,亲属遭拷问,儿子赵明诚也被罢免官职。

李清照劝赵明诚上表申诉,可赵明诚根本不敢,他慌忙带着李清照和家人迁出京城,到青州老家避难去了。

回到青州后的赵明诚和李清照,虽然过得清贫,但恩爱如新婚,夫妻二人以收藏文物、字画、金石为乐,家里有一点钱也都买这些东西了。

当然,这期间两个人过得时好时坏。

被赵明诚冷落的李清照,写出了一首幽怨的《点绛唇》。

赵明诚由于父亲的案子受到株连,只能隐居乡里求自保,可李清照的性情刚直,不怕天不怕地,敢作敢当,无所顾忌。

她曾经在诗作里对苏轼、欧阳修、曾巩、黄庭坚、柳永等多有批判,着实得罪了不少人,受到广泛非议。

要知道,苏东坡、欧阳修等是文坛领袖,在作家圈的地位不亚于全国作协主席,随便发个贴子都有好几百万人围观。

赵明诚觉得李清照给自己带来了政治风险和麻烦,甚至一度起了休妻之心。只是因为李清照的父亲与朝中得势的大臣们有些渊源,赵明诚不愿意去得罪。

再后来,赵明诚又走上了仕途。

出任莱州知州后,他开始纳妾,并且不止一个。

有人说,他纳妾是因为生性风流。

又有人说,是因为宋朝的风气就是那样,赵明诚也只是随大流。

还有人说,是因为李清照一直没能生孩子,按理说赵明诚可以休妻,但他只是纳了几个妾帮自己传宗接代。

虽然,纳妾后的赵明诚也一直没能生出个一儿半女来(很有可能是因为赵明诚没有生育能力)。

影响夫妻感情的,还有另外一个因素:赵明诚酷爱收藏金石,以至于把这些物事看得比妻子更重要。

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赵明诚收藏金石已经向“病态”的方向发展了。

他在家里造了间书库,且上了锁,李清照若要翻看书籍,必须在簿上登记,若不当心弄破了书,就会遭到丈夫的“惩责”。

放我在李清照这个位置,遇到这种情况也会特别生气:你特么的几个意思?这些东西是变成你一个人的了,不是‘我们的’了?对我像对待来你这个私立图书馆借书的外人一样,我还是不是你老婆?

心高气傲的李清照怄了一次气。

她不再理会书库里的宝物,不再看丈夫的脸色,她自己去买了一些没有收藏价值的、价廉物美的书籍。

李清照当时的行为,只表达了一层意思:不让我看?好啊。老娘我自己节衣缩食去买。

离婚再嫁的李清照:懂她的婉约,却不懂她的彪悍

(四)

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改写了北宋王朝的历史,也改变了李清照夫妻的命运。

宋金交战之际,赵明诚正在山东淄州担任知州,虽然战火还没有波及到这一地区,但已切身感受到了战火的气味。

随后,赵明诚的母亲郭氏在江宁去世,赵明诚离任赴江宁奔丧,并任江宁知府。

为避免战火,也为了防止收藏文物金石字画被毁,赵明诚一同运输满满十五车文物到达江宁府,李清照则留在青州老家看管剩余收藏品。

没多多久,青州发生兵变,除极少数珍贵文物被李清照带出外,其它十余屋的文物都在战火中化为灰烬。李清照携带珍贵文物逃离战火,到达江宁府,夫妻团聚。

一天深夜,城里发生了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却弃城逃跑了。至此,李清照对丈夫生出了鄙视之心。

李清照慷慨陈词对赵明诚冷嘲热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叛逃后的赵明诚先后在安徽芜湖、当涂一带盘桓游弋,结果后来又接到皇帝圣旨,他被任命为湖州知州。

赵明诚要立刻回转建康晋见宋高宗,只好将李清照暂时安顿在池阳,他则一个人从陆路赶往建康,两个人就此分手。

这一场离别,在李清照的笔下特别有意思。

她问丈夫:“如果城里打仗了,我怎么办?”

赵明诚说:“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

最后,做了一个动作“遂驰马去”。

这话翻译成白话文,便是:“人家怎么办,你就怎么办。必不得已,你把那些大件的、重的东西扔了,再扔衣服被子,还有书画,接着可以扔古董。唯独那些宗器,人在宗器在,人亡宗器亡。这事你可千万别忘了啊。”

如果我是李清照,面对一个说完这些话就驰马而去的丈夫,估计也是失望透顶。

什么意思?在你眼里,我的命还不如这些宗器重要?夫妻俩在这种战乱中离别,很可能是最后一面,而你心心念念的只是那些宗器?

当然,这些也只能看作是夫妻俩“闹别扭”。

距离分手不到一个月,李清照忽然收到赵明诚的来信,告诉她自己由于一路上鞍马劳顿,加上气候炎热难耐,所以得了疟疾,病倒在建康。

李清照接信后忧心如焚,连忙乘舟起程,连夜从池阳往建康急赶,才发现赵明诚数病发作、病入膏肓、回天无力了。

赵明诚一病不起,就此撒手而去。这一年赵明诚四十九岁,而李清照才四十六岁,在知天命之年尚未到来之际,夫妻二人便阴阳两隔了。

离婚再嫁的李清照:懂她的婉约,却不懂她的彪悍

(五)

一直以来,赵明诚和李清照的婚姻谈不上特别幸福,但也说不上是特别不幸。

和所有夫妻一样,两个人也曾冷战过、怨怼过,但也确实互相关心、扶持过。

宋代周煇的《清波杂志》中记载:“顷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

这个事件,应该发生在赵明诚以前在建康任职期间。李清照一遇到下雪,就带着丈夫出去看雪,并且要求丈夫寻诗,丈夫虽然不乐意,但还是陪着去了。

这一点,很像是现在那些陪老婆逛商场的男人。如果不是爱护老婆,想必他也不会那样。

赵明诚和李清照,并不是一对神仙眷侣,只是一对普通夫妻。

跟岳不群和宁中则所不同的是,赵明诚称不上是坏或者渣,相反,他为人善良、品行端正,只是有点懦弱。

放古代背景下,他或许已经能算是一个好丈夫了,只是李清照不像普通女人那样逆来顺受、要求低,所以让赵明诚看起来不那么尽如人意。

赵明诚去世之后,李清照也大病一场。

当时,大兵压境,李清照不得不开始逃亡,带着赵明诚托付给她的那些古籍、古玩。

经过再三考虑,她把大批文物转运至洪州,委托给时任兵部侍郎的赵明诚的妹夫保管。

然后将小部分价值连城、体积短小、便于携带的古籍图书文物放在自己身边,和自己在朝为官的弟弟一起跟随宋高宗所带领的朝廷一起逃难。

金兵攻陷洪州,由赵明诚的妹夫保管的两万卷古籍图书,两千多卷金石碑刻拓本,转眼之间又化为云烟。

为平息“赵明诚将玉壶献给金人”的传闻,还赵明诚的清白,李清照决定将手中大部分文物直接上交中央政府。

不幸的是,交付不久,由于战乱,又全部流失杳无音信了。

俗话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若是在盛世,赵明诚留下的这些东西可以让李清照变成一个超级富婆,但在大家都忙着逃命的战乱年代,文物就没那么值钱了。

此时的李清照,又是孤独又是苦闷,并且经常生病。

(六)

这时候,有一个人走进了李清照的生活,他就是时任右奉承郎监诸军审计司的小官张汝舟。

如果说赵明诚只是懦弱怕事,那么张汝舟就是妥妥的渣男。

在悲苦的景况下,李清照被张汝舟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听信了媒人的欺诈之语,答应了张汝舟的请求,在赵明诚去世三年多之后与张汝舟仓皇成婚。

那一年,李清照将近五十岁,而张汝舟小她二十岁。

这样的姐弟恋搭配,在今天看来都很惊世骇俗,何况是古代?但李清照就是做了。

结婚之后,李清照很快发现,张汝舟不仅在学识上、生活情趣上跟赵明诚根本没法儿比,而且根本就是一个居心叵测的小人。

她发现张汝舟与她结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得到她手中仅存的文物。

而结婚之后,张汝舟也对李清照感到很失望,因为他发现李清照手中的文物字画并不像外界盛传和自己想象的那样丰富。

很快,张汝舟原形毕露。李清照不给他字画、古玩,他就恼羞成怒,对她拳打脚踢。

于是李清照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要与张汝舟离婚。

宋代法律规定,妻子不能主动提出离婚,即便提出离婚,也必须要有男方写出休书,离婚方能生效。

接着,李清照又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她决定状告张汝舟虚报考试次数骗取官职的欺君之罪。

从这些事件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是一个性格非常刚烈的人。她绝不会屈从于不幸的命运,宁肯坐牢也要离开一段不幸的婚姻。

按照宋朝的法律规定,妻子将丈夫告上法庭,如果丈夫真有罪,丈夫被判处刑罚的同时,妻子也要坐牢两年。

可李清照是何许人也?是当时大宋朝的网红。

虽然赵明诚已死,但赵家的权势还是在的。赵明诚的亲戚綦崈礼恰巧在这时晋升为翰林学士,他凭借其地位说服朝廷对李清照法外开恩,确保她重获自由。

就这样,李清照被关押了九天之后,就被放出来了。

出狱后,李清照立即给营救她的亲戚写信,除了表达感激之情,其中也不乏担心自己名誉的句子:“清照敢不省过知惭,扪心识愧。责全责智,已难逃万世之讥:败德败名,何以见中朝之士”。

遭遇再嫁婚变的李清照,再次回到孤身一人的世界。

大约在1155年,七十多岁的李清照寂寞地死在江南。

(七)

宋代文献中能找到许多士人之妻再嫁的实例,但整体上来看,人们对寡妇改嫁一事以消极评价为主,士人群体尤其如此。

比如,司马光、程颐、朱熹等士人领袖就曾严厉批判寡妇再嫁,认为女性这样做有失贞节。

我倒觉得,李清照改嫁,虽然多多少少有境况所逼的成分,但她罔顾众人的指摘而毅然作此决定,大有“我的人生我做主”之风。

发现自己嫁错人后,她宁愿入狱、蒙受世人的非议,也决不愿再维系这段婚姻。

那些与李清照出身相似的宋代女子,如果不小心嫁给了暴戾的粗人,大多数会选择默默忍受的吧?

很多人说,李清照的悲剧正在于她太有才。在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代,如果一个女子有才华,得到的更多是痛苦和否定。

我倒觉得,如果李清照不是因为有才华而成为“网红”,可能真会在牢房度过一生。

李清照身上有高于那个时代的觉悟。比如,她抛不开国恨家仇,敢于追求爱情,敢于向命运抗争。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李清照:“如像李清照,她们的才力也并不亚于男人,而她们之所以能够成人,乃至成为男性以上的人,就是因为她们是不肯服从男性中心道德的叛逆的女性;她们不是因为才力过人,所以成为叛逆,,是她们成了叛逆所以才力才有所发展的。”

这一席话,道出了李清照叛逆的可贵,也道出了叛逆的艰难。

照当时的眼光看,李清照一定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女子。她爱赌博,爱喝酒,而且还曾经写过几句艳词。

难得的是,她隐晦地写到性,并不会把女性视为供男人玩乐的客体,而是有主体意识的。这种女性觉醒意识,在今天看来都很难得。

(八)

李清照的诗文达到了宋代士人文化的最高水准,时人便称许她“善属文,于诗尤工”。跟她同时代的女子,在诗词成就上,无一人能达到她那样的高度。

李清照为人做事、写文写诗,都不合时宜的耀眼。她的时代尚未准备好接纳这位过于反常的奇女子,我们今天的时代似乎依然不能。

今天,依然会有很多在看过李清照的故事后,说她很“自我”很“作”。

不大懂得尊重女性的男人,最喜欢动不动就说女人“自我”或“作”。

他自己出轨,你不忿,他说你作。他吃喝嫖赌,你郁闷,他说你作。他好吃懒做不顾家,你不满,他说你作;他逼你生二胎,你不肯生,他说你太自我……闹到后来,你离婚了,他还是说你作,说你自私,不会为孩子着想,说你不想好好过日子。

总之,他们是宇宙中心,真理都在他们手里。

他们最见不得不安分、离经叛道的女性,恨不能把每个女孩子都赶回大清朝去裹上小脚,连路都走不了。

他们自己可以不安分,却要求女人必须安分守己。

我不是祟尚享乐主义,我倒觉得,女人应该像李清照一样活得自我一点,努力卓越一点。

不管是生活在乱世还是盛世,人很难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如果再不自我一点,如果不努力追求卓越,只会过得更悲惨啊。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