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凡尔赛宫博物馆馆长:忠于真实,找回历史

2024年是中法两国共庆建交60周年,也是法中文化旅游年。

2024年是中法两国共庆建交60周年,也是法中文化旅游年。作为“中法文化之春——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别呈现”和“中法文化旅游年”的文化项目,“璀璨凡尔赛”展览近日在杭州英蓝中心对外展出,展览开幕当天,法国凡尔赛宫和特里农宫国家博物馆馆长洛朗·萨洛梅在现场接受了澎湃新闻的专访。

“我希望凡尔赛宫越来越忠于真实的历史,凡尔赛宫曾被洗劫一空,今天世人所看到的凡尔赛宫是两个世纪以来不断努力的结果,可以说我们重新构建了凡尔赛宫。比如我们从美国,或是其它地区重新购回了凡尔赛宫在大革命期间丢失的藏品。我们的目标既谦卑又宏大,就是重新找回凡尔赛宫的真实历史。同时,扩大凡尔赛宫的影响力和形象。”洛朗·萨洛梅说。

凡尔赛宫宫殿实景


“璀璨凡尔赛”杭州展览现场


 凡尔赛宫和特里农宫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凡尔赛宫)作为世界五大宫殿之一,是17世纪“辉煌时代”建筑的典范。这所宫殿曾是路易十三的狩猎行宫,之后被其子路易十四扩张改建。后者在1682年将当时的宫廷和政府搬到了凡尔赛。直到法国大革命前国王们都住在那里,每一代君主都为凡尔赛宫添砖加瓦,陆续打造出了镜廊、国王套房、法国历史博物馆等多处经典场所。几个世纪以来,凡尔赛宫从未停止发展的脚步。凡尔赛宫的收藏涉及领域非常广,约60000件藏品,反映出其特殊的双重身份:曾经的君主王宫,以及于1837年落成的旨在“呈现法国所有荣耀”的博物馆。

洛朗·萨洛梅(Laurent Salomé)毕业于ESCP欧洲高等商学院和卢浮宫学院与法国国立文化遗产学院。他曾任格勒诺布尔博物馆副馆长(1990年至1995年)、雷恩美术馆馆长(1995年至2001年)、鲁昂博物馆馆长(2001年至2011年),以及巴黎大皇宫暨法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会的策展主任,负责巴黎大皇宫和卢森堡博物馆的展览项目(2011年至2016年)。 2016年,他被任命为凡尔赛宫博物馆的馆长后,一直在积极推进宫殿的翻新工作,扩大展览项目并丰富藏品。

洛朗·萨洛梅(Laurent Salomé)在“璀璨凡尔赛”展览现场


“对于我们来说,今年四月在故宫开幕的传统展和在这次在杭州的虚拟展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是了解并探访这段中法共同历史的两种不同方式。”凡尔赛宫馆长洛朗·萨洛梅对澎湃新闻表示,“‘璀璨凡尔赛’展览特殊之处,在于呈现了一些凡尔赛还没有对外开放的内容,对于来过凡尔赛的人,大家可以在互动游戏当中、在不同的装置上体验凡尔赛神秘的部分,对于没有来过凡尔赛的人,我们邀请您来探索凡尔赛的辉煌历史,从而产生来凡尔赛的向往。”

对话|洛朗·萨洛梅

澎湃新闻:可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凡尔赛宫博物馆的基本情况?您2016年到凡尔赛宫博物馆担任馆长后,对凡尔赛宫的定位与规划有什么自己的想法?

洛朗·萨洛梅:凡尔赛宫很难用三言两语来做简单的介绍,因为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庞大的、非常复杂的,又独一无二的地方。它既是历史遗迹,是法国历史的象征,又是一座博物馆,拥有浩瀚的艺术馆藏。同时,它还拥有广袤的花园,花园里坐落着几座城堡,除了凡尔赛宫,还有大、小特里亚农宫。可以说,这样的组合形式,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对我们来说,要管理一个如此复杂的综合体,并让它持续绽放生命力也是一种挑战。幸运的是,凡尔赛宫本身就已经极具魅力,它如此美丽和庞大,吸引了众多游客。

凡尔赛宫


我希望凡尔赛宫越来越忠于真实的历史,它曾是君主集权的中心,金碧辉煌,但法国大革命期间一切都被颠覆了,凡尔赛宫被洗劫一空,18世纪末处于空置状态。今天大家所看到的凡尔赛宫是两个世纪以来不断努力的结果,可以说我们重新构建了凡尔赛宫。比如我们从美国,或是其它地区重新购回了凡尔赛宫在大革命期间丢失的藏品。我们的目标既谦卑又宏大,就是重新找回凡尔赛宫的真实历史。同时,扩大凡尔赛宫的影响力和形象,对我来说也至关重要。很多人提起凡尔赛宫,想到的是路易十四和玛丽皇后,部分游客误以为他们是夫妻,事实上并非如此,他们其实完全处于不同的时代,历史远比这复杂。谈起19世纪的历史,我们拥有法国最丰富的有关拿破仑的馆藏,随后,凡尔赛宫也成为了见证法兰西辉煌历史的博物馆。我们也构建了一个类似国家肖像画廊的馆藏,在这里可以找到法国历史上几乎所有重要人物的肖像。总之,我希望呈现凡尔赛宫更为广袤和丰富的形象。

路易十四礼服肖像 非此次展品


澎湃新闻:这次在杭州的展览受到很多关注,想问一下在这里如何体验凡尔赛宫?与以往在中国的凡尔赛宫展览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虚拟展与沉浸式游走凡尔赛宫的创意有哪些?

洛朗·萨洛梅:首先这是一个完全虚拟的展览,是一次有别于传统藏品交流展之外的新的尝试。新的数字技术也让我们可以讲述更多的故事,创造一个沉浸式的感受凡尔赛宫及其花园的展览空间。也可以通过互动的体验装置,获取更多藏品的信息。还有很多兼具学习和娱乐功能的板块,寓教于乐。展览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大众对凡尔赛宫参观的兴趣。我们也尽量营造氛围,比如最后一个章节展现的是“凡尔赛宫的一天”,呈现的是身处凡尔赛宫的直观感受,从日出到日落,阳光照耀在花园里、建筑物上…… 因为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博物馆,有时候个人的感受可能比知识性的输出更重要。 

澎湃新闻:这次展览为什么聚焦玛丽皇后这样一个人物,并带来专属房间展示?

洛朗·萨洛梅:玛丽皇后是一个备受公众关注和喜爱的人物,可能是吧。她非常重要,因为一方面她代表了法国最精致奢侈的时代,是凡尔赛宫生活方式的体现,她也确实改变了凡尔赛宫。她从奥地利嫁到法国,在她到来之前,凡尔赛宫的形象是刻板和严肃的,她为凡尔赛宫带来了轻盈和优雅,以及她所钟爱的奢侈品。随后,她上断头台的悲惨命运让她的人生充满传奇和神秘色彩。即使路易十五的皇后在位时间更长,但远不及玛丽皇后的知名度。在展览中,我们为她做了一个私密的空间,比起大的寓所,玛丽皇后当时更喜欢在凡尔赛宫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她也喜欢中国,我们也呈现了一些中国元素,比如小特里亚农宫花园里的亭子,其装饰就深受中国元素启发,比如香氛喷雾等。小特里亚农宫的花园也被称为英中式花园,也是当年流行的样式,英国风情的花园,叠加中国风的岩石装饰等。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专门设置了一个玛丽皇后的房间。

玛丽皇后肖像 非此次展品


英中式花园


澎湃新闻:2004年和2005年,凡尔赛宫和故宫博物院先后合作举办“康熙大帝展”和“‘太阳王’路易十四——法国凡尔赛宫珍品特展”,2014年,凡尔赛宫举办一场名为“中国在凡尔赛——18世纪的艺术与外交”的展览,今年4月在北京故宫又举办“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这一系列展览是基于什么样的理念与策划?

洛朗·萨洛梅:这些展览对我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对凡尔赛宫的馆藏做了非常长时间的科学研究,研究中法双边的历史渊源。也就是说,当年欧洲的使臣、传教士、神父在中国考察科技和文化,同时也把法国文化带给了中国皇帝,比如他们当时给皇帝上数学课程。我们对于这段历史做了很详细的研究,这次在北京故宫里展陈的藏品很好地诠释了当时的历史风貌,其中还不乏故宫自己的藏品。比如,我们在故宫发现了一些当年路易十四国王送给中国的文物,而这批文物我们之前也并不了解。我们从当时的瓷器、科学器具、书籍等物件中,发现了当时中法文化互相影响的痕迹,也印证了中法双方在哲学、文学、科技等多个领域对彼此的好奇心。对于我们来说,这次在故宫的传统展和在杭州的虚拟展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是了解并探访这段中法共同历史的两种不同方式。而且在北京的展览也会以另一种形式,于今年12月亮相香港。

洛朗·萨洛梅(中)在“璀璨凡尔赛”展览现场


“璀璨凡尔赛”展览在杭州开幕现场


澎湃新闻:除了与故宫等文化机构的合作,你们过去还与哪些中国文化机构有过深度合作,未来还会有哪些合作计划?

洛朗·萨洛梅:和中国机构的合作,我们还在初始阶段。除了这次与故宫和杭州的展览外,我们也和香港,澳门的博物馆在合作凡尔赛的虚拟展览,除此之外,我们并未与其它中国博物馆合作,我觉得这只是一个开始。目前我们也与上海博物馆的同仁们沟通,看看未来有什么可能。

澎湃新闻:凡尔赛宫也见证了中法文化交流的源远流长,凡尔赛宫有哪些遗存的“中国元素”,还有哪些“中国风”?

洛朗·萨洛梅:凡尔赛宫的中国元素其实非常多,从路易十四开始,尤其是在18世纪,对中国有一种狂热,很多收藏家、部长对中国着迷,还有考古学家们都收藏中国的藏品。我们甚至还有一件在法国塞弗尔手工制作的瓷板画,是当时路易十六订购的乾隆的肖像。

路易十六订购的乾隆肖像  瓷板画 18世纪  凡尔赛宫博物馆藏 非此次展品


有趣的是,中国的物件来到法国后也根据法国人的品味进行了调整, 比如瓷器被涂上了金棕色,我们可能认为这是对中国瓷器的不尊重,但其实恰恰相反,这是我们重新赋予它价值的方式,比如在青瓷花瓶上,加入了金棕色的装饰。我们也生产了基于中国漆器的漂亮家具,因为中国漆器当时很流行,日本漆器也是。比如我们会把中国的漆器橱柜拆掉,用门板重新构建了法式橱柜。

青花瓷瓶 18世纪 乾隆时期 凡尔赛宫博物馆藏 非此次展品


青瓷瓶 18世纪 乾隆时期 凡尔赛宫博物馆藏 非此次展品


澎湃新闻:历史上,路易十四可称一位“中国迷”,他不仅收藏中国瓷器,还把中国瓷器装饰的元素融入宫廷建筑中。路易十五的妻子玛丽·莱什琴斯卡王后也是推动中国文化的关键人物。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是中国风瓷器的爱好者……可以说,中国的文化艺术对西方艺术特别是法国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到了近现代,法国文化与法国艺术对中国艺术家的影响也十分巨大,您如何看待两国的文明与艺术交流?

洛朗·萨洛梅:我想说这个故事还在继续,中法两国是相互关注的两个国家。在今天全球化的语境下,我们看到的很多东西都十分相似。有时候艺术家在全球旅游、学习,或是在海外接受过艺术教育,但我想这更多是20世纪末的一个现象。今天的艺术家继续在放眼全世界,但内心还是非常眷恋本土文化。比如中国当代在法国非常受欢迎的大艺术家,他们内心还是非常中国的。即使是非常概念和抽象的艺术,但和美国和欧洲的艺术形式还是各不相同。在法国能看到很多中国艺术家的大展,我想应该在这个方向继续下去。比如在凡尔赛宫,我希望未来可以举办中国重量级艺术家的展览,但目前还未实现。

澎湃新闻:作为世界五大宫殿之一,凡尔赛宫是中国游客到法旅游的必去点之一,凡尔赛宫在吸引中国游客方面有哪些举措?

洛朗·萨洛梅:确实是这样,中国游客曾是凡尔赛宫最重要的游客群体之一,疫情前占游客总数的12%,而今天只有2%,所以我们期待中国游客的回归。当然,今天这样的虚拟展览对我们来说也是在持续讲述凡尔赛宫的故事,在出游复杂的环境下保持联系的一种方式。但我依然期望中国游客到法国来旅游。过去几年非常鼓舞人心的是,中国游客在凡尔赛宫逗留的时间更长了。曾经他们是乘坐大巴团体旅游,以极短的速度参观完便离开。而现在更多是小团或个人、及家庭来旅游,他们的参观时间要长得多。因为如果希望好好参观凡尔赛宫,参观特里亚农宫还有花园的话,需要两天时间。

凡尔赛宫建筑局部


澎湃新闻:还有几天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Museums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重点强调了文化机构在提供全面教育体验方面的关键作用,您如何理解这一主题?

洛朗·萨洛梅:这是非常重要的议题,博物馆的教育使命是至关重要的。在法国,我们努力让艺术史进入教学大纲,但目前尚未实现。但除了艺术史,博物馆也承载着讲述历史的功能。我们发现年轻的一代,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学生,他们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能理解得更好。比如在凡尔赛宫,我们周一闭馆,专门为学校预留一天做团体参观。同时,工作坊也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针对不同教学团体的需求,与老师一起来定制工作坊的内容。我们也发现,年轻游客会跟我们讲述他们小的时候随学校来参观凡尔赛宫的经历,这非常重要,有时也会激发人成为历史学家、艺术家的愿望。

(本文致谢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处)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