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上午,宁夏作家马金莲新作《亲爱的人们》研讨会在京举办。
马金莲《亲爱的人们》研讨会现场
马金莲为宁夏人,八零后,现为固原市文联副主席、宁夏作协副主席。马金莲已出版小说集《长河》《1987的浆水和酸菜》《我的母亲喜进花》《爱情蓬勃如春》等15部,长篇小说《马兰花开》《孤独树》等4部,因关注西北、写作西北,马金莲被称为西海固女儿。
《亲爱的人们》全书分为上下两部,共80多万字,以西海固地区农民家庭马一山家三个子女祖祖、舍娃、碎女的奋斗故事为核心,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写到21世纪的当下,既有个人及家庭的命运史,又有整体易地扶贫搬迁的村庄、乡镇变迁史,还有中国改革开放后、尤其新时代以来的国家发展变化史。
通过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地域和全国的关系、农村和城市的关系,将西海固人民的有血有肉、可信可爱写了出来。在马金莲笔下,骨肉亲情于日常烟火温润下熠熠生辉,呈现出一幅宏大、丰厚、鲜活的中国西部山乡巨变图。
《亲爱的人们》的情节涉及高考改变命运,村里第一次通电的情形,外出打工、家乡变化、修路修桥、视频网络、网红打卡等等。这些内容真实客观地记录了中国乡村的发展,写作中,作品也没有回避苦难与艰难,但更着力描写底层百姓对未来的希望、期盼以及倔强的生存意志。
《亲爱的人们》书封
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陈新文在致辞中介绍,《亲爱的人们》写的是作者亲爱的家人、故乡,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坚韧与温良。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程绍武介绍,马金莲是一位来自宁夏西海固乡村底层,多年来一直孜孜不倦书写乡村故事,有着强烈辨识度的作家,多年来在艰苦环境下坚持写作。
宁夏作协秘书长马武君在致辞中表示,马金莲对家乡根植的眷恋和饱含生活质地的笔触,让作品更具有很高的感染力和辨识度,如流水般向读者道出生活在西海固的人们,面对时代机遇与人生选择时展现出的可爱、可信、质朴、善良、勤劳、包容的精神品质。在她的作品里,处处流露着宁夏文学最根本的创作传统,就是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中汲取最生动、最朴素的创作元素。
研讨环节,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肯定了马金莲在小说叙事上的精细、绵密,认为其一如既往,但更加老到和成熟,“她坚持写自己最熟悉的土地,就是西北最深远的乡村,四周都是山,山之外的四周还都是山,可以想见对乡土世界的隔绝是多么深远,可以说是千年不变的地方,但又有很多新的变化。她在写当下乡村的时候,自然地把乡村发生的新变化都写出来,手机、网络、电商等等情节、概念,包括与之相关的故事,更有扶贫和异地搬迁这些新时代所具有的新的、更加生动、更具时代特性的故事。”
“在文学语言上,马金莲既有浓郁的、强烈的、扑面而来的、肆意的地方方言,同时也有自己充满诗意的、略带思考的文学书面语,可以说是文白兼杂。马金莲坚持绵密的叙事,这些场景、情节虽然呈现的是千年不变的边远小山区,但都很有画面感,也很有动作感,这些也是体现出了小说家的成熟。”阎晶明谈道。
中国出版集团原副总裁、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潘凯雄认为,《亲爱的人们》主题在小说化、文学化、地域性、农民个性、生活灵性中自然凸显,是人物、地域、鲜活生活、大量情节细节抬出的主题,而不是主题在指挥、在调动着人物和生活。
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监事长贺绍俊认为,马金莲不是立足于显眼的成绩来写西海固脱贫,而是立足于漫长与艰辛来写乡村普通人的韧性和憧憬。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但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身影,毫无距离感地生活在自己叙述的人物中间,体贴他们、心疼他们,善良地为他们开拓,热切地期待他们幸福,这是马金莲的写作姿态,因为这种姿态使他看似客观的叙述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量。
《文艺报》原总编辑、中国作协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梁鸿鹰谈道,乡间的人们确实是踏踏实实地生活在现实中,饿了做饭,天黑上炕睡觉,夏秋两季收割,冬天趴在热炕上,这样的生活样态随着时代的变化赋予了他们新的内容,就是以这个为中心的,看似波澜不惊的场合,确实是淬炼人、锻炼人、成就人的时代。
北京出版集团十月分公司总编辑、《十月》杂志执行主编季亚娅认为,马金莲没有沉入某种地方性或者文化主义,她让这一切的因素成为日常和习俗自然的构成,她的作品中有整个中国乡土大地的缩影。作品中的时间流逝,叙事节奏很自然,它并没有依靠外部的社会事件标识时间,而是用羊圈门自身的地理地貌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来体现。《亲爱的人们》的叙述中有一种理解所有人的悲悯,也有理解一切生活选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达到了某种大爱的情怀和开阔的境界。
《光明日报》文荟版副主编饶翔表示,《亲爱的人们》采用了自发的、平民化的视角。作品通过大量的细节展开乡村的叙事,时间跨度很大,但并没有明确刻意地给出时间标志,只是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包括怎样售麦子、怎样换土豆,缓慢地捕捉时代的变化。我们的整个时间就在叙事中慢慢地流淌,似乎没有明确的时间标志让我们知道那个时间的发展,但我们在其中浸润中感知时代的发展和时间的流逝。马金莲整体的叙事从语言到风格到人物都是很平实、很朴素、很细腻的方式展开的,尤其打动人的是对细节的捕捉能力。
中国现代文学馆学术研究中心主任李蔚超说,读这部小说的时候,会不断地想到《平凡的世界》和《山海情》,读这部作品的时候感觉到时代的主旋律律动中最稳定的节奏一定是人民的生活、衣食住行,所以作家要写好,主旋律就呈现出来了。作品中西海固的回族女人祖祖读大学、当公家人、包括婆媳烦恼本身是时代的节奏,包括碎女这样能私奔的女性。有这样的小说人物在,意味着这个小说有时代的缩影,所以人物是时代性的体现。
马金莲《亲爱的人们》研讨会嘉宾大合影
研讨会最后,作者马金莲表达了对研讨会主办方、作品刊发单位及与会专家表示感谢。马金莲说,自己一直把文学当作梦想,从十年前宁夏山区开始实施移民工程的时候她就开始关注、跟进、采访和搜集素材,同时她阅读了大量乡土大题材的作品,并经过多次修改,最终集结成8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亲爱的人们》。作为西海固的女儿,马金莲十分感恩家乡西海固热土文学前辈对自己的影响和引领,他们就像启明星一样引导自己在文学的道路前行,让她看到光明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