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看得见的自然:一本捧在手上的自然博物馆

岩石和矿物、动植物的化石或活体、史前遗存、人类学收藏、艺术作品……我们在哪里可以看到所有这些珍稀之物荟萃一堂?

岩石和矿物、动植物的化石或活体、史前遗存、人类学收藏、艺术作品……我们在哪里可以看到所有这些珍稀之物荟萃一堂?

作为当今世界三大自然博物馆之一,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大约有6800万件藏品,汇聚了几个世纪以来的积累,它们共同构成了一部不可或缺的关于大自然的词典。近期,中国国家地理·图书引进了由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倾力打造的“珍宝级”收藏画册——《看得见的自然史》,科学家们从400年的馆藏积淀中万里挑一,并对这些稀世藏品进行策展级的爬梳和编排,凝练成一本可以捧在手上的自然博物馆。澎湃新闻特选摘该书收录的十件藏品,以飨读者。

1、毁灭刃齿虎模型

毁灭刃齿虎模型 原化石产自阿根廷 距今100万~1.1万年(更新世) 2.1米×1.2米×0.5米 弗洛伦蒂诺·阿梅吉诺于1908年捐赠


这种掠食性食肉动物是地球上存在过的最大的猫科动物。它身长超过2米,肩宽超过1米,体重可达400千克。毁灭刃齿虎的特点是上犬齿极长,可达28厘米,尾巴很短,前肢肌肉组织异常发达,比现在的狮子或老虎要强壮得多。第三纪3期间,不限于猫科,有数种哺乳动物趋同演化出了高度发达的犬齿。因此,根据形如刀剑的犬齿这一特征而提出的“剑齿虎”这一术语并不十分精确,它并不仅指刃齿虎等剑齿虎亚科的成员。

从同样发现于阿根廷的一些化石可知,还有一种有袋类“剑齿虎”——袋剑齿虎Thylacosmilus atrox曾生活在南美洲。袋剑齿虎比刃齿虎小得多,而且在刃齿虎出现之前很久就消失了,因此它们之间不存在竞争。近来在阿根廷首次发现了刃齿虎的足印,其中一个足印表明,这种动物比现生孟加拉虎的体型要大20%。毁灭刃齿虎还有一个近亲——致命刃齿虎Smilodonfatalis,人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拉布雷亚沥青坑中发掘出了数百件该物种标本。大约一万年前,毁灭刃齿虎和南美洲巨型动物一起消失了。电影《冰川时代》中的重要角色迪亚哥就是一只刃齿虎!

2、朝圣植物标本

朝圣植物标本干制花卉 来自拿撒勒山和各种圣地的花朵 以色列拿撒勒 1863年采集 30.5厘米×22厘米 泰奥芬·德凯沃利埃神父旧藏


19世纪下半叶,蓬勃发展的铁路运输连通了东西方,使中世纪朝圣的传统得以复兴。在访问拿撒勒、纳布卢斯、伯利恒或耶路撒冷期间,朝圣者们在笔记本、书籍,甚至精工镶嵌的盒子中收集小物件和植物,作为旅途的见证。这件藏品名为“来自拿撒勒山和各种圣地的花朵”,由耶路撒冷宗主教区主教泰奥法恩·德克沃利埃神父于1863年制作。他将整朵花或是植物的不同部位拼贴在一起,创作出真正的花卉画。识别这些植物所属的物种并不容易,因为它们都只取了每种植物的局部,而且创作者有时会将不同物种的部位组合在一起,创造出梦幻的花朵。尽管如此,在这幅画中,我们仍可以确定有铁线蕨(Adiantumcapillus-veneris,通常被称为维纳斯的头发)的叶子、白木樨草Resedaalba和侧金盏花属Adonis的花朵,以及菊科植物的头状花序,它们围绕着带锯齿的仙人掌属Opuntia植物的网状脉络组成花环,其间点缀着不引人注目的紫色花朵,可能是十字花科Brassicaceae植物。

3、松巴岛翠凤蝶干制标本

松巴岛翠凤蝶 干制标本 印度尼西亚松巴岛 20世纪 翼展9厘米


这种美丽的蝴蝶为印度尼西亚热带岛屿松巴岛所特有,现在正受到森林砍伐和过度放牧的威胁。松巴岛翠凤蝶属于凤蝶属Papilio,该属在全世界有230多个物种,特别是翠凤蝶亚属Achillides,包括大约30种蝴蝶,其翅膀通常饰有蓝色虹彩(金属光泽),这些物种都是在印度-马来西亚地区和澳大利亚的群岛上发现的。松巴岛翠凤蝶翼展约9厘米,是四种典型的岛屿物种之一,其姐妹物种分布在相邻的岛屿(爪哇岛、苏门答腊岛、马鲁古群岛)上。根据它的DNA和其他许多凤蝶的DNA判断,松巴岛翠凤蝶出现在约700万年前,与倭黑猩猩和人类之间的分化一样早。不幸的是,这一古老的物种如今正濒临灭绝,只在松巴岛所剩不多的热带雨林中还能看到,留给它们的自然栖息地还在因人类的扩张而缩小。

4、黄花马拉芹种子干标本

黄花马拉芹种子 干标本 希腊伊泰阿变形修道院 2000年 1厘米×0.9厘米


1822年,在当时的农业和园林栽培主任安德烈·图安的倡议下,博物馆建立了种子库,其中包含两大类收藏。一类是种子及果实收藏库,汇集了数代博物学家在各大洲旅行时带回的具有自然遗产和科学价值的种子和干果,旨在供研究人员进行专业分析。另一类则是种子银行,汇聚了全国范围内种类最丰富的活种子库存。这些种子是科学家在执行科研任务期间采集的,旨在不断用新物种丰富库存并确保野生植被的原真性。它们被保存在冷库中,以保证其在几十年后仍能发芽。这些种子的名录会提供给世界各地的1250位通讯员,以便机构之间进行种子交流。为了补充库存并培育幼苗,从而维护植物园的植物遗产,工作人员也从种子库种植的植株上采集新的种子来充实种子银行。黄花马拉芹Malabailaaurea是一种伞形科Apiaceae的草本植物,它的名称是为了致敬埃马纽埃尔·马拉拜拉·冯·卡纳尔伯爵。

5、卡维永女士头骨化石

卡维永女士头骨化石 意大利格里马尔迪卡维永洞穴 晚更新世(旧石器时代晚期/格拉维特文化) 头骨化石、赭石、贝壳 33厘米×11厘米×20厘米 埃米尔·里维埃于1872年发掘


在意大利的利古里亚大区,有一处悬崖名为鲍斯鲁斯。1872年,在这处悬崖下的洞穴中,医生埃米尔·里维埃发掘了卡维永女士的墓葬。这位女士身边有许多随葬祭品:燧石石片、赤铁矿、贝壳、鹿的犬齿等。她的头骨上覆盖着300多个钻好孔的贝壳和鹿牙,应该是缀在网帽上的装饰物。这具骸骨的所有骨骼都连在一起,被赭石覆盖,埋在墓穴靠左的位置,背后的墓室岩壁上刻着一匹马。测年数据显示,该化石已有2.4万年的历史。卡维永女士37岁上下,身高约1.72米,体重67.5千克,身材相当高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误认为是男性。她左臂的桡骨有一处已愈合的骨折。卡维永女士住在海岸附近,那里气候凉爽干燥,马儿和原牛在草原上奔跑,鹿群在森林里栖居。她所属的部落以打猎、捕鱼和采集为生。饮食方面,从牙齿的磨损可以看出,她大量食用鱼类和其他肉类。毋庸置疑,与同时期其他人类骸骨一样,这位女士的来世生活备受其亲属的关怀。

6、《流泪的女人》蜡制解剖学人体模型

《流泪的女人》蜡制解剖学人体模型 安德烈·皮埃尔·潘松(1746—1828) 1784年 彩蜡、木头、睫毛、棉花 58厘米×19厘米×29厘米 奥尔良公爵的珍奇柜,1793年


《流泪的女人》是博物馆蜡制解剖学人体模型收藏中的标志性作品,由解剖学家兼艺术家安德烈·皮埃尔·潘松为奥尔良公爵的珍奇柜创作,是启蒙时代蜡制人体模型的代表,巧妙地将艺术和科学结合在一起。这件彩色蜡制人体模型展示了一个女人的头部和颈部的矢状面。左侧的纵剖面显示了大脑、鼻子、口腔、喉咙、食道、气管、脊髓的内部构造,以及这些器官的组织排列。右侧为一位年轻女性的迷人侧影,她的长发被梳成整齐的发髻。如其名称所示,这幅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有一滴纯化松脂制成的眼泪顺着她的面庞落下。通过植入真正的睫毛,这位蜡塑艺术家复原了人类肌肤的细腻和模特的美丽。宁静安详的外表与残酷的内部结构形成鲜明对比。潘松用一个三维模型提供了一场对教学和思考都有益的解剖学演示。

7、《阿塞纳特·埃莉奥诺拉·伊丽莎贝特》模型???????

《阿塞纳特·埃莉奥诺拉·伊丽莎贝特》 模型 让·邦雅曼·斯塔尔(1817—1893) 1856年7月 彩色石膏 48厘米×38厘米×28厘米


颅相学家皮埃尔·迪穆捷是儒勒·迪蒙·迪维尔探险队的解剖学助手,在他的推动下,模塑技术被大量应用于重大科学航行。1856年,拿破仑三世的堂兄拿破仑亲王组织了一次北海探险。他派出了帝国的轻巡航舰“奥尔唐斯王后”号和护卫舰“科西图”号。除了在舰上配备管弦乐队,他还为这次航行召集了画家、记者、博物学家,以及摄影师路易·鲁索和造型师让·邦雅曼·斯塔尔,这两位当时都是本馆的工作人员。这两艘船于1856年6月16日离开勒阿弗尔,先后抵达苏格兰、冰岛、格陵兰岛西海岸和丹麦,于10月6日返回。7月,船停泊在帕缪特,在丹麦语中此地名为“腓特烈斯霍布”。斯塔尔为18个真人铸造了模型,包括3个印度水手、6个冰岛人、1个挪威人、1个瑞典人、1个丹麦人和6个“爱斯基摩人”(3男3女)。其中,27岁的阿塞纳特·埃莉奥诺拉·伊丽莎贝特出生于格瓦诺恩,即如今的纳萨克。铸模的目的是建立人类族群汇编,向公众展示他们前所未见的面孔。人类博物馆保存了600多件铸模,有些来自探险队,有些是为访问法国的外国人制作的,有些是与其他机构交换得来的。

8、阿法南方古猿“露西”骨骼模型

阿法南方古猿“露西”骨骼模型 埃塞俄比亚阿法尔地区哈达尔 距今320万年(上新世) 1.30厘米×0.50厘米(碎片拼装)


得益于媒体对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两具骨骼化石的广泛报道,阿法南方古猿成为最知名的化石人种之一。“露西”出土于1974年,这个名字取自披头士乐队的歌曲《露西在缀满钻石的天空》。她生活在距今320万年前,死时仅20岁左右,全身骨骼的40%得以保留。

2000年,人们又在埃塞俄比亚的迪基卡发现了另一具骨骼化石,经测定有330万年的历史,这是一个淹死在阿瓦什河中的3岁女童,被命名为塞拉姆(Selam,意为“和平”)。

在坦桑尼亚莱托利的一处火山灰地层中,人们还发现了同样属于该化石人种的三个个体的脚印,同时发现的还有其他动物的脚印。这些痕迹得以保存要归功于一连串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先是火山喷发,然后下雨,在雨中人类和动物(长颈鹿、珍珠鸡等)留下了脚印,雨后强烈的阳光把脚印烘干并使其硬化,接着火山灰覆盖了脚印,将其保存下来,让今天的我们得以观察到这些三百万年前的痕迹。这些痕迹表明,这些南方古猿以摇摆的步态直立行走,胳膊和腿部的关节显示他们可以爬树。从雨林到大草原,他们生活在多样的环境中,以禾本科植物、多汁植物、昆虫和其他小动物为食。

9、霍夫曼沧龙颌骨化石

霍夫曼沧龙颌骨化石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圣皮埃尔山 距今约7000万年(晚白垩世) 0.70米×1.25米 霍夫曼博士旧藏,法国大革命期间缴获,1795年收入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


1770年左右,人们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发现了几块一米多长的颌骨化石。博物学家无法确定它们属于哪种动物,猜测可能是鳄鱼、鱼类或抹香鲸。法国革命军占领马斯特里赫特后,这些化石作为战利品被收缴,并于1795年被带回巴黎。居维叶运用他的比较解剖学理论研究了这些颌骨化石,揭开了它的真面目:一种与现代蜥蜴类似的爬行动物,体型巨大,生活在海洋中,已经灭绝……最后这条结论可以佐证他的“灾变论”:在第三纪和第四纪哺乳动物之前,存在着一个失落的世界,那里生活着许多如今已不复存在的动物,它们都在一次波及全球的灭顶之灾中消失了。沧龙体长3~15米,在晚白垩世(1亿至6600万年前)的各大洋中游弋。直到19世纪20年代,该化石才被赋予学名——Mosasaurushoffmanni,结合了“默兹蜥蜴”和标本的第一任主人霍夫曼博士的名字。1852年,保罗·热尔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沧龙科Mosasauridae。霍夫曼沧龙是最早被发现并命名的沧龙,比尽人皆知的恐龙和其他海洋爬行动物(鱼龙、蛇颈龙等)还要早几十年。它是所有沧龙中体型最大的,也是已知的白垩纪末期大灭绝之前活到最后的几种沧龙之一。

10、路易十四的大蓝宝石???????

路易十四的大蓝宝石  斯里兰卡 大约17世纪 氧化铝(Al2O3) 4厘米×3厘米×3厘米,135.8克拉


路易十四的大蓝宝石是本馆保存的第一颗王室蓝宝石。它的来历比它的传说还要神秘……长期以来,这颗蓝宝石一直与意大利王子弗朗切斯科·马里亚·鲁斯波利的名字联系在一起。1669年前后,这颗来自斯里兰卡的宝石被献给“太阳王”路易十四,以回馈他的多次慷慨采购。进献者可能是来自阿姆斯特丹的珠宝商戴维·巴祖,他曾陪同让-巴蒂斯特·塔韦尼耶远行探险,为“太阳王”寻找最美丽的宝石。据说,在路易十五时期,它差点被重新切割用来装饰“金羊毛”勋章。1774年,矿物学家罗梅·德利勒对其进行鉴定,认为这颗法国王室宝石是天然的蓝宝石晶体。大蓝宝石同样于1792年被盗,但不久就被重新找到。当时的专家认为这是一种天然晶体,建议将其作为“一块未加工的蓝宝石”赠送给本馆。1796年,这块蓝宝石被多邦东选中来丰富本馆的藏品。勒内·朱斯特-阿维再次确认它是一颗宝石而不是水晶。大蓝宝石的菱形晶面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可能来自印度莫卧儿王朝。宝石学,即研究宝石和人造宝石的学科,于18世纪在本馆植物园创立。

(本文图文资料据中国国家地理提供。)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