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家日本媒体报道,日本现代主义建筑的权威人物、普利兹克奖得主槙文彦(Fumihiko Maki)于6月6日在东京逝世,享年95岁
槙文彦是日本建筑从现代过渡至当代进程中极为重要的建筑师,曾于1993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作品遍布世界各地。他的设计理念是不仅要给后人留下房屋,更重要的是要留下文化财富。日本建筑史学家铃木博之盛赞他为“集现代主义的光辉于一身的建筑师”。
槙文彦
槙文彦于1928年9月6日出生在东京,幼年时先后在关西地区和义大利山区生活过。进入东京大学建筑系后,师从日本现代建筑的领军人物丹下健三。槙文彦毕业后前往美国,先后获得了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的硕士学位和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的建筑硕士学位。
青年时期的槙文彦
1956年,他在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担任助理教授期间,获得了职业生涯中第一份设计委托:为学校设计斯坦伯格堂。斯坦伯格堂于1960年动工,1962年建成。彼时正值美国现代主义建筑思想最为鼎盛的时期,槙文彦用创新的混凝土折板结构赋予了建筑独特的外观,还在斯坦伯格堂的设计里创造了引人注目的外部行人空间。
斯坦伯格堂
槙文彦在日本的第一个作品同样也开始于1960年,名古屋大学邀请其设计东田章男纪念讲堂。
东田章男纪念讲堂
1962至1965年间,槙文彦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教书。结束哈佛大学的教职工作后,槙文彦返回日本,创立了自己的事务所“槙综合计画事务所”(Maki and Associates)。
这一时期,在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的影响下,以青年建筑师大高正人、槙文彦、菊竹清训、黑川纪章以及评论家川添登为核心,“新陈代谢派创作组织”(Metabolism Group)成立,槙文彦成为其中的代表人物,这一派别将建筑看做一个有生命的机体,认为城市和建筑不是静止的,而是像生物新陈代谢那样是一个动态过程。应该在城市和建筑中引进时间的因素,明确各个要素的周期,在周期长的因素上,装置可动的、周期短的因素,并极力主张采用新的技术来解决问题。
立正大学熊谷校区 槙文彦作品
槙文彦毫无疑问是现代主义建筑师,他的建筑往往由现代主义时代的经典材料如金属、混凝土和玻璃构成。他一直对新技术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并将其作为设计语言的一部分,经常在建造中使用模块化系统。这一时期,他完成了很多文化教育建筑的设计,如立正大学熊谷校区、岩崎美术馆、圣玛丽国际学校、筑波大学图书馆等。
岩崎美术馆 槙文彦作品
从1967年开始设计,至1992年完工的代官山集合住宅综合体(Hillside Terrace)是槙文彦的代表作品之一。代官山集合住宅综合体是包含住宅、店铺、办公等在内的综合建筑群,在长达25年内分阶段建设起来,其建筑空间及开发模式所创造出来的都市文化对代官山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官山集体住宅综合体1-6期 ?Maki and Associates
代官山集合住宅综合体 鸟瞰图?Maki and Associates
集和形态理论模型
“集和形态”(Group Form)是指由多个相关联建筑物组成,且随着时间流逝有机生长进化的建筑形式。槙文彦关于集合形态理论的想法成型于“新陈代谢”时期,他在该理论中探讨了建筑物之间的多样关系,以及建筑物在建筑集群里的相互关系。
代官山集合住宅综合体
代官山集合住宅综合体是东京目前唯一一个完全出自建筑师之手的街区。住宅与城市有机结合,这种对“零件连接方式”的思考,贯穿了槙文彦整个职业生涯。槙文彦认为建筑的最终目的是创造空间服务于社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建筑师必须从历史、生态和变化趋势的角度来理解人类活动。
代官山集合住宅综合体
槙文彦说,在他完成一座建筑之后,他会去看人们对它反应如何,建筑就像人类的牙齿,需要不断修缮和被照料。25年间,槙文彦持续观察着代官山街区居民的生活变化,根据人们的空间使用习惯,他将空间不断调整,留下宽阔的人行道、供人们休息的小场所、将植物分布在适宜的地方。
新加坡共和理工大学校区建于2007年,同样采取了集和形态,槙文彦作品
设计于1984年的藤泽体育馆形状好像泡沫一样由内向外扩张,在保持整体平衡形态的同时,构成了膜状外壳。
藤泽体育馆
藤泽市体育馆结合了主竞技场和副竞技场,以轻微的角度相对立,由中央入口大厅连接。弯曲的屋顶形式包围了两个竞技场体量。这两种形式的并置从不同角度创造了不同的轮廓。不锈钢屋顶对光线的微妙变化做出反应。倒影有时平静,有时尖锐。
藤泽体育馆 ?Maki and Associates
槙文彦对建筑和城市都有着独特的见解,作品植根于风土并具有文化品质,又提炼了东西方双重文化的精神。他曾表示,“空间”既包括城市也包括建筑,既非内部也非外部,日本建筑不能失去传统文化中“间”和“奥”的空间概念,不能失去这种传承。这始终是槙文彦想传达出的一个信息:建筑,并非形态,而关乎空间与文脉。
风之丘葬祭场
风之丘葬祭场的外部空间
位于日本中津市的风之丘葬祭场(Kaze-no-Oka Crematorium)建成于1997年,槙文彦赋予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深邃的文化内涵不断吸引着游客前来参观。
突破房顶的柱子,象征着人世间与死后世界的连接
通往告别室的路
风之丘火葬场由前院、水庭和一个半开敞庭院组成。建筑线条凝练,表达出时间与空间上的连续性,传统日本庭院审美带来肃穆宁静。在送别亲人的过程中,于光影变幻下沉淀哀思,这是槙文彦想要借建筑达到的效果之一,也是他对生命极致的思考。
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手稿图?Maki and Associates
2017年,槙文彦中国首个建筑项目ー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竣工。艺术中心的建筑分为两部分:雕塑平台和三个悬臂式盒子。雕塑平台以白色和绿色的花岗岩覆盖,平台内部空间为博物馆和零售区。三个悬臂式盒子分别为剧院、餐厅和多功能礼堂,这是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从这里可以看见山和海。
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鸟瞰图?????
建筑的主体空间分别面向山、海、城市三重视野,引发文化的对话和人与人的交流。开放联通的空间设计可举办不同的文化活动,同时将蛇口多样的地貌及交通便捷的地理位置呈现在观者眼前。
槙文彦的建筑作品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工艺技术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建筑的完美与和谐,将建筑视为一种表达人类情感和文化的艺术形式。
(本文综合整理自朝日新闻、槙综合计画事务所、有方、 ABBS建筑、澎湃新闻过往报道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