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问读者,最讨厌被介绍什么书?答案可能是推理小说。有什么比介绍一部推理小说的剧情更让人讨厌的呢?但如果——这是一本“反推理”的推理小说呢?好奇心害死猫。
J·M·埃尔,法国作家,生于1971年,作品多为黑色幽默的悬疑侦探类。2006年以小说《看好狗》(Prenez soin du chien)出道,而后保持每两年出一本书的速度在文坛发展,2012年出版《福尔摩斯症候群》。
法国作家 J·M·埃尔,从小深受柯南·道尔和阿加莎·克里斯蒂推理小说影响,对这个类型文学的领域跃跃欲试。他带着法国人特有的狡黠,在《福尔摩斯症候群》里,硬是把一个严肃紧张的“孤岛模式”凶案“重组”成了一部黑色幽默的荒诞小说。他说,亲爱的读者,别被作家骗了,阅读有毒。
《神探夏洛克》第四季(2017)剧照。
你是什么级别的福尔摩斯迷?
福迷I级-III级:反复阅读福尔摩斯探案集。
福迷IV级-VI级:热衷考据,搜集和福尔摩斯有关的物品,加入相关社团。
福迷VII级-X级:相信福尔摩斯确有其人,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华生结了几次婚?福尔摩斯有没有儿子?女房东是他的秘密情妇?
假如到了X级,最好的情况,早上吃点药;最坏的情况,死于非命……
——选自《福尔摩斯症候群》
猫鼠游戏
读者真的能够自己读懂小说吗?
无论是不是推理小说迷,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名字妇孺皆知。这个由英国作家柯南·道尔1887年创造的英国侦探,出现在4部长篇和56个短篇小说里。福尔摩斯在大众的普及度极高,后世产生了大量福尔摩斯的同人研究书籍和影视作品,还有大批“福迷”会在书店里如饥似渴地买下各种关于福尔摩斯的仿作。
作为推理小说爱好者,J·M·埃尔觉得这个现象非常滑稽。2002年,距离小说中福尔摩斯复生的百年后,英国皇家化学协会授予了福尔摩斯“特别荣誉院士”称号,表彰他在文学中对司法科学和分析化学的杰出运用。这个荣誉一般只给予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有巨大贡献的学术人员与工业家。给一个虚构人物授予院士,福尔摩斯的魅力可见一斑。
于是,埃尔写了一本给“福迷”的书——《福尔摩斯症候群》。“症候群”,原来他认为这种对小说虚构人物的狂热,是一种病。
《福尔摩斯症候群》
作者:J·M·埃尔
译者:杨松河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年3月
瑞士山区,贝克街旅馆,4天前的雪崩切断了旅馆和外界的联系。待消防人员破门而入,只发现11具尸体。一场雪崩,一个密室空间,11个福尔摩斯粉,无人生还,凶手到底是谁?
借用推理小说常用的“孤岛模式”(推理界区分更细,此处可称“暴风雪山庄模式”),埃尔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因雪崩和断电而成“孤岛”的瑞士山区“贝克街旅馆”里,11个福尔摩斯骨灰级粉丝聚集于此,为争夺一个“福学”(“福尔摩斯学”的简称)教授职位而召开研讨会。11个人接连死去。
之后是营救者的介入,营救者通过11人中的记者奥黛丽遗留的日记进行推理。日记本是破案线索的来源,其中介绍了11个“福迷”的人物侧写。这真是一群奇怪的人啊,他们都是知识分子,深信福尔摩斯确有其人,都为了得到“福学”教授职位而写了千奇百怪的论文:有的说侠盗亚森·罗宾是福尔摩斯的私生子,有人认为贝克街的女房东是福尔摩斯的爱人,还有人宣称自己是福尔摩斯的重孙……
这些奇怪的人陆续死去,死因蹊跷,无人生还。这种背景设置容易让人联想到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推理名篇《无人生还》,埃尔也坦言这部小说是对阿婆的致敬之作。不过,致敬的部分也许就到此为止,作为小说家,他要继续自己的奇谲设想。
这真是一部设置精巧且有趣的书——看上去是推理,实则是“反推理”的。小说中,日记本里“过去”的事件和“现在”的世界交替叙述,拼贴式的文字像是游戏本身,呈现啼笑皆非的混乱场面,读者根本无法像阅读普通推理小说那样,随着情节深入而进行案情过滤,却因为一种几近歇斯底里的夸张文笔而欲罢不能——这种古怪的风格让原本应该恐怖的血腥现场,变成了一出“侦探喜剧”。
小说大部分笔墨都用在了人物刻画和对“福学”研究内容的“补白”上,导致推理小说应有的悬疑张力大幅度减弱。这是缺憾吗?埃尔却说是有意为之——“推理小说有太多约定俗成的东西,导致很多先入为主的偏见。我太了解推理小说的运作机制了,我要挪移和拼贴,希望产生新‘电流’。”
在推理小说中,读者真能自己断案吗?埃尔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作家总会利用小说的机杼去操控读者,拒绝赋予读者比自己更高的智慧。推理小说是一场虚拟游戏,作家永远是罪犯的同谋,他会不断将读者引向死胡同。”因此,埃尔写推理小说的目的,在于“使读者能够反思推理小说——怎样和推理小说保持距离,怎样让自己不受作者的操纵。”
阅读之“殇”
过度热情会把读者带向危险之境
然而,福尔摩斯真的存在吗?究竟谁是福尔摩斯?“福学”研究花样百出:我们亲爱的侦探,一会儿是开膛手杰克,一会儿是德拉库拉伯爵的侄子,甚至是外宇宙的杀人犯……埃尔在“福尔摩斯补白”里写到,“人们强加给他各种个性、邪恶的动机、有害的爱情。人们想从多个角度照亮他,于是加深了阴暗面。”
阿瑟·柯南·道尔(Arthur Conan Doyle,1859~1930),生于苏格兰爱丁堡,因塑造了成功的侦探人物──歇洛克·福尔摩斯而成为侦探小说历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每个人似乎都在福尔摩斯身上投射了自己的人格,自己的欲求。“这是一种痴迷,迷住了他们心窍,放大了他们自己,成为他们生活的动力。但是,也是这种痴迷把他们摧毁。”埃尔谈到《福尔摩斯症候群》写作的真正意图——探讨现实与虚构的界限。
现实与虚构的界限,埃尔认为这是当代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我们看看因特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交账号,每个人都可以写自己的小说。一个事情发生了,会有无数人的无数版本去解释。”所以,涉及“福学”的论战,会把我们导向对历史关系的反思。
什么是历史的真实?埃尔有自己的理解,“福尔摩斯真的存在过吗?时间把事实变成了故事,历史不过是一部海阔天空的小说,而对于一个人物来说,重要的并不在于历史上是否存在过,而在于现在依然存在,是通过那些讲他们故事的人而留存下来的。”
埃尔观察到,现实生活中某些狂热的读者,“用自己过度的热情构造出一种虚幻的生活,导致悲剧性结果。”小说里11个疯狂的“福迷”,就是那些混淆了历史真实与虚构的人。他们要么人老珠黄,要么怀才不遇,要么形若枯槁……每个人在实际生活中都有自己的难题,研究福尔摩斯的存在问题,已经成了他们的生存火苗。福尔摩斯必须存在。
“我的一生就是孜孜不倦地力求避免在碌碌无为中虚度光阴。”福尔摩斯在《红发会》中如是说。一个平庸无聊的真实世界,福尔摩斯无法忍受,所以他拼命折腾,探案冒险,乔装易容,一路小跑向虚构的小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了就变成了虚构,然后变成了神话,这个就是福尔摩斯的目标。”
“福迷”们发现福尔摩斯是一个文学史上的谜——“是绝对逻辑、绝对理性的化身”,埃尔谈及后人对福尔摩斯的迷恋,认为正在于福尔摩斯的“缺陷”:“一个残疾人,没有友谊和爱情,只有逻辑。这种谜题,现代人无法破解,因为我们总会感情用事,甚至热情过度,直到毁了生活。”
《福尔摩斯症候群》的结尾,有两个开放式结局。一个是按照推理逻辑的演绎结果,另一个则是出人意料的结局——一连串偶然性导致的悲剧。埃尔说,前者是读者想要的结果,后者是读者不能接受的——凶手是推理小说!阅读竟然犯了罪,只因为这些读小说的人“把阅读小说养成的想象力投射到现实生活中去,对大多数意外事故采取偏执狂的态度来处理。”
埃尔总在推理小说中“开倒车”,提醒读者“出戏”,他认为人的阅读一旦沉迷,“过分发达的情感和想象会让人陷入危险,把你整个人吞噬”,所以“我们能做的是——与阅读保持距离”。怎么做?埃尔给的药方是——幽默。“阅读时,依靠幽默让自己不过分投入,依靠自嘲从故事里脱身。”
被读者认为能写出“每一页都有笑点”的推理小说的埃尔,提醒我们福尔摩斯是个幽默的人,据小说扉页上援引的材料(A.-F.吕奥&X.莫梅让《夏洛克·福尔摩斯的一生》),在《福尔摩斯探案集》的案件中,“福尔摩斯微笑了103次,大笑了65次,格格笑了31次,开过58次玩笑,说过59句俏皮话。”
说这句话时,埃尔笑个不停。如果你迷恋“冷硬派”推理作家,比如美国的雷蒙德·钱德勒或者达希尔·哈米特,可能不能适应这个顽皮的法国男人夸张的黑色幽默风格。不过骨子里,埃尔实在是个严肃的人,他最喜欢的作家是福楼拜,“福楼拜告诉我们,要真实地看待世界,真实地写出每个人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虽然不相信绝对的真实,但是埃尔希望找寻真实,他一定记得福尔摩斯的创造者柯南·道尔爵士的墓志铭:真实如钢,耿直如剑。(文/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