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新闻之夜》主持人埃文·戴维斯 拍摄:崔莹
从1980年开播至今的《新闻之夜》(Newsnight),是英国BBC最强档的新闻访谈节目。3年前,伦敦商学院财政研究所经济学家埃文·戴维斯(Evan Davis)接替了以“拷问”到场政治家闻名的杰里米·帕克斯曼,成了这个节目的新主持。目前,除了主持《新闻之夜》,埃文·戴维斯还是BBC电台财经节目《底线》和BBC 2商业真人秀节目《龙穴》的主持人。
最近,结合自己的新闻从业体会,埃文·戴维斯出了一本新书《后真相:为什么我们已经到了胡说的巅峰?我们该怎么办?》。在8月底的爱丁堡国际图书节上,围绕埃文·戴维斯的主持生涯和新书,腾讯文化对他进行了专访。以下为采访内容。
当采访具有进攻性时,经常能获得好的反馈
腾讯文化:你已经担任BBC《新闻之夜》主持人3年了。目前这个栏目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埃文·戴维斯:一个很大的挑战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观看的电视节目,都是强化而非挑战他们原有观点的。对BBC而言,这是一个麻烦。
腾讯文化:作为主持人和记者,你如何保证客观公正?
埃文·戴维斯:如果是和事实有关的问题,我会很坚持,如果是关于某种判断的,就比较难。我尽量对争论的双方都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时常有人指责我是左翼或右翼,但实际上,我不属于任何一派。我的确会带着自己的价值观工作,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你很难将自己的职业判断和已有的偏见分开。那观众如何不受我的观点的影响?得尽量多了解不同的观点。
腾讯文化:主持《新闻之夜》3年来,你有什么变化?你觉得自己表现最强硬的采访是一个?
埃文·戴维斯:我不觉得我的性格有多少改变,但我觉得来自外界的压力更大了。很多人对我说:你要更强硬,你需要这样做,需要那样做。
在我之前,这个节目的主持人是最具对抗性和攻击性的大牌主持人杰里米·帕克斯曼。他非常强硬。人们都说我是和他不一样的主持人,然而我一旦开始工作,他们又问:“你怎么不像帕克斯曼?”
埃文·戴维斯采访英国欧洲议会议员丹尼尔·汉南
我偶尔也会尝试帕克斯曼那样的风格。我发现,当采访具有进攻性时,经常能获得好的反馈。英国脱欧公投的第二天,我采访了英国欧洲议会议员丹尼尔·汉南。他说英国脱欧和移民问题没有关系,即使英国脱欧后,移民数量也不会减少。但很显然,移民是影响人们投票的重要问题。他的话让我变得很冲动,我冲他喊了起来。
腾讯文化:《新闻之夜》的采访对象多是政治家。采访政治家要拿捏哪些分寸?
埃文·戴维斯: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在公开场合,政治家们说话都很有分寸,很难让他们讲真话。私下聊天,他们坦诚、有趣,表现得比在公开场合好,但一开始录像,他们就不肯说了。
采访政治家的方式很多。有时你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即使对方不回答,观众也可以了解到这个问题,以及“他不肯回答”这个信息。然后你可以提和这个问题相关的其他问题,对方也许会回答。有时你温和地提问,对方可能会诚恳地回答。这两种方式可以结合。为了令采访产生娱乐效果,有时你也可以将问题问得有趣。
总之,在采访前,你要知道采访的意义是什么,从而决定使用哪种风格的采访。采访中,要多听对方的回答。好的采访往往会让对方说出令你意想不到的内容。此时你一定要认真听,并继续追问相关内容。这是一个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
腾讯文化:你觉得在《新闻之夜》,你做得最好的采访是哪几个?
埃文·戴维斯:我觉得有一个是对前西约克郡警察局局长诺曼·贝蒂森(Norman Bettison)的采访。他卷入1989年的希尔斯堡足球场踩踏事件,当时96人丧生。围绕那场灾难,他写了一本书为自己辩护,但是他有所隐瞒。我对他进行了法庭审讯般的采访,问他没写进书里的内容。这次访谈将事故较为完整地展现出来,诺曼无法自圆其说。
另一个是2015年大选前,我对英国保守党主席格朗特·夏普斯进行的采访。我问了他几个和商业相关的问题,它们比较难回答。
还有一个是我对英国喜剧明星拉塞尔·布兰德的采访。我向他展示了一些曲线图并请他点评,但他很有个性,根本就不肯看这些曲线图。这个访谈也很有意思。
埃文·戴维斯采访英国喜剧明星拉塞尔·布兰德
大部分支持脱欧的人是希望改变
腾讯文化:你是经济学家,也做过有关英国和欧盟经济的研究,你如何看待英国的脱欧?这样的结果是否和媒体的报道有关?
埃文·戴维斯:的确,很多人指责媒体,特别是BBC这样的媒体。他们认为BBC一会这样说,一会那样说,觉得BBC应该告诉人们真相。我认为这样的指责非常有问题:BBC一直竭力呈现两方面的观点,BBC的脱欧报道没那么糟。我觉得BBC不可能像我的一些朋友建议的那样,直接告诉观众应该投票留在欧盟。实际上,很多事实和数据都很容易找到,谎言会不攻自破,公众应该自己决定投谁的票。
当然,BBC也有判断错误的地方。比如BBC并不了解,有相当数量的英国人对英国的发展状况很不满意,充满怨气。BBC最大的教训,是对英国一些二线城市,比如博尔顿、斯托克和米德尔斯伯勒过于忽视和漠然。以往BBC对这些中小城市关注得太少,今后会尽量倾听它们的声音。
腾讯文化:你对英国脱欧持怎样的看法?
埃文·戴维斯:我不想表述我个人的观点。很显然,大约85%的英国经济学家都认为脱欧不利于英国经济的发展,但公众考虑的可能是别的,比如他们觉得英国太拥挤了,希望减少移民。
我在电视节目中多次说,专家认为,从英国经济、国家安全和国家政策层面考虑,英国应该留在欧盟,但留在欧盟的结果是失去对移民的控制。假如公众在意的是移民问题,很有可能投脱欧的票;假如他们在意的是英国的经济发展,可能就会投留欧的票。
腾讯文化:除了BBC, 你觉得其他英国媒体在脱欧报道中的表现如何?
埃文·戴维斯:那些支持英国留在欧盟内的人可能会抱怨,英国舆论被《每日邮报》控制了,而《每日邮报》说了谎,所以人们会支持脱欧。但实际上,《星期日邮报》支持留在欧盟,《泰晤士报》支持留在欧盟,《独立报》、《卫报》、《每日镜报》都支持留在欧盟。
当然,我也希望在公投之前,媒体没有报道那些谎言、胡说和骇人听闻的故事,但我觉得人们最终做出的决定是深思熟虑了的,被媒体报道欺骗的人很少。我认为,大部分支持脱欧的人在考虑的是:我们希望改变。
腾讯文化:无论是英国脱欧还是美国大选,根据你的观察,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是否在下降?
埃文·戴维斯:肯定是这样。电视的影响力在下降,电视新闻的观众数量在减少,报纸的读者数量在减少。影响力已经转移到社交媒体平台,或者其他替代传统媒体的媒体。尽管这个下降的速度并不很快,但没人能预测10年后的结果。
英国电视四台新闻主持人乔·斯诺的希望是:当所有的传统媒体都成为网络媒体时,它们还可以继续生产高质量的新闻。但实际操作中很难,因为赚钱的是Google和Facebook,新闻生产者不赚钱。乔·斯诺建议Google和Facebook掏钱支持记者生产好新闻,但问题是,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目前的情况比较严峻:广告都流向网络媒体,但那些收入并没有被用于生产好新闻。
腾讯文化:假新闻日益泛滥,BBC有新闻核查部门吗?
埃文·戴维斯:我们不会核查播出的所有内容,但我们尽量做到准确。我写广播稿时会边写边核查,不过没有人对我的广播稿进行事实核查,主要是没时间,也没有这方面的经费。因为是直播,在直播前,你可能只有20分钟时间准备要说的内容。
数字信息很容易核查,观点和判断很难核查。“我们需要增加还是减少移民?”对这样的内容是无法进行事实核查的。
曾经投特朗票的人,现在有60%认为他令美国“很尴尬”
埃文·戴维斯在爱丁堡图书节上签售新书 拍摄:崔莹
腾讯文化:让我们谈一下你的新书吧。你从2013年开始写《后真相》。是什么让你动了写这本书的念头?
埃文·戴维斯:大概在2012、2013年,我观察发现,在政治和商业领域,一些机构的代言人经常胡说(Bullshit),对此公众一眼能识破,所以双方的沟通变得很失败。围绕“政治公关”和公司年度报告中的胡说等问题,我开始写这本书。
2016年特朗普胜选,这个议题变得更重要了,关于真相和谎言的讨论接踵而来。特朗普之所以胜选,有一个原因是旧有的政治机构没能诚实地和公众进行沟通,失去了后者的信任。之后当有人花言巧语,人们很容易就相信了。
腾讯文化:2016年被认为是后真相时代的开始。人们感兴趣的不再是客观事实,而是自己的主观感受。你认为导致后真相时代的原因是什么?
埃文·戴维斯:最大的原因是“分化”。我们处于一个非常支离破碎的时代。2007、2008年以来,经济发展遇到问题,政府无法再用经济增长来掩盖问题。人们对国家的发展状况感到不满,有的人赚到钱后溜之大吉,有的人被甩在了后面。
我们也生活在一个对身份敏感的时代。人们会考虑我们是谁,你们是谁,谁是受害者,谁不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很容易轻信那些胡说和谎言。
脱欧公投前,脱欧阵营领军人物鲍里斯·约翰逊在造势
以英国脱欧为例。假如强烈支持留欧,我就会把那些脱欧支持者想得很坏。鲍里斯·约翰逊是脱欧派的带头人,假如他说点什么,我不会考虑他说得是对还是错,就觉得他在说谎。但如果支持脱欧,我就会相信他,因为他和我在同一阵营。
在分化的时代,人们不再思考和分析事实,只考虑对方是否和自己站在一起。因为和特朗普同一战线,他的很多支持者相信他,即使大多数人知道他说的不是真话。
特朗普和支持他的选民
腾讯文化:明知不是真话,人们为何还会相信?特朗普真的关心他所提到的那些问题吗?
埃文·戴维斯:特朗普说美国失业率是42%,这显然不是真的,但这个信息却向听众传达出他是关心这个问题的。很多话从字面上分析是谎言,但如果不从字面上分析,它们也有很多信息量。举例来说,你做晚饭给我吃,结果烧糊了,但我不介意,说“很好吃”——我是表达对你的好感。这几乎已经成为了社会规范,如果你实话实说,反而会被误解。
特朗普是否关心他所说的那些问题?下这个判断前,得观察他任职时做的事情。特朗普给美国政界带来了新的话语,但目前来看,他只说不做,支持者越来越少。曾经投特朗票的人,现在有60%认为他令美国“很尴尬”。(文/ 崔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