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历史

“开禧北伐”:杨万里与陆游的政见分歧

隆兴和议(1164年议定,1165年生效)达成后,宋对金称侄,年输岁币银绢二十万两匹,宋金两朝由此进入了四十年的和平共处时期。

隆兴和议(1164年议定,1165年生效)达成后,宋对金称侄,年输岁币银绢二十万两匹,宋金两朝由此进入了四十年的和平共处时期。四十年间,宋金双方往来使节不断,有“贺正旦国信使”,于每年正月初一向对方皇太后、皇帝或皇后致礼,有“贺生辰国信使”,向对方的皇太后、皇帝、皇后祝贺生日,其他临时性的使节更难于统计。一方使者过淮河,踏上对方的土地,对方还有专门的接伴使接待,伴送进京,差毕,亦有送伴使送至淮河渡口而别。四十年间,不知有多少位双方官员奉差出使,再加上接伴、送伴使者,道路相望,络绎不绝。

乾道六年(1170)年,范成大受命为祈请国信使出使金国,当年六月,范成大启程出京,八月渡淮,金朝一方的接伴使副已在淮河北岸等待,他们是正使尚书兵部郎中田彦皋,副使行侍御史完颜德温。出使归来,范成大作《揽辔录》,记录行程见闻甚详。

陆游读到范成大此书后,曾作诗《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

陆游



18年后的淳熙十五年(1188),十一月,杨万里受命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次年正月,又作为送伴金国贺正旦使,往来淮河一线。当年的淮河是宋金双方的界河,中流以北即是金国国境,两岸人民咫尺天涯,行舟不能越界,只有河水波痕交叠,飞鸟自在来往,无人管束。有感于此,杨万里作《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一: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其二: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其三: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其四: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陆游、范成大、杨万里都是南宋著名的诗人,其中陆游年长,生于1125年;范成大其次,生于1126年;杨万里又其次,生于1127年。三人年龄接近,都是一时才俊,颇负时誉,彼此关系也非常亲密,他们交流作诗心得,互赠诗集,互为诗集作序跋,以诗唱酬更不在话下。淳熙二年至四年(1175-1177),范成大在成都任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陆游为制置使司参议官,两人在成都共事三年,“以文字交,不拘礼法”,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绍熙四年(1193)范成大去世,陆游痛失老友,作《梦范参政》诗哭之:平生故人端有几,长号顿足泪迸血!范成大享年六十八岁,这时的陆游和杨万里两人,也都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先后进入了半退休的状态。

绍熙五年(1194),宋光宗赵惇因病不能视朝,宗室大臣赵汝愚、外戚韩侂胄拥太子赵扩即位,从此,南宋政治进入了韩侂胄弄权、专权的时代。

韩侂胄的传记在《宋史·奸臣传》中。庆元四年(1198),韩侂胄拜少傅,封豫国公,次年迁少师,封平原郡王,再次年,进太傅,嘉泰三年(1203),拜太师。不数年间,韩侂胄权倾一朝,为所欲为,“群小阿附,势焰熏灼。侂胄凡所欲为,宰执惕息不敢为异,(陈)自强至印空名敕札授之,惟所欲用,三省不预知也”。

大权在握,韩侂胄雄心勃勃,想大干一场,立万世功业。“或劝侂胄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者,于是恢复之议兴”。天下最大的功业莫过于“恢复中原”,韩侂胄决定发动针对金朝的北伐战争。嘉泰四年(1204),在韩侂胄的建议下,南宋追封此前已经平反昭雪的岳飞为鄂王,开禧二年(1206)又削去秦桧所封王爵,改谥“谬丑”,以此来为北伐造势。

开禧二年,史称“开禧北伐”的战争爆发了,在韩侂胄的总运作下,宋军发动进攻,镇江武锋军统制陈孝庆攻取泗州及虹县,江州统制许进攻取了新息县,光州孙成攻取了褒信县。“捷书闻,侂胄乃议降诏趣诸将进兵”,隆兴和议达成四十年后,宋金两朝再度爆发大规模战争。

十多年来,韩侂胄弄权夺权,打击政治对手,培植了大量党羽,同时也树立了大批政敌,这些政敌反对韩侂胄的专权,当然也反对韩侂胄挑起的这场战争,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就是朱熹。曾经王淮为相,王淮向杨万里征求人才,杨万里“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朱熹1130年出生,仅比杨万里小三岁,但在仕途上曾得到杨万里的推荐,两人反对韩侂胄的态度,也是一致的。

不过,对韩侂胄主持发起的北伐战争,晚年的陆游却曾非常期待。战争爆发的这年,陆游已是八十岁(虚岁)高龄,他退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虽远离朝廷,但无时无刻不关心天下大事。嘉泰四年(1204),时任浙东安抚使兼知绍兴府的辛弃疾奉召入朝,陆游意识到这一定和准备打仗的时局有关,因此作长诗《送辛幼安殿撰造朝》相送,预祝辛弃疾此去,率千军万马,北定中原,为国家立功,名垂青史:……天山挂旆或少须,先挽银河洗嵩华。中原麟凤争自奋,残虏犬羊何足嚇。但令小试出绪馀,青史英豪可雄跨。……

一天风雨大作,陆游困居家中,但听传闻,好消息不断传来,说是四川的粮船已经抵达前线,宋军粮草充足,后勤无忧,旗开得胜,已传檄下百城。陆游非常激动,希望自己晚死片刻,能等到宋军大获全胜的那一天,因此作《五月二十一日风雨大作》一诗:风雨纵横夜彻明,须臾更觉势如倾。出门已绝近村路,对面不闻高语声。衔舳江关多蜀估,宿师淮浦饱吴粳。老民愿忍须臾死,传檄方闻下百城。

可是,宋军的军事行动很快遭到金军的强烈反击,优势瞬间转为劣势,在唐州、城固、宿州一线,宋军先后大败,金军乘胜追击,宋军一溃千里。“已而金人渡淮,攻庐、和、真、扬,取安丰、濠,又攻襄阳,至枣阳”,金军大举渡过淮河,攻入了宋朝的地盘。

此时的韩侂胄,如梦初醒,赶紧派人与金人谈判求和。“金人答书辞甚倨,且多所要索”,“金人欲责正隆以前礼赂,以侵疆为界,且索犒军银凡数千万,而缚送首议用兵之臣”。战局有利的金人,在谈判桌上开出了高价:一是索要四十多年前欠纳的岁币,二是将金军所到之处划归金朝管辖,三是索赔军费银数千万两,四是抓捕惩办挑起战争的罪魁祸首。这样的条件,特别是最后一条,韩侂胄当然不能接受,于是他“复锐意用兵”,决心将战争继续打下去。

面对敌军压境,韩侂胄一意孤行,宋朝内部朝野异议不断,事实上也面临着许多具体的困难,史书所谓:“自兵兴以来,蜀口、汉、淮之民死于兵戈者,不可胜计,公私之力大屈,而侂胄意犹未已,中外忧惧。”

既然金人要求惩办首恶,韩侂胄就成了结束战争的关键,韩侂胄的政敌们开始谋划除掉韩侂胄,在这些人的积极活动下,宋宁宗赵扩决定抛弃韩侂胄,他发出密诏,御笔云:“韩侂胄久任国柄,轻启兵端,使南北生灵枉罹凶害,可罢平章军国事,与在外宫观。陈自强阿附充位,不恤国事,可罢右丞相。日下出国门。”

密诏发出,解决韩侂胄的问题就在眼下,为防意外,又令权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以兵三百加强防护。第二天一早,韩侂胄正常上朝,大轿子刚刚靠近宫殿区外面不远,夏震上前拦住了韩侂胄,“(夏)震呵止于途,拥至玉津园侧殛杀之”。韩侂胄被刺杀身亡,一件令皇帝焦虑满朝束手的大事,就这样被一个小人物瞬息之间解决了。次年,“金人求函侂胄首”,朝廷命临安府安排,派人斫开了韩侂胄的棺木,取韩侂胄首级函送金国。对于韩侂胄发动的开禧北伐,宋宁宗曾有评论说:“恢复岂非美事,但不量力尔。”

韩侂胄死在开禧三年十一月三日,陆游十二月间有《雀啄粟》诗,对韩侂胄及其党羽侥幸得到权力最终取败的下场,表示了讽刺或遗憾:坡头车败雀啄粟,桑下饷来乌攫肉。乘时投隙自谓才,苟得未必为汝福。忍饥蓬蒿固亦难,要是少远弹射辱。老农辍耒为汝悲,岂信江湖有鸿鹄。

此时,陆游的老朋友杨万里也已退休多年。韩侂胄用事,曾欲网罗四方知名人士为自己造势,因私家园林南园建成,韩侂胄曾请杨万里为之作记,试图以此笼络杨万里。杨万里答复:“官可弃,记不可作也。”杨万里拒绝与韩侂胄合作,“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

杨万里



眼看韩侂胄专权横行日甚一日,杨万里忧愤不已,怏怏成疾。家人知道他的心情,怕他过分担忧损害健康,因此尽量为他屏蔽来自朝廷的消息,“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但意外还是发生了,一天,杨万里的一位侄子来家,一进门就说起了战争爆发的事情,杨万里听罢大惊,“恸哭失声”,他命人拿来纸笔,写下遗墨数行:“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可以说,杨万里是被韩侂胄的胡作非为气死的。

关于杨万里的死,由其子杨长孺、杨次公、杨幼舆撰写的《请谥状》记录得更加详细生动,该文可见杨万里文集《诚斋集》卷一三三所载太常博士陈贵谊、考功郎官李道传《谥文节公告议》的引述:“开禧元年,岁在乙丑,孟秋之月,(杨万里)慨然上奏,极陈侂胄之奸,竟以壅阏,不得自达而止。开禧二年,岁在丙寅,侂胄矫诏生事,开边衅,启兵端。臣等家人,知先臣万里忧国爱君,忠诚深切,而又老病,恐伤其心,凡闻时事,皆不敢告。忽有族侄杨士元者,端午节自吉州郡城书会所,归省其亲,五月七日来访先臣万里。方坐未定,遽言及邸报中所报侂胄用兵事。先臣万里,失声恸哭,谓:‘奸臣妄作,一至于此!’流涕长太息者久之。是夕不寐,次朝不食。兀坐斋房,取春膏纸一幅,手书八十有四言……既书题毕,掷笔隐几而没,实五月八日午时也。”

杨万里的临终手迹,后人们不敢公布,只得“泣血收藏”,因为该时仍是韩侂胄掌权期间,“侂胄气焰熏灼,生杀自肆,钳制中外,道路以目”。杨万里的儿子们“上则恐贻老母之忧,下则惧为家门之祸,深思熟虑,塞口吞声,抱恨茹哀,不敢赴诉”。内心以为父亲坚决与韩侂胄作斗争的忠君爱国之心,永远不能大白于天下了:“自谓先臣万里,赍志九泉,衔冤千载,忘身殉国,此意莫明。不肖诸孤,甘受不孝之罪,已矣,无可言者矣!”

让杨家人万万料不到的是,次年年底,韩侂胄即被夏震杀死,函首金国,余党全部被清算,杨家闻讯,欢欣鼓舞:“诚不自料,先臣万里亡之后,未及两年,天日清明,奸臣窜殛,英断奋发,薄海欢忻,天悯神恫,赐此幸会。先臣万里之志,于是时而可明,先臣万里之冤,于是时而可白。阖门老幼,哀号躃踊,遥瞻天阙,仰吁天聪。”于是将杨万里去世前后的详情报告朝廷,将杨万里的临终遗墨附录于前,请皇帝开恩“宣付史馆”,表彰事迹,并请皇帝赐谥号:“谨以先臣亡没之由,具状奏闻,仍以先臣万里遗嘱刻石碑本连粘在前,随状上进。欲乞圣慈特赐睿览,将上件事迹,宣付史馆,使先臣万里遗忠大节,暴白于天下后世。臣长孺,臣次公,臣幼舆志愿毕矣。孤苦余生,死不恨矣!”不久,杨万里被赐谥“文节”。

与杨万里拒绝与韩侂胄合作的态度不同,晚年的陆游曾一度将恢复的希望寄托在韩侂胄的身上,为表示对韩侂胄的支持,他为韩侂胄撰《南园阅古泉记》,因此被舆论批评,“见讥清议”。朱熹曾评论陆游:“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朱熹的这句话被写进了《宋史》陆游的传记中,于是,陆游的“晚节”问题,似乎真的成了问题,八百年来,不时被人提及。其实,八十多岁的老人陆游哪里是在支持韩侂胄,他只是在支持他一生梦寐以求的恢复事业而已。

1210年陆游去世,享年八十六岁。临终前,陆游写下了那首家喻户晓的《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热门文章排行