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书讯

那些色香味俱全的文字

食物永远是带着温情的东西,看《舌尖上的中国》时候是如此,看《饮食男女》中父亲做菜也是如此。那种咀嚼后滚入喉头,填满空荡的胃,又将味蕾催生出花蕊的感觉,大概就是幸福吧。

我们的新书《销魂甜点》快出版了,小编翻看样书里精美的食物图片时,顿觉胃中一阵紧缩,不自觉咽起了口水。陡然想起大学时代的深夜,饥肠辘辘的趴在宿舍床上啃干脆面时,看过的作家们描写食物的片段。那是一种囊括着精神愉悦与肉体痛苦的感觉。

高晓松在音频节目《矮大紧指北》里说,“联觉”(听觉视觉等感觉联动触发)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境界。你看见声音就有颜色,看见画面就能听到声音。也是艺术家进行创作时最希望达到的境界。只有某些天才譬如《权利的游戏》的作曲家拉民·贾瓦迪、钢琴家李斯特、《洛丽塔》作者纳博科夫才能抓住这种感觉。”

其实在深夜看美食的图片或文字的时候,你想不联觉都不行。。。

今天来扒一扒那些描写食物的句子,看看非读图时代的作家们怎么描写食物的。

 

那些色香味俱全的文字

《天使之城》剧照

01

当我吃下带浓烈海腥味的生蚝时,冰凉的白酒冲淡了生蚝那微微的金属味道,只剩下海鲜味和多汁的嫩肉。我吸著生蚝壳里冷凉的汁液,再藉畅快的酒劲冲下胃里,那股空虚的感觉消失了,我又愉快起來。

——海明威《流动的盛宴》

《天使之城》里,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天使塞斯在林立的书架中间对女主角玛姬念出这段文字,俘获了她的芳心。优美的文字本就是爱情初期最棒的发酵剂,再加上食物的气息,就更是如此。一定是最懂得享受生活、最敏锐而优雅的人才会这么描述事物。

《流动的盛宴》写的海明威20多岁在巴黎学习写作的岁月。那段岁月一个年轻人贫穷、平凡、尚未成名的岁月。未来的路尚不清晰,当下也只有文学、食物、妻子和猫陪伴着海明威。

在他的老年,回忆年轻的贫穷,会写出如此优雅的句子,一定是把自己回忆青春的情思放在了对食物的回忆之中。

02

蛋挞在铁盘上,排列得整整齐齐,争相发放浓浓的蛋香、奶香、饼香……。

一流中的一流哪,应是酥皮的。油面团和水麦团均匀覆叠,烘香厚一层一层又一层的薄衣,承托那颤抖的、胀胖的、饱满的、活活地晃荡,但又永远险险不敢泄漏的黄油蛋汁,凝成微凸的小丘。每一摇动,就像呼吸,令人忍不住张嘴就咬……。

蛋挞是不能一口全吃的。

先咬一口,滚烫得令嘴唇受惊,但舍不得吞。含在嘴里,暖热儿踏实,慢慢吃。此事酥皮会有残屑,顺势洒下,一身都是。又薄又脆,沾衣也不管。再咬第二口……

——李碧华《寻找蛋挞 吃蛋挞的女人》

李碧华编剧了《霸王别姬》、《青蛇》、《胭脂扣》等一系列中国电影的高峰,她是个从不抛头露面的人, 她擅长写港茶、粤菜里的点心。

小时候家里穷,常常趴在橱窗上看蛋挞,想象它的滋味,但是因为买不起,童年时代从来没有真正吃过,直到初二的时候偶然看到,才买来尝尝。果然比想象中的还要美味。

这里写到的有碎屑、又薄又脆,应该是葡式蛋挞。我更喜欢粤式蛋挞那种酥软微甜的边。

03

这是我们终生难忘的一顿晚餐。准确地说,应该是好几顿,深刻地留在记忆里:无论是数量之多还是就餐时间之长,我们之前都从未领教过。

这顿大餐以自制披萨开始。不是一份,而是足足三份,上面铺满了凤尾鱼、蘑菇和奶酪,每人都得各吃上一块。吃到最后,大家还纷纷从餐桌中间足有两英尺长的大面包上撕下一片,将盘子里的残渣抹了个干净。紧接着,野味上桌了。兔肉、野猪肉和野鸡肉馅饼,搭配装得满满的、点缀着水果酱的猪肉砂锅,外加一盘沾着胡椒粒的香肠片和一盘蘸着新鲜番茄酱吃的小洋葱。盘子再次一扫而光。鸭肉又隆重出场:切成长条,呈扇形摆满盘子,一层层浸满酱汁——这道新式美味在别处是吃不到的。蘸着浓厚香醇的肉汁,再配上野蘑菇,鸭胸肉和鸭腿也都进了我们的肚子。

我们往椅背上一靠:谢天谢地,终于报销了眼前的食物。谁知,盘子又被抹亮,一个热气腾腾的烘盘上了桌——女主人的拿手菜烧兔肉,外焦里嫩,香气扑鼻。我们不由暗暗叫苦,试探着请求尝一点点,得到的回应却只是委婉一笑。那就只好再次上阵了,结果接连吃掉了用橄榄油和蒜香面包拌的蔬菜沙拉,圆鼓鼓的羊奶酪面包,还有主人家女儿亲手做的杏仁奶油蛋糕。整个晚上,我们简直是在为英格兰的荣誉而战。

咖啡上桌了,随之而来的还有几瓶外形古怪的本地自制餐后酒。如果不是肚子早已撑满,我的心不知会沉到哪儿去。不过,盛情难却,我必须尝尝这按照十一世纪阿尔卑斯山区的僧侣配方特制的调和酒。主人倒酒时,我听其要求闭上眼睛。再一睁眼,面前就摆了一杯粘稠的黄色液体。我绝望地扫视餐桌一圈,众人眼里都满含期待。看来没有机会将酒倒给桌下的小狗们喝了,更无法若无其事地让酒顺着裤腿流进鞋子。我只好一手撑桌,一手端起酒杯,向肚腹守护神祈祷一句,闭上眼睛一仰脖。

竟然什么事情都发生。我原以为舌头一定会被灼伤,甚至味蕾会永久麻木。可是,除了空气我似乎什么都没喝到。这是个魔术杯。成年之后,我第一次为没喝到酒如释重负。待大家的笑声慢慢平息,真正的一轮敬酒就迫在眼前了。幸运的是,一只小猫救了我们。小家伙从它藏身的大衣橱顶端纵身一跃去追捕一只蛾子,不巧落在咖啡杯和酒瓶当中,桌面顿时狼藉一片。这倒是道别的好时机。我和妻子挺着圆鼓鼓的肚子,一路散步回家,丝毫觉察不到寒意。进了家门,再没有一丝说话的力气,像木头一样倒在床上沉沉睡去。

——彼得.梅尔《普罗旺斯的一年》

 

那些色香味俱全的文字

《普罗旺斯的一年》中关于普罗旺斯的插画

这一段就是曾让我在宿舍的深夜饥肠辘辘的阅读的一段。这本书是英国作家彼得.梅尔写他居住在法国普罗旺斯的故事,涉及当地的风俗人情、美食、轶事、艺术。

普罗旺斯系列一共四本,这是第一本。书读来非常舒服,没有奈保尔游记的那般深刻,探究文化历史渊源,也不像某些浅尝辄止的游记那样仅限于眼睛所见的东西,而没有更深的拓展。

这本书的作者把可读性和形而上的东西把握得非常好,也充满了有趣的细节和故事。

只是肚子饿的时候看不太好受,因为食物的描写会让你感觉自己也在吃着这些食物,肚子却空空的难受。

食物永远是带着温情的东西,看《舌尖上的中国》时候是如此,看《饮食男女》中父亲做菜也是如此。那种咀嚼后滚入喉头,填满空荡的胃,又将味蕾催生出花蕊的感觉,大概就是幸福吧。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