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书评

读《枝叶集》:在大师遍地的时代,做一名追求卓越的普通人

《枝叶集——戏曲研究及其他》,江巨荣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4年8月即将出版,470页,138.00元江巨荣老师将近年未曾结集的文章,编为《枝叶集——戏曲研究及其他》,命我作序。

《枝叶集——戏曲研究及其他》,江巨荣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4年8月即将出版,470页,138.00元


江巨荣老师将近年未曾结集的文章,编为《枝叶集——戏曲研究及其他》,命我作序。

这是他的第六本论文集。我查了一下,此前他仅在出版第一本论文集时,请章培恒先生写过序。章先生仅比巨荣老师年长五岁,在巨荣老师入学复旦前,已经做过系领导,1957年入学后,章先生也是任课教师之一,讲授先秦文学。在特殊时期,他们师生间曾有特殊的交集。

我是晚辈,没有资格写这篇序,但却无法拒绝巨荣老师的盛意。不是因为这本文集是我建议所编,更多的原因是巨荣老师在六十岁时及年而退,恰好我任中文系主任,没有可能为他继续提供工作条件,也很惋惜本系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点建立者赵景深先生的两位传人:巨荣老师和他的师兄李平教授,都没有获得担任博士生导师的资格。巨荣老师默默接受了一切,继续从事赵先生开拓的戏曲研究道路,成果丰硕,气象日新,治学之勤奋与勇决,甚于在职之时。同时,巨荣老师还先后多次为赵先生与师兄李平教授编次文集,投入很多精力。


巨荣老师八十七岁高龄了,常能在校园里看到他来查资料。他的勤奋和进取都令我感动。我虽然没有能力传达和体会巨荣老师的成就,但认真读读巨荣老师的著作,记录一些阅读的感受,藉此传达巨荣老师的成就,总是作为后学不能推辞的责任。

要谈巨荣老师的成就,首先要介绍他的导师赵景深先生的为学与为人。1981年夏,国务院学科评议组首届会议在北京召开,复旦中文系得到四个学科博士点,即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先生,中国各体文学(传记文学)朱东润先生,汉语史张世禄先生,中国古代文学赵景深先生。以前评教授等级,赵先生仅获评为三级教授,但他在明清戏曲、小说研究的成就领先全国,于此可知。

赵景深先生


那时我还在读研,对赵先生所知甚少,同学马美信是赵先生的学生,讲到每周在赵家皆有雅集,不仅有门下弟子,更有上海演戏与治戏的同行,每次都有十多人,收获满满。更说到赵家藏书的丰富,以及赵先生亲自经手的借还书办法。那时也注意新闻中有赵先生与昆曲名家俞振飞共同登台演出的介绍。其间仅听过一次赵先生的讲座,内容讲什么都不记得了,只有一句印象特别深刻,即他说昆曲很容易学,只要把鸡、鸭、鱼、肉四个字充分拉长,就可以了。

本系流传许多赵先生的段子。如说他早年勤于看戏,入戏场前将寄往报社的信封写好,邮票贴好,一边看戏,一边写戏评,戏看完,文章也写好了,回家途中,丢进邮筒,即可发表。再如特殊年代,他被困而不得自由。恰逢有人敲门,问:“里面有人吗?”赵答:“没有人。”“你不是人吗?”“我是牛鬼蛇神。”不改幽默本色。

当然,更完整的认识还是在1995年初参加赵先生纪念会,以及阅读巨荣老师整理赵先生遗著,总结赵先生成就,方有所了解。赵先生先世是四川宜宾人,他出生在浙江丽水他曾祖父任知府的衙门内。那时科举未废,从《四书》《五经》中接受启蒙。中学时喜欢文学创作,二十岁创办绿波社,不久参加文学研究会,与郑振铎、老舍皆交往密切。到1930年,已经出版了三十五部著作,主体是创作,也有外国文学译介、文学普及与民间文学研究。这些业绩,使他获聘为复旦大学教授,并转以明清戏曲、小说研究作为一生学术的志业。那时大学中文系,仍以经史、小学为正学,复旦开放包容,赵先生的选择仍充满勇气。他研究戏曲,也坚持观剧、演剧,更刻意收辑明清以来流传于社会下层的戏曲小说文本,最富时超过三万册。他坚持戏曲研究首先应做文献的确认和文本的整理,进而全方位地展开研究。

巨荣老师在《赵景深文存》编后记中,说明赵先生的戏曲研究专著有十三种,内容涵盖戏曲总论、宋元南戏、元与明清杂剧、明清传奇与声腔剧种、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等五个方面。恰好我手边检出有《元人杂剧钩沉》一书,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是在1935年北新书局《元人杂剧辑逸》基础上增订而成,出版说明称元杂剧存世者只有一百几十种,赵著从《太和正音谱》《北词广正谱》《盛世新声》《词林摘艳》《雍熙乐府》《九宫大成谱》等书里,辑出四十五种杂剧的残文,不乏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等名家作品。有这样多方面的积累,他对元明清戏曲的认识全面而准确,研究深入而独到,无愧海内名家。

江巨荣编《赵景深文存》


赵先生的明清小说研究,巨荣老师列举重要者有七种,研究方法与戏曲研究一样,“也是重书证,重资料,多写札记或随笔”。赵先生的总体成就,还是借用巨荣老师文中的一节来作概括:“先生在他喜爱的文学土地上,披荆斩棘、辛勤耕耘六十年,出版学术著作五十余种。他于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民间文学、戏曲小说、儿童文学,以及语言学、修辞学的诸多方面,都出版过一些创始之作,在现代学术研究中,有筚路蓝缕之功,在戏曲小说研究、曲艺和民间文学研究上,更自成系列,完成了多部精深之作,推动了戏曲小说和民间文学研究的发展。”评价全面而中肯。赵先生获选为上海人文社科学术大师,复旦大学图书馆与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去年还为他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举办“书中景深”特展,以为纪念。

巨荣老师于1957年考入复旦中文系,自述最初偏爱现代文学,1962年随赵景深先生读研究生,才接触明清戏曲。偏偏那时气氛特别敏感,动辄得咎,旧戏中不合时宜者太多,老师不敢教,学生也不敢学。毕业论文写“洪昇与《长生殿》”,自我评价并不高。那时章培恒先生已经完成《洪昇年谱》,听说后将初稿交他参考,他看到了自己掌握文献的差距,把自己论文撕掉了。在特殊时期,巨荣老师出于善良的天性和对学术的尊重,冒着风险将《洪昇年谱》手稿保存匿藏,风波过后再归还章先生。他认为自己真正在赵先生那里学到治学途径和方法,还是在赵先生生命最后五六年间,每周一次雅集的过程中。巨荣老师对此表达很坦诚,我也曾经历那段时期,虽然处于不同的地位,感受有所不同,体会则很真切。

巨荣老师真正的学术起步稍晚,在复旦特殊的学术氛围中,他始终追求一流学术,不负老师教导。他的第一部学术论文集《古代戏曲思想艺术论》(学林出版社,1995年),章培恒先生作序,评价很高。章先生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可分为考证和阐发两项工作,阐发是“解释作品的义蕴,更在于究明其历史联系,探索文学发展的轨迹,从而必须以考证为基础”,江著“兼及上述两个方面,而以考证为主”,“材料丰富,考辨精密,识力不凡,实是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研究中的力作”。“这些成就的取得,既由于师长的熏陶,更在于自己的坚忍不拔——基于对学术的忠诚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在回看在中国出版最困难时期出版的这部篇幅不大的论文集,既有当时流行的作家作品论,也有受到日本学术研究影响的个案探讨,谨守规矩中有许多变化。前者如讲《长生殿》的艺术构思,显然萌芽于他学生时代的积累,但从李白、杜甫诗谈起,从历史上真实的唐明皇与杨贵妃,以及唐人歌行、笔记开始的主题变动与传闻风行,来比较舞台上李、杨故事的演绎,从爱情冲突、社会冲突、情事点染等方面展开分析,确实很有深度。他对李玉、孔尚任、蒋士铨的戏剧创作,都在理清作者生平出处后,揭示其代表剧作的思想艺术成就,评价能落到实处。

江巨荣著《古代戏曲思想艺术论》


巨荣老师收入本书的《师兄李平》一文,特别说到改革开放后对外交流频繁,海外所藏戏曲文本进入学者视野,他们共同参与中日合作的中国地方戏调查,学术视域上也更为开阔。比方李平老师撰《关羽祭祀和戏曲》,关注各地关帝庙所伴戏台,成为大众文化活动的据点。这些变化也在巨荣老师第一本论文集中见到。《南戏〈刘文龙〉的流传及剧情的变迁》是一篇难得的力作,曾收入《永乐大典》而今失传的南戏《刘文龙》,经前人辑佚稍知片段,宣德本《刘希必金钗记》提供了梨园演出本,巨荣老师更揭示吹腔、徽剧、秦腔、梨园戏、莆仙戏中的遗传,还有贵池古老傩戏和清初长篇说唱中的孑存。这一研究,其实得益于地方戏调查的亲见亲闻。

《中国民间祭祀演剧与祭祀神杂考》,与前引李平老师文一样,受日本学者启发,开拓新的学术空间。涉及东岳神、土地神、城隍、牛王神、水神等,更属难能可贵。我还特别对《元杂剧的常言俗语》一文有兴趣,因我近期编纂《唐五代诗全编》,收录唐人的歌谣谚语,发现其中或见于秦汉典籍,是应剔除,或见于元明雅俗典册,是以见其变化。如引“虎狼丛里见前程”,出五代冯道诗“虎狼丛中也立身”,所引徐树丕《识小录》所载明人以唐诗为俗语,也见陆游《老学庵笔记》。民间最有文学生命力,此亦一例。

1998年退休后,巨荣老师获得更多自由,也不必纠缠考课计量之是非。二十六年间,出版过《剧史考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明清戏曲:剧目、文本与演出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汤显祖研究论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诗人视野中的明清戏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加上本书,是有五本论文集,非常高产。经他整理的著作,我曾亲见的有《赵景深文存》(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和《李平戏曲小说论集》(中西书局,2017年)。前引章培恒先生序云:“巨荣兄却仍在老师所开辟的道路上坚毅地前行”,“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那绝不意味着老师不如学生,而像是接力赛,学生既然接续着老师往前跑,其终点自不应与老师的在同一条线上”。我也听朱东润先生说过类似的话,是复旦的前辈一直鼓励学生超越自己,努力开拓,不要重复老师,不要为老师成就的巨大身影所笼罩。前所述巨荣老师的系列著作,正可看到他坚毅前行的足迹。

《剧史考论》是巨荣老师退休后出版的第一部论文集,分三部分。其三《古剧续说》,是戏曲名篇选段之赏析文章,据《后记》说早前曾写《古剧精华》,分析了二十二出折子戏,这里收续写的七篇。其二《汤学之页》,我想结合另一专书一并介绍。最重要的是第一部分《戏史探故》,包括多篇重要而有创说的论文。写得较早的《关于李渔研究的一个话题——〈无声戏〉与刘正宗、张缙彦案》,初刊于《中国古典文学丛考》第二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我那时参与编务,早已读过,知此篇承续孙楷第有关李渔之二文,探讨清国史所载顺治间浙江布政使张缙彦因为李渔《无声戏》作序,御史萧震疏弹,称张“病狂丧心”,“诡词惑众”,请即处斩。江文从两方面稽考,一是张有没有为《无声戏》作序,《无声戏》中有没有述及萧震疏文中所引政治上违碍之话语。这样又必须考察《无声戏》的各种版本,最后结论是中国存十七篇本,十三篇述崇祯前故事,四篇叙崇祯者亦与时政无关。这一结论,在日本所存足本发现后仍得以证实。《无声戏》酿祸的原因,巨荣老师从顺治皇帝亲政后,当时的满汉之争及汉人结党的角度加以探讨,以较大篇幅引征清史、实录,看到张与当时任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刘正宗的结党关系,以及当时清廷对汉人中具有实力的北党与南党的警惕,采取一系列极端行动。本文显示巨荣老师研究的史识与求实精神,对清初史的深度分析尤让我感到震动。其他如《宋金杂剧在南戏和明传奇中的遗存》《〈南村辍耕录〉的戏剧史文献价值》,以及对剧家陈完的评述,也用力甚深,卓具发明。

江巨荣著《剧史考论》


我还特别关注《溧水县正显庙碑与祭神演剧》一篇,从清修《溧水县志》中,发现南宋乾道间两浙路市舶提举王端朝所撰《正显庙碑》,载所封城隍神,居然是曾在此为县令的白居易叔父白季康。唐时绝无此特别记载,足见南宋民间淫祀之滥。巨荣老师特别关注的是碑中所载正显庙的结构布局,在三门到三殿之间,有献殿与露台,每年祭祀时,“倡优技巧骈然而次进”,“其一系指迎神扮社火的对舞,其二当包括庙内优人所作的演出”,这确属南宋舞台与演剧的珍贵记录,巨荣老师的结论也很有分寸。

《汤显祖研究论集》是为纪念2016年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的重大活动而出版。汤显祖是明代最伟大的戏曲家,巨荣老师肯定从学生时代已经高度关注,形成论述则较晚。本论集收论文二十七篇,十篇曾收入《剧史考论》,新写十七篇,另《剧史考论》也有论汤文章为此论集所未收。重收的六篇,皆属汤显祖集外诗文的发现与考证,对汤显祖生平和创作研究是重要补充。此书开篇《汤显祖与〈牡丹亭〉简说》是为超星授课讲稿,对汤学的重大问题,如生活年代、生平履历、《牡丹亭》创作年代和原创地,及其主题与影响,给以全景而深入的阐述。《“词场玉茗古今师”——清代诗人对汤显祖的回望与热评》一篇,则在清理清人诗文集的基础上,叙述清代诗人对汤氏戏曲的评价与推崇。《〈牡丹亭〉演出的多样性》,鸟瞰式地叙述从明代以来,《牡丹亭》演出的全景画面,其中讲到多位女伶因演剧而以身相殉,更令人动容。最后说到《青春牡丹亭》的探索,可见到一位传统学者的开放包容。《一组署名“汤海若”的散曲考》,是对曾署名汤作的艳曲《宜春令》的考证,从内外多方面的证据,确认作者为王百穀。我在此可以补充,《唐诗名花集》等书中,也有这位王百穀所作艳诗而传为唐人的例子。巨荣老师的调查,是从嘉万期间十多种俗曲集收录与否入手,结论充分可信。

江巨荣著《汤显祖研究论集》


我特别有兴趣的还有关于《才子牡丹亭》的发现与整理。此书整理本2004年在台北学生书局出版,我没有见到。巨荣老师与当时还在“中研院”文哲所任职的华玮教授合作,在《中华文史论丛》刊出长篇整理前言,称此书是“古代戏曲第一奇评”,作者是清康熙、雍正间吴震生、程琼夫妇,全书三四十万字,对《牡丹亭》全剧作了逐出逐句的点评,从语源语义、曲词内涵、人物思想、结构关目,都有极其详尽的笺释和评点。前言考察吴程夫妇的生平,揭示此书引据文史以笺释戏曲,很接近现代人的立场,而持说更能重视真情、反对禁欲、批判礼教、关怀社会。同时对此书的缺陷和弊病也作了多方面的揭示与批评。此书用金圣叹才子书的提法表彰《牡丹亭》,从所引笺评之语来看,精神也与金批一脉相承,可惜久不为世所重。

上述诸书,我特别感到惊喜的是《明清戏曲:剧目、文本与演出研究》《诗人视野中的明清戏曲》两书的开拓与成就。前书有巨荣老师自撰前言《略谈明清诗文阅读与曲学研究》,后书前言题作“诗文与戏曲:再谈明清诗文与戏曲”,都直率地表达他个人学术研究重心的转变。他说由于四库系列丛书和《清代诗文集汇编》先后问世,成为明清史、明清文学、明清戏曲研究的巨大资料库。自述阅读群书,取海一勺,勾稽稀见的明清杂剧、传奇的剧目,发现重要剧目现场演出的相关诗词,进而探讨文人学士的观演趣味、观演感想。由于他没有开列引用书目,我无法统计他的实际阅读量。就他所列大套丛书的情况说,四库系列有复旦大学图书馆编的总目,以《文渊阁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和《四库禁毁书丛刊》为主,收录古籍肯定超过万种。《清代诗文集汇编》出版时,我参加过首发式,知道收入清集四千多种,分装八百册。巨荣老师说起来云淡风轻,阅读量远远超过常人想象,但收获的喜悦,也可从他的这两部书中读出。

江巨荣著《明清戏曲:剧目、文本与演出研究》


江巨荣著《诗人视野中的明清戏曲》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学观念的引入,对戏曲、小说一类传统士大夫忽略的通俗文学的研究,特别是基本书目和剧名的调查记录,应该说已经做得很充分了。巨荣老师特别推崇傅惜华主编《中国古典戏曲总录》和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的成就。傅书我未见,庄书曾购藏,惊其富足而难以补充。巨荣老师的工作,包括补充剧作家,作者补充剧目,无名剧本考证作者,未知剧情者追究本事,在在多有发明。在前一书中,包括考订清人笔记丛集《坚瓠集》中的剧目诗,对稀见剧目十五种加以考释,补充新见剧目十五种,理清曹寅所作剧目的细节,多从细处深挖,论述平允。在《演剧诗存》中,他梳理了汤显祖《临川四梦》的演出纪事诗词,看到这些伟大作品的社会影响和演出实况,也理出二十九种最负盛名的明清戏文、杂剧的演出诗词。在后书中,他的勾稽发明更集中明确,涉及大量前人忽略的作家和作品,也为更多的名剧提供演剧诗话。《清代〈踏谣娘〉演出》只能算一篇短文,揭示唐代崔令钦《教坊记》著录的《踏谣娘》演出,从北齐至盛唐历经二百年,后来许地山发现元代演出的痕迹,巨荣老师则在乾嘉诗人乐钧的《青芝山馆诗集》中,读到歌诗《踏谣娘》,保留清代丐者歌舞行乞所存的馀绪。有关《后鸣凤记》,前此不见著录,他从蒋业晋《立崖诗抄》中,发现此剧的演出记录,知在乾隆五十年之前,内容则写邹应龙上本除奸,皇上恩允,奸臣遭诛灭,大快人心。虽不循史实,但能表达民意。

最近四十多年,中国古代文学的各个方面都有惊人进展,就戏曲言,我曾在台湾参加学术会议时听过大陆与台北学者对戏曲文本的激烈对谈,也看到《全元曲》之结集,特别是承中山大学黄仕忠教授寄示日本所存中国戏曲的调查记录。巨荣老师退休以后,出国和申请经费都有一些麻烦,但开拓学术的勇气没有丝毫的懈怠,选择了另一条更为艰辛,前人涉足还不太充分的领域,将明清人文集视为保存中国戏曲史料的富矿,开掘阐发,收获良多。我做唐代文史文献,近年做唐诗校订,已经感到精疲力竭。明清文献,数量实在太多,像巨荣老师这样发抉文本,年轻人都感到力不从心,以七八十岁的高龄,从役于此,真让人肃然起敬。

江巨荣老师在超星讲“汤显祖与《牡丹亭》”


本书取名“枝叶集”,巨荣老师自谓仅是“零零散散的杂论随笔”,这是他的低调。我稍作翻检,觉得其中仍有许多精彩的内容,值得稍作介绍。

第一辑《剧史杂缀》,收文十五篇,篇幅约当全书之半。

其中有几篇特别重要。一是开端的《明清传奇》《明清杂剧》两篇,是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增补词条。我查了一下,第一版《文学卷》巨荣老师写了《六十种曲》《曲海总目提要》《孔尚任》三条,此二篇原在《戏曲曲艺卷》,合成一条为《明清传奇与杂剧》,此次分开新写,看起来篇幅不大,其实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而准确,多层次地展开,非大手笔不办。

《〈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书后》,介绍的是散曲文献的重大发现。其书为明成祖永乐间刊行,用散曲体式颂扬佛名尊号,全书十八卷,前十三卷为北曲,末五卷为南曲,合计存散曲近千首。可补前人辑录之遗,也包含大量不见前代著录的蒙古语和其他民族的汉译曲名,看到明初之仍存旧曲。此书收入1986年蓝吉富编《大藏经补编》,我在香港大学图书馆见过,不知如此珍贵。《新见汤显祖佚诗述考》,诗非巨荣老师发现,但释读很见学力,特别是诗中写到唐代庞居士和《神仙传》《世说新语》典故的寓意,解说很充分。巨荣老师回忆赵先生时说,初读研时,赵先生建议他随朱东润先生读了一年的秦汉典籍,强调研究戏曲要多知旧典。此文可看到学者之贯通各代有多重要。

《清人戏曲中的胜国旧事》,也是一篇大文章。所谓“胜国”,指被清王朝战胜的明王朝。改朝换代后,讲述前朝故事是个敏感话题,其间寄意更容易引起种种是非。此文理清有清一代戏曲名目多达两三千种,涉及明代者有近二百种,巨荣老师将其分为十类,逐一罗列,略述梗概,其间寄意是非影响,皆得以彰明。《类书山人邓志谟和他的“物名”剧》,也是有开拓意义的大文章。邓存四剧,皆以物类命名人物,编缀才子佳人故事,既肯定其对“萌发爱情,出自天性”的肯定,也斥责其以功名利禄、女德女范为荣乐的说教。《三十六种剧目本事探微》是在本书结集期间写出,本书为首发。有关陇南影子腔和罗罗腔的研究,看到巨荣老师对地方戏声腔研究的重视。

第二辑《走近弇州》,是巨荣老师参与《王世贞全集》期间所写。

《王世贞全集》编纂整理是上海交通大学许建平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和前期成果首发会我皆曾参加,见到巨荣老师参加,很觉意外。您是大前辈,怎么也屈尊参与?就现在收的几篇文章推测,大约最初因涉及与王世贞有关的几部戏曲作品,希望巨荣老师以审稿的方式参与指导,从涉及的方面看,巨荣老师显然深度参与,涉及他以往并不熟悉的许多领域。

其中《首辅传》、“皇明”三述、《文章九命》和《王氏画苑》是整理本的导言,应该是巨荣老师承担整理的责任。因为《王氏画苑》,他对米芾《画史》的传世善本及今人的各种整理本与校注本,有一综合性的批评,因一书之整理多讹而引申条述古籍整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戏曲两种,一是《鸣凤记》,明人写清流文人前赴后继与权奸严嵩父子斗争的不朽传奇,对此剧是否王世贞所作,巨荣老师虽承认后来一般都说是,但也有足够的保留与反证。同样,对起凤馆本《西厢记》批语是否王世贞作,他穷竭文本,证明很多是采据王世贞《艺苑卮言》等书,也有明显依托的痕迹。他写《读王世贞的几首诗》,感慨各种文学史批评王诗复古、模拟,自己没有通读王诗而轻易接受。他随点校组细读《弇州山人四部稿》,读到许多好诗,也感慨前人“任取一偏,都不免瞎子摸象”。

江巨荣老师


第三辑《师范长存》,收文十四篇。

我前面讲赵先生的成就,巨荣老师与章先生的师友之谊,即参考他的回忆。我特别感兴趣的是《赵景深先生的藏书》一篇。赵先生最初兴趣在新文学和外国文学,是他收书之始。三十年代兴趣转移到古典小说、戏曲及俗文学,那时他薪资较高,稿费又多,家境富裕,可以充分收书。他看重的部分,不为一般藏家所重视,售价也不太贵,从1930年至1955年,库藏最多时达到三万册,很多是正统收藏家所不屑一顾的。

巨荣老师介绍,特色收藏可以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戏曲书籍,线装书有一千八百多种,加上平装书和影印本则更加一倍,其中包括元明清杂剧、传奇、昆剧、高腔传奇和地方戏剧本,其中颇有未见著录者。二是小说藏书,如四大名著都有较好版本,而所收烟粉类小说,特别丰富。三是弹词、宝卷及俗曲的收藏。巨荣老师认为其中至少有七八十种善本,稍逊者有六百多种。这些书籍曾被指为迷信或黄色,公私很少收藏,赵先生所收特别珍贵。中州古籍出版社曾出一套弹词丛书,即以赵藏为主。四为现代作家书目。巨荣老师特别说到,赵先生的个人藏书,差不多就是社会图书馆,许多学者和读者都曾借过,也遵守有借有还的规矩。赵先生身后,这些书都捐赠给了复旦大学图书馆。几年前我曾亲历一事。在美国留学多年的陈建华兄,相隔三十年方有机会清理留在上海的藏书,其中有当年在赵府借的粤刻弹词四册,托我归还复旦图书馆,以便和赵先生的藏书团聚,我当然照办。另一组是对钱南扬先生的南戏研究、追忆王季思先生、记述到浙大访问徐朔方先生以及来往通信,三位与赵先生年资虽有不同,是八九十年代公认戏剧研究最有成就者。巨荣老师的记述与评价,因此而具特殊意义。

第四辑《学友风谊》存文十五篇,所记为同辈往事的回忆,也包含为一些晚辈著作所写之书序与书评。

我想特别说到其中《学兄李平》一篇,是巨荣老师为所编《李平戏曲小说论集》所写之代序。我于1977年3月到复旦,见到李平老师在系资料室工作。到第二年考研,资料室作为考生休息室,王水照先生进来叫我面试,记得李老师也在场,是他的遗留问题还没了结,教师身份还没恢复。巨荣老师说到李老师早年有“金陵才子”之誉,本科毕业后做赵先生的副博士研究生,留校任教。他爱好话剧,能唱昆曲,写一手柳体字,讲课声音特别洪亮。可能因参加上海昆曲社,多年蒙冤。后来恢复了教职,学术上也颇有建树,日常衣着仍不甚讲究。到日本神户大学授课两年,获得广泛声誉,精神面貌也彻底改观,出入皆西装领带。巨荣老师称李老师为师兄,对他的才学赞不绝口,特别是他对丹麦哥本哈根及奥地利维也纳国家图书馆藏孤本戏剧的研究、与日本学者合作调查中国地方戏,关注祭祀、道教、戏台等方面的研究,都卓有建树。他那时所带硕士研究生王岗,因他的指点而关注文学与道教的关系,现在因道教文学研究而驰誉美国汉学圈。

江巨荣编《李平戏曲小说论集》


李平老师、巨荣老师这一代人都有一种精神,即为老师做事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赵先生晚年很忙,他们为老师分忧,不在意是否属于个人成绩。那时职称评审竞争很激烈,李老师的成就是肯定的,他评上教授后,学校出台政策,到六十岁就不评博导了,李老师因此而在1993年引退。学校领导掌握全局,从理工科来说,最具创造力的时期在中青年,就人文学科来说,就人文学科中的传统学科来说,一直有“庾信文章老更成”的传统,融贯群书,广历人事,方有学术境界的提升与成熟。李平老师的研究戏曲,最得赵先生能唱能演的真传,没有留下传人,真觉可惜。2012年起,李平老师因脑梗瘫痪在床六年,我身为后辈,觉得以李平老师的成就,居然没有完成论文集的结集,乃商请巨荣老师来担纲此事。完成时巨荣老师虚年八十,辛苦可知。这篇回忆学兄的文章,包含同门师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

第五辑《徽州人文剪影》,记录巨荣老师对故乡的感情。

巨荣老师是个平凡的人。他出生于皖南徽州的普通人家,负笈上海求学,恰逢时代巨变,个人难以改变时代,只能随时代载沉载浮。书名“枝叶”,也包含他对个人命运的认识。南方看到参天大树,根深叶茂,繁华壮伟,其实大时代下的个人,恰如大树的一枝一叶,平凡而不起眼。巨荣老师更是个追求卓越的人。他深知绿叶对根的情意,深知承学于老师,有责任将老师的学问发扬光大。不计个人的得失荣辱,不计工作或生活的曲折艰难,始终坚毅前行。在一个大师遍地的时代,他执着地只做一个普通人,在退休后平凡而不再有竞争与考核的日常中,没有轻言放弃学术,也没有降低长期坚持的学术准绳。他现在的学术,达到了无我自由的境界,值得现在的年轻人体会学习。

江巨荣老师


不久前,在微信中见到介绍西方最新对老年健康研究的创见,认为凡是能够深度思考的人,容易健康长寿。论证方法我也没有完全能看懂,但我周围有大量的例子可以来支持这一说法。

二十多年来,我一直看到巨荣老师在奔走操劳,但身体一直很好,相信是学术使他年轻,老而有为让他心情愉悦。在此祝福巨荣老师健康长寿,学术日新!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