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艺术

纪念傅抱石诞辰120周年,“踪迹大化”展百余作品

为纪念傅抱石诞辰120周年,11月7日,由保利艺术博物馆主办的“踪迹大化——纪念傅抱石诞辰120周年展”对外展出。

为纪念傅抱石诞辰120周年,11月7日,由保利艺术博物馆主办的“踪迹大化——纪念傅抱石诞辰120周年展”对外展出。

展览展出近120件作品,以“上古衣冠”“代山川而言”“抱朴守真”“笃学治史”为思路线索,展出作品包括《对弈图》《高山仰止》《溪山高会》等。

展览现场


傅抱石出生于江西新余,早年生活在江西南昌。傅抱石出身寒门,11岁时在瓷器店学徒,自学书法、篆刻和绘画。1925年,他撰写了《国画源流概述》,1926年毕业于省立第一师范艺术科,并留校任教。1933年,在徐悲鸿的帮助下,傅抱石赴日本留学。傅抱石的艺术成就举世瞩目,他不仅以山水画家、山水画理论家和美术史论家的身份参与了20世纪山水画的变革,而且提出了“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等艺术主张,极大地丰富了山水画的内涵。

傅抱石的艺术风格独特,他创造性地散锋用笔,对山水皴法进行了创新,并对山水画的章法、墨法都进行了变革。他对色彩融入水墨颇有心得,还把古诗的意境移入画面,创作“古人诗意画”。

展览现场


傅抱石曾多次表达立志改良中国画的宏愿,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它面向自然、深入生活的态度上,更体现在其对山水画法的革新上。多次深入生活旅行写生不仅提高了傅抱石对山河新貌的现实感受,也开掘了他以传统笔墨表现新生活、新时代的语言潜力。观其山水,笔酣墨畅,恣肆雄奇,天风海涛,水墨激荡,傅抱石以“动”的原则为最高价值,为画面注入新生命。

此次展览中,《高山仰止》《杜甫九日蓝耕会饮诗意图》《碧海群帆》等古意山水及《茅山雄姿》《江山如此多娇》等为祖国山河造像之作品中,傅抱石鉴古开今的新意境、新笔墨和新图式渐渐铺陈开来。

《高山仰止》


这一展陈部分的《碧海群帆》中,傅抱石以桃花、松树、寺庙、飞帆为主要元素,充分发挥水墨逸趣,图解石涛诗之意境。全图由近景、中景和远景三部分构成,呈S形,由近及远地描摹崇山峻岭和急流险滩,其右下角着力刻画突兀山峰、遒劲的松枝;中间是莽莽苍苍的逶迤群山、湍急的江流和片片征帆,两岸丛林茂密,桃花点点,庙宇数椽,寺塔耸立。

《碧海群帆》


《碧海群帆》上有徐悲鸿题识:“此幅沈雄奔放,余深好之,苦不得兼,遂为世芳先生所致,喜同嗜趣,敢志姓名,悲鸿。印文:悲鸿。”和题识“隔岸桃花迷野寺,乱颿争卷夕阳来。抱石写。”

与山水画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傅抱石人物画中与现实保持精神距离的特质。取材多为“上古衣冠”,选自古典诗词及历代人物故事。

画法早期追随顾恺之的风神,人物的形态和春蚕吐丝般的线描,无不高古而典雅。后又取陈洪绶的造型、石涛的意趣,由自我的性情统领驾驭,形成了独特的自家风格。张大千先生1946年题傅抱石先生《擘阮图》说:“画境以冷为难,比之诗人,惟昌谷有焉。抱石此作冷而幽,八百年来无此笔!”一语道出了傅画的妙谛——高古幽冷。

1979年,傅抱石家属化私为公捐赠先生作品365件与南京博物院,同年5月,国家将数十件有特殊纪念意义的作品交还傅家作为留念。家属上款的作品首当其冲,另一些则记载了先生创作生涯中最堪吟味或甚可纪念的故事和行为。这批几乎涵盖了傅抱石创作每个时期、不同题材的佳作不仅是傅氏创作各个节点的心路历程及家族往事的呈现,有许多更堪称其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

《瞿塘烟月》


傅抱石从1939年至1946年,一直居住在四川重庆郊区金刚坡下农舍,那农舍就是他常常自署的“金刚坡下山斋”。当时,他的山水画因为受到奇茂多雾气的巴山蜀水的影响,愈加苍莽淋漓。上世纪40年代的五六年间,傅抱石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艺术风貌形成了,这就是他颇为藏家看重的“金刚风韵”。

傅抱石画了许多幅观瀑图、听瀑图,所绘云烟迷雾,壮丽沈雄。创作章法不落常套,善于把水、墨、色融合为一体,气势磅礡。

傅抱石所绘《观瀑图》


傅抱石也是画雨景的大师,他的雨景魅力无穷,风格独特。他用大笔破锋,快速运笔,扫出的雨丝,苍苍茫茫,恢恢蒙蒙,飘洒逸宕,氤氲和融。

《听雨图》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