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过上一种有思想的生活,究竟有何价值?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何思考阅读的意义?在凡事追求“有用与否”的当下,代表着“无用之用”的阅读与思考是否备受考验?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自己,守护好内心的笃定,建立对自我人格的庇护?
对于曾在剑桥大学、芝加哥大学接受古典学和古代哲学教育,普林斯顿大学古代哲学博士,圣约翰学院古典哲学导师泽娜·希茨而言,智识生活可以培育人的内在价值,找回人之为人的尊严,重启自由思考的能力。很少有体验能像智识生活那样让人备感充实,而这种智识生活来源于纯粹的学习、必要的闲暇以及沉思。希茨遵循始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辨传统,结合自己的教学故事,以及投身当地社群的经历,亲身验证智识生活在不同阶层践行的可能性。她思考现代智识生活的面貌,分析在过去自己所经历的种种挑战:学习是如何被追名逐利所腐蚀的?智识生活对个人的幸福和人类社会的繁荣有何种作用?在人类遭受的苦难和不公向我们提出的要求面前,人文学科又该如何发挥其“无用之用”的力量?
希茨强调,智识生活并非高校象牙塔里的人所独有。它并非高高在上、脱离现实的形而上学;最重要的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统一,过完充实的一生。2024年1月,希茨的作品《Lost in Thought: The Hidden Pleasures of an Intellectual Life》的中译本《有思想的生活——智识生活如何滋养我们的内在世界》正式出版,借此契机,澎湃新闻·思想市场邀请到本书作者共同讨论她对于当代智识生活的认识与思考。
泽娜·希茨
澎湃新闻:在本书开头,您提到20世纪70年代的旧金山虽然奇怪,但却能保证阅读的闲暇。在这个信息量爆炸的时代,很多人放弃阅读转而选择社交媒体来接受信息,满足猎奇心理。在您看来,好奇心与猎奇心理之间存在着何种区别?
泽娜·希茨: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行为培养的动机有关。阅读培养对学习的热爱,持续的注意力,对事物本质的探究。社交媒体培养了我们所谓的“对奇观的热爱”,用户不断追寻一种“学习或感受”的感觉,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学到或感受到多少。社交媒体满足了我们分散注意力的需求,满足了我们逃避内心空虚和孤独的渴望。但是,如果我们不去直面这种空虚和孤独,我们就无法利用这些感觉为自己创造独特且更美好的事物。我认为艺术创作、学习新事物、谱写音乐、与大自然相处、建立友谊,这些行为都源自直面空虚和孤独。
澎湃新闻:在您看来,以探索为目的、不带有任何功利目的的阅读为什么具有其内在的价值?
泽娜·希茨:首先,我们可以看到,阅读之所以具有内在价值,是因为它对于处境艰难的人至关重要。在这本书中,我讨论了阅读和思考对那些身陷囹圄的人,比如非裔美国活动家马尔科姆·爱克斯或数学家安德烈·韦伊起到了何种作用。对于马尔科姆·爱克斯,阅读教会了他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而对于安德烈·韦伊来说,在别无他物可依靠的时候,数学给予了他安慰。在这两种情况下,环境限制了囚犯、贬低了他们的身份,而他们通过寻求并找到自己的尊严来回应。阅读和思考改变了他们——这就是拥有内在价值的含义。
澎湃新闻:书中提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他认为只有沉思才是令人满意的利用休闲时间的行为。而马克思曾表示,哲学家关注理解世界,但真正重要的是去改变世界。您如何看待思考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泽娜·希茨:我们必须改变世界——我们必须照顾到我们的物质需求,努力使我们的社区变得更加公正与和平。但假如我们成功了,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生命会变得毫无意义吗?当然不是。
另一方面,即使我们的目的并非追求实用的事物或解决问题,我们依然有一系列活动可以真正表达我们是谁。这些活动是正义的果实:拥抱家庭和友谊,与大自然相处,享受音乐、艺术、学习、哲学和沉思。我们没必要非得等正义完全实现之后,才去享受正义的果实。现在就好好享受它们,就算只是为了提醒自己努力的目的和最终的成果是什么,也已经足够。
澎湃新闻:您提到,在任职教授的几年内,您一面享受到金钱、美食、旅行以及其他物质奖励;一面感到您的智识研究与生活之间的割裂。这种不安来自于何处?
泽娜·希茨:对我来说,这是关于我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我从未认为自己是为了享受奢侈而活着,但我担心自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深陷其中。我想要运用我的思想,运用学习和哲学,来帮助人们。但是,用本该学习的一生去享乐是非常颓废和自私的。我在这本书中想要传达的主要观点是,教学和学习本质上是一种为他人服务的形式,追求教与学的生活,是实现统一而充实的生活的一种方式。
澎湃新闻:书中提到《那不勒斯四部曲》中的莱诺成绩优异,智力过人,却没有显示出对学习的兴趣。于她而言,学习带来的是竞争的乐趣,以及受到表扬的快乐。在您看来,这种心态是否体现了某种工具性的学习方式?
泽娜·希茨:我认为热爱竞争、追逐赞扬是人类的本性。这些特质可以被用来激励人们努力工作;但从长远来看,个人需要逐渐摆脱这种心态,开始热爱学习和工作本身,即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工作而工作。否则,我们就会陷入一种有毒的竞争陷阱,所有的目标都将变得空洞且难以捉摸。
通常来说,非常聪明的人特别倾向于无休止的竞争。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学校教育形式滋养和塑造了我们热爱竞争和接受赞扬的本性。学校所设置的环境,导致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摆脱参与竞争和追求赞扬的循环。我认为学校应该把对学习本身的热爱作为教学的理想目标,同时也要强调合作与竞争具有相同的重要性。
澎湃新闻:书中提到,智识生活是逃离现实的一种方式。柏拉图曾说,完美之物只存在于概念之中,现实中的一切只是对于完美概念的模仿。在这个意义上,智识生活或许也是追求完美、远离不完美的现实的一种生活方式?
泽娜·希茨:的确如此,其背后存在某种危险性,但在当下的世界,这绝对不是最为危险的生活方式。一旦一个人意识到思想生活可以让人摆脱困境,他就可能决定留在抽象的、“完美”的概念领域,避开存在问题的现实。当然,即使在柏拉图的作品中,概念的领域、超然的领域,也是充满困难的——一个人必须练习辩证法和数学,面对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柏拉图曾借苏格拉底之口表示哲学家必须回到“洞穴”,他必须回到日常生活中面对困难并帮助他人。柏拉图思想的这一方面更接近我的观点。思想生活涉及从完美的概念世界中撤离,进入更深层次的现实中。这种撤离既是为了参与到现实中,更是为了为他人提供教学与帮助。
澎湃新闻:书中提到许多个人在被关押、失去人身自由,在极端情况下依靠智识生活维持尊严的例子。在肉体受到伤害的情况下,智识生活是否能提供安慰和解脱?
泽娜·希茨:是的,我们总是说教育是为了成功做好准备。成功当然是件好事。但我们忘记了,成功并不总是在我们的控制之下。在失败时我们也需要教育,它能安慰我们,帮助我们度过最糟糕的阶段。
把囚犯的精神生活称作解放,这似乎有些奇怪,但我认为在许多方面,它代表着真正的解放,是一种没有人能从你身上夺走的自由。这听起来可能难以置信,但我认为,一个内心生活丰富的囚犯最终可能比一个雄心勃勃、不断追求成功的银行家更自由,因为后者从不会停下来享受自我或思考自我。
澎湃新闻: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激励人心的理解智识生活的方式。您未来有其他的写作计划吗?
泽娜·希茨:有,我开个小玩笑,如果《有思想的生活》这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那么我现在正在努力写《资本论》。换句话说,我想对学习提出一个更全面、更系统的描述,包括提出一个新的论点,即学习不是获取信息,而是对基本问题的自由探索。这本新书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完成,但我希望在未来不久能为读者呈现书中的部分章节。
《有思想的生活——智识生活如何滋养我们的内在世界》;作者:[美] 泽娜·希茨(Zena Hitz);2024年1月版;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