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世遗大会看点:上海世界遗产“零的突破”背后

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会议时间将持续至31日。会议主要内容是审议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7处遗产,并评估名录现有遗产中124处的保护状况。

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会议时间将持续至31日。会议主要内容是审议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7处遗产,并评估名录现有遗产中124处的保护状况。中国有3个申报项目在大会中进行审议,其中,自然遗产项目“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以及申报重要边界变更的自然遗产项目“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已获审议通过,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是二期最南端的遗产点,这也标志着上海迎来首个世界遗产,上海世界遗产实现了“零的突破”。

据悉,中国今年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近日也将进入审议环节。

世界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保护世界范围内的人类文化和自然遗产,于1976年设立的保护形式。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本届世界遗产大会上,27处待审议遗产地名单包括4处自然遗产、2处混合遗产、19处文化遗产,以及2处重要边界变更。

中国此次有3个申报项目

据悉,中国有3个申报项目在大会中进行审议,包括文化遗产项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自然遗产项目“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以及申报重要边界变更的自然遗产项目“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已经在201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江苏盐城。第二期的申遗项目包括上海、河北、山东、辽宁等省市的多个保护地,“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位列其中。现如今,崇明东滩成为了上海第一个世界遗产。

北京中轴线中段北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始于2011年,中轴线文物保护工程也于同期启动。2022年10月1日起,《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施行。2022年11月,北京市文物局公示《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2035)》,规划划定中轴线遗产保护区域为遗产区和缓冲区,共计51.3平方公里。

北京中轴线位于北京老城中心,纵贯老城南北,由15处遗产构成要素构成,是统领整个老城规划格局的建筑与遗址的组合体。北京中轴线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居中道路遗存组成,始建于13世纪,成型于16世纪,此后不断完善,历经逾7个世纪,形成了秩序井然、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群。北京中轴线也具有重要的历史见证意义,见证了中国社会从王朝统治转变为现代国家的历史变革。

尽管北京中轴线早已存在,但首个提出北京中轴线概念的是建筑学家梁思成。他在1944年完成的《中国建筑史》中开始使用“中轴线”一词,“紫禁城之全部布局乃以中轴线上之外朝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朝会大典所御也”。他用极大热情赞美中轴线,称北京“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国家文物局2022年曾表示,希望北京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三个有利于”要求,深入挖掘北京中轴线多重价值,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坚持保护第一、老城不能再拆,全面保护文物建筑、肌理格局和景观风貌,探索历史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鼓励社会参与,活化历史场景,完善支持政策,让文物和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让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惠及公众。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景观,图源:新华社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是在2021年申遗的项目,推迟至今年大会审议。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北部,雅布赖山以西、北大山以北、弱水以东、拐子湖以南,面积4.4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沙漠。其西北部还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沙漠至今没有人类的痕迹。

沙漠多数因缺水而被称为生命的禁区,但在极度干旱的巴丹吉林沙漠,却有沙山和湖泊共存的奇观。高大的沙山与种类多样的沙漠湖泊也是本次申遗的两大亮点。湖泊周围、湖滨沙地常常生长着芦苇、沙棘、沙竹、沙葱、芨芨草、白刺、沙拐枣等植物,也为许多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因而有“漠北江南”的美誉。这是我国第一处申遗的沙漠。

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黄(渤)海沿岸是全球人口分布最为密集、经济迅速发展的区域之一,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EAAF,全球候鸟种类最多,受威胁鸟种也最多的迁徙路线)上的关键区域。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已经于201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随后,上海、河北、山东、辽宁等省市又联合启动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的申请。

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位于本项目最南端的遗产点,是过境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越冬候鸟的重要栖息地,每年有近100万只次迁徙水鸟在保护区栖息或过境。经调查统计,保护区记录的鸟类有300种,其中鹤类、鹭类、雁鸭类、鸻鹬类和鸥类是主要水鸟类群。

目前,崇明东滩历年共记录到各种鸟类30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9种,如白头鹤、东方白鹳、黑脸琵鹭、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59种,如小天鹅、鸳鸯、白琵鹭、大滨鹬等。为了推动湿地鸟类研究和保护事业,《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引入了这样一条评价标准:“如果一块湿地定期栖息有一个水禽物种或亚种某一种群1%的个体,就应被认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2012至2023年,崇明东滩拥有的“1%”总数由7种增至12种。

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崇明东滩是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长江下泄巨量泥沙,使崇明东滩湿地不断淤涨,形成世界上罕见的快速演替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而其能够获得候鸟“青睐”,其地理位置也是关键因素之一。斑尾塍鹬、大滨鹬等长距离迁徙的鸟类,可以中途不停歇地直接从澳大利亚飞往崇明东滩;中、短距离迁徙的鸻鹬类,如弯嘴滨鹬、大杓鹬等,在春季也将崇明东滩作为重要的迁徙停歇地。在崇明东滩补充的能量,对于鸻鹬类能否顺利飞越西太平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审议《濒危世界遗产名单》等相关决议草案

本届大会还将审议124项与世界遗产保护状况相关的决议草案,其中包含57个已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单》的遗产地和67个提出保护问题的遗产地。在这67项中有12项是“可能列为濒危遗产”,而2项是“列为濒危遗产”——英国的“巨石阵、埃夫伯里及相关遗址”和尼泊尔的“蓝毗尼,佛祖诞生地”。在12项“可能‘列濒’”的草案中,有7项针对欧美地区,8项针对自然遗产;5项拟上会讨论。

世界遗产委员会每年都会对现有遗产进行评估。对于濒危的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会与相关国家合作,制定救助措施。最终由委员会决定是否要将遗产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当中。该名录旨在提高各国的危险意识,鼓励各国采取保护行动。如果遗产受到的损害已无法挽回,还将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

巨石阵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英国的巨石阵是欧洲著名的史前文化遗址,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的埃夫伯里,1986年就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每年春分,都有大批游客前往巨石阵观看春分时节太阳升起的景象。但大量游客造成的交通拥堵也使得巨石阵附近居民生活质量下降,修建A303隧道以缓解公路拥堵状况的提议虽然已被获批,但始终处于争议之中。英国高速公路管理局称,这将改善游客体验,使“巨石阵景观恢复到类似其原始环境的状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谴责了这一计划,理由是隧道将严重侵占巨石阵周边的世界遗产区域。

的Lois Lloyd在2019年给英国政府的一封信中写道:“和谐、能量连接和宁静的丧失,将影响和抑制人们以神圣的方式和平地享受交流,表达对圣灵和祖先的崇拜、尊重和敬意。”

前往巨石阵区域的交通面临拥堵问题,图片来源:爱世界遗产公号


本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也对穿越英国巨石阵的A303隧道工程已获得规划许可,却未按2022年联合考察意见调整,并且相关建设工作已启动表示“极度遗憾”。决议草案认为:隧道方案至今未按委员会的要求调整,鉴于工程对遗产OUV的负面影响,将上会讨论是否把巨石阵列为濒危世界遗产。此外,巨石阵遗产本体在6月遭环保人士“涂鸦”一事虽尚未在本届草案中提及,但无疑是对世界遗产保护的一个重大挑战,使该遗产地更有可能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此前,英国“利物浦海事商城”就因建造多栋高楼大厦,“不可逆转地破坏”利物浦海上商城的历史风貌,被世界遗产委员会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

维也纳历史中心


已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维也纳历史中心,在今年将再一次上会讨论保护管理状况。维也纳历史中心(Historic Centre of Vienna)位于奥地利东部的多瑙河畔,从早期哥特人和罗马人的定居地逐渐发展成为中世纪重要的城市,最终成为奥匈帝国的首都,被誉为“音乐之都”。

有关维也纳历史中心保护管理状况的关注由来已久。自2001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起,这一著名的世界遗产地就因城市开发建设项目、保护管理制度框架等问题饱受争议,并于2017年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本次大会将讨论的内容基于2024年3月世界遗产中心、ICOMOS、ICCROM联合咨询任务对维也纳历史中心保护管理状况进行的又一次深入评估。该评估肯定了缔约国为实现移出“濒危”的理想保护状况(DSOCR)而采纳的大部分减缓措施上的进展,但部分涉及Heumarkt Neu项目和Schwarzenberg花园项目的关键减缓措施仍需进一步完善。

此外,7月23日,第6届世界遗产地管理者宣言在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发布。本届论坛由印度文化部、UNESCO世界遗产中心、ICCROM与IUCN,联合阿迦汗文化基金会和ICOMOS主办,印度考古调查局承办。主题为“遗产与社区:世界遗产地可持续管理的包容性和有效路径”。负责管理位于34个国家的82处世界遗产地的专业人员参加了论坛。在回顾2017年以来历届论坛宣言的基础上,本届论坛宣言再次从多个方面强调了为保障遗产地管理者有效管理和保护世界遗产所需解决的关键挑战和问题。

(本文部分内容据清源文化遗产公号报道资料、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组织、央视新闻、澎湃新闻过往报道综合整理)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