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得荆州者得天下”,吴文化博物馆聚焦千里江陵

地处苏州的吴文化博物馆前不久推出了“新九州”系列展,意在以系列展的形式回看过去以重要山川为标志划分天下的古九州,并推出首展“定州——九州咽喉”。

地处苏州的吴文化博物馆前不久推出了“新九州”系列展,意在以系列展的形式回看过去以重要山川为标志划分天下的古九州,并推出首展“定州——九州咽喉”。6月7日,吴文化博物馆又迎来了系列的第二个特展“荆州——千里江陵”,聚焦荆州的地理文化。

荆州,古时又称为“江陵”,是中国古代最早体国经野设想的九州之一。从“土不过同”的蕞尔小邦,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的大国之都;从“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的鏖兵之地,再到“国之南门,上游重镇”国要地,展览从新石器时代荆州“三苗文化”与楚文化的奠基关系出发,阐释了荆州作为楚国中心所创造的历史与丰富的荆楚文化。

澎湃新闻了解到,展览“荆州——千里江陵”立足古九州背景下中国地理与文化的划分,以九州之一荆州为主题,通过来自荆州博物馆、马鞍山市三国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的156件/套文物,向观众们呈现千百年前荆州作为楚国之都所蕴含的荆楚文化,及荆州的发展与变迁。

展览现场


荆州

荆州,以其境内的荆山而得名,所谓“荆及衡阳惟荆州”,原本为《禹贡》九州中相对偏远、弱小者,长期的割据使其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楚文化。通过千百年的积淀,逐渐从蕞尔小邦发展成大国之都,从早期的边缘地位逐渐成为华夏文明的腹地之一。

荆楚之名,一般认为来自于荆条的荆。楚人自称颛顼后裔,商末时投附周人。周成王时建立政权,国姓为芈姓。周室趋于衰落,荆楚国家的独立性渐渐提高并谋求扩张。进入春秋战国时代,楚国异军突起,征服了江汉流域诸多侯国,形成地广千里的南方大国,并与其他强大的诸侯国展开争霸,逐鹿中原。“封国南土”单元,通过在荆州地区出土的青铜器、玉器、漆器等等,让我们领略了楚国独特的文化魅力。

展览现场


“得荆州者得天下”,荆州作为战略要地,北依汉水,南临长江,自古便是南北水陆交通的要冲,历代王朝皆屯兵置府于此,有“国之南门”和“上游重镇”之称。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荆州这座千年古城,随楚国而兴,因三国而显。是历经楚国八百年兴衰的郢都,是激荡三国纷争岁月的荆州城,更是被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反复入诗的“江陵”城。

展览现场


据悉,展览分为“封国南土”“坚甲厉兵”“南国重镇”三个单元展开,向观众们彰示楚文化的独到韵味,阐释荆州如何在历经千百年的发展与变迁后呈现出如今的面貌。

封国南土

荆楚之名,一般认为来自于荆条的荆。楚人自称颛顼后裔,商末时投附周人。周成王时建立政权,国姓为芈姓。周室趋于衰落,荆楚国家的独立性渐渐提高并谋求扩张。进入春秋战国时代,楚国异军突起,征服了江汉流域诸多侯国,形成地广千里的南方大国,并与其他强大的诸侯国展开争霸,逐鹿中原。

铜升鼎(附匕)
战国
荆州博物馆藏


楚升鼎是楚国特有的一种最具楚文化特征的铜鼎,属于楚人的宗庙祭祀重器。

铜甗
战国
荆州博物馆藏


蒸煮器。商代已出现。西汉时期的甗由釜、甑、盆三部分组成,由陶、铜两种质地,也有少量铁制。

饕餮纹铜钮钟
战国
荆州博物馆藏


四枚钮钟形制相同,长方形钮,两铣下垂,于上凹,呈弧形,钲部无枚,鼓部由各种纤细的云纹、旋涡纹组成变形饕餮面。钮饰涡纹、三角纹及绹纹。

玉虎
新石器时代
后石家河文化
荆州博物馆藏


长江中游一带在古代存在崇虎的习俗。有学者认为,虎头像额顶的人字形冠实际上是“皇冠”,象征着崇高的地位和权力。

彩绘浮雕蟠蛇漆卮
战国
荆州博物馆藏


卮,盛酒器。圆形,直壁,深腹。其雕刻及装饰技艺令人惊叹。使人联想到的是成语“画蛇添足”中的一卮酒,其大小极有可能与此器容量相当。

鸟云纹漆耳杯
战国
荆州博物馆藏


耳杯是用来饮酒的椭圆形器皿,也是楚国漆器中出土数量最多的器物,有学者根据《楚辞》中的描述将其命名为“羽觞”。《楚辞·招魂》:“瑶浆蜜勺,实羽觞些。”

一凤二龙相蟠纹绣绢
战国
荆州博物馆藏


楚地丝、绣品织造精细,色彩鲜艳,纹样瑰丽,保存完好,被誉为“先秦丝绸的宝库”,因此闻名中外。楚地出土丝织品种类繁多,根据织造方法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绢、绨、纱、罗、绮、锦、缟、组、绦、纨、缣(jiān)、縠(hú)等类。

玉龙佩
战国
荆州博物馆藏


青黄色,有玻璃光泽。龙背如风字形,龙尾和边缘凸饰作简化凤首形,上下颌边缘饰绹索纹,三者均流行于楚式玉龙佩。

坚甲厉兵

从地理位置上看,荆州是江汉平原的主体。北依汉水,南临长江,控扼着从中原地区向湖南等地进发的要道,同时也是长江水道上的重要卡口,自古便是南北水陆交通的要冲,历代王朝皆屯兵置府于此。展览展出的相关文物凸显了荆州的军事重要性以及该地区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特征。

越王不光铜剑   
战国
荆州博物馆藏


圆茎中空,窄格,剑身素面。剑格、剑首上均有错金鸟篆铭文,剑格正面为“戉(越)王戉(越)王”,反面为“□(嗣)旨不光自乍(作)用□”。剑首环列十二字为“台(嗣)戉(越)不光隹(唯)曰可乍(作)于元用佥(剑)”。

“王”字蝉翼纹铜矛
战国
荆州博物馆藏


王字矛在越地出土较多,应是越文化的器物。其特征是:矛身呈柳叶形,中脊两侧对称饰多组羽翼状纹饰,刃两侧锋利,在矛身与骹的连接处铸有一“王”字形纹样。“王”字符号可能是古越族的部落标志和徽记。

董陵铜弩机
三国
荆州博物馆藏


弩机,是冷兵器时代除弓箭以外的一种远射兵器。作为远射器具,起源较早,最早发现于春秋晚期的楚地区。弩装上铜质弩机后,不但便于瞄准,可延时发射,而且坚固耐用,可将箭射的更远。

木刺
三国·吴
马鞍山市三国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藏


木刺呈长条形,正面直行墨书,字体隶中带楷。木刺行文为:“故鄣朱然再拜,问起居,字义封”。

南国重镇

荆州,不仅是军事重镇,同时也具备成为成为区域性商业、文化中心的条件。地处荆江北岸,上镇巴蜀之险,下据江湖之会,扼长江天堑,荆州逐渐成为长江中游的交通枢纽和交汇中心。这里水陆交通便利,刘禹锡称:“自古如今要路津。”苏轼诗曰:“北客随南贾,吴樯间蜀船。”自楚国迁都于郢后,荆州就凭借濒江利济之势,从船官码头跃升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秦汉以降,荆州持续发展,成为了长江中上游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晋室南渡及唐五代,人口大量迁入,使其成为南方重镇,数次被作为国都。宋元以来,荆州更是被誉为“七省通衢”。荆州还涌现出了岑参、张居正、公安三袁等著名人物,“江陵城”亦是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的地名。这说明荆州经济、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展览中的文物,正是荆州历史上作为南国重镇的有力证明。

“郝客斗”铜量
西汉
荆州博物馆藏


量为计算容积的器具。古代青铜量始于战国,如齐国的子禾子釜,秦国的商鞅方升等,都是官方指定的标准量器。

铜熏杯
战国
荆州博物馆藏


熏香用具。口微侈,斜直壁,三兽蹄足。杯外壁上下各饰六组对称的兽面勾连云纹,其中兽面嵌有绿松石。杯中部饰镂空勾连蟠螭纹,其上铸细密的三角雷纹、圆涡云纹和圆点纹。杯底饰四组镂空云气纹。

四山八叶四花瓣纹铜镜
秦末至汉初
荆州博物馆藏


圆形,三弦钮,方钮座。地纹为羽状纹,主纹为四个左旋的“山”字纹。方钮座四角各伸出一片小叶,小叶顶端再向上、左、右方各伸出一条组带纹,分别与四叶花和其他小叶相连。卷缘。

铜蚁鼻钱
战国
荆州博物馆藏


蚁鼻钱是楚国的主要货币,以青铜仿海贝形状铸造。这种货币整体为椭圆形,正面凸起,背面平整。钱面阴刻文字,或钱面文字似蚂蚁爬于鼻尖,故俗称“蚁鼻钱”,或认为是以蚁鼻比喻钱小。楚地蚁鼻钱刻多种文字。

三彩屋

荆州博物馆藏


章华寺位于湖北省沙市太师渊,为荆楚名刹。据史料记载,该寺的位置正是楚灵王五行宫古章华台的遗址,章华台是楚灵王于公元前535年所建。因此,章华寺当初又名章台寺。据寺内碑文记载,该寺始建于元代泰定年间,即1325年左右。清代章华寺重修。寺院有中国第一古梅—楚梅、沉香古井、唐代银杏树等古迹。

张文忠公之砚

荆州博物馆藏


该砚是明神宗皇帝为表彰和奖励张居正的忠诚和政绩,御赐给张居正的石砚。此砚为上等端砚,外部为四方黑紫檀木盒,上用银色篆体书写“张文忠公之砚”六字。砚为正方形,砚面光滑平坦,青黑柔亮。砚的四周采用浅浮雕形式,雕刻有飞龙、火珠、流云、波涛等图案。砚上方中间以火珠为中心,呈现双龙戏珠景象。砚底有“御赐帝赉(lài)忠良”六字,字体方正严谨。此砚整体古朴凝重,雕刻巧妙细致,是一件难得的珍品。

展览由吴文化博物馆携手荆州博物馆联合主办,获得马鞍山市三国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的支持。

展览将展至2024年9月8日。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